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60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太焦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国家及河南省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国家、铁路总公司、铁道部及郑州铁路局颁发的有关铁路工程施工的现行有效规范、标准:

《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3).施工图纸。

(4).进场后进一步的施工现场详细调查资料。

(5).我单位多年来在铁路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科研及管理经验。

1.2编制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及铁道部、地方政府的法规。

(2).执行铁道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3).加强环保,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临时工程本着“永临结合、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的原则安排,尽量利用荒地、废地、非林地,按照“统一规划、精打细算”的原则控制临时用地。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衔接,统筹兼顾、均衡生产,确保工期。

(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完工无行车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实现本工程的安全目标。

(6).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二、编制范围

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TJSG-II标段路基,起讫里程为:

DK355+649.8~DK359+900-郑焦DK70+621.77,线路全长4.45km。

三、工程概况

3.1自然特征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貌由平原与山区两大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其地貌由北向南依次为:

山区-丘陵区-山前洪积平原。

根据其特征及成因,路基沿线通过区域为山前平原一个一级地貌单元,主要走行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海拔100~130m,村镇密布且有小块农田。

气象特征

线路通过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最大降雨季节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汛期降雨量的80%,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冬春季多风,按铁路分区属温暖带气候区,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气象要素表

地名

雷暴日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降水量(mm)

最大积雪深度(cm)

历年平均风速(m/s)

极大风速(m/s)及风向

历年雾日数

焦作

26.4

14.3

40.9

-19.6

618

29

2.35

18/nw

15

74.7

地层岩性及构造

①地层岩性

该区地层出露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部分地层,部分段落缺失。

新生界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二叠系(P)、石炭系(C)、奥陶系(O)、寒武系(∈)等地层。

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河南段位于晋东南豫西北的接壤部位,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山西台隆与华北坳陷的交界带,其中DK355+649.8至焦作车站线路走行于黄淮海坳陷的济源坳陷区,两板块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分隔。

②地质构造

本标段范围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松软土、人工填土等。

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类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径流补给,地下水深度9.8-22m根据钻孔DZ-LJ-139所取地下水的水质分析报告,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其中DK355+649.8-DK356+712.54、DK356+755.68-DK357+300段路基地下水有硫酸盐侵蚀,其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1,仅根据氯离子含量判定,该水样为氯盐环境,其等级为L1,DK356+755.68-DK357+300水样有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其作用等级为Y1。

其余段落地下水无化学环境作用侵蚀性,无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水样无氯盐环境破坏。

3.2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分,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VI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

3.3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1、速度目标值范围:

路基宽度及基床按时速250km/h设计,路基工后沉降按时速250km/h控制。

本线此路基段采用有砟轨道。

均按I级干线、重型轨道、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电气化铁路、大型养护设计。

2、路基面宽度:

区间直线路基面宽度表:

轨道类型

设计最高速度(Km/h)

路基面宽度

双线线间距(m)

双线(m)

单线(m)

有砟轨道

250

13.4

8.8

4.6

3、路基面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有中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

路基面加宽地段,路基面仍为三角形。

4、路基基床

基床厚度3m,其中基床表层厚0.7m,基床底层厚2.3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压实标准详见下表: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填料类型

厚度(m)

压实标准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级配碎石

0.7

≥97

≥190

≥55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压实系数K

≥0.95

≥0.95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40

5.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原则上选用A﹑B组填料,填料中块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且不应集中填筑,应均匀分布于填筑层中,满足级配要求。

在大面积路堤填筑前必须进行路堤填筑试验,确定满足压实标准的工艺要求。

路堤基床以下部位的填料压实标准间下表: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压实系数K

≥0.92

≥0.92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6.过渡段

本段路基过渡段主要形式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

7.路堤基底处理

(1)正线路基基底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地基土应符合下表要求,否则应进行路基工后沉降分析。

路堤基底条件表

地层

地基条件

基岩

无条件

碎石类土

无条件

砂类土

Ps≥5Mpa或N≥10,且无地震液化可能

粘性土

Ps>1.2Mpa或σo≥0.15Mpa

(2)路堤基底必须清除植物根系,当松土或耕作土的厚度小于0.3m时应辗压密实,当松土或耕作土的厚度大于0.3m时,应进行翻挖并分层回填压实。

其压实标准应达到路基基床以下部位的压实标准。

8.对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谷底路堤地段,应在路堤坡脚设置脚墙。

9.路基地基处理

本线针对软土、松软土、人工填土等地基,设计了挖除换填、冲击碾压、多向水泥土搅拌桩、CFG桩等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路堤稳定和沉降要求。

3.4沿线建筑材料分布

钢材、水泥、木材等:

焦作市为主要经济据点采购,采用公路运输到施工现场,以保障供给的可靠性。

砂:

