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5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6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docx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

 

互联网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解决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1.项目背景3

2.现状与可行性分析4

2.1XXX镇卫生服务现状4

2.2XXX镇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

3.需求分析7

3.1业务需求分析7

3.2信息系统安全需求12

3.3关联系统和接口需求12

4.项目本期建设方案12

4.1建设原则和策略12

4.2建设的目标12

4.3总体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13

4.4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14

5.本期项目的安全系统设计17

6.项目本期的投资概算18

6.1投资概算汇总表18

6.2单项工程费用明细表18

6.3资金来源与落实19

7.效益分析19

8.项目建设的发展空间23

1.项目背景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建立一个分层次、网络化的医疗体系是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院以及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我国各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从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完成的《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2009-2010年度)》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绝大部分三级医院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大多数面向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则步履维艰,面临许多的问题与困难,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探讨如何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向基层卫生机构提供高效的信息化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2月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包括智慧医疗等9个重点领域中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

本项目立足广大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包括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所等)的实际应用需求,着眼基层卫生机构未来发展,以强化卫生机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为目标,并高度融合以病人为中心及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思想,研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基层区域卫生服务平台,平台以病人医疗信息为线索,以病人费用信息为联系,实现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综合统计与分析等综合应用,向广大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满足医院全方位需求的信息化服务,促进广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2.1XXX镇卫生服务现状

XXX镇统计人口26万,只有一家综合性大型医院,开放病床400张。

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33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147人,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4人。

医院年门诊量18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5余万人次,年住院手术4000余例。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XXX镇人民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医保定点机构。

中心服务人口约26万,中心人员定编配置207人。

中心现有:

全科医师70人、中医师6人、公共卫生医师24人、社区护士77人等,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服务,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与指导的管理中心。

XXX社区服务中心设有:

社区行政办公室、社区医管办公室、社区公共卫生办公室等3个职能管理部门,下设有:

水藤、沙滘、大闸、南区、大墩、路洲、上华、藤冲、劳村等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管辖新隆、杨滘、沙边、良村、道教、大罗、岳步、小涌、荷村、小布、葛岸、平步等社区门诊部覆盖XXX23个村(居)。

XXX辖区医疗资源配置不能满足现有的看病需求,医院专家诊、住院就诊等方面还存在号位子、排长队的现象,一些疑难病的诊治难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仍困扰着辖区群众。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承担着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与指导等多样工作,覆盖XXX整个区域,工作繁琐,责任重大,但人员和资源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卫生系统事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

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卫生系统队伍的整体活力。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了让市民能更快、更方便、更低成本、找到更好合适的社区医疗机构就诊,需要在XXX社区服务中心及下设有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智慧医疗及保健的系统覆盖XXX23个村(居)。

帮助居民提高健康水平、加强防病,从治“已病”转而重视治“未病”,真正实现“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在家庭”

2.2XXX镇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广东省不少地区已经开发实施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基层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软件结构和所实现的功能各有侧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卫生系统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缺乏整体设计的考虑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这些系统无法实现跨区域范围的信息汇总和信息资源共享,强调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忽略了基层医疗部门和系统服务的人群;并且提供大系统功能扩展接口以适应用户需求的扩展和系统功能的扩展能力有限,存在后期信息的提取和利用障碍。

顺德区XXX镇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Ø整体规划滞后

多年以来,顺德区XXX镇各级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都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卫生管理体系条块分割、各自独立,再加上从卫生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就缺乏对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架构、体系、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并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所以引起卫生信息化整体发展和建设的不平衡,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导致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系统建设标准各不相同,一定区域内相关卫生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Ø标准化研究停滞不前

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是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基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当前,缺乏各类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已成为制约卫生信息化推广应用的“瓶颈”。

所以,我们要加快卫生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制订的步伐,有些标准可以直接等同等效地采用国际标准,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只有实现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才能做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Ø信息化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顺德区XXX镇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都投入不足。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看,信息化投入占整个医疗卫生总花费的2-6%,而顺德区XXX镇还远远没达到这个比例。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过程。

不要光看到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大,还要认识到投资信息化建设,可以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质量,这对政府、医疗机构、人民群众都是非常有益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物联网、云计算、SOA、SaaS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探索基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新的架构和模式,解决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新思路。

物联网的运用使得个体与医院、卫生服务机构可以直接对话,实现疾病的及早治疗和健康维护。

建立完备的、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之后,通过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患者可以迅捷地找到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针对自己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社区医疗机构,甚至可以在家接受社区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患者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预约门诊、日常医疗咨询。

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实现健康管理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实现数字化健康管理。

物联网时代智慧医疗的核心是构建基于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系统,所产生的医疗数据利用医疗信息网络实现沟通,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使患者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整个医疗生态圈的和谐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融合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计算模式,将互联网上的计算、数据、应用等信息资源通过SaaS化变成面向广大用户的动态、可伸缩的虚拟的云资源。

用户通过互联网以获取服务的方式按需利用资源。

物联网、云计算强调需求驱动、用户主导、按需服务、即用即付、用完即散等原则,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促进资源共享与协作,使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趋向合理化。

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大量购置软件所需资金,而且,通过租用计算也能节省维护费用。

用户可以将节省下来的巨大开支及人力投入到自己的核心业务。

另外,云计算模式具备的可伸缩性能够满足用户业务动态变化的需求,因此特别适合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物联网、云计算模式在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借鉴SaaS理念,结合“流水线式组装”,“平台配置化和自助化”、“构件开发协作化和互动化”的管理软件发展趋势,以标准和规范为准则,以可重构、可裁剪、可扩展、可开放为特色,研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基层区域智慧医疗与保健平台,充分实现基层卫生资源共享,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基层卫生信息处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整体运作能力。

3.需求分析

3.1业务需求分析

需求项目

需求功能

需求及要求概述

业务分析及总体架构

用户需求分析

总体架构设计

1.通过XXX镇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平台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

2.XXX镇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医改,支持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个人健康管理需求。

3.从用户的角度分析,XXX镇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平台包括以下几类用户。

居民个人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公共卫生机构需求、卫生行政部门的需求以及其他单位的需求

4.XXX镇智慧医疗与保健项目平台要完成辖区内各类卫生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并为辖区内其他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的订阅与发布等信息服务,同时还要为行业内外利益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流程协同服务。

5.XXX镇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承接数据集成交换平台所提供的业务数据并加以规范化存储管理,实现将数据整合加工成信息的价值创造。

区域卫生数据中心还可提供信息资源访问目录管理、业务监管和决策支持等一系列数据利用服务,包括建立在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之上支撑行业监管业务的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区域医疗服务监管和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区域连续健康档案和连续医疗记录信息资源库等业务系统。

标准规范制订

制定数据和术语代码标准

定义数据接口规范

制定业务流程规范

1.实现XXX镇卫生信息系统软件相关的基础数据字典、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卫生从业人员等的统一标准和统一维护,为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及其他部门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必须为XXX镇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