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95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docx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1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

(1)

第十一章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一.针灸、推拿科一般护理常

(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对年老、中风、行动不便者,应尽量提供方便的床位。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侧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遵医嘱执行。

(六)每周测体重一次。

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和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遵医嘱针刺,严格掌握禁忌症。

5.针刺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安置好体位,并做好护理记录。

6.做好修针和针具的消毒工作。

(十一)灸法护理1.遵医嘱艾灸,严格掌握禁忌症。

2.施灸时,严密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艾火灼伤皮肤,衣服3.艾灸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时,小型水疱无需处理,大水疱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并用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5.施灸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切忌吹风,做好护理记录。

(十二)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以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效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注意饮食禁忌(十四)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五)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六)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七)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痹症护理常规因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

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症候。

病位在关节、经络。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疼痛发作部位、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生活自理能力。

4.精神、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痹症、寒痹症、湿痹症、热痹症。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帮助其功能锻炼,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4)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气候变化的关系:

观察皮肤、体温舌苔、舌苔几伴随症状等变化。

2.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3.饮食护理(1)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2)风、寒、湿痹者宜进温热性食物,忌生冷之品。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

忌辛辣、肥甘等食物。

4.情志护理(1)给予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5.临床护理(1)风寒湿痹者的患处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以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腰椎间盘突出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翻身时,保持轴线翻身,局部保暖,带腰围,避免负重和弯腰动作。

恢复期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

6.并发症护理(1)痿证1)病情稳定后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局部按摩、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增加补益气血、肝肾之类的食品,如肉类、蛋类等。

(2)关节僵直1)鼓励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姿势,以防出现屈曲性痉挛。

2)认真观察患肢情况,如肌肉萎缩、皮肤感觉、肢体活动等,并做好记录。

(三)辩证施护1.风痹症

(1)病室宜温暖干燥、避风。

(2)衣着应注意防寒保暖,勿在寒冷及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

(3)中药宜热服或温服。

(4)饮食忌生冷之品。

2.寒痹症

(1)患者病室宜温度温暖干燥,注意局部保暖,多加衣被。

(2)中药宜热服。

(3)饮食宜温热、忌生冷。

3.湿痹症

(1)患者病室宜温度温暖干燥,阴雨潮湿天气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湿气。

(2)中药宜热服。

(3)饮食宜温热、可用除湿之品,如扁豆、鳝鱼等。

4.热痹症

(1)患者居室宜清爽,不宜直接吹风。

(2)饮食宜清热利湿食品为主,可多食丝瓜、绿豆、冬瓜等,忌辛辣之品。

(四)健康指导1.注间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治疗。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

4.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运动。

三、面瘫护理常规面瘫多为脉络空虚,营卫失调,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络,以致气血阻滞。

本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病情为本虚标示,病位在经络。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口眼歪斜发作时间、皮肤感觉及面部活动程度。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家族史及社会、心理状况。

4.辩证风寒证、风热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急性期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外出,应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风寒,外出应戴口罩围巾。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会蹙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等动作。

2.用药护理风寒证者用药宜热服,风热者中药宜凉服。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普食,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的食物,忌冰冷寒凉之品。

面神经麻痹致咀嚼吞咽不便者,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

进食后食物残渣滞留颊内有利细菌繁殖,每次进食后应给消炎含漱液漱口,防止口腔溃疡。

4.情志护理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气氛,增强其治病信心。

5.临床护理

(1)眼睑闭合不全:

每天滴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

睡眠时用手闭合麻痹的眼睑,以免角膜干燥,眼球受损后覆盖生理盐水纱布。

(2)口眼歪斜:

按摩翳风穴、颊车,下关等穴位。

重者灸翳风者,每次30~40分钟,避免烫伤皮肤。

6.并发症的护理

(1)面肌痉挛1)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吹袭颈面部,用湿热毛巾热敷患部2~3次每日。

2)每日按摩翳风、下关颊车按摩的方向尽量向上牵拉。

3)戒烟。

4)锻炼面部肌群运动功能如鼓气吹哨、闭眼等。

(三)辩证施护1.风寒证

(1)急性期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外出。

面部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夏天不宜使用空调,冬天出门注意室内外温度的差别,使用围巾、戴口罩等措施,保护患部以免受凉。

