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316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化学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请考生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V51Cu64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金属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在船身上装铜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

B.对深埋地下的金属管道进行喷漆可延缓金属腐蚀

C.将用完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消毒

D.将钢铁制成的闸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可避免闸门腐蚀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断键的过程为吸热的过程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状态无关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3.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ΔH<0,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控制体积不变,再通入适量O2B.增大容器容积

C.控制体积不变,通入适量He以增大压强D.降低体系温度

4.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放热反应均能设计成原电池

B.两种金属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金属性强的一定作负极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5.化学反应A2(g)+B2(g)═2AB(g)ΔH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x-y)kJ·mol-1

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放出xkJ能量

C.断裂1molA—B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

D.2molAB(g)的总能量低于1molA2(g)和1molB2(g)的总能量

6.下列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为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MnO2+2H2O+2e-═2MnOOH+2OH-

C.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PbO2+4H++2e-═Pb2++2H2O

D.碱性锌银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

7.可逆反应:

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B.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8.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

N(g)ΔH,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E2-E1)kJ·mol-1

B.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3-E2)kJ·mol-1

C.曲线Ⅱ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

D.曲线Ⅲ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

9.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Y(g)

2Z(g)

B.t1min时,X的反应速率等于Y的生成速率

C.t2min后,v正=v逆=0

D.t2min后,若扩大容器体积,由于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10.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反应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的反应热与-57.3kJ·mol-1的关系为

A.大于-57.3kJ·mol-1B.等于-57.3kJ·mol-1

C.小于-57.3kJ·mol-1D.无法确定

11.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35

5

0.1

5

0.2

10

C

25

5

0.1

10

0.1

20

D

35

5

0.2

5

0.2

30

1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质量的某浓度的CuSO4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溶液一定能恢复至原状态

B.电解过程中,阴极质量增加

C.电解过程中,导线上每转移4mole-,阳极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

D.若将阳极换成粗铜,阴极换成精铜,该装置变为粗铜精炼

13.已知:

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下列关于C2H4(g)和H2O(l)反应生成1molC2H5OH(l)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出44.2kJ能量B.吸收44.2kJ能量C.放出330kJ能量D.吸收330kJ能量

14.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x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B.26.15<x<27.6

C.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1

D.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50%

15.已知:

含Fe2+的溶液与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

利用如图装置写下“祝你考试成功!

”,为你送去祝福。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是直流电源的正极

B.接通电源后电子由b极通过滤纸流回a极

C.阳极反应为[Fe(CN)6]3-+e-═Fe2++6CN-

D.“电笔”笔尖材料是铁,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16.可逆反应A(g)+3B(g)

2C(g)ΔH<0。

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A(g)和3molB(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akJ热量;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C(g),达到平衡后吸收bkJ热量,已知:

a=3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衡时,甲中A的转化率为75%

B.平衡时,甲、乙中C的体积分数相同

C.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A(g)、0.75molB(g)、1.5molC(g),平衡正向移动

D.乙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g)

A(g)+3B(g)ΔH=+3bkJ·mol-1

17.研究小组利用太阳能搜捕CO2制备工业原料乙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池的正极

B.阴极反应式为2H++2e-═H2↑

C.气体X和C2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消耗1molCO2,有8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选项

图象

对应方程式

解释

A.

X(g)+2Y(g)

2Z(g)ΔH

T1<T2,ΔH<0

B.

X(s)+2Y(g)

2Z(g)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加压

C.

X(g)+2Y(g)

2Z(g)ΔH

p1<p2,ΔH<0

D.

X(g)+2Y(g)

2Z(g)

a=2

19.我国自主研发常温下“可呼吸CO2”的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呼出CO2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

C.充电时,转移1mol电子,有1molNa+透过交换膜向多壁碳纳米管附近移动

D.将NaClO4有机溶液换为水溶液可提高放电效率

20.温度为T1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X(g)+Y(g)

Z(g)ΔH<0。

实验测得:

v正=v(X)消耗=v(Y)消耗=

k正c(X)·c(Y),v逆=v(Z)消耗=k逆c(Z),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X)

c(Y)

c(Z)

c(Z)

0.40

0.90

0

0.30

0.20

0.50

0.30

0

0

0.60

 

A.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1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Y的体积分数小于50%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Ⅲ中的大

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21.(8分)

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N为(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电极M的电极反应式为。

(2)电解过程中先变红的一极为极(填“X”或“Y”)。

(3)理论上每生成1molNaOH,消耗标准状况下a气体的体积为。

22.(10分)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

甲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探究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原因:

实验步骤

现象

ⅰ.将锌片插入盛放2mol·L-1硫酸的试管中

气泡产生的速度越来越慢

ⅱ.将锌片插入盛放2mol·L-1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开始时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铜树”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1)实验ⅰ中气泡产生速度越来越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一段时间后,“铜树”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实验二:

