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313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docx

高考文言15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扣空

附录二 文言实词、虚词

一、120+30个文言实词例释

(一)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1.爱à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______。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

_______。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

②______。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③______。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______。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④______。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______。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②______。

安营扎寨(成语)

③______。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④______。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⑤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⑥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______。

沛公安在?

(《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èi

①______。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______。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②______。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③______。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①______。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②______。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倍bè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______。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

②______。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______。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5.本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一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______。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

②______。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③______。

君子务本。

(《学而》)

④______。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______。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

⑤______。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6.鄙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______。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

②______。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③______。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④______。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⑤______。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7.兵bīnɡ

“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______。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

②______。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

③______。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bì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

表示疾病。

①______。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

②______。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

③______。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祭十二郎文》)

④______。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

⑤______。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⑥______。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

⑦______。

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

⑧______。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9.察chá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

表示仔细观察。

①______。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______。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梁惠王上》)

②______。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______。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③______。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④______。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

“潮”的本字。

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

①______。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②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④______。

坐北朝南。

zhāo

______。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

11.曾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像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像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

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

①______。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②______。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zēnɡ

①______。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

②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像人,下边是“木”字,像树木。

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

表示登、升。

chénɡ

①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②______。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③______。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______。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

④______。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shènɡ

①______。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②______。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13.诚chénɡ

“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

表示言语真诚。

①______。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②______。

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

③______。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14.除chú

“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

表示台阶。

①______。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

②______。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

③______。

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④______。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⑤______。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15.辞cí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

”(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______。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②______。

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

③______。

《归去来兮辞》

④______。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⑤______。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⑥______。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⑦______。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苏武传》)

16.从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像两人前后相随。

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

①______。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②______。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______。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④______。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⑤______。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⑥______。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项羽之死》)

⑦______。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zònɡ

______。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17.殆dài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危险。

①______。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谋攻篇》)

②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③______。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④______。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

⑤______。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18.当

“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

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

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

①______。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②______。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③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④______。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滕王阁序》)

⑤______。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墓碑记》)

⑥______。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⑦______。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⑧______。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

⑨______。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

⑩______。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⑪______。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dànɡ

①______。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

②______。

安步以当车。

(《齐策四》)

③______。

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19.道dào

“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

合起来指领路。

“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①______。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②______。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

③______。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④______。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⑤______。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⑥______。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⑦______。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⑧______。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⑨______。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0.得

“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

合起来指手持钱财。

表示取得、获得。

①______。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关雎》)

②______。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③______。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兰亭集序》)

④_____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⑤______。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⑥______。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记王忠肃公翱事》)

⑦______。

此言得之。

(《六国论》)

děi

______。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1.度

“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

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

表示测量长短。

①______。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

②______。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③______。

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④______。

常有大度。

(《汉书·高帝本纪》)

⑤______。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⑥______。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⑦______。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⑧______。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duó

①______。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

②______。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2.非fēi

“非”是象形字,金文像两翅相背。

表示违背、相反。

①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②______。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③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④______。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陈情表》)

⑤______。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

23.复fù

“复”是形声字,甲骨文从“攵”部,畐(fú)声。

后来写作“復”,表示回来、返回。

“复”字又是“複”字的简化字,音fú。

“複”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即衤),复声。

表示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夹衣。

后引申为多层的、繁复的。

①______。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______。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③______。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______。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梁惠王上》)

⑤______。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⑥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⑦______。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鸿门宴》)

24.负fù

“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

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

表示依仗、依靠。

①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②______。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③______。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______。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______。

久负盛名 (成语)

⑥______。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⑦______。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______。

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

⑨______。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窦娥冤》)

⑩______。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25.盖

“盖”本来写作“蓋”,是形声字,小篆从“

”部(即艹),盍声(古音相近)。

表示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ɡài

①______。

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②______。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③______。

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之死》)

④______。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

⑤______。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

⑥______。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

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26.故ɡù

“故”是形声字,小篆从“攴”部,古声。

表示变故、事故。

①______。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______。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③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④______。

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⑤______。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⑥______。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

⑦______。

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⑧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27.顾ɡù

“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

表示回头看。

①______。

相如顾召赵御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

②______。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陇西行》)

______。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③_____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④______。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⑤______。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28.固ɡù

“固”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古声。

表示城郭、关塞坚固。

①______。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②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______。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④______。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过秦论》)

⑤______。

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______。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⑦______。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⑧______。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29.归ɡuī

“归”是形声字,甲骨文右边是“婦”字(即妇,省去“女”),左边是“

”(duī)字,表声(韵母相同)。

后来又加形旁“止”(“趾”的本字,象人脚),写作“歸”表示女子出嫁。

①______。

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②______。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③______。

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______。

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

⑤______。

天下同归而殊途。

(《周易·系辞下》)

30.国ɡuó

“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国家。

①______。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

②______。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离娄下》)

31.过ɡuò

“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辵”部(即辶),

(ɡuō)声(古音相近)。

表示走过、经过。

①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②______。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③______。

裘马过世家焉。

(《促织》)

④______。

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______。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⑥______。

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32.何

①______。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______。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唐雎不辱使命》)

③______。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______。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孔雀东南飞》)

______。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33.恨hèn

“恨”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艮(ɡè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遗憾、不满意。

①______。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②______。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34.胡hú

①______。

秦汉时多指匈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②______。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③______。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35.患huàn

“患”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毌(ɡuà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忧虑、担心。

①______。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②______。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③______。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huò

“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起武器保卫国土。

“或”“國”(即国)古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等义。

①______。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②______。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______。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归去来兮辞》)

37.疾jí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

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

表示伤病。

①______。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祭十二郎文》)

②______。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梁惠王下》)

③______。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④______。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张衡传》)

⑤______。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

⑥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⑦______。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⑧____________。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38.及jí

“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像人手。

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

表示赶上。

①______。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______。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______。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③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梁惠王上》)

④______。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39.即jí

“即”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像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是“卩”字,象人跪坐。

合起来指人在就餐,后引申为靠近、立即。

①______。

可望而不可即。

(熟语)

②______。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______。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滕王阁序》)

④______。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鸿门宴》)

⑤______。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⑥______。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

⑦______。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40.既jì

“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像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象人张大了嘴巴。

合起来指人吃完饭回头在打饱嗝。

表示就餐完毕,引申为完毕。

①______。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

”(《进学解》)

②______。

始皇既没,余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