(2)给予温灸或雀啄灸翳风穴。

(3)饮食及中药宜温服。

2.风热证

(1)卧床休息,发热时定时测量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高热者给予穴位注射曲池、合谷穴。

(3)面部疼痛者穴位按摩攒竹、太阳、下关、颊车、地仓、合谷等穴。

(四)健康指导1.面部注意保暖,戴围巾口罩等措施,避免受凉。

2.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据病情,适当活动面部肌群,定时按摩。

四、痿证护理常规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经脉失养所致。

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肾。

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功能性瘫痪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4)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情况。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

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气氛,增强其治病信心。

5.临床护理

(1)遵医嘱给予针刺。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如行简易的诱导排尿法,听流水声,温热水冲洗会阴部。

遵医嘱针灸,取膀胱俞、三阴交、中极、气海等穴。

遵医嘱行无菌导尿术,并留置尿管。

6.并发症护理

(1)坠积性肺炎1)保持空气新鲜,无刺激性气味,严禁吸烟,温度控制在28度,湿度保持在50%~60%。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

翻身后拍背,用空心拳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扣拍,以促排痰。

3)痰黄稠不易咳出者,可服鲜竹沥水10~20ml咽下,每日3次,以化痰止咳。

(2)淋证1)注意个人卫生,二便失禁患者每次便后要清洗会阴部,勤更换内衣,及时更换污染床单。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019ml,以利排尿。

3)调整饮食结构,禁食肥甘煎炸辛热助湿生火之物,忌饮酒。

4)留置导尿管,每日更换集尿袋,每周更换尿管一次,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遵医嘱性膀胱冲洗。

5)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

搬动患者时要夹尿管。

导尿期间定时夹管和放尿,训练膀胱收缩功能,以恢复膀胱的自主排尿功能。

(三)辩证施护1.肺热伤津证居室宜清爽湿润,病床不宜过高,以便于患者上下,避风寒。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梨鲜藕、西瓜、绿豆等,忌辛辣肥甘之品。

2.湿热浸淫证居室宜清爽干燥,酌情适量运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及生冷油腻辛辣,可多给予清热利湿之品如赤豆、冬瓜、薏苡仁等。

3.脾胃虚弱证居室宜温暖,向阳,应积极鼓励患者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

饮食有节,且易消化、营养丰富。

可选用鸡蛋、瘦肉、牛奶、鱼类、红枣、山药等。

慎用生冷肥甘之品。

4.肝肾亏虚证积极鼓励患者活动,加强锻炼。

饮食宜高营养,多进滋补肝肾之品,如甲鱼、牛奶、鸡蛋、芝麻银耳等。

忌用辛辣之品。

(四)健康指导1.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坚持服药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五、中风病恢复期护理常规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中后期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价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能力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俯实症、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用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顺逆变化。

(2)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应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4.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5.床护理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管。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4)大便失禁者应保持床单位清洁,肛周皮肤干燥,尿失禁者要保持会阴干燥及床单元清洁。

6.并发症护理

(1)坠积性肺炎1)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

2)每3~4小时翻身后拍背,有利于肺部分泌物排出。

3)采取正确的方式进食,避免呛咳,误吸。

(2)泌尿系统感染1)注意个人卫生,二便失禁者每次要清洗会阴,勤更换内衣,及时更换污染床单。

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19ml。

3)调整饮食结构,忌食肥甘、厚味、煎炸、辛辣等助湿生火之品。

4)留置导尿者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一次,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搬动患者时要夹尿管,防止尿液反流。

(三)辩证施护1.肝阳上亢证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保持情绪稳定。

(2)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加强巡视,如有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持物不稳、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中风现象及时报告医生。

2.风痰阻络证

(1)眩晕重者,应安静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2)痰壅呕吐者,服药宜少量频服、热服。

(3)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多食藕、梨等食物,忌油腻肥甘,以防助湿生痰。

3.痰热俯视症

(1)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如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腑转化,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香蕉、梨等。

忌辛辣厚味之品。

4.气虚血瘀证

(1)气虚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室温宜暖,防止外邪趁虚而入。

(2)宜食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食物,如黄芪粥、薏米粥、莲子红枣粥等。

5.阴虚风动证

(1)病房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腹中。

(3)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汤,芹菜等。

(四)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