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72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docx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章节

第三章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导航图

 

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thetarget-leadteachingtheories)1,通过“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和“学生考查标准”制定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第一个同心圆)。

以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同心圆)。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采用“教学评价”“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第三个同心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分步化,从而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学目标变得“有形有色”。

三个同心圆相互融合,共同围绕着同一个圆心,即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1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3-50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由课程标准可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形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3i0smLearningTheory)2,本节课通

过胃药(复方氢氧化铝片)创设情境,提出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氢氧

化铝能够中和胃酸?

”,“除了直接观察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判断化学反应

发生的方法?

”,“Al(OH)3是否还具有碱性?

”)。

在“问题驱动”下,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将知识“外化”)构建

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两性氢氧化概念的形成;掌握判断化学反应的方法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学情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3

①好奇心理

心理学认为:

人们的好奇心,是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更易被新异特别的现象或内容吸引。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这种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组织课堂的进行。

本节课通过四个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

”,“除了直接观察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

”,“Al(OH)3是否还具有碱性?

”)推动课堂的发展。

在学

生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后,再做演示实验,验证其思维方法的正确性。

通过如此的教学积极

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4-81

3焦作市.浅谈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J].心声,2007,(3):

28-29

②模仿心理

高一学习具有很强的的模仿能力,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也是如此。

特别在演示实验中表现最为突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都会模仿着去做。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演示实验。

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类比的实验操作,从而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本节课总共设计两个实验:

Al(OH)3与碱的反应和Al(OH)3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师演示

Al(OH)3与酸的反应,让学生进行模仿并自主设计Al(OH)3与碱的反应,深化巩固学生对氢氧

化铝具有碱性等知识点的认识。

③自信心理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自尊性很强,自我意识强。

他们在学习化学时,希望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能够得到展示和重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演示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实验操作技能。

 

2.兴趣动力分析4

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对于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很感兴趣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兴趣已经从直接兴趣开始逐渐过渡到以间接兴趣为主。

而高一学生处于对物质性质和化学理论两种学习兴趣的“交汇点”,实验仍是他们感兴趣的。

因此,良好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学生兴趣动力分析,本节课利用氢氧化铝胶体的特性,融入丁达尔效应,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情趣。

 

3.知识结构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的氢氧化物,如NaOH,Fe(OH)3,但是这些物质不具有与碱反

应的特性。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性氧化物——氧化铝,对两性物质已经有一个感性的认

识。

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判断化学反应的方法并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4刘丽群.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和发展[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5):

103-104

学生已有的知识

掌握情况

1.两性氧化物的定义和性质

多数学生理解

2.氧化铝与碱反应的方程式和产物

多数学生知道

3.丁达尔效应能够区分胶体和溶液

部分学生掌握

4.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定义

多数学生理解

4.学法思维分析

 

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思维方法,简单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化学学科思维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物质变化的共性的归纳能力较弱。

因此,教师要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类比学习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学生容易接受的“Al(OH)3与酸反应”的知识板块入手,通过类比将“Al(OH)3

与酸反应”的探究方法迁移到“Al(OH)3与碱反应”的知识板块。

四.三维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六.教学流程

教学线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意图

通过胃药复方

氢氧化铝片具

根据氢氧化铝具有

有中和胃酸的

中和胃酸的能力,思

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

能力引导学生

考出氢氧化铝具有

学习的积极性。

猜想氢氧化铝

碱性。

具有碱性。

为什么氢氧化铝

获取氢氧化铝:

从生活出

根据提示,思考如何

将化学课堂迁移到日常生

能够中和胃酸?

发,在“复方氢氧化铝片”

从药片中提取氢氧

活当中。

中提取氢氧化铝。

化铝。

实验探究

(1):

引导操作实

学生直观观察向氢

引出一种判断化学反应发

验的学生向氢氧化铝中滴

生的方法。

氧化铝中滴加盐酸

加盐酸。

引导其他学生观察

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询问学生,实验现象是否十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为后面引出丁达尔效应判

的明显情况进行回

断反应是否发生作好“伏

分的明显?

