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19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文化与生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与生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提示】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_______的产物。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_______,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1)经济是_______,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____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_______: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我国应如何应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社会实践   生产、传播、积累  社会精神力量  基础  反作用促进  越来越突出  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知识经纬

  

【要点精析】

(一)、重难点知识聚焦: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但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既不是广义的“文化”,也不是狭义的“文化”。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一是指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二是指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出来的)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并非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如书、艺术品、文物等)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⑤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具有阶级性质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题讲解】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所以③错误,可排除。

①②④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人们的生活实践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题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

  

(1)相互影响

  首先,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其次,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例题讲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汉语热”持续攀升。

据统计:

xx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xx年增长3倍;xx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xx年翻了一番。

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超过3000万人。

这说明( )

  A.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

  B.只有文化大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C.我国学校教育改革获得了成功,汉语已经走向国际化

  D.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材料的第一句话:

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前提,海外“汉语热”持续攀升是结果,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揭示的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为A。

  

(2) 相互交融

  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是文化,科技也是第一生产力;图书出版、影视音像是属于文化范畴,其本身也是种文化产业。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备受重视的政治问题。

  【例题讲解】

  1(多选题)xx年4月底,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动漫节,吸引了2500个境内外机构参展,28万人次参观,200余位国内外动漫界著名学术专家、艺术家以及产业界、金融界人士作专题演讲,成交额达37.3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动漫产业博览会。

由此可见(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D.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本题强调文化的商业价值,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相互交融,因此正确答案为AD,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文化的侵略

  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因此,我们在对外开的同时,还必须坚决抵御这种文化侵略,选择B答案。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讲解】

  xx年9月25日21点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在轨运行中实现了一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回答:

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同时,科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

  

(1)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

(3分)

  

(2)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有利于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分)

(二)疑点突破

1.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三)、思维拓展: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这种观点对不对?

为什么?

  审题过程:

  从考查内容看,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理解,并重点考查文化的独立性知识。

从题型看,此题虽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实则有辨析题之意,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辩证地分析,所以,回答对不对时,需具体分析。

从题意看,是以因果关系形式来表达,学生首先要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再看结论观点是否正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表达的是文化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而由此得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就是错误观点。

就文化发展来说,文化具有独立性,就个人而言,文化素养的获得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

  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成果测评】

(一)基础过关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 )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②文化无处不在

  ③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④文化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只存在于人的观念中

  C.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庐山风景区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大汶口文化遗址 ④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很多文化景区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名人名言的痕迹,从而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

这体现了(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5.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B.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C.暑假去麦当劳打工

  D.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

  6.“学习雷锋好榜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雷锋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能力提升

  7.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的

  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8.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人的生活。

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无关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这说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

  11.辨题: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10分)

答案:

  1.D

  解析:

本题需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如吃饭、穿衣、住房、用行,强调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选D

  2.B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但也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B项错

  3.C

  解析:

本题只须排除四个组合中的一个,比较容易排除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4.A

  解析:

名人名言的痕迹是一种物质载体,所以应选A,BCD项本身错误。

  5.B

  解析:

AD是政治活动,C是经济活动。

应选B。

  6.A

  解析:

CD项本身错误,B项材料中无涉及。

  7.A

  解析: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同步,B错误,文化的反作用是两个方面,并不一定是促进作用,C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D错误。

应选A。

  8.B

  解析: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所以排除,应选B。

  9.C

  解析:

在今天,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还存在,表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应选C。

  10.B

  解析:

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经济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表明文化与经济交融。

应选B,C项本身错误,AD与题意无关。

  11.

  

(1)认为“经济决定文化”是正确的。

因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3分)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4分)

  (3)认为“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是错误的。

(3分)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与社会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体味文化

【自主梳理】

1.文化万花筒

时间——文化现象;空间——文化现象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

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合作探究】

想一想: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就是处处是文化,时时是文化吗?

2.文化万花筒

【自主梳理】

概念

内涵

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

外延

(1)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等

(2)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等

特点

(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的产物

(2)人们在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和文化

(3)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7公交车上两个镜头

1.想一想:

讲文明就是有文化吗?

2.议一议: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精神,只有精神的东西才是文化。

3.文化的力量

【自主梳理】

(1)和都属于文化。

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如、理论、、信仰、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

性质

一种力量

作用发挥

能够在和的过程中转化为,条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表现

(1)

(2)

双重性质

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的性质不同。

优秀的文化起作用,腐朽落后文化起作用。

【合作探究】

1.议一议:

文化有时是精神力量,有时是物质力量。

2.辨一辨:

任何文化都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自主梳理】

(1)、决定文化:

是基础,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性和性。

即: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可以超前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合作探究】

想一想:

文化总是能够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吗?

2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自主梳理】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培养、提高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的崛起,更加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和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合作探究】

2009年12月31日,人民网报道:

山东沾化开辟农村文化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远程教育有效载体,传授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

1.找一找: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2.议一议: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

【自主梳理】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和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

2.积极搞好文化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的重要任务,激发全民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合作探究】

1.辨一辨:

文化发达,综合国力一定强盛。

2.比一比:

文化与经济、科技、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