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7982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教案审定.docx

1部编版五年级上14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审定

部编版五上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4.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2.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雨果

圆明园有“百园之园”之称,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它被毁灭了。

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

王英琦:

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

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

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2)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屈膝退让。

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毁:

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右边要窄。

拱:

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和两竖距离要匀称、左竖与下横都要长。

销:

左右要匀称,肖字上边中间一竖要高,月字首笔撇变为一竖、里边有两横。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2.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

3.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想一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3.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在句中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从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可估量”在句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之情。

4.感受昔日的圆明园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

(2)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观看图片)

简洁的语言把圆明园的整体格局展示在我们面前,“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观看图片)

“金碧辉煌”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华丽无比;“玲珑剔透”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4)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观看图片)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

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5)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观看图片)

这是本段的总结句。

写出了人们游览圆明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汇聚天下风光和融合中外建筑风格的圆明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灿烂艺术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6)雨果眼中的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法国)雨果

(7)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句话从时间跨度和文物类型上巧妙地指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

(观看图片)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阅读方法解密:

将搜集到的资料运用到学习中

(1)概念:

文章的诞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当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为了能很快很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借助文章写作时的背景资料,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2)作用:

补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借助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宽思维。

(3)运用:

学习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可以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第3自然段展开想象,从而体会作者对圆明园园林艺术的热爱、赞叹之情。

还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珍藏的各种文物的欣赏,理解“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

这么美的圆明园被毁灭,让人深切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6.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课后第2题)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7.“不可估量的损失”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2)资料袋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回忆: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

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不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3)朗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朗读指导:

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4)读一读:

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李大钊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雨果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

(5)拓展写话:

走进圆明园,我仿佛来到了,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8.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课后第3题)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第一段话从“先秦”“唐”“宋”“元”“明”“清”等词语可以看出,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跨度大,历史悠久;从“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可以看出,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种类丰富。

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圆明园收藏的文物确实是最珍贵的,它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二段话从时间上推算是十天左右,可以看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破坏的时间之长;“凡是”“统统”“破坏”“毁掉”“销毁”“放火”等词语,描写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肆意掠夺破坏的野蛮行径。

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无耻、野蛮残暴。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的写法

(1)课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第1自然段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尾提到,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使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完整。

首尾呼应的方法有:

重述开头法,结尾好像就是开头的重复。

一问一答法,就是开头提出问题,在结尾回答。

句式变换法,开头和结尾意思差不多,只是变换了句式,相似却不尽相同。

(2)举例:

比如《颐和园》第一自然段写“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颐和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开篇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说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就属于首尾呼应的写法。

(3)练一练:

童年是一个人最难忘记的时光,写一篇《难忘的童年》的作文,如果用首尾呼应的方式,给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写一段,你怎么写?

4.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主题延伸

圆明园往昔和今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请大家通过实地走访或者上网查阅,组织一次“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主题活动。

建议:

(1)北京圆明园的旧址上建起了圆明园公园,可以去看看,拍照。

(2)上网查找文字资料;

(3)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4)关于圆明园文物的新闻……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

《敦煌壁画》、《虎门销烟》

五、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