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知识.docx
《中和反应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和反应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和反应知识
2018年8月22日初中化学作业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括号中的物质加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能使溶液的pH明显增大的是.( )
A.饱和石灰水(稀硝酸)B.稀硫酸(硝酸钡溶液)
C.硝酸(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硝酸钡溶液)
2.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C.在滴加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再滴加浓氨水,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D.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由紫变红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2HCl═ZnCl2+H2↑B.AgNO3+HCl═AgCl↓+HNO3
C.Mg(OH)2+2HCl═MgCl2+2H2OD.2NaOH+SO3═Na2SO4+H2O
4.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品
胃液
人体血液
肥皂水
洗涤剂
pH
0.8﹣15
7.35﹣7.45
10.2
12.2
A.人体血液呈酸性
B.用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H2S04和CuS0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6.(题文)下列实验中所涉及物质的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份蒸发)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钾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氧化铜粉末
7.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强
B.表中物质的pH数据也可用pH试纸测得
C.食用食醋可帮助消化,大量食用对人体无害
D.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牙膏或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8.(题文)常温下,往盛放适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并充分搅拌。
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像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9.25℃时,下列过程的pH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
D.一定浓度的盐酸加水稀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pH=9的溶液显酸性
C.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
D.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一定相同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12.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证明稀盐酸与
NaOH反应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
14.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
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A.H2SO4、Na2SO4、BaCl2、FeCl3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D.H2SO4、NaOH、MgCl2、Ba(NO3)2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OH﹣、Cl﹣B.Ag+、Na+、Cl﹣、NO3﹣
C.Cu2+、Ba2+、Cl﹣、SO42﹣D.K+、Cl﹣、NH4+、NO3﹣
16.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18.现有4种试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
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9.小刚同学在做有关NaOH溶液性质的实验时,向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CuSO4溶液。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过程的是( )
A.AB.BC.CD.D
2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酸溶液一定能使石蕊变红
B.因为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一定是中和反应
C.因为金属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和酸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D.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
21.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溶质为HCl、NaCl)中的HCl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位同学各提供不同的测定方法:
(1)甲同学:
酸碱中和法
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求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乙同学:
沉淀法
改用AgNO3溶液代替NaOH溶液,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来确定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你认为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2.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②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
(1)由实验①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由实验②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2)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每步所加试剂均不同)
原粉末的成分是,写出无色溶液与X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
23.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将盐酸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无明显现象。
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有哪些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溶液成分
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
②若pH>7
③若
NaCl
(3)实验反思: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判断反应终点。
四、计算题
24.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想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为多少。
他们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min)内生成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生成CO2的质量/g
30
50
60
66
66
(1)4min后,水垢中的CaCO3________(是、否)反应完全。
(2)计算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pH取值范围从0~14,且分为小于7为酸性,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因此使溶液的pH明确增大,应向酸中加碱来实现。
【详解】
A、石灰水为碱性,pH大于7,加入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明显减小;B、稀硫酸呈酸性,pH小于7,加入硝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溶液的pH无明显变化;C、硝酸呈酸性,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明显增大;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加入的硝酸钡溶液也呈中性,且两物质不能发生反应,溶液的pH无明显改变。
故选C。
【点睛】
酸碱中和可以大幅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而其它反应对溶液酸碱度的改变不太明显。
2.D
【解析】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A正确;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故B正确;C、在滴加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再滴加浓氨水,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呈碱性,酚酞溶液遇碱变蓝,故C正确;D、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会由紫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故D错误。
点睛∶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3.C
【解析】
A、Zn+2HCl═ZnCl2+H2↑,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AgNO3+HCl═AgCl↓+HNO3,是酸与盐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Mg(OH)2+2HCl═MgCl2+2H2O,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D、2NaOH+SO3═Na2SO4+H2O,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C
【解析】
【详解】
A、血液中的pH大于7,故显碱性,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C、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故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故正确;
D、肥皂水显碱性,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故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二氧化碳和空气,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无变化的为空气,正确,B、羊毛纤维属于天然纤维中的动物纤维,棉纤维属于天然纤维中的植物纤维,可通过点燃并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的方法鉴别,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正确,C、Na2C03溶液与NaOH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所以无法鉴别,错误,D、CaC03不溶于水,而Na2S04溶于水,所以可通过加水加以鉴别,正确,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鉴别
6.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则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会减小,错误;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错误;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减小,错误;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氧化铜粉末,则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增大,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详解】
