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66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docx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外生殖器解剖:

范围:

是指耻骨联合上缘及双股内侧至会阴之间的组织。

组成: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二、内生殖器:

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一)阴道:

为性交的器官及经血排出、胎儿娩出的通道。

(二)子宫

功能:

形成月经,精子的通道,孕育胎儿的场所,娩出胎儿。

解剖特点:

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

子宫峡部

子宫颈

组织特点:

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

子宫韧带:

圆韧带、主韧带、阔韧带、骶韧带

(三)输卵管:

受精的部位,输送孕卵。

分部:

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四)卵巢:

产生卵子及分泌激素。

三、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五、骨盆

1、组成:

骨骼:

髋骨(髂骨、坐骨、耻骨)骶骨、尾骨

关节:

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2、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

3、骨盆的平面及径线

入口平面:

即真、假骨盆的分界线。

前后径:

11cm

斜径:

12cm

横径:

13cm

中骨盆平面:

为骨盆的最小平面。

前后径:

11.5cm

横径:

10cm

出口平面:

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前后径:

11.5cm

横径:

9cm

前矢状径:

6cm

后矢状径:

9cm

4、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的定义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

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女性一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期:

自出生至生后4周。

2、婴幼儿期:

生后4周至12岁。

3、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

一般为12—18岁。

月经来潮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特点:

身体及生殖器官迅速生长发育,出现女性第二性征,心理变化较大。

4、性成熟期(生育期):

从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

特征:

周期性排卵及行经。

5、更年期:

一般始于40岁以后,历时10—20年,是妇女自有生育能力的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

特征:

卵巢功能减退,生殖器官萎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6、老年期:

60岁以后。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月经:

是由于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子宫规律性、周期性出血,是生殖器功能成熟的表现。

2、初潮、月经周期、月经期的定义。

3、月经生理:

出血量50ml,经血不凝。

可有轻微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三、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功能:

分泌激素。

雌、孕激素功能见投影胶片。

2、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

四、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1—4)增生期(5—14)分泌期(15—24)月经前期(25—28)

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见投影胶片。

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胚胎及胎儿发育

一、胚胎的形成

1、受精、着床的定义。

2、胎儿发育见投影胶片。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1、胎盘:

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及羊膜组成。

在孕12周形成。

功能:

气体交换、营养供应、废物排泄、防御功能、合成功能(HCG、HPL、E、P)。

2、胎膜:

由蜕膜、平滑绒毛膜、羊膜组成。

3、羊水:

呈弱碱性。

4、脐带:

为胎儿循环的通道。

平均长50cm。

三、胎儿发育见投影胶片。

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一、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子宫体:

增大,变软。

妊娠12周子宫开始超出骨盆。

重量50g→1000g,容积5ml→5000ml。

位置右旋。

子宫峡部:

1cm→7~10cm,成为子宫下段。

子宫颈:

肥大、充血、变软,形成黏液栓。

2、卵巢:

妊娠期无排卵。

3、外阴、阴道:

伸展性增强,阴道酸度增加。

(二)乳房:

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出现蒙氏结节。

(三)血液循环系统

血容量增加,32~34周达到最高峰。

生理性贫血,血液高凝。

心率增加,心尖区杂音,脉压差增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五)泌尿系统

部分孕妇出现尿糖阳性,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第三节妊娠诊断

一、妊娠分期:

早、中、晚期妊娠的定义

二、妊娠诊断

(一)早期妊娠诊断

症状:

停经、早孕反应、尿频

体征:

乳房的变化及生殖器官的变化

辅助检查:

妊娠试验、超声检查、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

(二)中、晚期妊娠诊断

临床表现:

子宫增大、胎动、胎心音、胎体

辅助检查:

超声

三、定义

1、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有纵产式及横产式

2、胎先露:

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3、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四、预产期的推算

1、月经规律,按公式计算。

2、月经不规律,以宫底高度、早孕出现的时间、首次感到胎动的时间来推算。

第三节产前护理评估

产前检查时间:

1、早孕1次,建立围生期保健卡。

2、无异常者,从妊娠20周开始,28周前,每4周1次,28周后,每2周1次,36周后,每周1次。

3、异常者,检查次数适当增加。

一、首次产前检查: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营养发育状况、体重、血压

(三)产科检查

1、腹部检查

视诊:

大小,形态

触诊:

四步触诊法

听诊:

胎心音的位置及次数

2、骨盆测量

髂棘间径:

23-26cm

前嵴间径:

25-28cm

骶耻外径:

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

8.5-9.5cm

耻骨弓角度:

