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550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docx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

微观经济学备考资料

第一章、引论:

①机会成本②微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学习内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与联系

③资源稀缺性④经济物品⑤资源被闲置

第二章、供求理论:

①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因素影响商品需求变动的因素②求解均衡

③需求弹性计算点弹性

第三章、效用论:

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特征)消费者均衡

②解释边际效用递减及其成因

第四章、生产理论:

①短期内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变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和相互关系(三对)

②现实生活中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什么(即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利润最大化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五章、成本理论:

①SMC(短期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边际成本的变动趋势和相互关系②LAC(长期平均成本)与其他曲线关系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①完全竞争描述市场划分②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垄断因素

③什么是价格歧视④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收支相抵状况

⑤求解利润最大化(边际收益=边际成本)P=MC

TV=TR-STCTVC=(总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第8章、生产要素理论:

基尼系数概念(收入分配基准)或描述图形与洛伦兹曲线重合(0-1)偏向1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

第9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①市场失灵描述②解决外部性政策的第三方案③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④公共物品生产市场失灵描述。

 

经济学:

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

完全信息(信息对称)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均衡(equilibrium)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共同点

均为实证分析,分析的制度前提一致,都是研究经济行为的,微观为宏观的基础

别称

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

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市场失灵、

政府有能力调节市场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化

社会福利最大化

机会成本(opportanitycost):

一定资源选择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把一种资源投入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载某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前提:

资源的稀缺,资源的多用途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并且只要人们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

稀缺性:

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称为稀缺性。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客观存在的经济物品稀缺性的事实,就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欲望:

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无限性的。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等于个人需求的加总。

需求的条件:

(1)购买欲望;

(2)购买能力。

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需求量:

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两种例外:

吉芬商品P下降,Q下降;炫耀商品P上升,Q上升。

供给:

生产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

供给量:

生产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

供给的条件:

(1)供给意愿;

(2)供给能力。

供给定理:

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变动原因

变动方式

需求

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

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移动。

需求量

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在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

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有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曲线本身的位置移动。

供给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同一供给曲线上商品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的移动。

影响商品需求变动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P)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收入水平(M/I),一般情况下随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对商品的需求会增加(例外情况);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的改变引起对商品需求或增或减的变化;

4)消费者偏好(Pr)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5)消费者预期价格(Pe)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上涨,需求增加,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下降,需求减少;

6)其它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

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消费支出占消费者预算总支出的比例

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弹性的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或者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反应程度。

 

例题:

某杂志价格为2元时销售量为5万册,价格为3元时销售量为3万册,则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

解:

设需求函数为Qd=a-bP   联立方程解得:

Qd=9-2P 

(1)点弹性                  Ed = 

                 推出:

   dQ/dP=-2

        价格为2元时,点弹性Ed= -2×2/5=-0.8

        价格为3元时,点弹性Ed= -2×3/3=-2  

(2)弧弹性                         Ed =

    = -1.25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进行分类:

①Ed=0,需求完全无弹性

②0

③Ed=1,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④1

⑤Ed=∞,需求完全有弹性

求解均衡

例题(P67,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

(1)

(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

(1)

(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50-5P和供给函数=-10+5P代入均衡条件=,有:

50-5P=-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50-5p,得:

Qe=50-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

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P=7

以均衡价格代入Qd=60-5p,得

Qe=60-5P=22.5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Qs=-10+5P,得

Qe=-10+5P=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25(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

得P=5.5

以均衡价格代入Qd=50-5p,得

或者,以均衡价格代入Qs=-5+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

(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10+5P和需求函数=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

均衡价格且当时,有==;同时,均衡数量,切当时,有.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

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

(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

(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

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

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

(1)和

(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MU=ΔTU/ΔQ

边际效用有五个特点

(1)边际效用大小与欲望成正向变动关系;

(2)边际效用大小与消费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

(3)边际效用具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通常是正值;

(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需求价格的主观标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将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原因:

一般而言,消费者偏好某物而未能获得,或拥有數量不够大时,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大增(边际效用增加);但拥有數量足够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其满足感增加幅度逐渐平缓(边际效用递减);拥有數量太多时,再增加消费量则反而感觉厌惡(边际效用减为负且继续递减,累积之总效用因此,亦减少)。

在正常狀况下,消费者拥有足够數量而边际效用递减后,会将有限资源配置转移以满足其他欲望,不至于消费同一商品过量到感觉厌恶。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无差异曲线:

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总效用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不同数量组合的连线。

特征:

1)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总效用水平越高;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总产量TPL、平均产量APL、边际产量MPL

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总产量(TPL)=APL·L总产量曲线通常为S形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所生产的产量

平均产量(APL)=TPL/L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指与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的产量

边际产量(MPL)=ΔTPL/ΔL(每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变化趋势: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产出(Q)也不断提高,到达最大值后,接着又下降。

