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190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播电视台新建音乐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项目概要1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1

第三节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和范围2

第四节项目研究初步结论3

第五节问题及建议5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5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5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选址方案及建设条件9

第一节选址方案9

第二节建设条件9

第四章建设方案11

第一节建设规模11

第二节建设内容11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12

第一节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2

第二节总平面布局13

第三节建筑设计方案15

第四节结构设计20

第五节电气设计21

第六节弱电设计24

第七节给排水设计25

第八节消防26

第九节暖通设计29

第六章主要设备选择方案30

第一节音乐厅舞台机械设计30

第二节舞台灯光系统设计33

第七章节能35

第一节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35

第二节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37

第三节节能措施39

第八章环境保护43

第一节编制依据43

第二节编制原则44

第三节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44

第四节污染物防治措施45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47

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7

第一节投资估算的依据47

第二节投资估算48

第三节资金筹措49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49

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50

第一节编制依据50

第二节招标的基本情况51

第三节招标初步方案51

第十二章结论52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新建徐州音乐厅项目

建设地点:

徐州市云龙湖北岸、八一大堤南侧堤下

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4公顷(约60亩);

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

项目投资:

15000万元

建设期:

2年

建设单位:

徐州广播电视台

项目联系人:

闫琨

联系电话: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徐州广播电视台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

注册地址:

法人代表:

单位概况:

徐州广播电视台是由徐州人民广播电台、徐州电视台、徐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徐州广播电视报等6家单位于2002年5月28日正式合并组建的。

徐州广播电视台是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的强势媒体,拥有丰富的频道资源、网络资源和有线电视用户资源。

现有4个电视自办节目频道,平均每天播出总时数在72小时以上;3个广播自办节目频率,每天播出节目55个小时。

徐州广播电视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视发射塔,高199.6米,发射功率37.1千瓦,可容纳6个频道电视、4个频段广播、3个卫星地面站,电视信号直接覆盖半径45千米,收视人口在2000万以上。

广播发射功率36千瓦,覆盖半径达200千米,收听人口8000多万。

徐州广播电视台电视演播中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600平方米大小6个演播厅,拥有国内一流的6+2讯道全数字转播车一辆,可实现全国联网直播。

优良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制作手段,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为徐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平台。

第三节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

2、徐州市人民政府徐政发[2008]1号市政府关于下达《徐州市2008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的通知;

3、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徐发改投资[2007]806号)《关于新建徐州音乐厅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4、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徐国土资预[2008]27号)《关于徐州广播电视台徐州音乐厅项目的用地预审意见》;

5、徐州市环境保护局(徐环项表[2008]56号)《关于对徐州广播电视台徐州音乐厅建设工程项目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6、徐州市规划局(选字第320300200801060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7、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政策等文件;

8、建设单位与我中心签订的拟建项目编制委托任务书;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二、编制范围

主要对项目前期进行技术、经济初步分析论证:

1、项目建的设必要性;

2、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项目建设方案;

4、环境保护及绿化;

5、建设进度与施工管理;

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四节项目研究初步结论

新建徐州音乐厅项目总用地面积40000m2,建筑面积9700m2。

该项目初步测算总投资为15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3932万元;装饰工程2732万元;安装及设备购置5721万元;室外工程费用863万元;其它费用642万元;基本预备费1110万元。

项目建设期约2年。

观众席总计1055座,目前总容积控制在9200m3左右,每座容积约为9.0m3/座。

常设坐席1055席(池座605,楼座450),另外临时坐席75席(池座乐池)。

项目建设符合徐州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目的明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合理,资金来源可靠。

本项目经初步测算,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主要内容

1

项目名称

新建徐州音乐厅项目

2

建设单位

徐州广播电视台

3

项目用地面积

40000m2

4

总建筑面积

9700m2

5

建筑密度

18.1%

6

容积率

0.3

7

绿地率

23.7%

8

项目总投资

15000万元

第五节问题及建议

1、本项目是2008年徐州市重点工程,建设期为2年,要使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除了要安排好规划方案外,还需特别注重确定可靠的资金筹集方案,统筹合理地安排建设内容和进度,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实施;