本地区建筑用砂较为缺乏,采用汽车或火车远运到施工工地。

石料和石灰:

焦作市均有符合要求的厂家,可就近购运。

路基填料:

按照设计图取土场位置取土运输。

3.5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的情况

水源:

沿线地表径流主要有黄河及其支流和人工沟渠。

电源:

线路所经地区电网发达,主要乡镇均分布有10KV电力线,电力资源较丰富。

燃料:

沿线燃料供应充足,可就近购买。

四、施工总体方案

4.1施工总体方案

本项目总体施工顺序安排分两个阶段,施工伊始,以征拆为核心,见缝插针,以点带面,迅速打开施工局面,进入正常施工;施工过程中,卡死节点工期,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总体施工顺序安排的要点如下:

第一步:

项目开工后,项目分部分段负责、同步实施,以先保证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进度为原则,先期安排临时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进行临时设施施工,组织施工设备和人员进场,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分点突破,先期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段,立即组织施工,各工区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实施一般性工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第二步:

展开施工后,路基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基底处理先行施工,使基底处理工程不影响路基填筑施工。

由于路基土石方工程土方数量较大,施工中应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

涵洞工程在获得施工条件后,应加大施工力度,增加工作面,为路基的施工创造条件。

路基防护的预制件,采用集中预制、养护,再用汽车运到工地安装。

计划2017年6月30日基底处理全部完工,2017年12月30日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2018年12月31日完成路基防护及附属施工。

4.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2.1机构设置原则

精干高效、强化管理:

以技术为龙头,以计划为先行,以管理为主线,以施工现场为对象,组建职能完善、体系健全、精干高效的施工管理班子,以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职权明确、责任到人: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包保的管理体系。

4.2.2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为本工程施工的组织、指挥、管理机构,为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我们组建“中铁七局太焦铁路工程项目二分部”,实行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项目经理由刘占雷同志担任,项目党工委书记由张俊峰同志担任,代伟同志担任总工程师,副经理由李天兴同志担任。

项目部管理层下设工程部、安质部、工经部、物设部、财务部、综合部、协调部共七个部门及中心试验室。

各部门的职责是代表企业全面履行合同承诺,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图施工组织、指挥、管理,负责和业主、监理方的联系、沟通,负责该工程总体计划的全面落实,协调所属各工区以及工区所属施工队的工作关系,以及负责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分部下辖2个路基架子队,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施工任务及施工需要组织施工,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架子队均为专业化施工队伍,有一定的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铁路施工经验。

各工区负责人均为参加过铁路工程施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施工管理能力的一线领导,各架子队主要工种的施工人员大部分参加过铁路施工,有施工作业经验,能为该工程安全、顺利的完成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图

项目经理、书记

总工程师

 

路基架子二队

路基架子一队

 

4.2.3管理、技术、检测等详细人员“主要施工人员表”

主要施工人员表

序号

职务

计划人数

备注

1

试验工程师

1

2

试验员

2

3

测量工程师

1

4

测量员

3

5

路基工程师

1

6

现场技术人员

2

7

施工员

3

8

司机

10

9

工人

20

10

安全员

2

11

质检工程师

1

4.4大临工程布置及规划

4.4.1场地布置及规划原则

施工现场规划与布置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减少用地、节省投资。

场地规划与布置的主要内容有:

施工道路、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生活生产房屋等。

临时设施本着“规划经济、综合利用、便于管理、注重环保、服务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

施工便道修筑满足重型车辆与工程机械通行要求,晴雨畅通。

生产和生活设施、电力、供水等设施满足施工高峰期需求,一次建设成型,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取弃土场设在设计指定位置,按环保要求高标准做好相应防护;各场站用地要精心规划,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使用面积和使用期限,使用后及时做好恢复和复垦。

网络系统要体现高科技的优势,完全满足内外信息沟通传输和工程施工监控管理的需要。

4.4.2驻地布置

为保证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和协调,项目部设在焦作市丰收路与焦武路交叉口,全线共设2个路基施工架子队,每个架子队驻地都按照标准化作业区布置及规划,施工人员统一驻扎在各架子队驻地内。

4.4.3临时工程布置

(1)施工道路

本标段沿线以S308省道、人民路为骨架,县、乡道纵横交错。

为本工程的材料运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运输条件。

本项目工程施工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和乡村道路,根据工程实际条件,从人民路及县道修建汽车运输便道至各主要施工区域。

施工便道主要为引入线、沿线路主便道,按平原地区单车道标准设置,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错车道间距200m,长度15m,路面宽度6m。

施工要求高于原地面20cm,便道外侧设置深排水沟,设置单面坡,坡度为2%,积水排到便道外侧水沟内。

新建便道建设标准:

运输便道宽5m,基层铺设AB组填料,厚度为30cm。

跨越沟渠,便道下部埋设钢筋砼过水管,并用级配碎石回填,过水管顶回填厚度不小于1m。

(2)临时房屋

项目部办公房屋租赁当地办公或住宅房屋。

架子队驻地及工地仓库采用搭建的彩钢板房。

架子队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周围采用铁丝网或波纹板设围护,并涂以明显色彩。

生活区垃圾集中堆放,定期用垃圾车运往指定处理点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管道或收集容器处理并拉到指定地点排放。

(4)填料拌和站

级配碎石拌和站统筹合并设置,按照全线的路基土石方数量及取土场分布情况,设置集中拌和站1处,租地范围为15亩/处。

填料拌合站兼作道砟储备场。

(5)取土场

本线共设取土场1处,位于新建太焦铁路对应里程DK356左侧6.0Km处,河口村取土场。

该场地位于河口村西侧约3.0Km,馒头山村西北约2.3Km,共占地36.6亩,可取土量约35.5万方,填料类型为AB组填料。

其余土石方利用隧道弃渣。

(6)临时通讯、信息

项目部直接在当地电信部门申请接入直拔电话或直接配置移动电话,考虑到本标段工点多,拟配备固定电话10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保持内外联络畅通。

项目部共配备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共20台以上,项目部电脑全部接入网络,利用内部办公室系统统一管理,与甲方及监理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7)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根据以上现场布置情况,绘制出“施工总平面图”见下图。

 

4.5施工用水

沿线地表径流主要有黄河及其支流和人工沟渠。

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平原区,一般埋深9~22m,水位变化幅度2~5m。

测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属重碳酸钙型,对混凝土一般不具侵蚀性,大多可供生活饮用和一般工程用水。

本线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打井取水。

4.6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

线路所经地区电网发达,主要乡镇均分布有10KV电力线,施工时可申请从沿线地方就近T接。

全段施工用电以T接地方电力干线、从地方变电所引线的方式为主。

生活用电:

由各变压器单独架线接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供电系统。

4.7内业资料

本施组内业资料范围为涉及路基工程部分的内业资料。

(1)收集:

由项目部工程部统一管理。

(2)整理及编目:

是在技术档案材料全面收集基础上,对技术档案材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和有秩序地排列。

分类按技术档案本身的自然形成规律进行。

工程技术档案分类,原则上按工程项目划分,使同一项工程的技术档案都集中在一起,以便能够反映该项目工程的全貌。

而每一类别下,又可按专业分为若干类。

编目方针为能够揭示技术档案的内容和他们之间联系,便于检查。

(3)中间交工验收及资料整理

①建立技术资料复核制,来源于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必须现场填写且有人复核,决不允许一人一填到底,更不容许事后补填,且资料能够反映工程实际。

②交工验收资料的整理,要从工程施工一开始就着手抓,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

同时做到资料、图纸和计量支付三者的统一。

③加强交工验收及资料整理的管理工作,彻底根治此方面滞后的弊病。

(4)竣工资料整理、竣工图绘制

①在交工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竣工资料,摒弃持久战。

②每一分项工程完成后,要随即把施工中变更的部分用铅笔描绘在原施工图纸上,并注明变更的依据及日期等,为以后统一绘制提供依据。

③把竣工资料的整理及竣工图绘制与各部门的业绩挂钩,作为奖罚的依据之一。

4.8工程施工程序

共分11个程序阶段,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验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

4.8.1征地拆迁

全力配合业主及地方政府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协调好与村民的关系,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为加快工程施工创造条件及良好的外部环境。

4.8.2场地清理

征地拆迁完成后,快速组织人员设备进场进行场地清理,清理场地要高标准化,清理地表垃圾清运至指定位置存放,确保文明施工的现场要求,同时为工程实施创造便利条件。

4.8.3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交桩资料及设计图纸快速进行控制网复测,同时建立工程施工加密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要求,测量成果经审批后抓紧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测量。

所有测量必须按照双检制实施,确保测量成果准确达标,避免因测量失误造成的废弃工程。

4.8.4现场核对

按照施工图纸现场认真核对地形地貌情况、地质情况、测量放线情况,现场核对与施工图不一致时及时与设计沟通解决。

4.8.5开工报告

按照业主文件要求编制形成开工报告,所需证明材料、报验资料齐全完整,严格按照程序逐级签认审批意见,开工报告审批完成后快速组织工程施工。

4.8.6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验签证、试验检测

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工序报检进行,工程报检前必须自检合格,经报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报检后及时进行资料签认,施工时严格按照试验检测要求进行工程试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4.8.7质量评定、工程验收

工程完成后,及时报请业主及监理单位对已完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及时签认质量评定资料,工程验收做好准备。

