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docx
《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新版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
5月12日SDS编号:
产品名称:
氢氧化钠版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nhydr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金属腐蚀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呼吸或皮肤过敏,类别呼吸致敏1A;对水环境的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信息:
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与酸类、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接触。
•密闭包装,防止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和吸烟。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十五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
•应与易(可)燃物、酸类、过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废弃处理:
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
CASNo.
氢氧化钠
≥32%
1310-73-2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十五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
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对施救者的忠告:
施救人员自身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劳动防护用品。
医生的特别提示:
皮肤灼伤后在医生做检查之前任何药膏都不能用来治疗化学品灼烧;眼睛接触后没有医生的允许,任何油状的药膏都不允许用在病人的眼睛上或眼睑内。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本品不燃,具有强腐蚀性,与环境中其它物质接触引起火灾,可用水、砂土扑救,灭火时要防止水溶液接触皮肤。
特别危险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具强腐蚀性。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
火灾介质中如含有本品,消防人员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理程序: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理材料:
小量泄漏用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处理:
密闭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
包装必须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3):
0.5;PC_TWA(mg/m3):
未制定标准;PC_STEL(mg/m3):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方法: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
手防护:
戴耐酸(碱)手套。
眼睛防护:
戴防化学液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特殊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状液体
气味:
无
pH值:
≥13
熔点/凝固点(℃):
无资料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123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蒸气压(KPa):
无资料
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3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意义
分解温度(℃):
无意义
气味阈值:
无意义
蒸发速率:
无意义
易燃性:
不燃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危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具有强腐蚀性。
应避免的条件:
无资料
不相容的物质: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资料
预期用途:
石油精炼、造纸、染色、制革等。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LC50:
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家兔经眼:
1%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
50mg/24h,中度刺激。
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眼睛刺激或腐蚀:
对眼睛有刺激性,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呼吸或皮肤过敏:
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重复接触:
无资料
吸入危害:
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处理方法:
—残余废弃物:
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建议与生产厂商联系,将空容器返还给生产商。
废弃注意事项:
由于呈中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
1824
联合国运输名称:
氢氧化钠溶液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8
包装标志:
腐蚀品
包装类别:
Ⅱ类
包装方法:
液碱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钢制作的槽罐车,船舶散装,浓度大于45%或特殊品质要求的液碱宜采用含镍,不锈钢制作的槽罐车、船舶散装。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于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经过,12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1号)、《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等。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填表时间:
5月12日
填表部门:
其它重要信息:
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编制;由于当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602-,不包括GB20600-)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刘德辉,化学危险品最新实用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