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353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docx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

康复评定常用量

一•肌力评定二•肌张力评定

三.矢节活动度的评定四•平衡功能的评定

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3.Berg平衡量表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5.MAS平衡功能测试

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功能分级

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4.平衡功能分级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尖节活动度

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5.异常步态汇总

七.感觉功能评定

A-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九•心功能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十•肺功能评定十一•肌电图检查十二.认知功能评定

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

3•焦虑自评量表(SAS)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十三.ADL能力评定

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

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

3.Frenchay活动指数

十四・生活质量评定

1.

-30(SA-SIP30)

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

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十五.脊髓损

伤评定

1・感觉损伤的评定

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

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十六•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评定

2•偏瘫手功能评定

3.Fugle-Meyer评定十七・神经损伤评定

1.Glasgow

2.韦氏记忆量表3.Albert线段划消测验

4.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

十八•压疮的评定

1・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

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

一.肌力评定

I.Lovett肌力评定标准

彳分级名称

评级标准

0零未触及肌肉收缩

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矢节活动

2差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尖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尖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4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尖节活动范围

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矢节活动范围分级评估标准

5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5■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V100沧50%

4+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4■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V100%>50%

3+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

3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

3■能抗重力,活动范围V100%〉50%

2+能抗重力,活动范围V50%

2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

2■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

1+去除重力活动范围V50%

1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尖节运动

0不能触及肌肉收缩

二.肌张力评定

1•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I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I级

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u级

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ROM勺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

被移动

川级

肌张力严重增咼,逬行ROM检查有困难

w级

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

分级

表现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三•尖节活动度的评定

矢节

活动度

矢节

活动度

颈椎

橈偏

0°〜20°

屈曲

0°〜45。

手指

伸展

0°~45。

掌指矢节(MP屈曲

0°〜90°

旋转I

0°〜45。

掌指尖节过伸

0°~15。

・45°

侧屈

0°~60。

近端指间矢节

屈曲

0°-110°

胸腰椎

远端指间矢节

屈曲

0°~80。

屈曲

0°〜80。

外展

0°~25。

伸展

0°〜30°

拇指

侧屈

0°〜40。

掌指矢节屈曲

0°~50。

旋转

0°〜45。

指间尖节屈曲

0°〜80。

・90°

外展

0°~50。

屈曲

0°〜170。

后伸

0°〜60。

屈曲

0°-120°

外展

0°〜170。

伸展

0°〜30。

水平外展

0°〜40。

外展

0°~40。

水平内收

0°-130°

内收

0°~35。

内旋

0°~70。

内旋

0°~45。

外旋

0°〜90°

外旋

0°~45。

肘和刖臂

屈曲

0-135°-150°

屈曲

0°-135°

旋后

0°〜80°・90°

旋前

0°〜80。

・90°

背屈

0°〜15。

跖屈

0c~50。

掌屈

0°〜80°

内翻

0°~35。

背伸

0°~70。

外翻

0°〜20。

尺偏

0°〜30。

四.平衡功能的评定

I.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

支持坐位

0分

不能保持平衡

1分

能保持平衡,但时间短,不超过5分钟

2分

能保持平衡,超过5分钟

健侧展翅反应

0分

被推动时,无肩外展及伸肘

1分

健肢有不完全反应

2分

健肢有正常反应

患侧展翅反应

0分

被推动时,患肢无外展及伸肘

1分

患肢有不完全反应

2分

患肢有正常反应

支持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完全在他人帮助下站立

2分

1人帮助站立1分钟

无支持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站立少于1分钟或身体摇摆

2分

站立平衡多于1分钟

健肢站立

0分

维持平衡少于1~2秒

1分

维持平衡4~9秒

2分

维持平衡多于9秒

患肢站立

0分

维持平衡少于1~2秒

1分

维持平衡4~9秒

维持平衡多于9秒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

自己做

0分

不能坐

1分

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坐

2分

独自坐超过10秒

3分

独自坐超过5秒

保护性反应-病人闭上眼睛,从左侧向右侧推;再从右侧向左侧推

0分

无反应

1分

反应很小

2分

反应缓慢,动作笨拙

3分

正常反应

在帮助下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在2个人中度帮助下才能站立

2分

在1个人中毒帮助下能够站立

3分

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站立

0分

不能站立

1分

能站立10秒,或质心明显偏向一侧下肢

2分

能站立1分钟,或站立时稍不对称

3分

能站立1分钟以上,上肢能在肩水平以上活动

单腿站立(左腿、右腿)

