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8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x

最新《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学院:

工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工程管理1201

指导教师:

 

二O一五年五月

一、前言

《工程结构》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内容,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培养计划和《工程结构》教学大纲规定,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有1周《工程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简单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的掌握,进一步了解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注意事项,掌握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对结构设计主要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设计目的

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3、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

4、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

6、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

7、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8、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三、设计资料

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如图1所示,L1、L2尺寸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楼梯采用室外悬挑楼梯。

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如表1所示,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图1楼盖平面图

四、设计资料

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其中纵墙厚370mm,横墙厚度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2、材料:

混凝土采用C30;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RB335或HPB300级。

3、楼面面层:

水磨石地面;楼盖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天花板粉刷:

五、设计内容

1、按指定的设计号进行设计,提交纸质稿计算书。

2、结构平面布置图:

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3、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5、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6、用2号图纸2张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

200)

②板的配筋图(1:

50)

③次梁的配筋图(1:

50;1:

25)

④主梁的配筋图(1:

40;1:

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7、板和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采用弹性理论计算;

六、具体要求

计算书要求采用A4纸书写或打印,字迹要求工整,条理清楚,页码齐全,表格规范并编写表格序号,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

图面应整洁,布置应匀称,字体和线型应符合制图标准。

提交全部成果时请附封面,并在封面上写明专业、姓名、学号等。

图纸按照标准格式折叠。

七、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册)(第五版),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册)(第二版),滕智明、朱金铨,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平面结构布置

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5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2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各跨宜布置成等跨,无法实现时各跨跨差不宜超过10%。

已知:

1、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其中纵墙厚370mm,横墙厚度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2、材料:

混凝土采用C30;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采用HPB300级。

3、楼面面层:

水磨石地面;楼盖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天花板粉刷: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主梁

确定板厚h=80mm。

荷载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0.65

板自重板厚××1=2

平顶粉刷每平方米重×1=0.25

恒载:

2.9

活载:

标准值×1=7.7

设计值总值:

=13.23

、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h=80mm,次梁(CL)截面=b×h=200mm×450mm

边跨=(2300-100-120+80/2)=2120mm,=(2300-200/2-120)=2080mm

中间跨=2300-200=2100mm,=2100mm

跨度差=(2120-2100)/2300=8.7%<10%,可按等跨连续梁查表计算

弯矩设计值计算表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

弯矩设计值M()

边跨跨内

×13.23×=5.14

B支座

-

-×13.23×=-5.14

中间跨跨内

×13.23×=3.65

中间C支座

×13.23×=-4.17

、配筋计算:

B=1000mm,h=80mm,=(15+5)=20mm,=h-=60mm,=14.3N/,=1.43N/,=270N/.

配筋表

截面位置

M/(kN•m)

=M/b

(=b/)

实配钢筋

边跨内

5.14

0.105

0.111

353.57

Ф6/8@110,357

B支座

-5.14

0.105

0.111

353.57

Ф6/8@110,357

中间

跨内

~,~轴线间

3.65

0.071

0.074

233.97

Ф6@110,257

~轴线间

3.65×0.8

0.057

0.059

185.75

Ф6@110,257

中间C

支座

~,~轴线间

-4.17

0.081

0.085

268.83

Ф6/8@110,357

~轴线间

-4.17×0.8

0.065

0.067

213.06

Ф6@110,257

表中值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板的配筋图如附加图纸所示。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b×h=200mm×45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板恒载(2.9KN/)×次梁间距(2.3m)=6.67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1.85

次梁粉刷重×粉刷层每平米重=0.185

恒载:

8.075

活载:

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17.25

设计值总值:

=32.871

、内力计算:

主梁截面(ZL)b×h=200mm×600mm

边跨净跨度=(6900-120-150)=6630mm

计算跨度=(6630-250/2=6755mm

中间跨净跨度=6900-300=6600mm,

计算跨度=6600mm

跨度差=(6755-6600)/6600=2.3%<10%,可按等跨连续梁查表计算

弯矩设计值计算列表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

弯矩设计值M()/(KN•m)

边跨跨内

×32.871×=136.355

B支座

-

-×32.871×=-136.355

中间跨跨内

×32.871×=89.491

中间C支座

×32.871×=-102.276

 

剪力设计值计算列表

截面位置

剪力系数

剪力设计值V()/KN

边支座A

0.45

0.45×32.871×6.63=98.07

B支座左

0.60

0.60×32.871×6.63=130.76

B支座右

0.55

0.55×32.871×6.6=119.32

C支座左/右

0.55

0.55×32.871×6.6=119.32

配筋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b=200mm,h=450mm,=(25+10)=35mm,=h-=450-35=415mm,=80mm

翼缘计算宽度

边跨=6755mm/3=2252mm<2300mm

中跨=6600mm/3=2200mm<2300mm

=14.3N/,=1.43N/,=360/N/

(-/2)=14.3×2200×80×(415-40)=943kN/m>136.355kN/m

故次梁跨内截面按第一类T型截面梁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纵向钢筋配筋表

截面位置

M/(KN•m)

b或/mm

=M/b

(=b/)

实配钢筋

边跨跨内

136.355

2252

0.025

0.025

928

1C16+2C20,1030

B支座

-136.355

200

0.277

0.0332

1095

4C20,1256

中间跨跨内

89.491

2200

0.0165

0.017

617

2C20,628

C支座

-102.276

200

0.208

0.236

778

4C16,804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200mm,=415mm,=270N/,则

0.25b=0.25×14.3N/×200mm×415mm=296.725kN>130.76kN(支座左边)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94b=111.57kN,箍筋采用双肢A6,=28.3。

箍筋配筋表

截面位置

V/KN

V/b

箍筋

S[=(1.25n)/(V-0.7b)]

实配钢筋

边跨跨内

98.07

0.826<0.94

构造配筋

A6@180

B支座

130.76

1.102>0.94

计算配筋

276

A6@180

中间跨跨内

119.32

1.005>0.94

计算配筋

242

A6@180

C支座

119.32

1.005>0.94

计算配筋

242

A6@180

实配钢筋间距s=180mm<=200mm,则

=n/(bs)=(2×28.3)/(200×180)=0.157%>=0.24/=0.145%满足构造要求。

次梁(CL)详图如附加图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

柱截面350mm×350mm,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

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mm。

主梁截面(ZL)b×h=200mm×600mm

边跨净跨度=(6900-120-175)=6605mm

计算跨度=(6605+175+370/2=6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