2、由于项目处在城市重点风景区,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较大,建筑外形设计应提交城市规划部门进一步审查确定;

3、项目地处云龙湖风景区,应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对云龙湖水质、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

4、加强与规划、土地、环保、文化、消防、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等部门联络与协调工作,使项目建设既能满足有关部门规定要求,又能使有关部门尽快积极办理相关事宜。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徐州是一座文化历史名城,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夷文化的原生地、泗水黄河文化的流传地,近代如张伯英、李兰、李可染、马可、刘开渠等一批文化名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徐州人,并使古彭徐州更具文化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市委、政府在加速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依托“两汉文化看徐州”优势,在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体娱乐业、文化培训业等领域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协调发展。

为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设施格局,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决定在云龙湖北大堤湖边围堤填湖造地约60亩,建设集音乐戏剧演出、电视演播、娱乐休闲、艺术交流、旅游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徐州音乐厅”,以适应我市经济发展以及建设文化大市、名市的要求,并以此促进徐州文化设施的改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同时,追求高度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经形成,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是当前消费的一大热点,客观上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徐州音乐厅。

为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徐州广播电视台现委托我中心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徐州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淮海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经济、贸易、信息交流、市场集散方面具有广泛的优势,是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的枢纽、欧亚大陆桥的要冲。

徐州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正是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提出的:

“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而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

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主导性的,是主流文化的主要阵地,体现了政府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责任。

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社会性的,是文化产品的重要来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一体两翼”、“一车双轮”,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市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规模较小、基础较差、种类较多、情况复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人才缺乏,还没有真正成为产业群体,没有取得规模效益,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弱质产业。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与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水平。

演艺业是非物质文化方面最能出彩的亮体,而我市的“国字头”演艺业近年来却出现了无力克服的惰性和亟须改变的颓势,徐州整个演艺业不景气现象严重,经营性演出极少,除政府指派的演出任务(文艺下乡、接待外宾、庆典活动)外,几乎无所事事。

影剧院冷淡萧条,市区原有7个影剧院,目前继续放电影的只有中山堂一家,其余的或转行、出租,或闲置、改建他用。

优秀文学作品纷纷外嫁。

基层文化失去了活力。

全市114个乡镇所建的113个文化站中,有30个是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站”。

其他的也大多闲置,利用率不高。

有的被拆除,有的被拍卖,有的被挪作他用,群众正常的文化活动场所由此逐渐消失。

市区53个街道办事处没有设立文化站,300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57个没有文化室。

绝大部分乡镇对基层文化的投入仅为财政总支出的0.01%至0.18%。

为充分利用徐州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大市场、大商贸带动经济的发展,以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促进文化大市的建设,有必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型的音乐厅。

这对于我市形成服务徐州、辐射淮海的商业文化娱乐体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的建设,是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大市的重要举措,是我市文化旅游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徐州音乐厅是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8年徐州市重点工程,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建成后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为大众构建一个亲近艺术的平台,成为徐州文化活动的品牌、服务人民群众的品牌、城市形象的品牌、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选址方案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选址方案

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徐州音乐厅选址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湖北岸的八一大堤南侧堤下,环境幽静。

该地块为国有土地,是规划的公共设施用地。

根据有关规定,该地块的开发建设需通过划拨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项目选址地势较平坦,有利于组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且处于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周围无工业、居民住宅及商贸等产生的污染源,实为文化基地建设的最佳选择。

故在此建设音乐厅比较适宜。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交通条件

项目拟建场地位于云龙湖北岸的滨湖公园中段、八一大堤南侧堤下,紧连湖中路和二环西路,北隔体育馆即为湖北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人流、物流畅通,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二、自然条件

