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7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6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 公 输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录音朗读磁带。

2课时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但在庄子的文章中,他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然而这一次,他的面前却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主张人人平等相爱)等。

1.时代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

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

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

楚任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又准备攻宋的时候,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制止楚攻宋。

《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2.《墨子》简介。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墨家后学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2.教师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

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一词蕴涵的虚伪。

“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险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

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了他的胸有成竹、镇定沉着

3.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4.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

主要人物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5.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开头先介绍事情的缘由,中间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全文脉络清晰。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

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话的意思是:

“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

请献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作动词,遵循道义。

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为“决”。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

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见公输盘(拜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特殊句式例解。

“宋何罪之有?

”应翻译为:

“宋国有什么罪呢?

”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子何命焉为”,应翻译为:

“您(有)什么见教呢?

”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

“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胡不见我于王”应翻译为:

“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大王呢?

”“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4.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5.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6.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

7.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自相矛盾。

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言语中的矛盾,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疏通,对文章大意有了了解。

墨子在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面前是如何巧妙说服对方,最终使宋国化险为夷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墨子的劝说艺术。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

主要人物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结构如何划分?

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然后,墨子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等几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4.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5.墨子是如何对付公输盘与楚王的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

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墨予守城器械仍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墨子预先已防备。

“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

教师总结:

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6.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说理巧妙。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词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②逻辑性强。

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③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2)机智善辩。

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

(3)语言富于表现力。

他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的勇敢无畏、镇定自若。

7.本文塑造了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墨子:

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

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

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8.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

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

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开始就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言其事,而说偷窃病。

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接下来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让人不禁为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公输盘的杀心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攻宋,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9.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

在强权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