0分

不能站立

1分

能站立,不超过5秒

2分

能站立,超过5秒

3分

能站立,超过10秒

可能最高得分:

15分

3.Berg平衡量表(BBS

表1A血兀平衡就表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轍査项n

评分

I•从坐位站

不用爭扶能第幌立地姑眞并保持轻定

4

用乎袪打陸轉獄立地站起

3

若尸次宾试后自已用爭扶肃站屁

2

議宴他人小就的赫助才喘袪凰哦保持魏矩

1

需要他人中第廬盤尢itt刖摺助才施站起或优持强泄

0

2•无支持姑

嵯够竇企览立2min

4

在監护下能够站立2mifi

CXJ豆

金兀支扌寸白J報件F月匕够站必3以

Z

需賈齐尸次士试才能无支特地財立达中”

1

无帮働跡不能站立30八

0

琵无靠廿星

胞够姿全地採持塑位

4

在监护下能鬍泾持举付2加氏

3

脚希她戒

能世和!

1

2

犀坐10a

1

凳子上

没右靠笄支持'不能坐10s

£

4•从站立付

慢小鮭闭手掘他安全地堡下

4

倍助十取手施够控翱号体的下降

3

fl!

小腻的陷邢度住槪子来控削身休的戸降

1

轨立地樂■個车能控蒯斯偉F降

\

需耍他人帮助坐下

0

S•转移

梢用乔肤書就能够直金地转膨

4

绝对需吧用卩扶音才呃够安仝地转移

3

需婆□头接不戍监护才睦壇转樹

2

需耍一个人的橹咄

1

为「安个*需锐两个人的帝肋戒监护

0

乩无支持用

臆够安金地站立】勲

4

监护F能够安仝地拈立•加

3

罷站张

2

旳眼不能达张・们站辽隐宦

1

为了不挥瀏画需要两于人的帮助

0

7■就脚挥眺

腕够独立地将双輝并拢并女全站丸1mm

4

无交持站

能繆独立地特取孵并捷井在监舉F制川min

3

3X

fig够独旷地将双脚甘拢・佃不能保持33

2

需荣期人需肋将怒脚并捷.但瓏够収何并拢站工巧罠

1

亦啞别人鞘閒辖取卿艾世•玖稱幷拢站立不能慄持15«

0

&站立fit时

能够向ffif惮出A貓旳

A

上肢向神

籍够畫全地向瞬伸A>12A

3

伸匪井向

储够吿全地向前伸出>5““

2

上履可以向前仲旳■權濡歿醞护

1

在回前殍礙时失去平縛或需翌外器支持

0

评分结果

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总分56分。

根据所代表的活

动状态,将评分结果分为三组。

0-20分:

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

21-40分:

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

41・56分:

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40分:

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平衡障碍分级

评定标准

V

能单腿站立

IV

能单膝跪立

:

双足前后交叉站立时,身体质心能从后足移向前足

n-3

能双足站立

n-2

能双膝跪立

n-1

能手膝位跪立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稳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5.MAS平衡功能测试

坐位平衡

0分:

完全不能完成。

1分:

在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治疗者给予受试者帮助)。

2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10秒(受试者不抓握任何物体,膝足并拢,双足平放在地上)。

3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身体前倾,体重均匀分布(头部直立、挺胸、质心在競尖节前,体重分布在双侧下肢)。

4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向后转动头部及躯干(双足并拢平放在地上,手放在膝上,不接触身体)。

5分:

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身体向前,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坐位平衡(双足平放在地上,不抓任何物体,保持下肢不动,必要时可支撑患侧上肢,手至少接触足前10cm的地面)。

6分:

无支撑坐在椅上,向侧方弯腰,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坐位平衡(双足平放在地上,不抓任何物体,保持下肢不动,必要时可支撑患侧上肢)。

坐位到站立位

0分:

完全不能完成。

1分:

在治疗者帮助下站起来。

2分:

借助辅具站起来,但体重分布不均匀,需要用手来支撑。

3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不需要用手支撑。

4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并能保持窥、膝伸直5秒。

5分:

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競、膝完全伸直,然后再坐下。

6分:

10秒内,不需要任何帮助,自己站起来,坐下3次,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

7•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

平衡障碍等级

评定标准

V

正常

能对抗各个方向的用力推,并保持平衡

IV

优:

轻推能保持平衡,用力推则不能保持平衡

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能保持平衡,轻推则不能保持平衡

n

尚可

能米取坐位,但手不咗上举,不能抗推

I

能在极短时间内米取坐位,但不能维持

0

不能

根本不能米取坐位

8•三级平衡评定标准

I级平衡一一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

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

II级平衡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

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

III级平衡一一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

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分级

根据协调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协调功能分为5级。

I级:

正常完成。

II级:

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

III级:

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

IV级:

重度残损:

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

V级:

不能完成活动

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只供学习与交流

1双足站立(正常舒适位);

2双足站立(两足并拢站立);

3双足站立(一足在另一足前方);

4单足站立;

5站立位,上肢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或腰部;

6在保护下,出其不意地让受试者失去平衡;

7弯腰,返回直立位;

8身体侧弯;

9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尖之前;

10侧方走和倒退走;

11正步走;

12变换速度走;

13突然停止后再走;

14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15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16站立位睁眼和闭眼;

评分标准:

4分:

能完成活动,3分:

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少帮助;2分:

能完成活动,需要较大帮助;1分:

不能完成活动。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1指鼻试验:

2指■他人指试验:

3指指试验:

4指鼻和指■他人指试验:

5对指试验:

6抓握试验:

7前臂旋转试验:

8反跳试验:

9轻叩手:

10轻叩足:

11指示准确:

12交替地跟•膝、跟■趾试验:

13趾•他人指试验:

14跟•胫试验:

15绘圆或横“8”字试验:

16肢体保持试验:

3分:

中度障碍:

评分标准:

5分:

正常;4分:

轻度障碍:

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分:

重度障碍:

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1分:

不能活动。

平衡功能分级

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

I级:

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n级:

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川级:

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w级:

不能完成活动。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矢节活动度

支撑相下肢各尖节的变化

部位支撑前期支撑初期支撑中期支撑末期

骨盆旋转

向前■。

向前°$

中间位

龄节

屈30

屈30

屈30

过伸0

膝尖节

完全伸直

屈15

屈15&

完全伸直

踝尖节

中间位

跖屈5

背屈0

中间位

 

部位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骨盆旋转向后。

向后。

中间位

向前。

&

髓尖节

中间位

屈20

屈20召0

屈30

膝尖节

屈35

屈60

屈50召0

屈30金

踝矢节

跖屈0

跖屈0

中间位

中间位

6.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1)竖脊肌: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

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于支撑相中期达到高峰。

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约在步行周期的85%.

(3)骼腰肌:

競尖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

15。

)。

(4)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负重期达最大值

(5)•缝匠肌:

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覩,在摆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尖节旋内°

(6)膻绳肌:

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

(7)胫前肌:

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尖节跖屈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

足趾离地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时踝矢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8)小腿三头肌:

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尖。

在支撑相,能固定踝

尖节和膝尖节5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7.