徐州市位居中纬度地带,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

年日照时数为2284~2495小时,日照率为52%~57%。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冰、霜、雹等。

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年平均气温14℃

月平均最高温度27℃

月平均最低温度-1℃

极端最高温度40.6℃

极端最低温度-22.6℃

年平均降水量796.7mm

一次最大降水量259mm

最大冻土深度240mm

最大积雪厚度250mm

主导风向ENE(频率12%)

水位:

(黄海高程)

地面海拔高程33.2-33.7m

历史最高水位33.61m

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项目拟建场地位于云龙湖北岸八一大堤南侧堤下,该处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齐全,拟建工程建设时,可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手续,将上述设施的管道(线)引至拟建场地内,所需条件即有保障。

第四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公顷(约合60亩),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观众席总计1055座,目前总容积控制在9200m3左右,每座容积约为9.0m3/座。

常设坐席1055席(池座605,楼座450),另外临时坐席75席(池座乐池)。

第二节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填湖土方工程、音乐厅主体通高一层,局部五层、室外看台;

2、给排水、供电、供汽、消防等公用工程;

3、电气安装工程(包括照明、空调、电梯、通讯、监控等);

4、室外工程(室外管网、道路、环保、绿化等);

5、设备购置;

第五章6、室内外装饰工程。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设计原则:

(1)设计前瞻性;

(2)资源节约性;

(3)空间多样性;

(4)实施可能性。

2、音乐厅外型以徐州市花紫薇为创作原型,设置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墙,建筑形态婀娜轻盈,宛若在水中盛开的花朵。

同时室外演出广场借景云龙山,山、水、建筑融为一体。

3、音乐厅主体为通高观众厅,围绕观众厅设置三层观景平台,充分利用云龙山、湖的景色,将室外景色延伸至室内,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互为图底,相互借景。

4、建筑内部空间丰富多彩,通过椭圆形楼、电梯间、室内弧形大楼梯、观景平台等多种空间设计手法,营造出优美的空间形象,同时力求遵循音乐厅建筑设计原则的同时,精心设计了观众流线、后勤流线、演员流线、景物流线和功能分区,体现了现代化音乐厅的特点。

5、音乐厅舞台后方为方便观景设置了玻璃幕,自然的湖光山水也可作为有些剧种的背景使用。

6、建筑技术上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次设计采用先进的旋转耳光技术,在话剧等需要耳光的演出时打开,在音乐等不需要耳光的演出时处于合拢状态;此外为适应多种演出功能要求设计了升降乐池和舞台。

7、特殊的建筑物外表皮设计,既能避免眩光,又符合音乐厅观景平台的较高要求,又赋予建筑全新的立面形象;遵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屋面保温隔热的性能;各专业机房集中布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节约能源,并设计自动化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已满足节能要求。

第二节总平面布局

徐州音乐厅位于云龙湖北岸八一大堤南侧堤下,紧连湖中路和二环西路,北隔体育馆即为湖北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系在湖边围堤填湖造地上新建,通过改变云龙湖堤,使音乐厅深入云龙湖中。

其用地北侧距八一大堤约150米,用地东、南、西侧均为云龙湖水面。

总体布局中建筑主体北面结合主入口留有24米宽的广场绿地,东西结合文化娱乐入口留有12米宽的广场绿地,其中设置了自行车位,并结合花座椅,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同时在场地东北面设计了大面积的音乐广场,一方面作为音乐厅的入口广场,组织交通;另一方面为音乐厅北面提供了视觉欣赏的中心,并可作为广场文化活动演出的场所,注意了设计中的均好性。

1、交通规划

机动车主要来自纺织西路和音乐厅北侧的拟建道路,室外停车场设在拟建道路和室外广场交接处的东北角,室内停车场设在室外看台下方。

一般车辆直接驶入室外停车场或者室内停车场,贵宾、行动不方便者的车辆可由音乐厅西侧坡道直接下至南广场的贵宾入口,然后调头回到停车场。

流线组织遵循外围行驶,外围停车的原则,不穿行音乐厅及其室外观演广场。

在建筑物西侧设坡道连接南北广场,南、北、东广场均可作为消防车扑救场地,使得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快速到达,快速疏散。

