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19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左仲甫事

张惠言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

“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顿首曰:

“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

“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

”则又顿首曰:

“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

“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

“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

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

“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

“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嘉庆四年十二月,霍丘有吴生在京师,为余说如此。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

“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

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

‘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

’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又曰:

‘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

’曰:

‘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

’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

”余曰:

“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

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

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

初为南陵,调霍丘。

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

入见,仍用知县。

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

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云。

吴生,名书常,亦笃实君子人也。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劳:

劳烦

B.我资米若薪于百姓薪:

获取钱财

C.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节:

节制

D.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坐:

因……而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有风俗乖忤、水旱冤抑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得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B.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南陵、霍丘一带,亳州的百姓也希望他来治理,而且在凤阳、颍川一带依旧能感受到那样的影响。

C.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

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也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D.张惠言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⑵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6.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齐景公待孔子曰:

“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

“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7.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所重:

民、食、丧、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

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

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

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

毛行,又曳之。

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

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

日既晚,狼遥送之。

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

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

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

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

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

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

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

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

毛视之,向揖而祝曰:

“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

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

”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

隶拔刀相向。

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

隶大窘。

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

一狼衔敝履委道上。

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

官命收履,狼乃去。

官归,阴遣人访履主。

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

拘来认之,果其履也。

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

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

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

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

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

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

②数事:

数件。

③搒:

笞击考问。

④絷:

捆绑。

⑤稳婆:

接生婆。

8.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不信,械之械:

用枷锁拘禁

B.会毛货金饰货:

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

舍弃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遑:

急迫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敷药如法,乃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官不信,械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衔其履而去骊山北构而西折

D.君不为我昭雪何为其然也

10.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3分)

①咆哮相侵,惧甚

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

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一听毛大福的求告,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的帮助下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

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①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②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

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

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

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

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

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鼎因疏言:

“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

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

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

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

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

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

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

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

发配

C.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偿:

偿还

D.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  至:

周到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做官“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3分)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 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 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 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 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

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 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 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

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2)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

曾祖焘,晋平西将军。

祖序,豫州刺史。

父谌,益州刺史。

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

“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彦之北伐。

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

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

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

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

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

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

去镇,秋毫无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

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

“此乃贫家好食。

”致饱而去。

修之后坠车折脚,辞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以脚疾不堪独行,特给扶侍。

卒,赠侍中,特进如故。

谥贞侯。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朱修之传》

17.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

辱没

B.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发:

谋叛

C.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妻:

D.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加:

更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将士熏鼠而食之致饱而去

B.遂陷于虏见其致敬于修之

C.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此乃贫家好食

D.朱修之……义兴平氏人也竟不告也

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②修之潜谋南归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⑥然性俭克少恩情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而发下的军粮,他有时会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属员分享,或用以安抚群蛮。

C.朱修之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对亲属额外照顾。

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不为所动,甘之如饴。

D.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

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21.断句与翻译。

(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⑵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

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4分)

②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愍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乐毅曰:

“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愍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剧辛曰:

“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

”乐毅曰:

“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遂进军深入。

齐人果大乱失度,愍王出走。

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使人请蠋,燕人曰:

“不来,吾且屠昼邑!

”蠋曰: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自奋绝脰而死。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

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四》)

2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顺从)

B.诸候害齐王之骄暴(害怕)

C.分魏师以略宋地(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夸耀)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与乐毅谋伐齐乃不知有汉

B.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去以六月息者也

C.若因而乘之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而耻学于师

2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组是()(3分)

①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②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③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④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⑤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⑥宽其赋敛,除其暴令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蠃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云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26.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4分)

(2)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璜,字廷实。

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

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出为济南知府。

猾吏舞文,积岁为蠹。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

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阅七年,政绩大著。

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

寻调山东。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

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

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

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

嘉靖元年进尚书。

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

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

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

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

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

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

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

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

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

璜有干局,多智虑。

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

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

国都附近的地方。

2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愿:

质朴,恭谨

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籍:

登记

C.以灾异申前请申:

明白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浸:

逐渐

2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3分)()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

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

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

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

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3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5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

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

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

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

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翼①策,依就袁术。

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

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

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

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

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

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②私觌③,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

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

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

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

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

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

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

在故鄣岁余,还吴。

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

【注】①扶翼:

辅佐。

②贽:

礼物。

③觌:

见。

3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坚薨会:

适逢

B.遂构嫌隙构:

设计陷害

C.贡南就山贼严白虎就:

投靠

D.莫不诣门诣:

造访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破董卓于阳人贪于财货,好美姬

B.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C.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治皆引进,与共饮宴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朱治忧勤王事的一组是(  )

①后知术政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