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61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秋季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基础积累(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D.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惠等哭,舆归营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欲因此时降武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D.大王来何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几年中国很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B.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剧院的时候,那折最精彩的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演出着,我们只好悄悄地站在过道里欣赏了。

C.今年的寒潮似乎分外无情,温暖的小阳春还没过几天,呼啸的北风和阴冷的雨天就相继而来,咄咄逼人。

D.五一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障碍,让共享单车良性发展,有赖于加强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还要立好规矩,让市民有“规”可循。

B.通过环境保护部18个督察组对京津冀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发现多地存在企业违法违规复产的现象。

C.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的燃煤机组18日停机,实现了北京电厂无煤化生产,北京由此成为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

D.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充电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但有些运营商乱建平台,给车主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导致重复建设。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

(1)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

(2)迈出坚实的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你的文明,(3)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

(4)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5)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6)更高境界。

从这个意义处罚,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1)

(2)(3)(4)(5)(6)

A.是还是也许要是就可达

B./还需就不但而且就是

C.与其不如或许如果说那么则是

D.要更要/虽然但需才是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

“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

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

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

“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

“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

“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

“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凤凰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兽》说:

“鸡三尺为鶤。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

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

“君独不见夫鸡乎!

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7.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劳作上至国君早

朝都有此习俗。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

奋起,舞剑强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

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

画鸡贴于门上。

8.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

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

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

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D.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

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

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

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鶤,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

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D.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

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隧 道

(苏联)康麦里汉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

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

列车意外停车,乘客们都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

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

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

“出什么事了?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得停多长时间?

“至少得四个钟头吧!

”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

这位旅客下车给父亲挂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

于是他又往父亲工作的地点挂了电话。

“是儿子吗?

”父亲不知怎的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是我,爸!

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

”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你不能请个假吗?

“不行呀,”父亲答道,“任务很紧,或许我能想个法子。

旅客挂上听筒。

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再过两个钟头就发车。

”他说。

“怎么,过两个钟头!

”这位旅客叫了一声,“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四个钟头吗?

“修道工说要4个钟头才能修好,现在他又说,只要两个钟头就够了。

”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快地跑向电话亭。

“爸,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不是四个钟头,我只有两个钟头了!

“真糟糕!

”父亲伤心地说,“好吧,我加把劲,也许一个钟头就能干完这点活儿。

旅客挂上电话。

这时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出来了。

“这个修道工干劲真大!

他说了,一个钟头就能修好。

旅客急忙又打电话:

“爸,我刚才说得不对!

不是两个钟头,是一个钟头。

“这可麻烦了!

”父亲懊丧极了,“半个钟头我无论如何是干不完活的!

旅客又挂上听筒。

列车员也从隧道里走了回来。

“嘿,真是笑话!

那边说半个钟头就修好了。

“该死的修道工,不是在说胡话吧!

”旅客喊叫着跑向电话亭,“爸呀,你10分钟内能过来吗?

“可以,孩子!

拼上老命我也要干完这点活!

“哼,这个修道工真奇怪,先抱怨‘活太多,活太多’,可现在又说只要10分钟就可以修好了。

”列车员又向旅客传达了最新消息。

“混蛋,他在搞什么鬼!

”旅客嘟囔着骂了一句,又拨了电话,“爸,听我说,我们见不了面了。

这儿一个混蛋先说停4个钟头,现在又说只停10分钟。

“真是个混蛋,”父亲赞同地说,“甭着急,我马上就过来!

“乘客同志们,快上车!

”从隧道里传来列车员的声音。

“再见了,爸爸!

”旅客喊道,“他们不让咱们见面!

“等等,孩子!

”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脱开身了,别挂电话!

这时旅客已跳上车厢。

列车驶出隧道时,他凝望着巡道工的小屋,凝望着小屋窗口里用帽子擦着满脸汗水的老人。

电话亭里,话筒里仍在响着父亲从远处传来的声音:

“我脱开身了,儿子,脱开身了!