劳动平均产出(AP),或者说每个工人的产出先增加,然后又接着下降。

劳动平均产出=产出/投入劳动AP=Q/L

劳动的边际产出(MP),或新增工人的产出水平,最初时迅速增加,接着开始下降,最后变成负数。

劳动边际产出=产出变化量/劳动变化量MP=ΔQ/ΔL

TP、AP、MP三者关系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MP上升,则TP以递增的速度递增;

MP下降(且MP>0),则TP以递减速度递增上升

MP达最大值时,TP从递增上升转为递减上升(拐点)

MP>0,TP总是增加的;

MP<0,TP总是减少的;

MP=0,TP达最大值。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从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和几何意义看,平均产量的最大值与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总产量相切的切点对应。

在切点之前,AP上升,在切点之后,AP下降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数学推导)

C’点之左,MP>AP,AP处于上升阶段

C’点之右,MP

C’点之上,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相等)时,AP达最大值

边际报酬递减: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要素的最优组合

定义:

是指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组合中,总成本最低的那种组合(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或使花费既定数量的总成本所生产的产量最大的那种组合(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相切的切点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在生产均衡点处有:

MRTSLK=w/r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相切的切点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在生产均衡点处有:

MRTSLK=w/r

C、E点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

MRTSLK=-ΔK/ΔL=MPL/MPK=|k|=w/r

MPL/MPK=w/r(利润最大化条件)

或MPL/w=MPK/r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短期总成本STC,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边际成本SMC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FC=b平行于横轴的一条水平线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VC=f(Q)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的一条曲线(先凹后凸)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TC=VC+FC=f(Q)+b形状与VC相同,但比VC高出FC的一条曲线(先凹后凸)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

=

从左向右下方向倾斜,为横轴的渐近线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AVC=

=

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AC=

=

比AVC高出AFC的一条U形曲线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呢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成本

MC=

=

或=

=

先下降后上升并先后通过AVC、AC最低点的U形曲线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LTC、LAC、LMC间的关系

1、长期总成本(LTC)=LAC•Q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LTC曲线就是每一产量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2、长期平均成本(LAC)=LTC/Q

LAC曲线表示长期生产各种产量所需要的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3、长期边际成本(LMC)=ΔLTC/ΔQ 或=dLTC/dQ

4、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并不一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在规模经济的阶段,LAC与SAC相切于SAC最低点的左边;在规模经济不变的阶段,LAC与SAC相切于SAC的最低点;在规模不经济的阶段,LAC与SAC相切于SAC最低点的右边。

最小和最大规模的工厂的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不会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因为长期中存在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市场结构及其划分

市场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别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行业的难易程度

 举 例

完全竞争

最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一些农产品

垄断竞争

很多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一些轻工产品

寡头垄断

几个

有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汽车、石油、飞机

完全垄断

惟一

惟一、无相近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常受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如水、电、邮政、铁路

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

众多的买者与卖者(价格承担者)

产品同质(无差别)

要素流动自由(无成本完全流动)

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厂商

价格(P)不变,则:

P=AR=MR=d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价格曲线(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四线合一图)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

指短期内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状态。

即:

MR=SMC(=AR=P)

此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并不意味着厂商肯定盈利。

若TR>0,则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若TR=0,则厂商利润为零;

若TR<0,则厂商获得最小亏损。

重要结论: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P=MC=MR,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大于零,也可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当P=SMC=MR时,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况

1、当P>SA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2、当P=SAC时,厂商利润为零(收支相抵点)。

3、当AVC

4、当P=AVC时,此时厂商亏损固定成本。

(停止营业点)

5、当P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利润最大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MR=S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必要条件)。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证明:

令总收益函数为TR=TR(Q),总成本函数

为TC=TC(Q)

厂商的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即π(Q)=TR(Q)–TC(Q)

dπ/dQ=dTR/dQ–dTC/dQ=0

dTR/dQ=dTC/dQ

MR=MC

MR=MC,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但并不意味着厂商肯定盈利。

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

条件:

①只有一个厂商

②厂商生产的产品无相近替代品

③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

结果: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成因:

①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②独家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与知识产权

③政府特许

④自然垄断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厂商=行业)

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并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但在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分离是垄断的重要特点

P=AR>MR

企业的平均收益是:

AR=P·Q/Q=a-bQ

边际收益则是:

MR=dTR/dQ

=d(aQ–bQ2)/dQ

=a-2bQ

边际收益曲线的横轴截距是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横轴截距的1/2。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企业数量很多

企业规模较小,进退都较容易

寡头市场的条件

接近垄断市场的一种市场组织

分纯粹(钢铁、水泥)和差别(汽油冰箱)寡头(产品有无差别)

价格、产量很难确定

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销售同一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同一消费者销售不同数量的同一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的两个重要条件

(1)市场相互隔离,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不同;

(2)市场的消费者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顾客等级和不同部分。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商品价格。

一级: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逐个定价;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二级:

根据需求量分别定价(可能是同一顾客,也可能是不同顾客);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

根据不同市场分别定价,弹性低者定价高。

岐视价格有三级:

一级: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