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437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适能基础理论.docx

体适能基础理论

 

体适能基础理论

适用专业:

体育教学方向体育硕士

 

一、身体形态的测评

(一)量度和长度的测量

1、体重

体重是身体的重量。

是反映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和身体充实的程度。

通常认为,体重与肌肉数量和粗细程度成正比,体重增加,肌肉力量也增加。

①测量仪器:

标准杠杆体重计

②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试时,杠杠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

被测者赤足,男性受测者身着短裤;女性被测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

测试人员放置适当法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

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之。

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体重在一天内主要受饮食和运动时排汗量的影响而有所变动,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测量比较稳定

2、身高

身高作为人体形态特征的一项基本指标,是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身高指人体直立时头顶点至身高计底版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生长发育时期,该指标受遗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地区、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认为,体育对促进身高的正常生长有积极作用,但身高受遗传和自然生长的影响较大,并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①测量仪器:

标准身高坐高计

②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受测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

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是水平位。

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被测者头顶。

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

记录员复述后记录之。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因身高受重力影响,所以测量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点钟,上午的身高高于晚上约1.5-2厘米。

3、坐高

是指坐姿、躯干自然挺直、眼平视时,头顶点至坐板的垂直距离,是反映躯干长度的指标。

测量时应使骶部、两肩胛间部紧靠立柱

①测量仪器:

标准身高坐高计

②测量方法:

令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座板上,躯干和头部自然正直,保持耳眼水平位,骶部、两肩胛间部紧靠立柱。

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手撑座板。

测试者将水平压板沿立柱缓慢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部,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时读数并记录。

4、上肢长

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点(桡骨小头)之间的直线距离

6、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至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下肢长

(1)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2)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9、大腿长

髂前上棘或股骨大转子尖至膝关节间隙、胫骨外髁上缘的垂直距离

10、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内侧至内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11、足长

跟骨结节点至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12、足背高

足背上午足舟骨上缘最高点至足长测量器底版的垂直距离

13、跟腱长(测左腿)

小腿腓肠肌内侧肌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二)围度的测量

1、胸围

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可以反映胸廓的大小及胸部、背部肌肉的发育情况,是人体宽度和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测量指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①测量仪器:

软带尺

 ②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平静呼吸。

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双手将带尺上缘置于背部肩胛骨下角点,经腋窝绕至胸前。

男性及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置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尺在乳头上方与第4肋骨平齐(通过胸中点)

可同时测量吸气时和呼气时的胸围

2、腰围

是指腰最细处围度,是反映腹肌和腹部脂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指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臂交叉抱于胸前,两足并拢。

测试人员面对受测者,将带尺经脐上0.5-1.0cm处(肥胖者可选择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取呼气结束时的测量值。

男子不宜超过85厘米,女子不宜超过80厘米

3、臀围

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臂交叉抱于胸前,两足并拢。

测试人员立于受测者侧前方,将带尺沿臀大肌最突起处水平绕一周,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即为测量值

(三)宽度、厚度测量

使用仪器:

弯脚规或直角规,误差不得大于0.1cm

测量方法:

肩宽测量时,测试者位于受试者后侧,将弯脚规或直角规的两角圆端轻轻靠在相应测量点

1、肩宽

左右肩峰之间的直线距离

2、骨盆宽

左右髂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臀厚

用臀厚尺测量臀大肌最凸处至腹股沟中点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四)身体成分的测量

1、皮褶厚度法☆

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常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身体内部、脏器周围。

皮下脂肪厚度与体脂总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皮褶厚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分布情况,而且还可以从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含量。

使用仪器:

有皮褶厚度卡钳和标尺。

检测部位:

躯干测量部位是肩胛下角、胸部、腹部和髂前上棘等;四肢测量部位是肱三头肌和大腿等。

女性常测量部位是肱三头肌、髂前上棘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男性常测量部位是胸部、腹部和大腿部位的皮褶厚度。

上臂部:

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突连线的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成年男性大于10.4,女性大于17.5为肥胖;

肩胛部:

肩胛骨下角点下约1cm,皮褶走向与脊柱呈45度角,正常人厚度为12.5,若大于14.5则为肥胖;

腹部:

脐水平与锁骨中线相交处,皮褶走向水平;

髂部:

髂嵴上缘与腋中线交点上方约1cm,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

大腿部:

大腿前面股骨中点处,皮褶走向与股骨平行.

