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59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五课件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

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了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

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

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连在一起的。

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

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

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

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

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

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

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

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

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

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

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

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

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

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这鞭子就是法律工具主义。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

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A项,“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错,与开头两行文字文意不符。

B项,结合本文内容“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分析可知,“鞭子就是法律工具主义”错误。

D项,“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是唐太宗的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分析论证内容的能力。

C项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管仲就认识到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则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

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应该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

D项“应该继承”与原文“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文意不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

“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

“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

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

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

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

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

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

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

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

“(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

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

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

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答案 D

解析 A项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得主。

B项这其中有6次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项“必然”,过于绝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恐怕哪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B.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个持久态度。

答案 B

解析 因果关系错误。

原文“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

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6.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获奖成果中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②不必妄自菲薄。

③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

④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每点2分,写出三点给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雪 窗 帘

迟子建

一进腊月,火车就拥挤得要爆棚了,盥洗室也被无座的乘客占满。

天已黑了,列车的玻璃窗上蒙着霜花。

有淘气的小孩子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就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

一个女列车员召唤旅客换卧铺票。

她在车厢的过道里一遍一遍地吆喝:

“还有没有没换票的?

”见再没有旅客回答,就走了。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老女人说:

“这是我的铺,你咋让我走呢?

”胖男人说:

“这是我的铺,我刚刚补的铺!

一个吸着烟的男人提醒老女人:

“你再看看你的票,是不是这个铺的?

还有的人说:

“你是不是从票贩子手里买的假票啊?

老女人很委屈地说:

“这票是我闺女早晨四点钟上火车站排队给我买的。

”说着,从裤兜里掏出票来。

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可是,她没有跟列车员换票,所以她的铺被当作空铺卖给了别人!

大家把她犯的过失说给她听时,她几乎要急哭了。

酒气熏天的胖男人用轻蔑的语气说:

“连火车都不会坐,出的什么门呢?

那个吸烟的男人对新来的铺位主人胖男人说:

“哎,跟老太太说话客气点,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出趟门容易吗?

“你想当雷锋是不是?

那行啊,你把自己的铺让给老太婆睡不就行了么!

”胖男人咄咄逼人。

“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呀?

”吸烟者掐灭了烟,跃跃欲试地朝胖男人挥舞了一下胳膊。

“怎么着?

是不是过年回家没什么带的,想挂点彩回去呀?

”胖男人挑衅地说:

“过来呀,老子成全你!

“你们可别因为我打架啊,这大过年的,把谁打了都不好。

”老女人起身拉住胖男人的毛衣袖口说。

那个女列车员过来了。

她对老女人说:

“这事情怪不了别人,我喊让乘客换票,嗓子都要喊破了,大家都能证明吧?

你不换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

这铺属于人家的了。

老女人可怜巴巴地说:

“那我这票就等于作废了?

“作废倒不至于,不过现在卧铺都满员了,你只能坐着了。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

”她颤着声问。

“坐边座上吧。

”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

“它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老女人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女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

“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要是一起身,它就自动立起来了!

胖男人一头钻进了被窝,人们都对他投以鄙夷的目光。

先前与胖男人险些大打出手的那个吸烟男人很同情地看了老女人一眼,说:

“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去睡得了。

老女人说:

“不用,你们年轻人觉大,你去睡吧。

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

“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那个吸烟男人连连摆着手说:

“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

“别说爬个上铺了,就是让我上树都没问题!

”老人拍着胸脯保证着。

“哎,那可不行,万一你有个闪失,我可负担不起!

”那人的脸涨红了,他急忙说自己拉肚子,得赶快上厕所,逃之夭夭……

天逐渐地亮了,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所以即使它没有挂窗帘,却仿佛挂了似的,那是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淘气的小孩子“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霜花”的声响“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这个细节折射出人们心里的烦躁,烘托了春运时列车上人多拥挤的混乱氛围。

B.女列车员召唤旅客换卧铺票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它交代了“老女人”买了卧铺票却没有铺位的原因,也为后面矛盾的展开做了铺垫。

C.“老女人的话引来一片笑声”,这笑声是车厢里的乘客对老女人的肆意嘲笑,与乘客形成对比的是善良的女列车员,她告诉失去铺位的老人去边座坐并教给她坐法。

D.作者文笔朴实,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在春运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火车车厢中相关人物的各种表现,铺展和透视了世事百态,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答案 C

解析 “与乘客形成对比”错。

原文没有说女列车员是否笑了,而且女列车员对待因为不知道而没有换成卧铺票的老女人比较冷漠。

8.请分析小说标题“雪窗帘”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窗帘”既是指车窗积满的厚厚的霜雪,又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膜。

(2分)作用:

①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突出主题,引起人们的警醒。

批评人性的自私虚伪与冷漠,真正的霜雪如果不用心去暖化它,是送不走的,呼吁人们传递真情和温暖。

(4分)

9.请概括“吸烟男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作者创作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象特点:

他有同情心,为“老女人”抱不平,同时也自私虚伪(口是心非)。

(2分)

现实意义:

①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的代表,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他对胖男人的鄙视,对“老女人”的同情是人性温暖的体现,但他并不想失去自己宝贵的卧铺位,所以他的“让铺”成了虚伪的“表演”,并不是真心相助。

②他的形象也有时代特点,春运列车上的拥挤、长途旅行的疲惫是人们不愿轻易让铺的原因之一。

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要真诚地传递爱和温暖,才能融化人们心灵里的坚冰。

(4分,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

父知逊,夔州长史。

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

吏责之,仁杰曰:

“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

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

仁杰谓曰:

“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

“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

‘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

’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

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司,高宗特原之。

仁杰奏曰:

“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

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

仁杰曰:

“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

”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答案 C

解析 “陛下作法”是一个完整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法既无常”是一个完整结构,“法”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

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

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

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

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D.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

高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

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

答案 A

解析 “黄卷”泛指书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

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B.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

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

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经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答案 C

解析 “得罪”解释为获罪,王本立受到惩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

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

”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

(译出大意,语句通顺,3分;“所以”“奉制”各1分)

(2)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

陛下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放逐到边远无人之地吧,以此作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

(译出大意,语句通顺,3分;“惜”“亏”各1分)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祖父狄孝绪,担任贞观年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