人流主要来自音乐厅室外广场,人行流线体现了建筑与广场步行系统得紧密结合,形成连贯南北向的景观轴线。

主要人行入口设在建筑物北侧,可直接进入二层大厅,再分流至池座、楼座。

西南侧为贵宾入口,东侧为后勤入口,东南侧为演出入口。

人流入口按功能分区严格划分,互不穿行,便于管理。

停车方面,一共设置两个室外停车场一个室内停车场,在距湖北路与纺织西路道路红线交叉点西侧70米开外设置室外停车场,停车数量为53辆;在音乐厅北侧拟建道路和室外广场交接处的东北角设计了室外停车场,停车数量为47辆;在室外看台下方设施室内停车场,停车数量为47辆。

停车场车行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均大于70米。

2、竖向布置及道路规划

音乐厅入口广场采用防腐木地板,结合广场绿化进行铺装美化,与场地绿化相交接部分采用平道牙方式。

根据用地现状地形,建筑室内±0.000定为34.300m。

场地内雨水拟采用有组织排水,利用雨水管排向市政管道,但排出点位置、标高尚需落实。

3、景观规划

●建筑与周边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音乐厅建筑形体刚柔相济,与周边山、水自然环境有机搭配;将室外演出与室内演出相结合,让市民活动融合进云龙湖周边的美景;

●音乐厅形体适当偏转,融入周边环境,缓冲城市人流;以云龙山为演出大背景;围合云龙湖空间格局。

第三节建筑设计方案

一、建筑设计总体方案

本建筑为乙等剧场,规模为中型,地上五层的多层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

徐州音乐厅的整体定位是音乐厅、剧场、会议厅、演播厅四种功能,以音乐厅、剧场功能为主,兼具会议、演播的部分功能。

二、建筑物设计要点

本建筑由观众厅、舞台、乐池、后台用房、观众服务用房、后勤设备用房、演播室、观景平台等功能组成。

1、观众厅

(1)内部结构和形态

观众厅是音乐厅的核心功能部分,呈马蹄形,具有较好的视角和视距。

共三层,分为一层池座和两层楼座,两层包厢。

池座有六个出入口,均匀分布,楼座呈优美曲线型,向怀抱一样拥抱舞台,半环抱式看台可以有更多的反射面。

吊顶呈连续曲线形坡向舞台,犹如海上连续的波浪,内墙的连续弧线装修造型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

乐池呈“倒八字形”,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

(2)观众流线设计

4.2m标高层为观众主入口,进入宽敞的入口大厅后,人流分为三股,池座观众由明显的池座入口进入;而宽敞的弧形楼梯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可将楼座观众引到第一层楼座;另一部分可由东侧自动扶梯直接到达第一、二层楼座;贵宾则由一层西南贵宾入口进入,可就近至贵宾室休息,然后进入专用电梯至三层,由专用入口进入一层包厢。

(3)视线设计

设计原则是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楼座两边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的表演区。

视点选择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视线升高差“c”取120。

舞台面高于第一排座席地面0.60m。

乐池内三排是临时座椅,仅在升降乐池升至-0.600M时使用,池座、楼座均通过升起台阶解决视线遮挡问题,达到每一排均无视线遮挡问题。

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为28.85米。

第一层楼座观众对舞台的视线最大俯角为21.94°,第二层楼座观众对舞台的视线最大俯角为30.39°。

(4)座席设计

池座共十八排,均为有靠背的固定座椅,一~九排排距1020mm,座椅扶手中距600mm,然后为中间横走道,宽为1500mm,十~十五排距950mm,座椅扶手中距570mm,十六~十八排排距900mm,座椅扶手中距550mm。

