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02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docx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十二、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中药坐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中药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敷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七、中药涂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二十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通过在耳廓穴位上贴压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0

少一点

-5

用物

准备

75%酒精棉球、王不留行籽、探棒、止血钳、手消剂

5

少一样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核对床号、姓名、治疗部位,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根据应贴穴位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

2、手消剂使用

3、探查耳穴:

借助探棒寻找阳性反应点,辩证分析,确定治疗方案、选穴配方。

4、消毒:

75%酒精棉球擦洗并消毒耳廓

5、贴压:

再次核对穴位。

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止血钳夹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贴压时稍加用力,注意刺激的强度,使耳廓有发热、胀麻感(即得气)为度。

6、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有无不适。

7、整理患者床单位,安置好患者。

8、整理用物,洗手。

9、记录治疗部位、时间、反应情况、疗效,签名。

10

5

10

5

20

 

10

5

5

5

未核对

未解释

未使用

定穴错误

未消毒

未核对

手法不正确

未观察反应

体位不合适

 

未洗手

未记录

-5

-5

-5

-10

-5

-5

-10

-10

-5

-5

-5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防止王不留行籽移位、脱落。

2、夏季多汗时不宜贴压过长;冬天有冻疮、炎症时不宜贴压。

3、贴压后疼痛较甚时,一般可局部放松胶布或移动位置。

4、耳穴一次不宜选用过多,一般以3-8个为宜。

5、贴压后患者自行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5

少一点

-5

考核时间考核者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

标准

扣分

目的

温通经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

5

少一点

-1

用物

准备

治疗盘、直血管钳、药罐、弯盘、纱布、毛巾。

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皮肤消毒液。

10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核对床号、姓名、治疗部位,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根据应拔穴位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松开衣着,暴露确定穴位,保暖。

2、再次核定穴位、部位。

3、检查竹罐有无缺损、裂缝。

右手持直血管钳夹住煮好的竹罐罐体,左手拿一折迭湿毛巾,在罐口离开药液时,迅速用紧扣罐口以免空气进入竹罐内,将罐移至选定的部位,待吸牢后撤手。

4、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以红紫色为度,其疗效最佳。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如疼痛、过紧。

留罐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挟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6、协助病人穿衣,合理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使用过的物品及器具进行消毒,归还原处,洗手。

7、记录拔罐部位、留罐时间、效果。

10

 

5

20

 

10

10

10

5

少一步

 

未核对

未检查

吸附力不强

留罐时间不符

未观察

未询问

方法不正确

少一步

未记录

-2

-5

-5

-10

-5

-5

-5

-5

-10

-2

-5

1、解释到位。

2、注意患者体位舒适。

3、罐具必须无缺损、裂缝。

4、拔罐部位、留罐时间要正确。

5、注意防止烫伤皮肤。

6、留罐期间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感受。

10

少一点

-2

考核时间:

考核者: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

标准

扣分

目的

将少量中药溶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5

少一点

-5

用物

准备

中药灌肠液、输液瓶、网袋、输液器、治疗盘、弯盘、纱布、石蜡油、棉签、草纸、中单、水温计、小枕。

10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向病人解释,嘱病人排空二便。

30分钟后再作保留灌肠。

2、回治疗室,核对中药瓶签中的床号、姓名,取出渣中药灌肠液约200ml,测量药温(39-41℃)、倒入清洁的输液瓶内,套网袋,插输液器。

洗手。

3、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

查对床号、姓名,再次解释,拉上床帘遮挡,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移臀部至床沿,垫上小枕,抬高10cm,脱裤,垫上中单、治疗巾,保暖。

将药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离肛门约40—50厘米)。

关闭输液开关。

4、排气、关闭输液开关。

左手戴一次性手套,弯盘置于臀部,取下输液器尼龙针及橡皮管,润滑输液管前端,分拔臀部,插入肛门10-15厘米(根据病变部位深浅决定插入深度,最深可达20-25厘米),稍停片刻,固定。

5、松开输液器开关,滴入通畅后,调整60-80滴/分

6、滴入过程中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药液滴完,关闭输液器开关,缓缓拔出,置于弯盘内,用草纸轻轻按压肛门。

