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236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 心理学课程大纲 或考试大纲.docx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程

适应专业:

师范类专业

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课程简介: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

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关知识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理论讲授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有关知识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在社会实践性体验方面,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心理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总学时:

54学时

授课教材:

心理学(第2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材”。

内容前沿,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近年来表现出的新、宽、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书目名称、著<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叶奕乾.心理学(修订二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

3.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4.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

5.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01月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

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0.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09月

1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04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能够比较深入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知识;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自己、他人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章次

名称

教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认知理论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

第四章

智能理论

第五章

人格理论

第六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

学校群体心理

第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章

教师心理与课堂管理

合计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

对心理学的发展简史进行介绍,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把握心理学的大体框架。

【重点】个体心理,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三、心理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内容?

2.你怎样理解人的心理实质的科学内涵?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不同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试析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第二章认知理论(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认知、认知心理学的含义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背景;使学生掌握认知理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注意、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认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注意的规律与教学;知觉的基本特征;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记忆的保持;影响遗忘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难点】注意的品质;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问题解决中的和专家与新手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四、注意的品质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二、知觉

三、错觉

第三节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二、表象和想象的特征

三、表象和想象的种类

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第四节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四、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五、记忆保持的条件与方法

六、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五节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征

三、思维的分类

四、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五、问题解决

思考题:

1.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感觉现象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表象和想象的特征有哪些?

想象是如何分类的?

想象有哪些功能?

5.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6.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如何促进记忆的保持?

8.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叫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行为动力理论(6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种类、动机的相互作用和动机的理论,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情感的种类,意志的品质等。

【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动机的理论;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动机

一、动机概述

二、动机的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表现形式:

表情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四、学生的情感教育

第四节意志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的过程与结构

三、意志的品质

思考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

5.意志的品质有哪些?

第四章智能理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能力和智力的基本概念;掌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智力的相关理论。

【重点】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难点】智力的相关理论;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能力差异表现的教学视频的观摩讨论、心理测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力

一、能力的概述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智力

一、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测量

第三节智能的培养

一、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思考题:

1.什么是能力?

能力有哪些种类?

2.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有哪些?

4.简述几种重要的智力理论。

5.有哪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

第五章人格理论(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人格的理论学说;掌握气质、性格的概念,了解气质的学说,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的类型以及性格的结构和特征;气质与因材施教以及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重点】气质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难点】气质的学说;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的结构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理论概述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的学说

第三节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二、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三、性格类型

四、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思考题: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如何针对气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试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4.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解品德的含义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培养良好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难点】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发展的理论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品德教育的教学影片观摩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第四节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

二、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

三、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

四、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思考题:

1.什么是品德?

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

3.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

4.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分析说明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

第七章学校群体心理(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特征;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和集体的特征及管理方法;理解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和竞争与合作等社会心理现象;掌握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及人际魅力的提升办法。

【重点】群体中的个体心理现象;人际魅力的提升

【难点】社会助长与惰化;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情境设置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二、不同类型群体的管理

第二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二、从众与服从

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四、竞争与合作

第三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魅力的提升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2.什么是从众现象?

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魅力?

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功能、原则、内容、方式与途径。

【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难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原则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个体心理障碍的教学视频观摩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分析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思考题: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第九章教师心理与课堂管理(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师角色、教学效能感的含义;了解教师专业素质的表现;了解课堂管理的功能、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理解课堂心理气氛含义及课堂学习纪律的特征和功能;掌握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和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策略。

【重点】教师角色的作用;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难点】课堂学习纪律的特征;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心理概述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教学效能感

二、教学反思

三、教学监控能力

四、教育机智

第三节课堂管理心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心理气氛及营造

三、课堂学习纪律的管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师角色?

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3.课堂管理的涵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

4.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四、作业

针对课程重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安排,可根据需求选做两题。

1、联系实际谈谈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结合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

4、联系实际说明性格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

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该课程总评成绩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通过对学生作业成绩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期末考试的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六、大纲执笔人、责任人

心理学课程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