检测方法:

测试者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褶捏起,右手持皮褶厚度卡钳,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立即读书并作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取其均值,任何两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

以mm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记录。

将皮褶厚度测量数据带入相应身体密度公式,计算BD值,再将BD值带入Siri或Brozek预测公式,计算体脂%。

2、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是通过测量电流通过身体脂肪和非脂肪组织的差别来计算身体成分的一种方法.

判断肥胖的方法:

1、中国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男子:

标准体重(kg)=身高(cm)-R。

身高在165cm以下者R=100,在165-175cm之间者R=105,在175cm以上者R=110。

女子在成年男子基础上再减2.5kg

评价标准:

小于标准体重60%,严重营养不良;

小于标准体重80%,中度营养不良;

小于标准体重80-90%,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90%--110%,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110%--120%,超重

标准体重大于120%,肥胖

2、BMI=体重(kg)/身高(m)2

消瘦:

18.5以下标准:

18.5-25

轻度肥胖:

25-30重度肥胖:

30以上

3、身体脂肪率的判断:

低标准偏高高

男性10%以下10%-20%20%-25%25%以上

女性20%以下20%-30%30%-35%35%以上

4腰围臀围比(腰围/臀围),

常常反映男性型肥胖,男性大于0.95和女性大于0.86,即会因腹部脂肪积累过多而存在健康危险。

▪腰围指数=100×腰围/臀围

▪男性:

≤95正常,96-99超重,≥100肥胖。

▪女性:

≤80正常,81-84超重,≥85肥胖。

二、身体机能的测评

(一)心肺机能的测评

心肺机能测评最常用的指标是心率和血压

1.心率

指触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受试者一手腕部桡动脉处测量脉率,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量词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为相对安静状态心率。

2.血压

听诊法: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

其测量方法为:

受试者坐于测试者右侧,右臂自然前伸放平于桌面,使血压计零位与受试者心脏和右臂袖带处处于同一水平。

再将袖带扎于受试者上臂,松紧适度,袖带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处,并把听诊器的听头中央放在肱动脉上,戴上听诊器的耳塞,上紧螺栓,打气入袋使水银柱上升,直至听不到肱动脉搏动时,再使水银柱升高20-30毫米汞柱,随后旋开气门缓缓放气,水银也随之缓缓下降,当第一次听到脉搏声时,水银柱的高度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脉跳声由洪亮变为低沉,此时水银柱的高度即为舒张压的变音点,再继续放气,脉跳声消失,此瞬间为舒张压的消音点。

从无声到听到第一声动脉音为收缩压,声音由强突然变弱时为舒张压。

3.肺活量

使用的仪器为电子肺活量计,其测量方法为:

被测着取站立位姿势,测量前做1-2次深呼吸,然后用力深呼吸,吸足气后憋住,立即将肺活量的吹嘴紧扣于嘴上,然后以中等速度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

没人测三次,每次间隔15-30分钟,从三次读数种取最大值。

4.心血管功能测试法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定的方法是定量负荷试验.这种试验的原理是,让受试者进行定量负荷工作,比较负荷前后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心脏功能做出恰当判断。

因为安静时人体心脏机能变化在普通人和运动员之间无显著差异,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负荷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定量负荷试验目的的就在于寻找这种机能变化上的差异。

定量负荷的大小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进行选择和自行设计。

在负荷时,动作要正确,测量脉量搏和血压等生理指标时要迅速、准确,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否则会影响评定效果。

定量负荷试验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1)心功能简易测定法

瑞典体育联合会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研究出一种测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简易方法。

目的:

测量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水平。

器材:

秒表

方法:

首先让受试者静坐5分钟、测15秒钟脉搏,乘4得一分钟脉搏数(P1);然后做30秒钟30次起蹲,最后一次站起后测15秒钟即刻脉搏,乘4得一分钟脉搏数(P2);休息一分钟后再测15秒钟脉搏数(P3)。

评定:

指数=(P1+P2+P3-200)/10

根据计算出的指数评价心脏功能,指数越小说明心脏功能越好。

训练水平高者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机能水平提高,表现为安静时脉搏数减少,定量负荷时出现节省化现象,因此负荷后即刻脉搏上升不明显,负荷后恢复得快,那么指数必然小,否则反之。

所得指数小于“0”或等于“0"则心脏功能最好;0—5为很好;6—10为中等;11—15不好;大于16以上为很不好。

(2)台阶试验

日本根据本国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差异,按照哈佛台阶试验的方法,制订了台阶运动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目的:

测量定量负荷时心血管机能指标的变化水平。

仪器:

凳子若干(或台阶),男子高度40厘米,女子35厘米(小学男女均为35厘米)、节拍器、计时秒表。

方法:

让受试者每分钟以30次的频率上下台阶,一般应持续3—5分钟(17岁以上为5分钟,16岁以下为3分钟),共上下90次或150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中途停止运动应注明负荷时间(秒)。

上下台阶时,左右腿轮换上下,每次上台阶时腿要伸直,然后再下台阶。

做完后坐下,测量恢复期第2、3、4分钟前30秒的脉搏,然后计算心功指数。

指数计算公式=练习持续时间(秒)/2*(恢复期三次HR之和)*100

(二)神经系统机能的测量

1.膑腱反射检查

目的:

检查神经反射功能。

器材:

叩诊锤

方法:

受试者端坐,屈膝垂足,检查看用叩诊锤敲击股四头肌肌腱(膑尖下缘)。

检查时两腿分别试验。

根据反射的程度可持结果分为四种:

1)反射消失

(一)——小腿完全没有活动。

2)反射微弱(+)——小腿稍有伸展。

3)反射中等(++)——小肠伸展15。

--20。

度。

4)反射亢进(+++)—小腿强烈伸展,可完全伸直。

评定:

疲劳或尚未恢复时,反射减弱或消失,过度疲劳时反射明显消失。

2.直立一卧位试验

目的:

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迅速转换协调的能力。

器材:

秒表

方法:

1)直立时,测1分钟心率。

2)令其仰卧床上,隔15秒后,测1分钟心率。

评定:

卧位时比直立时HR减少6—1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正常,如减少10次以上表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减少6次以下表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3.卧位—直立试验

目的:

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迅速转换协调的能力。

器材:

秒表

方法:

1)令受试者安静卧床2—3分钟,卧位时测1分钟HR。

2)令其站立,立即测1分钟HR。

评定:

直立时比卧位时HR增加12-18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正常,如增加18次以上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增加6次以下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身体训练程度好的运动员,由卧位转直立位时脉搏增加不明显。

(三)感觉机能的测量

1.上肢定位测验(位置感觉机能的测量)

目的:

测定上肢运动感知觉的精确再现能力。

器材:

固定在墙上约50cm长的垂直标尺

方法:

令受试者面墙站立,有利肢正对标尺前平举,中指尖不能触及标尺,记录中指尖所指的标尺高度,然后令其将臂抬高30cm。

如此反复练习数次,体会肌肉感觉,再将双眼蒙住,重做上述动作,并以厘米为单位记录误差值(以抬高30cm时中指所应指的高度为准),不足1cm不计,共测三次,求平均值为测定成绩。

评定:

评价表

2.平衡机能的测量

静态平面的测定——1.单足站立测验2.鹤立测验

静态平衡测量指人体在静止条件下保持身体稳定姿势的能力。

(1)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测验

目的:

测量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

对象:

男女大中学生均适用。

器材:

平坦地面、计时秒表。

方法:

受试者在地板或平地上。

先用单足(左、右足均可)站立10秒钟,然后立即提踵成单足前脚掌支撑,

测量维持平衡的时间.站立时要求两眼平视前方,两手叉腰,非站立足向前抬起.共测3次,记录最佳成。

注意事项:

1.支撑足如移动或足跟着地,计时即停止;2.非支撑足如触及任何物体;计时即停止。

(2)鹤立测验

目的:

测量受试者前脚掌支撑时的静态平衡能力。

对象:

男女10岁至大学生均适用;

器材:

平坦地面、计时秒表。

方法:

