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61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ocx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湘西地区城中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吉首市雅溪小学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

雅溪小学位于吉首老城区和乾州新城区之间的中间地带,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

1959年建校,学校共占地面积:

3356.9平方米。

2008年以前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在校学生数600多人,教职工近40人。

2008年10月独立升格为市直小学。

据统计,农民工和外来人员的子女就读于学校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41%。

这些学生多数在卫生、语言、文明、交际、劳动、纪律等方面意识较差。

在性格上也较为孤僻脆弱,在学习上更是令人担忧,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爱思考,不爱做作业,学习意识不强,自主习惯差。

这些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各班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和负担。

2008年10月,学校荣幸升格为市直属小学后,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创建文明校园。

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先成才,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

因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界定

1、"城中村"本课题指学校地处城市中的农村地区。

它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情复杂,通常表现为:

人际关系淡漠,村民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

2、本课题所指的"小学生"是指在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全体学生。

3、"行为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4、"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行为方面的教育。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

"教育是什么?

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

2、国外研究情况。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

在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一些在世界是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如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健全小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完善规范学校养成教育训练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

3、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并加强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4、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价值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和社区发展的实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研究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那么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养成教育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抓好养成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力和智力的高度发展,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还包括其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

2、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复杂的认识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学习理论。

养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之再现、集成、交互、扩充、虚拟等功能,为我们科学地设计养成教育的教育模式,科学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建构者"将提供更加有效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

3、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重要论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要归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

5、现代教学论认为: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通过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2、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3、小学生良好社会公德养成教育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思路

结合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实际,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特色学校。

1、本课题的研究以校本教材《安全篇》《卫生篇》《学习篇》《做人篇》作理论文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2、《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进一步学习掌握。

3、在分析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学习、做人、做事、生活等方面进行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现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行动研究法。

强调对我校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措施,拟定行动计划,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3、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养成教育培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

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4、个案研究法:

调动广大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证。

5、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所撰写的《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的实践与初探》、《《讲读课文中的精讲多读》获州、国家级一等奖。

其他参加者也有3篇有关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州级以上的奖励。

学校已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如七字经:

《安全篇》《卫生篇》《学习篇》《做人篇》,校园歌曲《金色童年》,课间诗《唐诗三百首》等。

2、课题负责人校长,大专学历,年龄为40岁,参与课题研究2个,其中一项是湘西州自治州"十一五"规划课题(《寨阳地区苗族民间文化与新课程有效结合的探究》)。

2010这一年课题已结题并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

担任校长多年,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

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科研为导,育人为本"的办学目标,"抓基础,办特色,扬个性"努力达到"教师队伍高素质,素质教育高质量","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人。

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的"五化"管理》、《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的实践与初探》、《阅读课文中的精讲多读》获州级、国家级一等奖,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普通话比赛等活动皆获一等奖,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市教学比武荣获二等奖。

所任学校被评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学习型学校"、市级"优秀教研组"、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届民族文化艺术节三等奖等。

总之,学校师生获州、市国家级奖励100多人

次。

参加课题以来,一直热心于课题研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能组织该课题主要成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服务,并坚信如果该课题申请成功,将竭尽全力投身于该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

准备阶段(2011.04--2011.10)

确立课题、完善机构、撰写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2011.10--2013.09)

科学管理、按步实施、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课题:

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整理资料

第四阶段课题:

成果验收阶段(2013.11--2013.12)

迎接验收成果推广

十、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

2、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

3、詹万生主编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5、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

7、叶澜《教育与研究》。

8、董治君《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央编绎出版社。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1、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和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四名骨干老师担任。

校长负责课题实施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副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聘请市教科所、州教科院的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指导。

2、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

职务

负责

任务

研究

专长

最高

学历

工作单位

田春

1971.02

小学高级

提出

设想

理论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高纪兰

1972.07

小学高级

提出

设想

理论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张芳

1980.09

小学一级

资料

整理

实践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姚祖梅

1970.03

小学高级

资料

整理

实践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张术稳

1981.08

小学一级

资料

整理

实践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周明华

1980.07

小学一级

资料

整理

实践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李兴胜

1967.02

小学高级

总结

理论

研究

大专

吉首市雅溪小学

十二、课题的有利条件

该课题是在市级课题《城乡结合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传承下,进一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有了前课题做坚实的基础,此课题的研究十分容易了。

1、课题组的成员比较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具体事情了,对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课题是围绕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行的,是帮助教师在育人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所以,教师们积极响应课题的研究,使得课题在校园得到很好的落实。

3、学生非常喜欢在课题研究中进行的各项活动,学生的进步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