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81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docx

最新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MAC

肺泡最小有效浓度(theminimumalveolarconcentration,MAC):

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对伤害性刺激无体动反应的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

是指原先并无心肺疾患的患者因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以至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以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PCA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

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

屏气试验

先让病人作数次深呼吸,然后让病人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

一般以屏气时间在30秒以上为正常。

如屏气时间短于20秒,可认为肺功能属显著不全

TIVA

全凭静脉麻醉(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

静脉全身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HPV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pulmonaryvasoconstriction,HPV):

肺泡缺氧刺激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肽类内皮素(ET),血栓素A(TXA),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三烯(LTS),内皮细胞依赖收缩因子(EDCF)等,它们都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即形成所谓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从而使病侧肺血流减少,低氧血症有所缓解

静脉快速诱导:

(rapidsequenceinduction)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静脉输注即时半衰期

又称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half-time,CSHT),指药物在连续静脉输注时停止输注后血液或血浆中的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

此时半衰期是随药物输注时间而变化,不能由消除半衰期来预测,因为它同时依赖于药物的分布,只能用计算机模拟来估计。

低流量麻醉

(Lowflowarlesthesia,LFA)是指在重复吸入的麻醉回路中提供的新鲜气体流量(FreshgasFlow,FGF)不超过1L/min(通常为:

0.5-1L/min)

TCI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

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TCI半衰期

即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halftime),指持续静脉输注某种药物一定时间停药后,血浆或效应部位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与输注时间相关的半衰期,它反映了持续输注时间与药物消除之间的关系。

比消除半衰期更能准确的预计静脉麻醉后恢复的时间。

反常呼吸

(paradoxicalrespiration)一侧胸腔剖开后,在吸气时,因健侧胸内压降低,部分气体从剖胸侧吸入健肺,呼气时,健侧肺的部分气体又进入剖胸侧肺内,这种现象称为反常呼吸。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气体则称为摆动气。

平衡麻醉

(balancedanesthesia)又叫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麻醉疗法,达到镇痛、遗忘,肌松驰、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理功能稳定的麻醉方法。

试探剂量

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时,首次注入2~3ml作为试验量,观察阻滞范围大小,以确定存在脊髓麻醉的征象或硬膜外麻醉是否有效或病人对麻醉的耐受性,后再酌情分次减量追加药物

TOF

(TrainOfFour,TOF)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去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时可不需要在用药前先测定对照值,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而且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对肌颤搐抑制75%。

PEEBiPAP

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一种通气方式,在每次潮气呼吸情况下根据设定的参数呼吸机都给予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以确保有效的吸气支持和维持呼气相肺的有效氧合。

PEEP

呼气末正压(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是指在呼气末相仍然高出周围环境压强的气道内压,这是个压强指标,PEEP可以与各种通气模式结合。

苏醒延迟

指停止麻醉后30分钟呼唤病人仍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明显反应,即视为苏醒延迟。

控制性降压

对某些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分离麻醉

(dissociativeanesthesia)氯胺酮静脉注射后,病人并不入睡,但痛觉完全可以消失,这种既保持意识清醒,又使痛觉暂时性完全消失的意识与感觉暂时分离的状态,为区别于其他麻醉方式,特称为分离麻醉

术中知晓

(Intraoperativeawareness)指患者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AnteriorSpinalArteria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是以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等为临床特点的综合征。

SIRS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

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EvidencedBasedMedicine

循证医学,其定义为: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治疗方案的医学。

Anestheticpostconditioning

Anesthetic-inducedpostconditioning(PostC),麻醉诱导后处理,是指心肌细胞在再灌注前短暂暴露于挥发性卤族麻醉剂中,能够显著减低心肌由于缺血时间延长而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Permissivehypercapnia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避免大潮气量和高气道压引起的肺损伤,在维持适当气体交换和降低通气压力不能兼顾时,允许PaC02适度升高(60-80mmHg)和一定程度的酸血症(PH7.25-7.35)。

小潮气量通气

是指潮气量≤6ml/kg的低潮气量,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允许范围内轻度的高碳酸血症作为一种能减轻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和能提高ARDS疗效的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FirstPasseffect

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效应,系指药物从消化道吸收,随血液流经肝脏而被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的效应。

PCVA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VA):

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钮向静脉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

VAS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ologuescale,VAS),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疼痛等级标尺上相应的位置。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疼痛程度测量方法。

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或类似的描述语),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从起点到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

VAS也可用于评估疼痛的缓解程度。

在线的一端标上“疼痛无缓解”,而另一端标上“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的缓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评分减去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也称之为疼痛缓解的视觉模拟评分(VAP)

DiffusedAnoxia

弥漫性缺氧,指扩散缺氧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肺泡气中的氧气缺乏。

BIS

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脑电双频谱,一种数字量化的脑电,其值从0~100。

它综合了脑电图(EEG)中频率、功率、位相、谱波等特性,包括了更多的原始EEG信息,能准确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及麻醉药效应,被公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镇静深度最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POCD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老年人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

