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全书最完整编辑复习资料纲要.docx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全书最完整编辑复习资料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全书最完整编辑复习资料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全书最完整编辑复习资料纲要
第1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1.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2.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和,最早出现于报刊。
】
3.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和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基本体裁。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4.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用事实说话、无形的意见;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议论说理,直抒己见、有形的意见。
5.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
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宣传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7.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
选题和立论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强烈的时效性:
结合形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明态度。
(2)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政治性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不直接论述事件或问题
(3)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更广泛读者,内容更贴近生活、群众
8.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1.引导作用:
重要宣传手段——表彰先进、针砭时弊、释疑解惑
2.监督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应该包含舆论监督的内容
3.表态作用:
代表新闻媒介对重要事件、问题表明态度。
全国性媒介
4.深化作用:
善于务虚,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综合、提炼。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1.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2.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3.立论各异,即论述同一论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读者对象和不同性质的报刊,其中心思想和侧重点并不都是一致的,也不可能和不应该强求一致。
4.明确了选题与立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走全面认识搞好选题和立论在评论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
其次,就是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5.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的问题。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布暑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不动脑筋抄文件、为凑热闹赶浪头。
6.立论的基本要求:
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立论的针对性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善于初级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立论的新颖性
论题的新颖;见解的独到;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交锋中闪现亮点
立论的准确性
论点的准确;论据和引语的准确;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立论的前瞻性:
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7.选题和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调查研究对选题立论的重要意义,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新鲜素材。
8.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其次,要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再次,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1.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文字。
【引题、主题、副题】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标题的不同
(1)制作目标不同:
新闻事实信息/见解、意向、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
含蓄/鲜明
(3)结构方式不同:
结构复杂/结构简单
(4)写作要求不同:
较为具体/较为抽象
3.评论标题的主要功能
指导:
提示内容
诱导:
激发兴趣
引导:
引发思考
(1)概括论题范围
(2)昭示中心论点
(3)表明作者态度
(4)吸引受众注意
4.评论标题的要求:
题文一致:
评论的标题应与内容相吻合,把握论点
意向鲜明:
直抒己见,立场鲜明
言简意赅:
句式简洁,文字简练,文字简约
生动引人:
转换句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
5.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形式
单一式标题:
只有主题,没有辅题的标题结构形式
复合式标题:
既有主题,又有辅题的标题结构形式
6.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符号不同:
报纸:
单一文字符号,广播:
单一声音符号,电视:
多种传播符号
作用不同:
报纸:
导读,广播:
导听、强调,电视:
多次出现、效果
制作要求不同
报纸:
深刻、耐读,寓意、文采,思辨性和哲理性
广播:
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电视:
表现手法立体多样,文字符号为主、声音图像符号为辅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论述说理
1.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论点论据、虚实破立、严肃生动
(1)论点与论据结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论点支配论据又依赖于论据,论据从属于论点又支撑着论点。
论证或表述则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并阐明论点。
论点是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推理引申出的。
论据是阐明论点的材料、说明论点的证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论据分为事实性论据、理论性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考虑写作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统一论据和论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
论证的具体方法:
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2)虚与实相结合
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务虚性言论:
以虚带实【理论联系实际】、寓虚于实【寓理于事】
务实性言论:
就实务虚、虚实并举【结合具体对矛盾分析议论】
(3)破与立相结合
破,即反驳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即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论点。
正面立论:
立中寓破,指明错处;批驳错误:
破中有立,指明正确。
注意弄清矛盾性质,划清是非界限,坚持摆事实讲道理
(4)严肃与认真相合
论述时讲究生动形象,体现严肃论题与生动表述的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抽象论述与具体文字相结合。
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相结合。
2.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
(1)据事议理的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依托、配合、夹叙夹议。
(2)比较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论证论点,纵横比较、对比、类比。
(3)论辩交锋的方法:
思想交锋、辨正、批驳
(4)算账说理的方法:
帮助提问、论证论点、增强内涵、抽象生动
3.比较是认识和说明事物的有效方法,比较分析的具体方法有纵横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