工程验收时工程使用前的重要环节,验收时要做好各项配合准备工作,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五、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5.1.1工程测量方案

5.1.1.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以CPI、CPⅡ控制点、加密施工控制点为依据进行施工放样。

在施工测量前认真核对控制点成果、线路坐标、施工图纸、结构物尺寸等内业数据,用于现场施工放样的资料数据必须经过第二个人的独立计算复核无误后,经过测量实施小组组长签字后实施。

现场放样时首先复核三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关系,确认控制点关系正确时进行放样。

路基工程根据施工进度测设线路中线、边线、填筑高程及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等。

当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时,对放样点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复核。

直线段则采用准直法进行串线改正,曲线段时核对相邻点的角度距离采用偏角法进行复核。

5.1.1.2构筑物变形测量

变形观测网利用CPⅠ、CPⅡ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的基准点,适当增设工作基点。

变形观测基准点进行经常性、同精度、同等级的检测,以保证测量精度和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变形观测控制网可组成附合、闭合或结点网形式,采用严密方法平差。

变形观测所有原始观测记录资料应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

变形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选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以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因素对观测成果影响。

路基变形观测按设计方案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

不同的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不同的地基条件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均应作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设备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后立即埋设。

观测应从填土施工时开始。

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路基变形观测应详细记录荷载变化情况。

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根据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绘制观测断面及线路区段纵向沉降变形曲线,依据绘制的观测断面和沉降曲线进行初步判断。

观测成果经分析整理后,应及时将测量原始数据提交相关单位进行分析评估。

5.1.1.3工程竣工测量

工程主体完工后及时进行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确认工程结构物尺寸及线路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及时进行处理。

路基工程要求恢复中线、测设公里桩、百米桩及加桩、测量路基横断面。

对竣工后工程项目进行工后沉降评估,满足铺设轨道要求后进入轨道施工工序。

5.1.2改移道路施工方案

5.1.2.1改移道路工程概况

线路在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正线(铁路里程DK359+346)与南通路于普济路东侧交叉,设置铁路框架桥上跨公路。

设计范围为K0+000~K0+450,改建范围为K0+090~K0+300。

改建长度210m,路面宽度由21m渐变至35m。

同时处理好公路排水等问题。

5.1.2.2改移道路施工顺序

为减少施工期间干扰,开工后重点先进行改移道路的施工,具备条件后各架子队按管段组织道路改移施工,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5.1.2.3改移道路施工技术方案

队伍进场后对改移道路从人员、物资、机械设备以及工期安排上进行优先考虑,技术措施上予以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

施工前,制定道路改移专项施工方案,报公路主管部门审批,施工方案批准后严格执行,不擅自更改。

施工过程中,做好警告、限速等标志,提醒过往司机和行人;并设有专人负责交通维护。

路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法填筑施工。

填筑前,按公路相关规范要求,先进行路基试验段施工,确定满足压实要求的各项工艺参数,再推广到大面积施工。

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转运,摊铺机摊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做到随拌随铺随碾压成型。

施工过程中注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温度控制。

5.1.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5.1.3.1路基工程概况

本标段路基绝大部分为填方,有少量的挖方。

挖方来自于软土路基挖除换填以及低矮路堤地基处理等。

路堤填筑高度一般为2~9m。

标准双线路堤宽度为13.4m,标准边坡坡度为1:

1.5,大于8米为1:

1.75,路基面设三角形路拱,由中心向两侧设不小于4%的排水坡。

路基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质量标准要求高。

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稳定性要求路基工程高稳定性、小沉降和沉降匀质性。

⑵.路基相关工程施工与四电专业接口协调复杂。

施工中要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有序施工。

⑶.本线路基基本为填方,借土土源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5.1.3.2路基工程施工顺序

根据正线铺轨、箱梁架设和基底处理及沉降观测的时间安排路基工程总体施工顺序,合理确定作业面数量,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并辅以小型配套机具进行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分段平行流水组织。

开工后,优先安排桥台、涵洞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地基处理分区作业,全面铺开。

对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土石方按工艺要求分层填筑。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分二层填筑。

施工中重点组织和抓好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和填筑、过渡段、防排水、路基相关工程(综合接地和过轨管埋设)和沉降变形六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5.2路基工程重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

5.2.1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法

5.2.1.1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见《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泥浆排泄处理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⑴施工准备

清理现场地下、地面及空中障碍物,修通便道,铺设电线,测量放线定出桩位,钉上木桩。

布置水泥浆制备及泵送系统。

配备性能良好的搅拌桩钻机进行钻孔,并加强对其进行保养。

进行室内试验:

选定水泥品种,确定水泥掺入量、水胶比和最佳外掺剂。

掌握水泥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