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Ischemiapreconditioning

缺血预适应效应,又称缺血预处理,是指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

Preemptiveanalgesia

超前镇痛,为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的一种镇痛治疗方法,并不特指在“切皮前”所给予的镇痛,而应指在围术期通过减少有害刺激传入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抑制神经可塑性变化,从而达到创伤后镇痛和减少镇痛药用量的目的。

CSEA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将脊麻(SA)与硬膜外麻醉(EA)融为一体的麻醉方法,发挥了脊麻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及硬膜外麻醉的可连续性、便于控制平面和作术后止痛的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下腹部以下几乎所有手术麻醉及分娩镇痛。

ICP

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头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上的压力,它是由液体静水压和血管张力变动产生的压力两个因素组成,通过生理调节,维持着相对稳定。

ICP正常值为0.667-2.0kpa(5-15mmHg),2.00-2.67kpa(15-20mmhg)为轻度升高,3.33-5.33kpa(25-40mmhg)为中度升高,高于5.33kpa(40mmhg)为严重颅内高压。

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ultaneous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SIMV),是指通气机在每分钟内按预设的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比等)给予患者指令通气,在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协助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隙正压通气。

间歇指令通气(IMV)

间歇性机械通气(Intermittentmechanicalventilation,IMV),自助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由患者自己决定,利于锻炼呼吸及功能,主要用于通气机撤离和部分呼吸衰竭的通气支持。

这种方式可分为指令期和自发性呼吸期,指令通气时与控制性机械通气相同,自发呼吸期与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相同。

CPAP

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应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在呼吸周期的全过程中使用正压的一种通气模式。

应有稳定的呼吸驱动力和适当潮气量,在通气时通气机不给予强制通气或其他通气支持,因而患者需完成全部的呼吸功。

CPAP在呼气末给患者予正压支持,所以可防止肺泡塌陷,改善功能残气量(FRC)并提高氧合作用。

CPAP与PEEP区别在于,CPAP是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基础压力升高的一种通气模式,与是否应用通气机无关。

吸入麻醉

是指挥发性麻醉药物进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不感到手术刺激导致的疼痛,称吸入麻醉。

麻醉深浅与脑组织中的药物分压有关。

IPPV

间歇性正压换气(Intermittent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IPPV),是最基本的机械通气模式,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随吸气动作的进行,压力上升至一定水平或吸入的容量达到一定水平,呼吸机停止供气,呼气阀门打开,病人的胸廓回弹和肺被动性的萎陷,产生呼气。

适用于各种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病人。

PTC

强直后计数(Post-tetaniccount,PTC),在1Hz的单次刺激后肌肉收缩完全消失时,用50Hz持续5秒的强直刺激,3秒后继以1Hz的单次刺激1分钟共16次,记录强直刺激后反应数和间隔时间,用以监测对单次刺激和TOF刺激无反应时的肌松深度的监测。

CPR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SPO2

脉动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Saturation),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的血氧饱和度称为SpO2.

S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OxygenSaturation)是动脉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ETCO2

潮气末端二氧化碳(EndTidalCarbonDioxidepressure,ETCO2),指呼气终末期呼出的混合肺泡气含有的二氧化碳分压或浓度值。

Premedicineinduction

术前用药,目的①消除紧张,增强麻醉药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对一些不良刺激有遗忘作用。

②提高痛阈。

③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误吸。

④消除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射,抑制因激动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2.药物选择:

①全麻:

镇静药和抗胆碱药为主。

②腰麻:

镇静药为主。

③硬膜外麻醉:

镇痛药(穿破蛛网膜及损伤脊神经的几率较大)。

麻醉前30-60分钟肌注。

大量输血

(massivetransfusion,MT)一般定义为:

①24h内置换患者的全部血容量;②3h内输入液量相当于50%血容量;③输入超过20U红细胞悬液;④发生持续大出血的患者4h内至少需输入4U红细胞悬液;⑤出血速度超过150ml/min;⑥需要输人血小板或血浆。

高敏反应

(Hypersusceptibility),高敏反应是指患者的特殊体质,对小量的药物即出现毒性反应,包括心脏毒性,中枢神经毒性。

并表现心血管受抑制及全身肌肉强直的惊厥表现。

血/气分配系数

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partioncoefficient,B/G)指在血、气两相分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时,吸入麻醉药在两相中的浓度比。

B/G是吸入麻醉药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反映了药物在血中的溶解度。

脑复苏

(Cerebralresuscitation)脑复苏一般是指心肺复苏成功后针对脑缺血、缺氧所致意识障碍(也包括心肺复苏以外的意识障碍)而进行的治疗.其目的是使病人意识重新恢复。