A、西瓜汁的pH=5.8,显酸性,食醋的pH=2.4,显酸性,但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弱,故说法错误;B、pH试纸测量结果是整数,故说法错误;C、食用食醋可帮助消化,但大量食用会对人体有害,故说法错误;D、蚊虫汁液显酸性,因此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显碱性的牙膏或肥皂水可减轻症状,故说法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PH小于7,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反应时PH为7,继续滴加PH会逐渐变大,正确;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稀硫酸溶液中本身就有水,图像正确;C、该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正确;D、不管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溶液中始终存在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故微粒数目不可能为零,错误。
故本题选D。
9.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刚开始时溶液中的pH小于7,故是往酸中加碱,故错误;
B、由图可知,刚开始时溶液中的pH小于7,随着液体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等于7,最后大于7,故是往酸中加碱,故正确;
C、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
D、稀盐酸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故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A、某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pH=9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碱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例H2O2和H2O,错误;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酸,例CO2,错误;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某些分子可能会和原子质子数相同,错误;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取得的溶质会变多,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pH值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实验是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为7时,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
A、根据溶液pH值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实验是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有没反应的盐酸,错误,符合题意;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c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A、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可以证明反应有水生成,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红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可以反应;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而不是氢氧化钠。
故选B。
14.C
【解析】
A、氯化铁显黄色,可以先确定,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钡可以第2确定,硫酸和硫酸钠不能确定,故错误;
B、该反应中的氯化钡和稀盐酸不能确定,故错误;
C、碳酸钠可以与硝酸反应放出气体,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鉴别碳酸钠、硝酸和氯化钡,剩余的就是硝酸钠,故可以鉴别,正确;
D、四种物质中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在溶液中不共存;B、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共存;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共存;D、四种离子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在溶液中可以共存。
故选D。
16.D
【解析】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镁不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小,图像中表示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B、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铜会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出现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不符,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横坐标是硫酸质量,在硫酸量不足是产生氢气多少跟硫酸质量有关,硫酸加入到一定质量时铁反应完,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与图像相符,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7.D
【解析】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碱溶液不一氧化碳反应,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如氧气、金刚石等,不同种元素也能组成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正确。
故选D。
18.B
【解析】①稀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在三种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一种溶液呈红色,两种溶液呈蓝色,不能鉴别;②稀硫酸与稀盐酸不能反应,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在三种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一种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一种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一种溶液中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③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在三种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时,一种溶液中产生气泡,一种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一种溶液中无明显变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钡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三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两种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一种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所以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②③。
故选B。
点睛:
使用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时,所选取的试剂与待鉴别溶液混合时应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9.C
【解析】A、在开始滴加硫酸铜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沉淀,随着硫酸铜的滴入,沉淀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加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而不再改变;该图起点即产生沉淀的时间不对,错误;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既不消耗水也不产生水,而随着硫酸铜溶液的不断滴入,混合溶液中水的质量也不断增加,错误;C、在开始滴加硫酸铜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硫酸钠,随着硫酸铜的滴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并且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耗尽,继续滴加硫酸铜溶液时,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增大,正确;D、随着不断滴入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逐渐消耗而减小,至硫酸铜过量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再含有氢氧化钠,错误。
故选:
C。
20.A
【解析】A、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酸溶液显酸性,所以酸溶液一定能使石蕊变红,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故选A。
21.
(1)7.3%;
(2)偏高。
【解析】试题分析:
(1)设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40
x40g×10%=4g
解得:
x=3.65g
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
=7.3%;
(2)硝酸银溶液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也可以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考点:
考查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知识。
22.
(1)CuSO4Na2CO3
(2)Na2SO4Na2SO4+Ba(NO3)2→BaSO4↓+2NaNO3
【解析】试题分析:
由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1)由实验①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其溶液显蓝色;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碳酸钠,因为含有碳酸钠加入盐酸有气泡放出;
(2)有实验图最后一步加入硝酸银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钠,故加入的X为硝酸钡,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原粉末的成分为:
硫酸钠.
考点:
物质的推断
23.
(1)水;
(2)①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②NaCl、NaOH(或氯化钠、氢氧化钠);③pH=7
(3)酸碱指示剂(或答出具体的酸碱指示剂也可)(4)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5)10%
【解析】
试题分析: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②若pH>7溶液成分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③若pH=7,溶液成分为氯化钠;(3)实验反思: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映的终点;(4)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
其原因为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成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5)解:
设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98152
49t×X7.6t
98:
152=49t×X:
7.6t
X=10%
答:
硫酸的质量分数10%。
考点: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中和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4.是
(2)75%。
【解析】
【详解】
从测量数据表中看出,4分钟以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水垢中的CaC03已经反应完全,最后产生CO2气体66g。
设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200g×x6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