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927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docx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样本13页word资料

淄川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基本情况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村(居)位于,辖个组,户,人,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土亩,林地亩,占总面积的%。

人年均收入元。

现有防御工程河堤公里,河坝无座,山塘无座,桥梁1座,公路0.5公里。

但道路较少,并且多为土路,标准低,雨天难以通行,跨沟、跨河的桥梁与道路不配套,根本不能满足群众撤退要求。

装有程控电话门,有线电视机台,无线电视机台,锣个、口哨个。

如有险情,防汛指挥系统主要靠电话在短时间内把信息及时传送各家各户。

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很低,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传输时效很差。

遇山洪灾害,通信、电力中断,所有信息只能靠人工传递。

第二节目前试点区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存的

突出问题

几年来进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防灾信息传递困难。

我村坡度大于30度的山坡地占总面积55%,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多数组与组间至今尚未通公路,通信闭塞。

且大多数公路与通信通电线路均靠近山沟溪河边,每次遇山洪灾害发生,公路被冲毁中断、通信及输电杆线被冲倒毁坏,对信息传递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二、防御工程措施较少、非工程措施薄弱,防御工作难度大。

经实地调查,区域内真正能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比较少,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河堤防洪能力相当差,不能抵御洪水侵袭,同时,没有建筑挡砂坝,排洪渠、跌坝消力池或山塘等水利工程设施,致使每次发生山洪灾害时,只能听天由命,任山洪泛滥成灾。

三、我村部分山洪灾害泥石流沟将农田全毁,房屋冲走,使这里的居民已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要异地搬迁,工作难度相当大,主要资金需要多。

第三节典型山洪灾害

据调查了解,在我村于年月日等几次程度不等地遭受了较大洪灾。

具体情况见下表。

典型山洪灾害损失调查表

时间

(年)

受灾人数

(万人)

受害面积

(万亩)

死亡人数

(个)

经济损失

(万元)

日最大

降雨量

(mm)

备注

第二章山洪灾害避灾方案

第一节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

目前,我村区域内山洪灾害重点隐患区有3处,具体见表

我村山体崩塌、滑坡情况统计表

乡镇

地名

崩塌、滑坡体积(万m3)

危及居住人员情况

户数

(户)

人口

(人)

房屋

(栋/间)

第二节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

一、“三区”划分

在多次勘测调查及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作了详细排查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客观因素,按照灾害的形成,将该试点区划分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两大区域,并确定二大区域的警戒区、危险区、安全区的“三区”划分。

㈠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三区”划分

根据实地调查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我村区域内主要溪河源头村落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危险、警戒等2个组。

参照国土资源部编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建设部94年《防洪标准》和我村的实际情况,将该区域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其“三区”的划分按以下标准和原则确定。

1、危险区:

①已明显变形、裂缝可能产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受严重威胁的区域。

②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坡度大于岩层倾角,且岩层倾角大于300的陡坡,可能产生滑坡影响的区域。

③?

河十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的区域。

2、警戒区:

①没有明显裂缝,山体坡度为550以上,且高差大于30m,坡体成弧立山嘴、山峰或凹形陡坡及可能崩塌影响的区域。

②没有明显裂缝,坡度大于250、地形呈圈椅、马蹄状,出现有:

异常台坎;坡脚侵占河床;醉汉林、马刀树;鼻状凸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有差异等现象的斜坡山体,可能滑坡影响的区域。

③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当坡度角大于岩层倾角,岩层倾角为100一300的陡坡,可能滑坡影响的区域。

④各溪河十年一遇到百年一遇洪水线之间的区域。

3、安全区:

除危险区和警戒区以外的区域。

㈡洪泛区的“三区”划分

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溪流超降较缓,两岸稻田较宽,但经常遭受洪水袭击,故为洪泛区。

参照国家建设部94年《防洪标准》有关规定,并根据洪泛区的实际情况,洪泛区的“三区”划分按以下标准确定:

1、危险区:

十年一遇洪水线以下区域。

2、警戒区:

十年一遇至历史洪水线之间。

3、安全区:

历史洪水线以上区域。

二、“三区”的基本情况统计

按照“三区”划分的标准和原则,我村区域内危险区、警戒区的基本情况见:

危险区的基本情况表

户数

人口

房屋结构

房屋

面积

(平方米)

固定

资产

备注

木(栋)

砖(栋)

警戒区的基本情况表

户数

人口

房屋结构

房屋

面积

(平方米)

固定

资产

备注

木(栋)

砖(栋)

第二节安全转移方案

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因素,划定好的“三区”,即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和转移路线,严格控制好生产、居住和建设活动。

让村民熟悉“三区”范围和转移路线,同时熟记紧急避灾躲灾的转移预警信号,明确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和疏散转移方案。

一、预警程序及信号传递方式

为使县、乡(镇)、村、组系统对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科学、准确的指挥,该区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在一般情况下,按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

我村在接到县乡防汛部门的降雨信汛之后,立即电话告知有电话的住户,并要求其转告其邻村在预警期内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到各户,并将各有关信息反馈给乡(镇)防汛办,乡(镇)防汛办立即报告县防办,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办,由县防指统一指挥。