以有利腿的足底支撑,另一足置于支撑腿的膝部内侧,两手叉腰,听到开始信号后,提踵,以前脚掌支撑不移动,足跟不能着地,尽量长时间保持平衡。

计算踵至失去平衡的时间。

测量3次,取最佳次作为测验成绩。

二、身体素质的测评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

1、握力

目的:

测量受试者臂部、手部肌肉的力量

器材:

握力计

方法:

握力计指针调至零点。

受试者手持握力计,转动握距调整螺丝,使中指第二关节屈成90。

时为最佳握距。

测试时,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约一脚距离),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持握力计的手掌心向内,握力计的指针向外。

用全力握握力计的内,外柄。

每只手握两次,分别记录最好成绩。

评定:

评价表

2.背肌力

目的:

测量受试者背部肌肉的力量.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背肌拉力计

方法:

受试者双足站在背力计的底盘上,调节拉杆高度(握杆高度与受试者膝盖上缘平齐)。

受试者上体前倾,

双手正握拉杆,身体用力上抬.注意拉时膝关节保持伸直,不要猛然用力(测2次,记录最佳数(公斤),然后使指针回零.)

评定:

评价表

3.仰卧起坐(女)

目的:

测量受试者腰腹部肌肉耐力.

器材:

码表

方法:

受试者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腿屈膝成900角,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一同伴压住两腿关节处。

起坐时,以双肘触及同側两膝为成功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骨必须触垫。

测试时,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开始坐起,同时开表计时,记录一分钟所完成的次数。

评定:

评价表

4.俯卧撑(男)

目的:

测量受试者上身的肌肉耐力

器材:

码表

方法:

受试者双臂伸直,分开与肩同宽,手指向前,双手撑地,躯干挺直,两腿向后伸直。

“开始”后,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在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为完成1次。

连续重复此动作,至不恩能够保持此动作时结束。

评定:

评价表

5.俯卧背伸计时

目的:

测量受试者测背肌耐力.适用于8岁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床(或桌)秒表。

方法:

受试者俯卧于床(桌上),脐部与床边齐平,使躯干悬空,两手交叉置于头后。

测试者一人压住受试者的小腿,另一人看表计时,并—手托住受试者的躯干‘受试者尽力抬起悬空的躯干。

喊预备一一开始,即开表计时,同时撤出托受试者躯干的手;当躯干下降至水平位时即停表.记录其持续时间,计数单位为秒.

注意:

受试者躯干不得低于水平位,否则不计时.

评定:

持续时间越长,背肌耐力越好。

6.手反应

目的:

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适用于幼儿至大学男女生。

器材:

计时尺、桌子、椅子

方法:

受试者将有利手置于桌边,虎口向上,母指与食指成“V”字型,母食指平齐,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与其手指上缘平齐,嘱受试者注视醒目区,当尺下落时,迅速用手指捏住落尺,记录手指上缘触尺处的读数(秒),测验可用手动控制,要求受试者的手不得上下移动,测20次。

去掉最高和最抵各5次,取其中10次平均数为成绩。

评定:

男女大学生一般在0.13-0.22秒钟范围内。

7.立位体前屈:

目的:

测量髖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及有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体前屈测量计。

方法:

受试者两脚尖分开约5—10厘米,并与平台前沿齐平,脚跟并拢,两腿伸直,上体尽量前屈,两臂及

平指伸直,两手并扰,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下滑,直到不能继续下伸时为止,记录刻度读数。

以厘米为单位。

测2—3次,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8.新座位体前屈

目的:

测量髖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及有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器材:

座位体前屈计

方法:

测定台约30cm高,受试者直腿坐在地上,双足跟(赤足)置于台面,背部、后腰紧靠壁面,双臂及手指伸直下落至台高的指尖点为测定基点(0cm),上体尽量前屈,两臂及手指伸直,两手并拢,指尖轻轻推动尺上的游标下滑直到腰部无法弯屈,手臂不能前伸为止,两指尖到达点保持数秒的位置记录基点到指尖到达点的垂直距离。

评定:

评价表

9.俯卧背伸

目的:

测量脊柱的伸展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地板,挠度测量尺。

方法:

受试者取直腿端坐姿势。

置挠度尺于两腿间,测量其坐高(鼻尖至地面之距)。

然后,受试者俯卧于地,

双手背叠于臀上,腿伸直。

由一同伴按压其两大腿,受试者尽力向后仰体抬头。

测试者在其前方,直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后仰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引尺上端触及其鼻尖(要求后仰至最高点对保持1—2秒的稳定,以便测量。

测量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用坐高减去最佳观测值,取其差为成绩(坐高一后仰高度)。

10.转肩

目的:

测量受试者肩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2米长的皮尺。

方法:

测量受试者肩宽(两三角肌的间距)。

受试者直立,两手正握皮尺(左手虎口与尺的零端处对齐),两臂同时上抬,逐渐绕至体后。

当两臂后绕时,若感觉所握的尺距太窄,右手可向尺的外例滑动直至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位置。

然后再由体后绕至体前(仍然握着尺),要求两臂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直臂,身体不能扭动。

不能提足跟。

测2一3次记录可手虎口握尺处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两手握距的最佳观测数减去肩宽。

取其差为成绩(握距一肩宽)。

11.肩臂上抬(俯卧抬臂)

目的:

测量受试者肩臂和腕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7岁以上男女生。

器材:

地板、绕度尺。

一米长(直径为2厘米)的园木棍或竹杆。

方法:

受试者直立,两手下垂于体侧,测量右臂长。

令受试者俯卧下额着地,两腿摔直,双臂前伸,两手相

距与肩同宽,正握木棍,然后两臂尽力上抬(可伸腕)。

肘伸直双臂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测试者持尺在受试者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两臂上抬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木棍下缘中点为止,要求测验时下额始终着地。

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佳成绩。

评定:

用右臂长减去最佳观测值,取其差为成绩(右臂长一上指抬高度)。

12.转体

目的:

测量腰部的柔韧性。

适用于6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器材:

在乎坦地面铺一画有0。

---180。

度的图,系有锥形重物的约一米长木棍一根。

方法:

受试者两脚开立约30厘米,立于0。

---180。

度直线上,双肘屈曲于体后夹住木棍,使锥尖正对0。

度,

向左、右各缓慢转体两次。

以转体角度为测量值。

取两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测验成绩。

评定:

评价表

13.10秒钟立卧撑

目的:

测量受试者迅速、准确、协调地变换身体姿势的能力。

测量受试者身体的肌肉力量。

器材:

平地,计时表。

方法:

受试者并腿直立为开始姿势,屈膝至蹲撑,两脚后撤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姿势,然后站起还原成开始的姿势。

按此方法做至力竭为止,计其正确完成动作的次数。

测一次。

每名受试者由一名测试者测试。

要求:

下蹲时手撑地之处距足过远、俯卧时身体不直、屈肘、收腿距手过远、站立不直等,均不计数。

取值同前。

评定:

评价表

14.10秒反复横跨

目的:

测量受试者迅速、协调地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器材:

平坦地面一块,间距为120厘米(小学生为100厘米)划三条平行线。

计时表一块。

方法:

预备时,受试者两脚分开落与中线两侧。

听到“开始”口令时,先向右跨,即右脚落与右边线外,左脚落与右边线内;然后回到预备时位置;再继续向左跨,即左脚落与左边线外,右脚路与左边线内;再回到预备时位置。

凡完成上述一组练习者,为完成一次,每完成1次计四分。

每次测试为20秒钟,记录其完成次数和相应得分。

可测2次,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15.10秒钟象限跳

目的:

测量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器材:

平坦专用场地,秒表、粉笔、卷尺。

方法: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即以双脚跳入第一象限,然后依次跳入第二、三、四象限。

按此法反复

跳10秒,每跳入一个象限计一次。

要求跳跃时必须双脚同时起跳,同时着地。

路线或跳错象限不计其次数,测2—3次,每次10秒,记录完成次数。

取最佳成绩。

评定:

评价表

 

姓名

体重(kg)

身高

(m)

坐高

(m)

胸围

(cm)

腰围

(cm)

臀围

(cm)

肩宽

(cm)

上臂皮褶

(cm)

体脂率

(%)

姓名

安静

心率

安静

血压

运动后即刻心率

运动后即刻血压

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台阶指数

膑腱

反射

闭眼单脚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