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35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docx

土方降水机械效率计算

第1章土方工程

常见土方工程:

场地平整,基坑、沟槽开挖,人防工程和地下建筑屋的土方开挖,路基工程等;

土方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

开挖、爆破、运输、填筑、平整和压实等。

1.1概述

1.1.1土方工程的特点

Ø工程量大;

Ø施工工期长;

Ø工人劳动强度大;

Ø施工条件复杂(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影响较大);

1.1.2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分类方法:

Ø按土的颗粒级配(几何上)

Ø按土的塑性指数(物理指标上)

Ø按土的沉积年代(时间上)

Ø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工程性质上),见书本P4表2-1

1.1.3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组成——土的固体颗粒、土中的水、土中的空气;土的三相物质实混合分布的,但一般用土的三相图来表示土的组成。

土的物理性质:

1)土的可松性和可松性系数——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性质;土的可松性可松性系数表示:

最初可松性系数:

,最终可松性系数: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土在开挖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土在经压(夯)后的体积

例:

某基坑开挖体积为200m3,基础体积为120m3,基础做好后进行土方回填。

则回填后余下松土有多少?

(kS=1.2,kS=1.1)练习:

某基坑开挖体积为500m3,基础体积为250m3用土去填满,填满后,将剩余的土填入底面积为10×10m2的坑内,问坑为多高?

(kS=1.2,kS=1.1)

2)土的天然含水量——指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的固体颗粒重量的百分比,

3)土的天然密度——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4)土的干密度——指单位体积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

5)土的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的比值,

6)土的孔隙率——土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7)土的渗透性及渗透系数——指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水在单位时间内穿透土层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表示,单位为m/d.

1.2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土方调配

1.2.1基坑、基槽

基坑:

底面积在20m2以内,且底长为底宽3倍以内者;基坑的土方量计算(书上的图例):

V=(H/6)×(A1+4A0+A2)

式中:

A1、A2——上、下底面积;

A0——中截面的面积;

H——深度;

基槽:

宽度在3m以内,且长度等于或大于宽度3倍者;基槽的土方量计算:

V=(H/6)×(A1+4A0+A2)

式中:

A1、A2——上、下底面积;

A0——中截面的面积;

H——深度;

1.2.2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

场地平整:

将现场平整为施工所要求的设计平面;

场地平整的步骤: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确定土方平整调配方案—>选择土方机械、拟定施工方案。

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的因素:

建筑规划、生产工艺、运输、尽量利用地形、排水;

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

原则:

场地内挖、填方量平衡;

步骤:

划分网格->利用等高线内插求得节点标高(有地形图时)/测量节点木桩高度(无地形图时)->计算场地设计标高;

(1)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

场地标高的调整

(2)场地标高调整的原因:

土的可松性;

边坡挖填方量不等;

就近挖填土;

泄水坡度的影响——单向泄水()、双向泄水();

2)场地土方量的计算

计算步骤:

(节点实际设计标高-自然地面标高)->计算每个方格的挖填方量—>计算场地边坡的挖填方量—>累计求挖、填方总量;

(1)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计算:

式中:

——角点施工高度;

——角点的实际设计标高;

——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2)计算零点位置

当一个方格内同时有填挖方时,按下式计算零点位置:

(3)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书上列出了各种挖填方的土方量计算公式)

(4)边坡土方量计算

(5)计算土方总量(累加)

1.2.3土方调配

土方调配:

对挖土的弃和填的填的综合协调;

土方调配的原则

Ø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和就近调配;

Ø考虑施工与后期利用;

Ø合理布置挖、填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

Ø好土用在回填质量高的地区;

土方调配图表的编制方法(教材上例题)

1)划分调配区(若干个网格的联合);

2)计算土方量(编写在图上);

3)计算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

平均运距:

挖方区土方重心至填方区重心的距离。

挖(填)方区重心的求法——取场地或方格网中纵横两边为坐标轴,求各区土方的重心公式为:

4)确定土方最优调配方案(以线性规划理论为基础);

5)在场地地形图上绘制土方调配图、调配平衡表(调配方向、土方数量和平均运距);

1.3施工准备与辅助工作

1.3.1施工准备

土方开挖前的主要准备准备工作:

Ø场地清理(房屋、古墓、通讯电缆、水道、树木等);

Ø排出地面水(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来排水,设置排水沟);

Ø修筑临时设施(道路、水、电、机棚);

1.3.2土方边坡与土壁支撑

1)土方边坡

土方边坡的坡度:

土方挖方深度H与底宽B之比,即,式中,m成为边坡系数;

影响土方边坡大小的因素:

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边坡留置时间、边坡附近的荷载状况、排水情况;

书上给出了不放坡和放坡两种情形的具体条件;

2)土壁支撑

土壁支撑的优点:

缩小施工面、减少土方量和克服场地限制;

挡土板的类型、适用情形:

Ø横撑式挡土板——断续式(适合湿度较小的粘土)、连续式(适合松散、湿度大的土);

——随挖随撑,随拆随填;

Ø垂直式挡土板(适合松散和湿度很大的土);

1.3.3土方工程施工和降低地下水位

降水方法:

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1)明排水法:

在基坑或沟槽开挖时,采用截、疏、抽的方法进行排水(开挖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使基坑内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

集水井的截面尺寸和构造要求见教材P19;

明排水方法的适用范围:

开挖深度不宜太大,地下水位不宜太高,土质宜较好;

2)流砂:

基坑底部的土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的现象

(1)流砂的特点:

土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2)流砂的成因:

高低水位间的压力差使得水在其间的土体内发生渗流,当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土粒处于悬浮流动状态;

(3)流砂的受力分析:

式中:

——截面积

——作用在土体a-a截面上的总水压力;

——作用在土体b-b截面上的总水压力;

——水渗流时的土颗粒总阻力;

(4)水力坡度:

水头差与渗透路径长度的比值

(5)动水压力:

当动水压力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发生“流砂现象”。

(6)易发生流砂的土(见教材P21);

流砂的治理办法,主要途径是消除、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具体措施有抢挖法、打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轻型井点降水)等;

3)管涌:

坑底位于不透水层,不透水层下面为承压蓄水层,坑底不透水层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时,发生管涌现象;

管涌的受力分析: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定义:

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虑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在坑底以下。

方法: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见教材P22;

5)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图例见教材P23页)

(1)组成:

管路系统与抽水设备;

Ø管路系统:

井点管、滤管、总管、联结管;

Ø抽水设备:

离心泵、真空泵、水气分离器;

(2)轻型井点的布置的影响因素:

基坑大小、深度、土质、地下水位的高低、流向、降水深度等;

(3)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

单排线状井点、双排井点、U形井点、环状井点;

(4)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的构造;

(5)轻型节点的高层布置: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虑管长),按下式计算(图例见教材P24):

式中——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6)轻型节点的高层布置的构造;

(7)注意事项:

Ø虑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内;

Ø总管的布置宜接近地下水位线(可事先挖槽);

Ø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

Ø总管应具有0.25%~0.5%的坡度(坡向泵房);

6)轻型井点的计算

井点的分类:

Ø(不)完整井(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无)承压井(地下水是否有压力);

Ø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

(1)涌水量计算

对于无压完整井,其涌水量计算公式为(教材P27上有图例):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

H——含水层厚度;

s——水位降低值;

R——抽水影响半径,一般用式计算;

x0——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对于矩形基坑,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5时,可按式计算,F为环状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

对于无压非完全井,其涌水量计算公式为(教材P27上有图例):

式中,H0——有效抽水深度,,可按教材P26上表格查;

S'——井点管中水位降落值;

l——虑管长度;

对于承压完全井,其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承压含水层厚度

上述三式的应用条件:

Ø矩形基坑的长宽比小于5;

Ø基坑宽度小于抽水影响半径的两倍;

Ø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

(2)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

(3)井点管的最少根数:

(4)井点管的平均间距:

,其中L为总管长度;

注意事项:

Ø井点管间距不能过小,否则彼此干扰过大;

Ø在基坑周围四角和靠近地下水流方向一边的井点管应适当加密;

Ø实际采用的井距,还应与集水总管上的短接头间距相适应;

(5)抽水设备的选择:

真空泵,按总管长度选用;离心泵,按涌水量的大小选用;

(6)井点管的安装使用

Ø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

排总管→埋设井点管→弯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

Ø井点管的冲水法埋设程序:

吊直定位→边冲边沉(构造)→拔冲管,插井点管→填灌砂虑层→粘土封口(防漏气);

Ø轻型井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宜连续抽水,否则易堵塞虑管,建筑屋沉降,地下水回升(边坡塌方);

观察真空泵的真空度,对于漏气,采取措施;

检查井点管是否堵塞(正常管,则应冬暖夏凉);

设置观察孔在影响半径内观察地下水位;

7)喷射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Ø适用情形:

降水深度超过6m,土层渗透系数为0.1~2.0m/d,降水深度可大20m;

Ø喷射井点的主要设备(见教材P31);

Ø喷射井点的工作原理(见教材P31);

Ø喷射井点的平面布置(见教材P31);

8)深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适用情形:

抽水量大、较深的砂类土,降水深度可达50米;

1.4土方机械化施工

常用的施工机械有:

推土机、铲运机、单斗挖土机、装载机等;

1.4.1常用土方施工机械的施工特点

推土机施工

按推土板分类:

钢丝绳操作、油压操作(升调推土板、转动推土板);

使用范围:

场地清理、场地平整;破、松硬土;土方压实;

特点:

操作灵活、工作面小、行驶块;

提高生产率的作业方法:

Ø下坡推土——利用机械重力势能提高生产率;

Ø并列推土——减小土的散失;

Ø多刀送土——先集中堆积在A处,然后再推到B处;

Ø槽形推土——减少土的散失;

推土机的生产率计算

Ø小时生产率:

Ø推土机的台班生产率:

铲运机施工

构成:

牵引机械和土斗;

分类:

拖式和自行式,油压式和索式;

使用范围:

挖土、运土、平土和填土;

特点:

适合大面积土方工程,适合松土和普通土,适合含水率低的土质;

提高生产率的作业方法:

Ø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