答。

笔”。

提示:

通过明矾的净水原

理,引出提取所得的氢氧化

铝是白色胶体。

学生根据提示得到

氢氧化铝的分散系

引出“丁达尔效应”进行

除直接观察法,

特征。

思考出区分溶

化学反应的判断。

还有没有其他鉴

液和胶体的方法。

别化学发生的方

法?

通过氢氧化铝是胶体的特

性,引导学生利用丁达尔效

应判断反应发生。

引出一种新的判断化学反

应发生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

(1):

通过上述的实验,

回顾实验现象,推导得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

得出结论:

氢氧化铝具有碱

出“氢氧化铝”具有碱

能力

性。

性。

过渡:

通过“复方铝酸片”,

提出:

为什么呈碱性的氢氧

化铝会被人叫做“铝酸”?

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氢氧化

铝可能具有酸性的猜想。

提出氢氧化铝可能具有

引出实验探究

(2)

酸性的猜想。

向氢氧化铝中滴加氢氧

实验探究

(2):

学生演示实

化钠溶液,并用激光笔

氢氧化铝是否还

照射反应后的溶液。

验。

引导操作实验的学生向

1.得出“氢氧化铝”具

时观察实验现象。

具有酸性?

氢氧化铝中滴加氢氧化钠

有酸性的结论;

溶液,并用激光笔照射反应

深化巩固丁达尔效应

后的溶液。

引导其他学生观

作为判断化学反就的

察实验现象。

方法;

总结

(2):

通过上述的实验,

回顾实验现象,推导得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

得出结论:

氢氧化铝具有酸

出“氢氧化铝”具有酸

能力。

性。

性。

总结(3):

总结实验一和实

验二的实验现象。

形成两性氢氧化

回顾实验一和实验二的

为引出“两性氢氧化

铝的概念。

实验现象和结论。

物”的概念作好铺垫。

结论:

通过氢氧化铝能够与

酸和碱反应,引出“两性氢

氧化物”的概念(即能与酸

理解并记忆两性氢氧化

让学生理解两性氢氧

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

物的概念。

化物的概念。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

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加深巩固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

拓展: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为后面探究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都具

课后思考氢氧化铝与氢

运用与拓展

两性的强弱埋下“伏

有碱性,我们一般只选用氢

氧化钠碱性的强弱。

笔”。

氧化铝作为胃药?

七.教学评价

 

1.习题评价(习题见附件)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从三部分(学前诊断,随堂小测,达标测评)进行评价,从而优化教育教学。

 

2.随堂评价

为了能够实时改进教学,优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作为课

堂实时评价的标准,从而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调整教学的流程和速度。

八.教学亮点

1.教学设计思路

2.采用三维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编排主线。

使知识,方法和价值相融合。

 

3.实验改进

针对直接观察法的不足,融入“丁达尔效应”增强实验现象。

 

4.实验用品

从生活中取材,体现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思想。

九.板书设计

附件:

习题评价测试题

●学前诊断:

1.写出Al2O3与盐酸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

 

2.明矾的净水原理。

 

3.丁达尔效应适用分散系()

A.溶液B.胶体C.浊液

4.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有那几步?

 

●随堂小测:

1.为什么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

 

2.除了直接观察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化学反应发生?

 

3.为什么呈碱性的氢氧化铝会被称为铝酸?

 

4.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既能与()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反应生成盐和水

的()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达标测评:

1.下列哪种试剂可以鉴别Al(OH)3和Mg(OH)2:

A、盐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

D、碳酸氢钠

2.不能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和碱的白色固体是:

3.氢氧化钡

B、碳酸钠

C、氢氧化铝

D、碳酸钙

3.既能与酸(H+)反应,又能与碱(OH-)反应的是:

①MgO②Al(OH)3③NaHSO4④NaHCO3⑤NH4HS

⑥CaCO3

A、②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