8、协助病人平卧,抬高臀部,整理床单,清洁用物,洗手。

9、记录灌肠液量,滴注过程、时间、病人反应等,签名。

10

10

 

10

 

15

 

5

5

5

5

5

未解释

未排二便

未测温

未洗手

未查对、解释

卧位不适

未抬高

未遮挡、保暖

未排气

未润滑输液管

深度不宜

滴数不宜

未观察

开关未关闭

未按压

未整理

未记录

-5

-5

-5

-5

-3

-2

-2

-3

-5

-5

-5

-5

-5

-2

-3

-5

-5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的部位,以便取合适的体位和插入的深度。

2、肠道疾患宜在睡前灌入。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者不宜作保留灌肠。

10

少一点

-5

考核时间:

考核者: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水针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渗透,把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少一点

-1

用物

准备

治疗盘、治疗巾、药物、砂轮、无菌注射器、注射盘、碘伏、棉签。

治疗卡

5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治疗室:

清洁环境(擦拭台面、治疗盘),将干燥的治疗盘放于妥善处。

2、核对注射卡、医嘱、病人姓名、诊断、药名、剂量、浓度、穴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安瓿有无破损、药液是否变质、配伍禁忌,铺无菌盘,选择合适注射器,正确锯安瓿及吸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携至床旁。

3、再次核对姓名、诊断、药名、浓度、剂量,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按穴位取适当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注射部位,保暖。

4、按注射卡正确定位,询问病人感受(得气-酸麻重胀感),做好记号。

一般以1-2穴(针)为宜。

5、局部涂碘伏(内→外直径>5cm)。

6、核对药液,右手持注射器排尽空气后,左手拇指(中)指绷紧局部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固定针位,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液注入。

7、病人有触电感,应立即退针至皮下再改换角度进针。

并观察有无晕、弯、折针等及药物过敏性反应等。

8、药液注射后快速拨针,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再核对床号、姓名、穴位。

9、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

10、洗手,记录注射穴位、药名、剂量、浓度、药物反应等、签名。

5

15

 

10

5

5

15

 

5

5

5

5

未清洁

未核对

铺盘错误

吸取不正确

未核对

体位不适

未保暖

取穴错误

消毒方法错

未核对

未排气

注射手法错

未观察

未核对

少一步

少一步

-5

-5

-5

-5

-5

-2

-3

-5

-5

-5

-5

-5

-5

-5

-1

-2.5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有毒副作用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采用,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

2、按医嘱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操作,每穴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毫升。

3、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药液更不能注入脊髓腔内,以免损伤脊髓。

4、病人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有出血倾向,高度水肿者禁用。

10

少一点

-2.5

考核时间:

考核者: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1、术者运用一定的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还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10

少一点

-5

用物

准备

治疗盘、治疗巾、滑石粉、大毛巾,必要时备酒、姜汁、薄荷水

5

少一样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核对姓名、治疗(保健)部位。

2、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3、协助大小便,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并保暖。

4、再次核对并确定穴位,铺上治疗巾或大毛巾,注意保暖。

根据需要手上选蘸滑石粉、酒、姜汁、薄荷水等。

5、按不同疾病、不同部位确定按摩的手法,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6、操作时嘱患者身体放松,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7、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中间稍作休息,总的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

8、协助病人穿衣,合理安排舒适的体位。

9、整理用物。

洗手。

10、记录按摩的穴位、时间、反应情况、疗效,签名。

5

5

5

5

30

5

5

5

5

5

未核对

未解释

未保暖

少一步

穴位选错

手法不对

未观察反应

时间控制不对

体位不合适

未洗手

未记录

-5

-5

-5

-2.5

-10

-10

-5

-5

-5

-5

-5

1、操作过程中除头面部、手掌及脚掌外,应注意保暖。

2、操作者在操作前必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患者皮肤。

3、操作过程中如患者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以免发生意外。

4、孕妇和妇女经期的腰骶部与腹部忌按摩。

5、操作熟练,仪表态度沟通技巧符合要求。

5

少一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