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1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1讲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1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2.人文地理环境

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概念:

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区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

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特点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3)下垫面因素:

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①海陆差异

②洋流

③地形

④其他因素。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大部、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大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少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寒带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四、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化: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微点1 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

(1)从年降水总量上来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从最多降水月的降水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最多降水月降水量超过600mm,热带草原气候最多降水月降水量不足400mm。

微点2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

(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2)从地理位置判断: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微点3 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

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微点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微点5 区分温带气候的方法

(1)7、8月降水多的为温带季风气候。

(2)各月降水均匀(50mm左右),最冷月均温大于0℃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微点6 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A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

环流

气压带、

风带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下垫面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洋流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020·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统计表。

据此回答1~3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量(mm)

161

339

509

232

3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量(mm)

164

84

95

140

1260

1.甲地年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2.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3.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可知,甲地7月均温最低,乙地1月均温最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均位于西风带,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

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都靠近海洋,故A、B错误;甲地沿海没有暖流流经,C错误。

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当地夏季,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纬度为50°N,不受东南信风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选C。

第3题,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降水量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地形阻挡对各季节降水量的作用是相同的,故C错;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乙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故D对;乙地暖流强弱受盛行西风影响,不是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多的主要原因,故B错。

答案:

1.D 2.C 3.D

(2020·宁德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

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B.海陆位置

C.季风D.地形

5.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

A.N地>M地B.P地>N地

C.Q地>P地D.Q地>M地

解析:

第4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5题,四个地点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

答案:

4.D 5.B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D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来进行。

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

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气温曲线的形态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平均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全年最低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0~15℃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