已知草酸(H2C2O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取一支试管,加入4mL0.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加入2mL0.1mol·L-1草酸溶液;开始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该褪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针对上述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的影响。

(4)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可以在反应一开始时加入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硫酸钾B.硫酸锰

C.硝酸锰D.二氧化锰

23.(12分)

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尾气的合理处理也越来越重要。

(1)已知:

ⅰ.N2(g)+O2(g)

2NO(g)ΔH=+180.0kJ·mol-1;

ⅱ.2C(s)+O2(g)

2CO(g)ΔH=-221.0kJ·mol-1;

ⅲ.碳的燃烧热(ΔH)为-393.5kJ·mol-1;

ⅳ.N≡N键的键能为946.0kJ·mol-1,O=O键的键能为498.0kJ·mol-1。

①将1molNO变为1molN原子和1molO原子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②汽车尾气处理时,将NO和CO转化为无污染气体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一定温度下,向含0.3molNO的1L密闭容器中充入CO,随着CO的增多,平衡时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之和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当n(CO)=bmol时,反应经过0.5min后达到平衡。

 

①A、B、C中最先达到平衡的是(填“A”“B”或“C”)。

②当n(CO)=bmol,反应从开始到0.5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③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mol-1。

④若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NO和0.3molCO,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后,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之和

45%(填“>”“<”或“=”)。

 

24.(10分)

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在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

(1)基态钒原子核外有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基态原子中与钒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为。

(2)SO2被O2氧化成SO3的过程中常用V2O5作催化剂。

其中SO3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O2易溶于水的原因为。

(3)如图为V(Ⅳ)的一种配合物,请在图中用“→”表示出该化合物中的配位键。

(4)已知钒的一种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则其配位数为;已知晶胞的参数为a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25.(10分)

羰基硫广泛存在于以煤为原料制备的各种化工原料气中,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化学产品质量下降和大气污染等。

羰基硫的氢解和水解反应是两种常用的脱硫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①氢解反应:

COS(g)+H2(g)

H2S(g)+CO(g)  ΔH1>0;

②水解反应:

COS(g)+H2O(g)

H2S(g)+CO2(g)  Δ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在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①、②,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两反应均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COS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①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v正(COS)v逆(H2S)(填“>”“<”或“=”),反应②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COS,则COS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OS氢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具有如下关系式:

(a、b均为常数)。

①如图能表示COS的氢解反应的直线为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催化剂Ⅰ和Ⅱ对COS氢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如下表所示: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a的数值

b的数值

催化剂Ⅰ

t

a1

b1

催化剂Ⅱ

2t

a2

b2

则b1_____________b2(填“>”“<”或“=”)。

(4)某温度下,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物质的量分别为m、n的COS蒸气和H2发生氢解反应。

已知COS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含m、n、α的代数式表示)。

26.(10分)

电化学原理在防止金属腐蚀、能量转化、物质合成等方面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钢闸门A的腐蚀,材料B可以选择(填选项字母)。

用电化学原理解释材料B需要定期拆换的原因为。

a.碳棒b.锌板c.铜板

(2)图2中,钢闸门C作极。

(3)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图3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

①E为电池的极(填“正”或“负”)。

F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镁燃料电池负极容易发生自腐蚀产生氢气,使负极利用率降低,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乙醛酸(OHCCOOH)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原理如图4所示,该装置中阴、阳两极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其中乙二醛与M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

①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了反应,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醛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精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三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A4.C5.D6.C7.C8.B9.A10.A11.B12.A13.A14.C15.D

16.D17.C18.C19.B20.D

二、非选择题

21.(8分,每空2分)

(1)正极CH4+2H2O-8e-═CO2+8H+

(2)X

(3)2.8L

22.(10分,每空2分)

(1)反应过程中硫酸浓度降低,速率减慢 置换出的铜与锌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2)2MnO4-+6H++5H2C2O4═2Mn2++10CO2↑+8H2O

(3)Mn2+的催化作用(或催化剂)

(4)B

23.(12分,每空2分)

(1)①632.0kJ

②2NO(g)+2CO(g)═N2(g)+2CO2(g)ΔH=-746.0kJ·mol-1

(2)①C

②0.4mol·L-1·min-1

③40

④=

24.(10分)

(1)23(1分)Co和As(2分)

(2)sp2杂化(1分)SO2属于极性分子,且能与水反应(2分)

(3)

(1分)

(4)8(1分)

(2分)

 

25.(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D(1分)

(2)>减小

(3)①z(1分)

②=

(4)

26.(10分)

(1)b(1分)锌等活泼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不断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1分)

(2)阴(1分)

(3)①负(1分)ClO-+H2O+2e-═Cl-+2OH-(1分)

②Mg+2H2O═Mg(OH)2+H2↑(2分)

(4)①HOOCCOOH+2H++2e-═OHCCOOH+H2O(2分)

②2(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