二、预警、报警信号设置

1、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指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县有线电视台面向全县播放及电话通知到我村。

紧急情况时县防办用电话通知到有电话的村、户。

村再用预定的报警信号发送到全村各户。

2、报警信号为锣、口哨。

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息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

连续敲击2分钟,停l分钟,再敲击2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地带。

三、信号发送

在汛期,我村三级实行24小时值班,与区、镇之间均用电话联系。

各组明确1名责任性强的信号发送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①一般山洪在降暴雨后3小时内发生,因此,在降暴雨后2小时内必须发布预警信号,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同时不间断的进行巡查,并密切观测雨情,水情动态,如水位上涨速度比较快,则应及时发布人员转移信号。

但短时段降雨量达70ram以上,必须立即发布人员转移信号。

②在观测水位时,如果发现溪河突然断流或明显退水,则意味着有更大的洪水或崩塌、泥石流发生,必须立即发布人员转移信号。

信号发送人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所在组

责任区

电话

01

村主任

上河道

02

办工室主任

下河道

03

农业主任

四、人员转移路线和转移责任人

各居民区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迅速按预定路线转移。

其原则是本着就近,安全进行安排,各区在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线路上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以免安全路上出现险情。

转移路线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地带。

转移工作采取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转移责任人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所在组(院落)

责任区

电话/手机

01

组长

1区

02

组长

2区

03

组长

3区

人员转移路线表

院落名称

灾害类别(山洪地质、洪水)

转移路线

注意事项

洪水

避开跨河

洪水

避开跨河

洪水

避开跨河

五、转移安置的原则和责任人

一旦山洪灾害发生,首当其冲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转移安置是关键。

其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

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一般洪水持续为4小时,转移安置好的人员在停雨后5小时方可返回。

转移安置责任人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所在组

(院落)

责任区

电话/手机

01

组长

02

组长

03

组长

六、安置方法、地点及人数

山洪灾害发生后,人员安置的方法是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采取对户、搭棚二种安置方法。

进入汛期后,应选择好转移安置的户主或搭棚地点,如有雨情、水情信息,提前转移。

搭棚地点选择在居住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滑坡崩塌迹象的山头上,不能搭在山谷中或其出口两侧的山坡上。

具体安置地点和人数可见表。

人员安置表

序号

被安置人员(户主)

安置方式

(对户/打棚)

安置地点

姓名

人口

组别

地点

安置人数

1

2

七、转移安置纪律

山洪灾害一旦发生,转移安置必须服从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其安置纪律为:

①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②坚守岗位,勤政务实。

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③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④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⑤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⑥安全救灾,临危不惧。

⑦防灾纪律毋庸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怠。

第四节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

行政村以村主任为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同时,成立20人左右的应急抢险队。

每组均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并造具花名册报送镇和区防汛办备查。

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姓名

职务

所在组

(院落)

责任区

电话/手机

组长

书记

全村

副组长

村主任

全村

成员

办公室主任

1组

成员

农办主任

2组

成员

治保主任

二、职责与分工

㈠职责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应作好如下具体工作。

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定期进行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安全转移与避险,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㈡分工

1、组长:

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有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村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组长:

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组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3、信息发送人

负责对县防指、气象、水文、地矿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掌握本责任区域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迹象暴雨洪水预没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反馈信讯,并按组长的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4、应急抢险队:

村建立一支20人的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救工作。

鉴于应急抢险从人员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4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造册组建好,4月中旬由镇政府(办事处)组织实地集训演练。

此后,各抢险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指挥部调遗,奋勇投入抢险场地进行抢险工作。

村(镇)应急抢险队伍表

序号

姓名

所在组(院落)

责任区

电话/手机

1

2

3

4

5

6

7

8

9

第五节宣传培训方案

为提高人民群众防汛抗灾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山洪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增加灾害的损失,结合我村的地质、气候、地形、水文的特点,特制定培训宣传方案:

一、宣传培训的内容

1、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目的、任务及意义。

2、《防洪法》等法律知识。

3、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4、区域内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知识宣传、培训。

二、宣传、培训的目的

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区域内群众对防御山洪灾害的认识,明确防治山洪地质灾害的目的与任务,熟悉本区域内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办法,能熟练地掌握山洪灾害预案中的各种预警信号和各种应急处理办法,使预案中的各项内容、职责能够家喻户晓;使雨量、水位、气象观测、分析知识能简单的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宣传培训的形式与步骤

1、培训骨干,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组织机构。

2、区派人到镇、村,乡派人到组、户,层层组织学习,讨论预案。

3、预案演习,明确纪律。

四、时间安排

1、元月至2月,成立组织机构,编写、细化防汛预案,发放宣传资料。

2、3月至4月,落实预案责任制,组建山洪灾害抢险队伍,培训骨干,组织各应急抢险队伍进行集训演练,搞好演习。

3、5月到6月,各组按设置的预警程序、预警信号进行实地演习。

           村(居)委会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