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853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docx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南旱北涝;副高弱:

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诺现象(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水系)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洪能力下降;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

(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

华北春旱原因: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夏季风弱,雨季未到c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③长江中下游伏旱:

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④广东冬旱:

a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⑤西亚干旱: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⑦解决干旱措施:

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b农业:

营造防护林;选择耐寒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3、台风

世界: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我国: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

形成原因: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摄氏度;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4、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

形成原因: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

灾害特点:

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寒潮的利:

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防御途径:

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③治理措施:

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风暴潮:

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

我国的风暴潮分布: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7、雪灾:

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8、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时,就称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

a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b注意交通安全,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渡轮停航。

9、冰雹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危害:

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

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

青藏高原、北方、南方均有多雹区,但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较少。

冰雹的预测和防御:

a气象台以雷达、气象卫星监测预报。

b民间有许多预报经验,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风,夏季多冰雹”、“乌云宝塔形,下边泛红云,冰雹到眼前”等。

冰雹的防御:

避雹、消雹。

二、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①我国典型地区:

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南北地震带:

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活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

②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2、滑坡、泥石流:

爆发的条件:

自然原因:

地形条件:

山区坡陡谷深(坡度大);

         岩石(物质)条件: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地质条件导致)

         植被条件:

植被覆盖率较低(注意关联性)

         气象条件:

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

      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或坡度增大

区别:

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在山谷

 

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西南地区由于多地震、多山、多暴雨,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2)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三、生物灾害:

农林病虫鼠害

 

四、其他灾害:

森林火灾:

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有时有人为因素的诱因。

 

五、解决灾害的一般办法: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开展防灾保险;

2、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3、有针对性的措施;

4、救援与救助;自救与互救。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

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

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

4——9月

                 油菜:

12——次年5月

                 花生:

4——10月

                 甜菜:

5——9月

                 水稻:

东北:

5、6——10月(单季)

                       南方:

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

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

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

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

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气候大类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中美洲的东北部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

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

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塔尔沙漠

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

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

海陆热力差异:

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

气团和锋:

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地中海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

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

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

地形因素:

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

 

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

 

温带大陆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

尽管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该地处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山脉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偏低

洋流因素: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南半球缺失

海陆分布: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南半球缺失

海陆分布: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

 

冰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缺失

海陆分布: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北冰洋(但在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有分布)。

 

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更替的分布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更替的分布特点。

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带不能向东深入,而仅局限与沿海一带。

 

论述题答题思路

一、特征描述:

1、自然环境特征:

从地形、气候(湿.热.冷.干)、河流、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方面概括.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荒漠面积广大。

2、地形(地貌)特征:

从地势、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及分布四个方面概括(答题时不一定写完整)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

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答题时只有有高或低就行)。

3、气候特征:

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及独特性等方面概括。

   例如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4、河流水文特征:

从流量的大小(从流域面积大小和流域内补给水源的丰富程度判断)、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例如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

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河流入海口处能否形成明显三角洲:

河流含沙量的多少、入海口处河流的流速。

例如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

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例如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

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例如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

8、自然资源的特征:

从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等方面概况。

例如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二、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变化趋势及疏密情况、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分布特点

1.点状事物的描述

城市、村落——沿河、沿交通线分布(与其它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2.线状事物的描述(以等温线为例)

①就一根线

     a平直的线——描述其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与海岸线平行——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与山脉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b弯曲的线——分段叙述、描其述凸向。

气温高凸向高纬,气温低凸向低纬;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方凸。

原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例如美国冬季0度等温线走向及其原因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东段

大约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纬度(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西段

西北——东南走向(或与海岸线平行)

海洋、洋流

中段

东北——西南走向(向南凸或者向低纬凸)

地形

②就一组线——描述其变化趋势、疏密程度

  变化趋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疏密状况——冬季等温线密集,温差大;夏季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面状事物的描述:

面状本身的形状:

城市的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放射式、条带式

村落的形态——带状、圆形、不规则的多边形

三、成因叙述:

总论:

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1、气候成因:

通常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风向等)、地面状况(地形、海陆、洋流、植被覆盖、冰雪覆盖等)和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入手

例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地形有利于西风深入;北大西洋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受海洋影响大。

注:

先说主因

2、地形成因:

通常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其中一种为主,一般情况下只说主因。

例如: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雅丹地貌、风蚀蘑菇等是风蚀作用形成;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是风积作用形成;

3、等温线走向成因:

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者洋流影响

大陆内部向高纬凸      海拔低,多为山谷或者盆地(地形)

大陆内部向低纬凸      海拔高,多为山地或高原

4、海洋渔场成因:

位于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著名河流河口附近最好说明是哪条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有上升流,把海洋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一般在信风带大陆西岸有离岸寒流的地方如秘鲁渔场);

5、某河流航运发达原因(通航条件):

一般从通航里程、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工农业生产和分布、城市分布、有无冰期(通航时间)、航运网等方面叙述

例如长江通航条件:

支流多,通航里程长;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大,运输能力强;中小游多平原,地形平坦,流速慢、水深、水流平稳,航行条件优越;河流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有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淮河等相连,有较为发达的航运网等

6、太阳辐射多少分析:

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

 

四、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一般包括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分析时要注意“因地制宜”

 

五、工业

1、区位分析:

(1)经济因素:

土地、水源、市场、交通、能源、资源、劳动力、科技、政策、原有基础(工农业)

(还要考虑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

例如资源密集型工业区位分析:

煤铁资源丰富或接近煤炭产地或接近铁矿产地(临海型除外);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沛;接近**水电站或火电站或核电站、能源充足

(2)环境因素:

考虑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经济因素决定工业建在宏观区位,而环境因素决定工业建设的微观区位,做题时要两者都考虑)

(3)社会因素:

企国家和地方政策、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乡土情感等

2、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

(1)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2)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集聚不利: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情况:

(1)运费低,价值大的电子工业:

运费占成本的比例小,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

(2)复杂产品生产:

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最优区位不同,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或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分散。

例如汽车、飞机制造。

 

六、城市区位分析

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交通枢纽、政治中心、军事、科技、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例如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