90ْ

3、辅助检查

二、产前复诊

第六节妊娠期健康指导

1、适当活动与充足休息

2、合理的营养

3、清洁卫生与衣着

4、乳房准备

5、严格遵医嘱用药

6、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7、避免感染

8、性生活要节制

9、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

10、正确胎教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足月产、早产、过期产的定义

第一节分娩的先兆

(一)先兆临产:

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二)临产诊断:

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第二节决定分娩的因素

一、产力

1、子宫收缩力:

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2、腹肌、膈肌及肛提肌收缩力

二、产道

1、骨产道

2、软产道:

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

三、胎儿

第三节分娩机转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2、下降:

贯穿全过程

3、俯屈

4、内旋转:

在第一产程末完成

5、仰伸

6、复位及外旋转:

90ْ

7、胎儿娩出

第四节分娩的分期及护理

(一)分娩分期

第一产程:

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

11-12经产妇:

6-8

第二产程: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

1-2经产妇:

几分钟至1

第三产程: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一、可能的护理诊断

1、疼痛

2、焦虑

3、潜在并发症:

有胎儿窘迫的危险,有产妇受伤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

二、各产程的临床表现

1、第一产程:

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破膜

2、第二产程:

产妇排便感、肛门松弛、胎头拨露、胎儿娩

出。

3、第三产程:

胎盘剥离和娩出

胎盘剥离的征象:

4个

三、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1、入院后常规护理

测生命体征

沐浴

外阴清洁及备皮

灌肠

心理护理:

入院接待、解释有关问题、陪伴产妇、生活护理。

2、第一产程的护理

休息与活动、饮食、大小便、观察产程

3、第二产程的护理

监测胎心、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接产准备(外阴清洁消毒)新生儿护理(清理呼吸道、Apgar评分、处理脐带、新生儿标志、早吸吮、早接触)

4、第三产程的护理

预防产后出血、产后观察2小时

第四章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的定义

第四节产褥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

子宫---子宫复旧

1、子宫体:

产后第一天,宫底平脐,以后每天下降1—2cm,产后10天左右降至骨盆腔。

产后6周,恢复为未孕大小。

2、子宫内膜:

产后6周全部修复。

3、子宫颈:

产后7—10天内口关闭,产后4周完全恢复正常。

外口由圆形变为一字形。

二、乳房:

泌乳。

7日内为初乳,7—14日为过渡乳,14日后为成熟乳。

三、血液循环系统:

血细胞及血容量均恢复正常。

四、消化系统:

便秘

五、泌尿系统:

尿量增多,易发生尿潴留。

六、内分泌系统:

月经复潮及排卵

第二节产褥期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

体温略高,脉搏较慢。

2、子宫复旧:

3、恶露:

定义,分类及持续时间,正常恶露情况。

4、产后宫缩疼:

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

5、乳房:

(三)身体状况

二、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2、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产褥期保健知识宣教

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大小便、清洁卫生

2、哺乳知识宣教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措施。

告诉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

教会产妇乳房按摩护理技术。

3、缓解疼痛:

乳房按摩,红外线照射或湿敷会阴伤口。

4、预防感染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保持外阴清洁,高锰酸钾坐浴。

5、产后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

第三节母乳喂养

1、纯母乳喂养概念

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品(包括糖水)或辅助食品。

2、优点:

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含有丰富的抗体,保护婴儿健康,预防疾病。

用母乳哺育婴儿省时、省力、经济、方便。

母乳喂养能延长生育间隔,有暂时避孕的作用。

通过母乳喂养,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健康教育。

3、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见投影胶片。

第五章新生儿护理

第一节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新生儿期的定义

1、呼吸:

表浅,以腹式呼吸为主,频率较快。

2、心率:

较快,易受啼哭、吸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消化:

易溢乳,消化能力差。

4、泌尿:

8—10次/天,24小时内排出胎粪。

5、免疫:

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6、皮肤:

易感染。

7、特殊生理现象: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黄疸

脱水热

乳房肿块及假月经

第二节正常新生儿护理

措施:

1、出生后24小时的护理

保暖、清理呼吸道、观察脐带、眼部护理

2、日常护理

维持正常体温

观察体重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呼吸和面色,观察呕吐情况

预防感染:

脐带护理:

沐浴、臀部护理、预防接种

第五节手术产新生儿的护理

措施:

1、预防颅内出血:

安静少动,补充营养,遵医嘱用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正确处理头皮血肿、头颅血肿

4、预防感染:

观察生命体征,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头颅血肿者遵医嘱治疗。

 

第六章病理妊娠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

1、流产的概念、原因及症状类型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发生于12周以前者,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不足28周者,为晚期流产。

基因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

临床类型见投影胶片。

2、异位妊娠的概念、发生部位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常见部位是输卵管。

慢性输卵管炎是其常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