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66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7.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ppt

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概念,1、环境不同的学科对于环境有不同的定义。

环境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

我们一般以人为考察对象,将人类以外的一切自然和社会的事物都看作环境因素。

环境至少应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四维要素。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是引起心理反应的各种周围属性的综合,其概念始终是和行为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按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

2、行为人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指足以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各种活动。

分类:

外显行为(或称外部行为,是指各种可观察到的活动、动作,如谈话、写字、操作机器、打球等)、内隐行为(思维、情感、意志等)。

3、行为简单的说,它就是指人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包括人的情绪和感觉。

4、心理、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1)环境行为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观察人的行为,而应将人看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2)环境心理实例分析:

拙政园听雨轩。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作者】李商隐【赏析】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荷塘中只留得片片枯叶,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

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

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3)行为心理行为的产生是以生理和心理为基础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直接或潜在的原因。

实例分析:

居住区中的中心花园居民心理:

久居高楼,邻里互不往来。

渴望走出楼门,进入小区中心花园呼吸新鲜空气,接触自然,在开敞空间指与邻里友好交往、游憩,并进行各种康体休闲活动。

居民行为:

经常在中心花园进行各种相关活动。

实例分析:

户外空间的设计,康体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室外开敞空间,室外私密空间,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柏拉图两千年前曾说过:

“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是了解人类自己。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

“人类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

孟子(公元前372一公元前289年)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是几乎与孔子齐名的儒学鼻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鲁迅说:

“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年轻学科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关注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完美运用一些校正视错觉的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使建筑形象稳定、平直、丰满。

东西方古代思想家都有关于心理的论述,但是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直到1879年才建立。

这一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奠定了生理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基础。

一般认为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美国环境行为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发展。

1964年,美国医院联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1968年在美国成立了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nvironmentalDesignResearchAssociation),并于1969年召开了第一次大会,同时创立了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andBehavior)杂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设计为主题的学会,也是第一份以环境与行为为主题的专业杂志。

同时,在英国也召开了首届建筑心理学讨论会。

欧洲在美国之后,70年代初有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1981年,欧洲成立了人与自然环境研究国际协会,并且每年举行一次研讨会议,同时创刊了环境心理学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它与1969年创刊的环境与行为成为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两种定期刊物。

日本在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心理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

1980年,日本与美国在东京联合举行了以“环境行为”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是在日本举行的该领域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交流,会后成立了“人-环境研究学会(MERA)”。

1997年11月,由日本“人-环境研究学会”主办,欧洲“人-环境研究国际学会”、美国“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和澳洲“人与自然环境研究(PAPER)”三大组织协办的“面向21世纪的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在东京大学召开,大会归纳出10个热点课题,体现了研究领域的扩展和这一领域广阔的发展势头。

中国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相关专业人员的兴趣和关注。

但在我国一些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设计中,已存在很成功的环境心理处理先例。

但是这些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存在于个别人或个别工程的实践中,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

举例:

留园入口先抑后扬、开门见山障景、漏景、框景,入口处的天井、曲廊、小院等构成了开敞闭塞开敞闭塞开敞的序列,以此赋予了平庸无奇的走道以丰富的空间大小、虚实及光线明暗变化的效果。

进入留园的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受两侧高墙所限,难以采光。

因此在厅上部开了一个天井,既满足了采光要求,又创造了明暗变化。

出了大厅,是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廊,出了曲廊是一个更为宽阔的门厅小院,之后再经过一段狭窄的曲廊,到达留园中心。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环境行为心理研究涉及到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室内空间、居住区、保健机构、工作场所、邻里、园林、区域等);各种特定的使用者群体(基本群体、聚合群体、依据生活方式或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而定的群体);各种层次的社会行为现象(从生理反应到文化现象)。

这三者有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一种动态发展机制,共同构成了环境行为心理研究的四个维度。

一、环境场所,1、分类:

(1)从使用性质划分,场所可分为(家)生活场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集会场所、宗教场所、娱乐和休闲场所等等。

(2)以尺度划分,场所可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或者可以称为宏观空间、中观空间、微观空间。