1.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是对评论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建构、设计与谋划。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2.评论的结构要求:
布局合理 层次清晰 逻辑顺畅
3.评论的结构方式:
归纳、演绎、并列、递进
归纳式结构:
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
演绎式结构:
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
并列式结构:
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
递进式结构:
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
4.评论的开头:
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待意图-由事入题
5.评论的结尾:
要求简短有力,不落俗套
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1.新闻评论的文采主要是指文风问题,文风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技巧问题,同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也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反映。
2.要想将评论写得既深刻又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浅出:
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②了解受众的特点和要求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
(2)形象说理:
① 善于运用比喻:
将逻辑性与形象性结合起来
② 形象化的语言:
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
③ 巧用诗文典故:
以古寓今,说明自己的观点
(3) 以情动人
① 有感而发: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② 寓感情于形象:
通过形象说明、表达一定的道理
③ 修辞手段的活用:
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增强评论感情色彩
(4) 要言不烦
① 道理实在,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② 论题适中,篇幅适度:
简练的篇幅和语言
③ 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简介精粹,精益求精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素养
1.新闻评论要讲五个根底、六个作风
(1)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
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
(2)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
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
2.新闻评论工作者要:
(1) 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职业道德修养
(2) 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掌握基本理论、加强政策观念
(3) 打好知识和业务基础:
重视知识积累,提高业务水平
(4) 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深入调查研究、作风艰苦朴素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1.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言论,是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最早出现于清末的《循环日报》,主编王韬是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2.党报社论为何具有权威性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装方面有独特优势
3.评论员文章的规格:
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1)它和社论没有明确的界限,就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仅低于社论,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不如社论的权威性强。
(2)就论题而言,一般说,社论常常是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而言,显得特别庄重。
而评论员文章则偏向于论述局部性的重要事件和问题,选题往往比社论要广泛而具体。
(3)社论通常是独立发表,对于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则除少量单独发表外,都是配合新闻或结合新闻事实而发,有明显依附性。
(4)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比短评规格要高,一般在千字左右。
4.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本报评论员文章:
体现编辑部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加重作者身份,社外人士所写,一般不署名
观察家评论:
重要的时事评论,更具有权威性,评析和论辩
5.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
阐述型 启迪型 评价型 认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6.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2)面向广大的读者的对象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第九章 短评
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报纸中最为常见。
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2.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
(1)为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
(2)为配合新闻报道就实务虚,就事讼理的短小评论。
配发式短评的运用更为经常和普遍。
3.短评的特点:
(1)短小精悍:
篇幅短小,立论集中,文字精炼
(2)新鲜独特:
选题新鲜,观点新颖,新的论据
(3)生动灵活:
生动引人,结构多样,短而有趣
(4)重在分析:
依据事实,就实务虚,指导一般
4.短评写作时的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第十章 编者按语
1.在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中,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
离开了新闻报道,编者按语就失去了存在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是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编者评论。
2.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的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形式。
3.编者按语既要帮助读者准确地领会报道或文稿的意图,也要补充或深化报道的主旨,使读者对报道或文稿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4.按内容和性质分类:
(1)说明性按语:
编者对新闻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
(2)政论性按语:
编者对新闻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
(3)注释性按语:
编者对某些词语、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
5.按语的功能:
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
6.按语的形式
(1)文前按语:
又称题下按语、编前话,位置最为显要,突出地位
【提纲挈领,编者身份发言、常不署名、不拟标题】
(2)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报刊独有形式,配合渗入直插文中
(3)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编后话,议论、深度
5.编者按语的写作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提炼、评价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
及时反应、普通身份的灵活性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
直接点评,议论焦点集中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褒贬明确,讲究说理的分寸与方法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
1.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的版面和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2.专栏评论的特点:
(1)群言性的特点:
对外开放、读者投稿、平易近人
(2)相对的稳定性:
栏目相对固定、篇幅大小相对固定
(3)鲜明的时代感: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抓住新问题、新变化