竞争性肌松药

(Competitivemuscularrelaxants),此类药物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能竞争性地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竞争型肌松药的作用特点是:

①在同类阻断药之间有相加作用。

②吸入性全麻药(特别如乙醚等)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能加强和延长此类药物的肌松作用。

③与抗胆碱酯酶药之间有拮抗作用,故过量时可用适量的新斯的明解毒。

④兼有程度不等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全脊椎麻醉

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光洁度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或全部脊神经甚至鼎神经均被阻滞,叫全脊髓麻醉。

低温麻醉

(Hypothermicanesthesia)低温是指在全麻的基础上,用物理降温法将患者的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以适应复杂手术治疗需要的一种麻醉方法。

心跳骤停(CA)

(Cardiacarrest)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了有效排血的停止,称为心博骤停。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脉搏、呼吸骤然消失,心前区听不到心音,意识及反射消失,紫绀,外伤口出血停止,瞳孔散大等,顿时呈濒死状态。

心跳骤停后,全身器官缺血缺氧,因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故损害最早,也最难逆转。

后期复苏(ALS)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CLS),是指试图通过心肺复苏加上高级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置入,除颤和静脉给药来恢复自主循环,扩展围心脏骤停期和复苏后情况的处理。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ticreaction)由于先天遗传导致的对某些药物异常的敏感,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

大多是机体缺乏某种酶引起,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

疼痛

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

CO2解离曲线

(Carbondioxidedissociationcurve)CO2解离曲线表示PCO2与血中CO2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呈正相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基本上呈直线相关

Hoffmanelimination

Hoffman降解,是在生理pH及温度下季铵类自发水解而消除。

深低温

指体外循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体温降至20℃或以下,降低脑氧耗量,以满足不同手术需要。

甲亢危象

(Thyroidcrisis)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等。

临床表现有:

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心衰,休克及昏迷。

Apgar’s评分

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他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

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

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

大部分新生儿的评分多在7-10分之间

MSOF

多系统和器官衰竭(Multisystemandorganfailure)是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病理产科等后同时或顺序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

胆碱能危象

(Cholinergiccrisis)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服用过量或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引起。

表现三类效应:

毒蕈样效应,烟碱样效应,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患者瞳孔缩小,浑身出汗,肌肉跳动,肠鸣音亢进,具有肌注新斯的明后症状反而加重等特征,可因呼吸肌麻痹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前负荷

前负荷(preload)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即在舒张末期,心室所承受的容量负荷或压力就是前负荷,实际上是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或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张力的反应.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

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溶质(特别是由白蛋白)所产生,它调节和控制着毛细血管内外水份的交换和平衡。

VD/VT

(VD:

生理死腔;VT:

潮气量)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其容积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正常人Vd/Vt为25%~33%。

呼吸抑制

(RespiratoryDepression),麻醉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是指给氧的情况下,患者通气不足,PaCO2上升,但无呼吸道梗阻。

可能由于麻醉前用药中的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逾量,硫喷妥钠静脉麻醉诱导时麻醉过深及肌松药的应用等。

其结果为二氧化碳蓄积,在吸氧条件下,患者可不伴有缺氧。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心率快、血压高、呼吸浅或慢。

Glasgow昏迷评分

从睁眼、语言和运动3个方面分别制定具体评分标准,以3者的积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比较.最高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为3分。

睁眼反应:

正常睁眼4分;呼唤睁眼3分;刺痛睁眼2分:

无反应1分.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5分;回答错误4分;含混不清3分;惟有声叹2分;无反应1分.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6分;

1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degreeatrioventricularblock,Ⅰ°AVB)指发生在房室结或房室结以下部位的传导延缓或中断,多见于传导通路的病理改变(如钙化、坏死、结扎等)、不应期延长(如洋地黄)或者室上性周期缩短、但房室结不应期延长者。

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亦称房室传导延迟。

在心电图上,P-R间期达到或超过0.21s(14岁以下儿童达到或超过0.18s),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

ASA3级

ASA分级:

第一级:

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第二级: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第三级:

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第四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

第五级:

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CVP

心室起搏(Cardioventricularpacing,CVP),指起搏器感知自身心室或心房信号,向心室发出起搏脉冲,起搏心室。

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以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

呼吸性酸中毒

是以原发的PCO2增高及pH值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

Mendlson综合征

又称消化性肺炎

1、1946年首先由Mendelson描述少量的酸性物质吸入肺内引起的严重肺损伤,常发生在禁食后全麻且意识不清时,或意识障碍者.

2、对于气管内吸入低酸性胃液(pH<2.5)引起的急性吸入性肺水肿,呈现急性哮喘样发作,明显发绀,甚至造成死亡

3、误吸后2~4小时出现“哮喘样综合症”,24小时X线上可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VA),指在基础代谢情况下每min所吸入气量中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由潮气量(VT)减去生理死腔量(VD),再乘以呼吸频率。

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