【注】本文反映的是前苏联1980年代的生活。

10.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第一二段交代地点,点出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作者设计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以夸张、变形、怪诞来折射现实。

C.小说刻画人物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父子形象。

D.列车员作为次要人物,其行为表现对塑造主要人物起到反衬作用。

E.小说呈双线结构,其中“修道工的工作”这条线反映内容寓意深刻。

11.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文本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5分)

12.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国药大师——金世元

“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送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年的国学经典。

     

1940年2月,14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

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便开始学“炒药”。

一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

“炒药“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姜炭了。

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

干姜块刚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泪俱下,就连流的汗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

学徒三年,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晚上还要看药书,背《汤头歌》、《四百味》。

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活抢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

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

白天在药庄干活,晚上徒步往返20多里到讲习所,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

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到讲习所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照。

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

 

1961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

他亲自选编教材,主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文革”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29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金世元,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指导老师,2012年与王水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2013年被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之前,他首先要求学生树医德,守药德,并让学生将此作为从事中药工作的基础。

他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药文化。

从教50余年,金世元桃李满天下,硕果结四方。

 

1985至1990年间,金世元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应用的有效处方成功研发出“射麻口服液”,不久又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两种药均被卫生部审核批准投产供应市场。

 

1995年至1998年,金世元被聘为中药鉴定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

他以精湛的鉴别技能和丰富的炮制经验对制售伪劣药材和违反炮制规程的行为予以当面揭穿,为净化、规范中药市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中药材基地,在考察中还对各地中药材栽培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药商的药材鉴别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伪劣药材对人体的危害,金世元还为各地的药商们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为了把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金世元先后主编了专业著作30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到2017年,金世元已经从事中药工作77年了。

在这77年的风风雨雨中,金世元为中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获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回眸自己的一生,金世元感触良多:

中药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也必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人与中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关系;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

(选自三户町的《国药大师——金世元》,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现在呢,主要就是带学生。

带学生,有四句话的嘱言:

“热爱中药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我们中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我们面对的顾客是病人,病人吃药并不只是解决痛苦,更是抢救生命。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所以说做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德。

 

工作七十七年,我没有过念头要改行,选择了这项工作,我就志笃意坚。

     

(摘编自金世元在《开讲啦》第216期的励志演讲)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制药过程没人看得见,但制药人动机的好坏和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晓的。

 

B.在北京药庄艰辛而充实的三年学徒生活,磨练了金世元坚韧的意志,也为他的药学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金世元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不仅研发出“射麻口服液”,还用新工艺将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D.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和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参与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工作,还为各地的药商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少年时代七年的私塾学习,为金世元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也为他今后攻读中医典籍、从事中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B.金世元14岁便到药庄当学徒,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他最终成为国药大师,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执著和勤学不辍。

     

C.“文革”期间,金世元在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情况下,仍能写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D.因为金世元教授学生时能够要求他的学生热爱中药事业,树医德,守药德,所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

 

E.纵观金世元的人生经历,他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懈怠,一生都在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15.金世元认为“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系。

(5分)  

三、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王翎,字宏肱,并州晋阳人。

少治兵家。

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

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

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

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

翎至,言于众曰:

“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

必得容乃止。

”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

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

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

“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

”翎曰:

“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勉许诺。

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

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

翎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

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

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

会哥舒晃反翎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翎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翎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

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翎。

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

入拜京兆尹。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

“食是而讨贼乎?

”遂叛。

翎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

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

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

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

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翎传》,有删改)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B.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C.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D.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兵家”指军事学派,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右贱左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都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

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

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

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2)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一个中秋。

20.下列各项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以梦喻世事,既有对人生旅程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

的感情挣扎。

B.“新凉”照应“中秋”,加上“几度”一词,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悔恨之情。

C.下片头两句写实,中秋夜对月独酌,悲人生之寥落,充满对世事人情的留恋和对

友人的期盼。

D.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渲染了“寒”“凉”的意境,表现出中秋

夜的独特感受。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

寻味。

21.清代王夫之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请举例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6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2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墟里上孤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四、写作(60分) 

23.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上,以为老人用拖把沾水在水泥地上写字,龙飞凤舞。

很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有人感叹,这么好的字,很快就干了,看不见了,太可惜了。

这也是一种文化,应该留下来给后人看看,不能说没就没了。

老人却说,写字就是图开心,何必要留痕迹,让我把字留下来,反而写不好了。

字迹干了,我没有前面的压力,会写得更好。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2.D3.C

4.A(B“紧锣密鼓”,锣鼓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