中间两侧有走道的座位不超过22座,两侧仅有一边走道的座位不超过10座;第一层楼座部分共六排,设八个包厢,第二层楼座部分共四排,设四个包厢,包厢座椅扶手中距550mm,排距1000mm,楼座座椅扶手中距550mm,排距900mm,中间两侧有走道的座位不超过22座,两侧仅有一边走道的座位不超过11座,包厢座椅扶手中距600mm,排距1000mm。

(5)走道设计

池座共十八排(不含前三排临时座椅),在第十排前设置中间横走道;楼座部分排数少,无需布置中间横走道,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座位不超过十排。

池座有两个纵走道,走道宽度为1.3m;楼座有两个纵走道,走道宽度大于1.1m。

2、舞台

舞台有三种功能,演出、演播、观景。

观景时舞台台口高11.2m宽18m深20.4m,音乐演出时舞台台口高11.2m宽18m深14.8m,话剧演出时舞台台口高9.0m宽12m深14.8m,演播时利用升降乐池,舞台台口高13.4m宽20m进深最大19.9m,舞台面到栅顶高25.5m,主台上空设栅顶和安装各种滑轮的专用梁,舞台两侧耳光室楼梯可通至栅顶。

主台共设两层侧天桥和后天桥。

主台在两侧分别设置上场门和下场门,门宽2.4m高3.0m,便于演员上下场和跑场方便。

主台两侧均布置侧台,便于演员和景物通向表演区。

舞台面积约590平方米,侧台进出景物的门宽3m高3.6m,舞台为升降舞台,能上升2.5米,下降3.3米。

设置台仓,可由两侧耳光室楼梯到达。

第一层天桥上设有硅柜室。

3、乐池

乐池呈“倒八字形”,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

面积约80平方米,为升降乐池,能升至四个标高平面,总行程5.2m,可由两侧耳光室楼梯到达。

4、后台用房

后台用房包括演出用房和辅助用房,均设在±0.000m标高层,在东南侧设有独立出入口。

演出用房包括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乐队休息室等,辅助用房包括排练厅、琴房、办公等,设在于音乐厅相连的室外看台下部的办公区内。

5、观众服务用房

徐州音乐厅在4.2m标高层为观众主入口,设置入口大厅、休息厅、衣物存放间、贵宾休息室、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

楼座层也设有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

6、后勤设备用房

后勤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在±0.000m标高层北侧,由室外看台下办公区入口进入。

自成一个功能分区并远离观众厅,减少了设备机房对音乐厅的干扰,同时缩短机房之间的连通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7、演播室

考虑到使用方电视台的演播要求,共设计八个演播室,在9.300m标高层设置1个大型、2个中小型演播室,在14.400m标高层设置2个中型、3个小型演播室。

三、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1、剖面设计

本建筑为地下三层、地上五层的多层建筑,地上各层层高为:

±0.000m标高层4.2米,4.200m标高层5.1米,9.300m标高层5.1米,14.400m标高层4.2米,舞台栅顶距地高25.500m,舞台屋面为斜屋面,距地平均高度30.9米,观众厅主体建筑总高度为23.3米。

地下各层层高为:

乐池机械仓底坑深8.7米,设两层平台,一层平台层高2.5m,二层平台层高3.5m;舞台台仓底坑深9.5米,设一层平台,层高3.3m。

2、竖向交通设计

电梯:

2部客用型

自动扶梯:

4部

楼梯:

4部封闭楼梯间

四、立面设计

徐州音乐厅外型以徐州市花紫薇为创作原型,设计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墙,每片幕墙约2/3为透明,约1/3为钛金板。

建筑与其身后清澈的云龙湖水、逶迤连绵的云龙山互为映衬,建筑形态婀娜轻盈,宛若镶嵌在湖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第四节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5

2、《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砌体结构没计规范》GB50003-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S5001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二、作用与荷载

徐州地区基本风压0.35KN/m2。

徐州地区抗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