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611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docx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

(医院感染护理学)消毒与灭菌

  考纲:

章节

内容

要求

1.消毒灭菌的概念

(1)消毒

(2)灭菌

(3)消毒灭菌的原则

熟练掌握

2.医用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1)消毒作用水平

(2)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

(3)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4)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化学消毒剂

(2)压力蒸汽灭菌

(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4)紫外线消毒

(5)内镜

(6)血液净化的系统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消毒灭菌的概念

  一、消毒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二、灭菌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包括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同时也包括非病原微生物及非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及真菌孢子。

  

  三、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十一章的规定。

(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用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一、消毒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1.灭菌水平

  2.高水平消毒

  3.中水平消毒

  4.低水平消毒

  1.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附、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总结

消毒作用水平

要求

常用消毒方法及消毒剂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物理灭菌:

热力灭菌、辐射灭菌

化学灭菌:

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碘类消毒剂(碘附、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机械除菌法:

通风换气、冲洗等

化学消毒方法:

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

  

  二、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

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2.中度危险性物品

  3.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总结

危险品种类

要求

举例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导尿管)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三、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①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②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③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四、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

  2.干热灭菌

  3.紫外线消毒

  4.化学消毒剂

  5.清洗

  适应范围

  消毒方法

  注意事项

  

(一)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

  1.适用范围适用于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不适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液体的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裸露的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2.类型

  压力蒸汽灭菌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两类。

  根据灭菌时间的长短,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包括常规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

  灭菌类型:

①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②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③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包括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等,灭菌程序一般包括前排气、灭菌、后排气和干燥等过程。

灭菌器的灭菌参数一般为温度121℃,压力102.9kPa,器械灭菌时间20分钟,敷料灭菌时间30分钟。

  (121℃——102.9kPa——20——30)

  

(2)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器的灭菌程序一般包括3次以上的预真空和充气等脉动排气、灭菌、后排气和干燥等过程。

灭菌器的灭菌参数一般为温度132~134℃,压力205.8kPa,灭菌时间4分钟。

  (132~134℃——205.8kPa——4)

  (3)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包括下排气、正压排气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其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品材料性质(带孔和不带孔)、是否裸露而定。

  3.灭菌前物品准备

  

(1)清洗

  

(2)消毒

  (3)干燥

  (4)器械检查与保养

  (5)包装

  

(1)清洗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2)消毒

  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

  (3)干燥

  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0~75℃。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4)器械检查与保养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检查。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5)包装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①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②灭菌包重量要求:

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

  ③灭菌包体积要求: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④包装方法及材料:

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

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⑤封包要求: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

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

  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

  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4.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

  

(1)灭菌前设备准备

  

(2)装载

  (3)灭菌操作

  (4)卸载

  

(1)灭菌前设备准备:

  ①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②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③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2)装载:

  ①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

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②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③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④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⑤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⑥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80%。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3)灭菌操作:

  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4)卸载:

  ①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分钟。

  ②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有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

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

  5.灭菌后处理

  

(1)储存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2)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环境的温度<24℃、湿度<70%时,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天。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3)无菌物品发放

  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二)干热灭菌

  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金属等医疗用品和油类、粉剂等制品的灭菌。

  采用干热灭菌器进行灭菌,灭菌参数一般为:

  150℃—150分钟;

  160℃—120分钟;

  170℃—60分钟;

  180℃—30分钟。

  灭菌时灭菌物品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启灭菌器柜门。

  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10cm×10cm×20cm,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1.3cm,装载高度不超过灭菌器内腔髙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

  设置灭菌温度应充分考虑灭菌物品对温度的耐受力;灭菌有机物品或用纸质包装的物品时,温度应在≤170℃。

  (三)紫外线消毒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2。

  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

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

  ①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②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④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⑤采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⑥不应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

  ⑦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

  ⑧紫外线强度计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四)化学消毒剂

名称

适用范围

1.戊二醛

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浸泡消毒与灭菌

2.邻苯二甲醛

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

3.过氧乙酸

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

专用机械消毒设备适用于内镜的灭菌

4.过氧化氢

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5.含氯消毒剂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6.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适用于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器具的消毒

7.含碘类消毒剂

(1)碘附:

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2)碘酊:

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

(3)复方碘附消毒液:

主要适用于医务人员的手、皮肤消毒,有些可用于黏膜消毒

8.氯己定

适用于手、皮肤、黏膜的消毒

9.季铵盐类

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戊二醛

  消毒方法:

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小时。

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注意事项: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

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2)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

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3)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4)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盐)充分混匀;

  (5)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6)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天;

  (7)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8)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2.邻苯二甲醛

  消毒方法:

将待消毒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完全淹没于含量为5.5g/L、pH为7.0~8.0、温度20~25℃的邻苯二甲醛溶液中浸泡,消毒容器加盖,作用5~12分钟。

  注意事项: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

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

  

(2)使用时应注意通风。

直接接触本品会引起眼睛、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损伤。

接触皮肤、黏膜会导致着色,处理时应谨慎、戴手套;当溅入眼内时应及时用水冲洗,必要时就诊;

  (3)配制使用应采用专用塑料容器;

  (4)消毒液连续使用应≤14天;

  (5)应确保使用中的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6)邻苯二甲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3.过氧乙酸

消毒

方法

实施

浸泡法

浸没,加盖。

对一般物体表面,用0.1%~0.2%(1000~2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对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采用0.5%(5000mg/L)过氧乙酸冲洗作用10分钟,无菌方法取出后冲洗,擦干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消毒使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

用于环境消毒时,用0.2%~0.4%(2000~4000mg/L)过氧乙酸溶液喷洒,作用30~60分钟

喷雾法

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0~30ml/m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

熏蒸法

使用15%过氧乙酸(7ml/m3)加热蒸发,相对湿度60%~80%、室温熏蒸2小时

  注意事项:

  

(1)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可燃物质。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不应使用;

  

(2)稀释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24小时;

  (3)过氧乙酸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很强的腐蚀和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符合要求的水冲洗干净;

  (4)接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5)空气熏蒸消毒时,室内不应有人。

  4.过氧化氢

  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消毒方法:

  

(1)伤口、皮肤黏膜消毒,采用3%(30g/L)过氧化氢冲洗、擦拭,作用3~5分钟;

  

(2)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气溶胶喷雾器,采用3%(30g/L)过氧化氢溶液按照20~30ml/m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

  注意事项:

  ①过氧化氢应避光、避热,室温下储存;

  ②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喷雾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5.含氯消毒剂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消毒方法:

  

(1)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3)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0~30分钟;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4)干粉消毒法:

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2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注意事项:

  ①粉剂应于阴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