大尺度场所一般指区域,涉及专业为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及有关的土木设计;中尺度场所主要指建筑物,涉及专业为建筑设计与相关的工程技术设计;小尺度场所主要指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平面布置、声光热环境、建筑材料对空气的污染、节能、安全、防卫等,涉及专业包括各种产品设计(从设备、器材到配件)、室内设计、图案设计、建筑细部设计等。

有些研究仅涉及一个尺度;有些研究,如对使用者全面满意程度调查,或对反应的跟踪观察测量,则需要跨尺度进行,2、按生态心理学观点,环境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其中常常就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

一个空间被看作一个场所,其中必有某些物质特征适合于某些行为,使人产生场所感,这种场所感便构成对人类行为的暗示。

自然界中有许多这类场所。

例如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洞为人提供了栖身场所;密林提供了盗贼出没的场所;草原提供了射猎场所;高地提供了瞭望场所;园林环境中的场所是设计者利用设计特征满足行为需要、组织人类活动的手段。

许多未经有意设计的空间有时被某些人当作某种场所使用。

例如,沿街杂货店门前常被人当作相聚聊天的场所路旁绿化带的晨练、住宅区人行道常被儿童当作游戏场所、大商场门前的台阶往往被顾客作为暂释重负的歇脚场所。

只要对这些日常环境-心理-行为现象认真观察和思考,无论对场所的研究还是设计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

举例:

中山岐江公园考察场所的起源,在社会与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场所的变迁,现有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现状,以及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满意程度,是从事场所研究和改进场所设计的有效途径。

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

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

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

中山粤中造船厂,中山岐江公园,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类金奖及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8年第22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LandInstitute简称ULI)亚太区杰出荣誉大奖。

中山岐江公园获2009全球杰出设计和开发奖。

主要设计者:

俞孔坚教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二、使用者群体,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不同使用者群体对环境的具体需要形成了许多专门的研究课题。

民族、阶级、阶层、身份、地位、年龄、宗教、生活方式等都促使人以群分,并且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环境的功能要求、审美意趣和意义联想。

对残疾人的研究,促使无障碍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举例:

盲道设计非常细致,在过路以前改为一排“止步”的盲道铺地,提醒盲人过路口要小心。

在过路人行横道前布置停步铺砖;另外设置盲人交通指示设施,使环境景观的设计更具有公平性。

儿童行为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这一领域所关心的课题。

现象:

城市人口老龄化、身体机能衰退,自理能力下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如何从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老年人住宅、老年人社区就是其中的研究课题。

对使用者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不同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尤其是那些对一般环境适应有困难的使用者群体应该作为研究和设计实践中重点考虑的对象。

三、社会行为对象,广义的人类行为包括内在的动机到外显的反应。

对这一系列行为的研究,必须更多地依靠现场研究,而不是实验室研究。

最小耗费(抄近路)(图片),处理方法:

按照传统的观点对抄近路的处理方式可利用围墙、绿化、高差进行强行调整。

良好的处理方法是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路线的设计。

场所、使用者群体和社会行为现象任何一个维度都可以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例如从场所的类型及其演变研究物质环境的各种特性主要属于建筑学范畴;使用者群体基本属于人类学范畴;社会行为现象基本属于社会学范畴。

但是在环境行为心理领域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进行跨维度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即被实验者。

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被试的选择:

全部参与者:

在现场进行研究,包括这个选好的现场上的全部参与者。

随机抽样:

被抽选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分层抽样:

按明确的判据(年龄、性别、职业等)选择样本;时间段。

心理学传统的方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实验条件一般人为地进行控制。

而环境心理学则着重于真实生活条件下的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进行调查和自然观察,发调查表即各种格式的问卷、谈话、摄影和绘图记录等,实验方法则作为对照与补充。

这些调查具有连续性特征,经常长年累月,甚至夜以继日地进行,如研究医院病房平面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1、实验法:

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研究其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2、观察法:

即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被试的外部行为,以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秘密性。

找出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该行为发生意味着什么目的与意义

(1)自然观察: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