8.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级另U

表现

0级:

无功能

患者不月匕走*需要军匕椅或2人协助才胄匕走v

1级:

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或保持平衡。

II级:

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或需使用膝一踝一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

(AFO)、

III级:

需监护或语言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语旨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IV级:

平地卜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V级:

完全独立

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分级

评定标准

I不能步行(nonambulator)

完全不能步行

II非功能性步行

借助于膝踝足矫形器((KAFO)手杖等能在至内行走,又称治疗性

(nonfunctionalambulator)

步行。

III家庭性步行

借助于踝•足矫形器(AFO)、手杖等能在室内行走自如,但在室外不能

(householdambulator)

长时间仃走。

IV社区性步行

借助于AFO、手杖或独立可在室外和社区内行走、散步、去公园、去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持久,如需要离开社区长时间步行仍需坐轮

(communityambulator)

椅。

5.异常步态汇总

6-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

下垂和足趾卷屈。

与足内翻畸形相尖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尖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

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动态肌电图可见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过度活跃或痉挛胫前肌、胫后肌活动降

彳氐或肌力下降

3、足下垂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尖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常见的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或活动时相异常。

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4、足趾卷曲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

常见于神经损伤、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长期制动和挛缩。

常伴有足下垂和内翻。

5、拇趾背伸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患者步行时(支撑相和摆动相)拇趾均背屈常伴有足下垂和足内翻。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前向行进过分导致踝尖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

7、膝僵直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的矢节屈曲角度V40度正常为60度同时窥尖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8、膝过伸膝过伸很常见但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

常见

的诱因包括一侧膝尖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蹶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

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尖节中心前方促

使膝尖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9、膝屈曲较少见一般为骨矢节畸形或病变造成。

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都保持屈膝姿势。

10、競过屈主要表现为支撑相競尖节屈曲特别在支撑相中后期o

11'競内收过分競尖节内收过分表现为剪刀步态最常见于脑瘫和脑外伤患

12、競屈曲不足屈競肌无力或伸競肌痉挛/挛缩可造成體尖节屈曲不足使肢

12・体在摆动相不能有效地抬高引起廓清障碍

13、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是主要的伸韻及脊柱稳定肌。

14、臀中肌步态患者在支撑相早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度,韻矢节向患侧凸,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以增加骨盆稳定度。

患侧下肢功能性相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矢节和踝尖节屈曲增加,以保证地面廓清

15、屈龜肌无力步态屈競肌是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其肌力降低造成摆动相肢只供学习与交流体行进缺乏动力,只有通过躯干在支撑相末期向后,摆动相早期突然向前摆动来进行代偿,患侧步长明显缩短

16、股四头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是控制膝尖节稳定的主要肌肉。

在支撑相早期,股四头肌无力使膝尖节必须处于过伸位,用臀大肌保持股骨近端位置,用比目鱼肌保持股骨远端位置,从而保持膝矢节稳定。

膝尖节过伸导致躯干前屈,产生额外的膝尖节后向力矩。

长期处于此状态将极大地增加膝尖节韧带和尖节囊负荷,导致损伤和疼痛o

17、踝背屈肌无力步态在足触地后,由于踝尖节不能控制跪屈,所以支撑相早期缩短,迅速进入支撑相中期。

严重时患者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分屈競屈膝代偿(上台阶步态),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前脚掌先接触地面o

18、腓肠肌/比目鱼肌无力步态表现为踝尖节背屈控制障碍,支撑相末期延长和下肢推进力降低,导致非受累侧骨盆前向运动延迟,步长缩短,同时患侧膝尖节屈曲力矩增加,导致膝尖节屈曲和膝塌陷步态。

七.感觉功能评定

【浅感觉】包括皮肤及粘膜的感觉、痛觉、温度觉和压觉。

此类感觉是受外在环境的理化刺激而产生。

【深感觉】:

・复合包括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又名本体感觉。

此类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收缩,刺激了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产生的感觉。

【复合感觉】包括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感觉、体表图形感觉、实体辨别觉。

这些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故也称皮质感觉。

A-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1・脊髓水平: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屈肌收缩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

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

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伸肌伸展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

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

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

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

诱发刺激:

屈曲伸直侧的下肢。

阴,性反应:

在伸直侧下肢屈曲时,对侧下肢仍保持屈曲。

阳性反应:

在屈曲伸直侧下肢时,对侧屈曲的下肢变为伸直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

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

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阳性反应:

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呈典型的剪刀位

2.脑干水平(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

育迟缓)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

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

激:

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

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

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取手足着地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诱发刺激:

将头向腹侧屈曲。

阴性反应:

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

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测体位:

患者取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