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572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1.重点: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知识点一 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

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2.代表人物:

王韬、薜福成和郑观应等。

3.主张

(1)经济上:

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

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文化教育上: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影响: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特别提醒] 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的比较

(1)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思想萌发

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

(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3.思想特点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知识精讲] 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

(1)利:

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2)弊:

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知识点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

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中外纪闻》

(1)目的:

争取更多的支持。

(2)创办:

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结果:

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

3.强学会

(1)成立:

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

(2)性质: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

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

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名师点拨]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知识点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1)活动

①担任《时务报》主笔。

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主张

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

④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3)影响:

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

(1)活动

①发表《仁学》。

②参与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2)影响:

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

(1)活动

①创办《国闻报》。

②完成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天演论》。

(2)主张:

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

(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主题 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史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史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

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严复《天演论·序》

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答案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相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

不同点: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史论归纳】 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特点

影响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

《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

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大大推动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天演论》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  )

A.魏源B.张之洞

C.郑观应D.梁启超

答案 C

解析 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2.“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封建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C

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可知该派别主张设立议院,为早期维新派主张,故选择C项。

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B.时间

C.参加者D.地点

答案 C

解析 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而不是各省官员。

4.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

“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可知作者旨在宣传托古改制,只有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与之相符。

5.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

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率先打破这一懵懂历史观的是(  )

A.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B.李鸿章、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

C.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

D.严复、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

答案 D

解析 严复、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指出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没有体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选择D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二反映的事件和图一有什么关系?

(2)图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3)以上图片信息说明了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答案 

(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康梁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2)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3)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解析 首先根据图片信息判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问应分析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第

(2)问应分析“列强瓜分中国”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第(3)问应根据维新运动的首要目的进行判断。

基础巩固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反对洋务运动

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答案 C

解析 洋务派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郑观应认识到洋务派的弊端,看到了西方技术先进是由于政治制度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实行君主立宪。

2.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

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

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

答案 D

解析 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要先树立变法思想的权威。

而欲达到此目的,又必须动摇乃至推翻顽固守旧、阻碍变法的旧思想。

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答案 B

解析 A、C两项明显错误。

D项不全面,材料并没有提出要采用汉人装束;题干材料主要是要求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选择B项。

4.《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为“国家脊‘梁’”,此“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

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解析 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5.如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说明该书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并不能说维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故A项错误;当时进化论思想只限于知识分子中间传播,“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用词绝对,故B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897年,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宣传进化论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启蒙了国民觉悟

C.反对民主革命D.主张救亡图存

答案 B

解析 梁启超在这里重点强调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他区分了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是对旧思想的盲目忠君批判,所以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

7.“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