3.专栏评论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4.专栏小言论:
设在报纸要闻版群众性言论专栏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特点是:
群言性、微型性、新闻性、形象感
5.小言论的选材立论的要求和方法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6.论坛评论是属于新闻性,政论性和思想容量较大的“开放型”的专栏评论。
一种群言型的、和风细雨式的、为读者易于接受的、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署名评论。
介于评论员文章和小言论之间。
采用第一人称叙议;亲身耳闻信息材料作为立论依据;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便于对不同见解展开探讨和商榷。
7.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短小精焊的署名经济评论。
写作要求:
贴近经济生活;有一点前瞻性见解;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8.专栏评论的表述方式及写作(赞誉式,针贬式,论辨式,随感式)
(1)赞誉式专栏评论是一种运用赞誉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式言论。
它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对正面典型的赞誉评价,扶持正气,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明确赞誉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感情真挚、实事求是、侧面赞誉】
【个别上升到一般;多角度立论;褒贬对照;论辩说理】
(2)针贬式专栏评论是运用针贬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言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侧面寻求新角度、类比对照生动针砭】
(3)论辨式专栏言论,一般针对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不良思想苗头或偏颇见解,及时运用辩证或辩论的方式进行说理分析,以辩明是非。
【论辩方法:
辨正和批驳,论辩的原则:
以诚相见、以理服人】
(4)随感式专栏评论是旨针对现实生活中和各种问题和困惑,通过提醒,呼吁,启迪等方式,明确表达作者的意愿,感想,以唤起人们的注意,及早地引导舆论。
第十二章 述评
1.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新闻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叙事说理兼有。
主要通过评书结合的方式,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2.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主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3.述评的类型:
工作述评: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进行评述。
形势述评:
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等领域的述评。
事件述评: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
思想述评:
评述当前思想领域中的事件和问题、思想状况的分析。
4.述评的写作要求: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立论有新意,事实材料运用恰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重要的述评要求、围绕中心有机结合
第十三章 杂文(杂感,随笔)
1.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介乎文学和政论间的一种边缘体裁。
鲁迅杂文:
“杂”主要是指杂文内容的广泛和形式的多样。
2.杂文的主要特点:
文艺的政论性:
对文体极好的概括,思想内容深刻、表现手法多样
强烈的战斗性:
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爱憎分明的态度
生动泼辣:
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简洁精粹:
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简短而有骨力、短而精辟
3.杂文的写作要求:
(1)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严格选材挖掘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形象说理,巧喻善比:
选择典型形象、巧喻善比由实见虚
(3)突出重点,全面分析:
着眼重点想到全局、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4)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主题深刻灵活论述、形象知识趣味结合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1.广播评论:
从体裁的角度看,是按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2.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1)广播的传播特点:
传播速度较快、听众被动接受;对立统一
(2)听众的状态:
文化、接受能力、低于报纸、半接收、选一种听
(3)政论的两重性:
思想深度及作品容量大、受众理解上的困难
(4)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方向
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善广播评论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不利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较低的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2.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小精焊:
适应听众的收听耐久力、短而易知、力求省意精炼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
(3)平易近人:
平等的态度、听众关心的角度、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
悦耳动人、讲究语言效果,端正语言观念
4.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
(1)广播谈话:
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平等地位是本质属性。
(2)口头评论:
专指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
(3)录音评论:
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
5.论述语言:
与其它广播体裁的语言相区别,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在广播评论中起主导作用。
6.论述语言的五种表现功能:
表达论点、叙述论据、表现论述逻辑关系、解释说明、补充完善音响
7.音响:
伴随事物发生、因采访而发生两种
作用:
直接表现或说明、现场采访背景声、表现事物过去的情况
【任何音响都从属于说理,服务于说理。
】
8.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少而精、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两个原则
(2)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3)论述语言首先形诸于文字,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1.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和新闻评论。
是电视媒介播出的所有新闻评论的总称。
2.电视评论的含义: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3.电视评论的传播方式:
双符号:
两种表现内容的基本符号——图像(画面)和声音
双通道:
画面声音表情达意—视觉和听觉两个接受通道
双线传播:
以图像和声音并行的方式进行传播
4.电视评论的特点:
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5.电视评论的常用方式:
口播评论:
专指由播报者出图像、主要以口语表达内容的电视评论。
录像评论:
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
电视新闻述评: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夹叙夹议。
6.电视评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视觉符号:
画面、屏幕文字。
听觉符号:
同期声、解说词。
(1)画面:
口播评论、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再现访谈过程
(2)同期声:
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访谈的同期声
(3)屏幕文字:
增强表达内容、加深观众理解、补充解释专业术语
(4)解说词:
是评论主体的声音、随话题展开进行点评
7.发挥多符号相互配合的表现效应
(1)一切服从体现立论的需要
(2)各种符号协调一致
(3)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8.坚持双线互补的结构原则:
声画同一、声画对位两种方式
(1)图像的持续性:
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多运用述评形式
(2)声音线的可断续性:
解说词与同期声、区别于图像线和广播
(3)发挥声音线的能动作用:
利用声音线可断续性发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