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378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性病学总结.docx

皮肤性病学总结

0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

02皮肤临床表现

本节课重点:

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病的皮损特点。

03病毒性皮肤病

本节重点:

1.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成人。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诊断:

依临床表现。

鉴别:

发疹前痛或顿挫时,应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鉴别。

治疗:

原则:

抗病毒,止痛、消炎、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1抗病毒:

阿昔洛韦、法昔洛韦、万乃洛韦。

7-10天。

2糖皮质激素:

水痘不用。

带疱早期5-7日内应用:

强的松。

3甲氰咪胍。

4止痛药:

去痛片、布洛芬、卡马西平、康司达、消炎痛。

或营养神经。

5局部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渗出:

3%硼酸、0.5%新霉素液湿敷。

6理疗:

UVB、氦氖激光、频谱仪。

2.单纯疱疹和疣的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临床表现:

1口唇疱疹:

复发型

潜伏期:

首次感染为2-12,平均6天。

好发部位:

口周、鼻腔、外生殖器。

皮肤特点:

局部先有灼热、瘙痒——潮红——红斑基础上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清或浊,易破——结痂痊愈——无瘢痕。

原发者全身症状较重。

2口腔单纯疱疹(疱疹性口龈炎):

1~5岁儿童、青少年多见。

口腔群集性小水疱——浅表溃疡,痛明显。

可伴全身症状(发热、咽痛、ND肿大)。

3生殖器疱疹:

多为HSV-II型感染,性传播。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

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低下者。

潜伏期:

1周~半年。

部位:

任何部位。

皮损特点:

散在分布的米粒大小的半球形丘疹,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白色干酪样物质(软疣小体)。

04皮肤病的诊断治疗加护理

本节重点: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择药物

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化脓性-------抗细菌药;真菌病-------抗真菌药;病毒感染-------抗病毒药;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变态反应-------抗组胺;瘙痒者-------止痒剂。

2、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皮损特点选用。

①急性炎症性皮损:

仅红斑、丘疹,无渗液者--------粉剂、洗剂。

靡烂、渗液多者---------溶液湿敷。

有靡烂,但渗液不多--------糊剂。

②亚急性炎症性皮损:

无渗液----------乳剂、糊剂。

渗液不多---------糊剂、油剂。

③慢性炎症:

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

④单纯瘙痒性皮肤病---------酊剂、醑剂、乳剂。

3、注意事项:

.①有无药物过敏史。

.②告知详细用法:

涂抹、包封、湿敷。

.③据年龄、性别、部位而选用。

.④浓度应由低到高,常更换药物。

.⑤随时主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用法:

作用:

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抗毒、抗休克。

适应症:

1过敏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严重性疾病。

原则:

据疾病及个体情况决定剂量和疗程。

小剂量:

泼尼松30mg/d较轻病症:

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等。

中剂量:

泼尼松30-60mg/d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剂量:

泼尼松60mg/d以上较严重患者。

超大剂量:

冲击疗法。

用于:

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SLE累及肾脑、严重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用法:

足量、早期、晨7-9时顿服。

副作用:

1感染、2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3向心性肥胖、多毛、萎缩纹、4水电解质

紊乱、5骨质疏松、6兴奋心肌、神经。

可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的病情。

长期外用:

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沉着。

激素性皮炎或痤疮。

皮肤病的一般护理。

1.对患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皮损程度及范围进行评估,提供可行的护理措施。

2.卫生宣教,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取得配合。

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

3.耐心讲解用药知识及必要性,不能自减或停药,特别是激素,因会使病情加重或出现危险。

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传染性皮肤病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交叉感染。

5.清洁应注意皮损特点、部位、药物性能清洁。

6.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7.协助过敏性疾病患者寻找过敏源,避免食用鱼、虾、蟹及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

8.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

9.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使用的药物。

10.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

过敏,刺激、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常用换药法

1、皮损面积大,一般情况较好者——淋浴。

2、肛门、会阴——坐浴。

四肢远端——浸泡。

3、鳞屑、痂皮、坏死组织等先用药液浸泡—剪除坏死组织;清洗污物,可用石蜡油、凡士林、黄连素液,尽量不用紫药水等。

4、眼、耳、鼻、口等粘膜部位不宜用高浓度药及酒精清洗,可用植物油、硼酸液清洗,并防粘连。

5.多处糜烂者用抗生素湿贴,有浓性分泌物时须揭除纱布,清除分泌物,重新湿贴。

6、大疱皮损,可用无菌操作法剪破大疱或将液体抽出,以减轻疼痛。

小疱可不必处理。

7、毛发部位皮损可剪短毛发后清创、换药。

8、溃疡处用双氧水将脓液清净,将糜烂组织剪除,再用药物。

04脓包疮

重点:

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脓疱疮

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点。

临床表现:

分四型。

1寻常性脓疱疮:

俗称黄水疮,

皮损特点:

初为点状红斑或丘疹——脓疱周围有红晕,壁薄、易破——糜烂——灰黄色厚痂——自愈。

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或微痛。

转归:

常因搔抓而自体接种感染。

病程数W-M。

重者可发热、伴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败血症或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

多由金葡菌所致。

皮损初为小水疱或脓疱——大疱,壁由紧张——松弛,疱液由清澈——混浊,脓液沉于疱底呈半月形坠积状,周围无明显红晕——壁薄易破——烫伤样糜烂面——数日结痂痊愈。

3.新生儿脓疱疮:

起病急,多见4-10天的新生儿。

皮损初为大疱,液清——速变浊,绕有红晕,壁薄易破——红色糜烂面,尼氏征(+)——结黄色薄痂,发展速,波及全身。

可伴毒血症、肾炎、肺炎——死亡。

4深部脓疱疮:

又称臁疮,

好发人群:

营养不良的儿童、老人。

部位:

多见于小腿、臀部。

皮损:

初为炎性红斑上出现水疱、脓疱,周围有红晕——渐深达真皮,中心坏死——结黑色砺壳状痂——脱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

05.真菌性皮肤病

本节重点:

体癣、股癣、足癣的临床表现

体癣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多见。

皮损特点:

为丘疹或小水疱,自中心向外扩展,边缘堤状隆起,呈环形或多环形,中央炎症减轻,伴脱屑或暂时性色素沉着,周边有活动性的丘疹、小水疱。

股癣皮损炎症显著,边界清楚。

自觉症状:

瘙痒。

易发季节:

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

足癣

临床表现:

分三型:

1水疱型:

趾间、足底、足侧缘散在分布或成群发生的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深在性水疱,壁厚,疱液清,不易破裂,可融合成多房性水疱,剧痒,数日后疱液干涸,成点状或环形脱屑。

2浸渍糜烂型:

又称间擦型。

常见于3-4、4-5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

易继发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丹毒。

3鳞屑角化型:

常见足跟、足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如树皮,冬季可皲

裂,疼痛,夏季间发水疱,伴痒感。

转归:

夏重冬轻,迁延反复。

 

黄癣、白癣、黑点癣鉴别诊断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黄癣

白癣

黑点癣

发病情况

农村儿童或成人多见

城市儿童多见

城乡儿童或成人均可发病

头皮损害

初为丘疹或小脓疱,继之黄癣痂、萎缩性瘢痕

初为白色鳞屑斑,周围可继发小卫星状损害

为散在的小片白色鳞屑斑

头发损害

枯黄、弯曲、参差不齐,发际不侵犯

高位断发,有菌鞘

低位断发,外观呈小黑点

并发脓癣

罕见

常见

偶见

自觉症状

剧痒

瘙痒不明显

轻痒

WOOD’灯

暗绿色荧光

亮绿色荧光

无荧光

直接镜检

发内菌丝、孢子

发外密集小孢子

发内成串孢子

真菌培养

许兰氏黄癣菌

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

紫色毛癣菌

断发毛癣菌

预后

发展慢,无自愈倾向,永久性脱发

发展快,有自愈倾向,不留瘢痕

经久不愈,由断发发毛癣菌引起者可留瘢痕

07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荨麻疹:

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的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

(中医称瘾疹、风疹块)

发病抗制:

分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1变态反应:

多数为I型,少数为II型。

2非变态反应性:

(1)药物:

阿托品、吗啡、罂粟碱、可待因。

(2)毒素:

蛇毒、细菌毒素产生外毒素、海蛰、昆虫毒素。

(3)贝类:

虾、蘑菇、草莓。

(入体后激活补体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

临床表现

据病程分:

急、慢性两种。

15%~25%的人一生至少发生一次。

急性荨麻疹

部位:

全身皮肤、粘膜均可发生。

皮损特点:

起病急,先感瘙痒——孤立或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红色、皮色、白色的风团——渐扩大,融合成片,可呈橘皮样——数m-h消失,不留痕迹——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自觉症状:

剧痒,灼热,偶伴刺痛。

全身症状:

重者可心慌、烦躁、血压降低、腹泻、胸闷、呼吸困难、高热、寒战、脉速、败血症等。

转归:

数天—周痊愈。

09药疹

定义:

指药物经各种途经进入人体后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性反应。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1)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

(2)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作用无关,与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3)有一定潜伏期,初次用药需要4—20日(多为7—8日)后才发疹,已致敏者再

次用药后24小时内发病。

(4)一药多疹,多药同疹。

(5)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

(6)糖皮原激素治疗常有效。

1.药疹的临床表现?

1固定性药疹:

常由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或巴比妥类引起。

好发部位:

皮肤粘膜交界处,口唇、口周、龟头。

皮损特点:

常为单个直径约1—4cm大小的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红色斑疹,边界清,绕以红晕,重者可有水疱、大疱。

自觉症状:

轻度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转归:

停药1W左右渐消退,遗留灰黑色沉,不易退。

再用药,则在原皮损处重发。

2.荨麻疹型药疹:

由血清制品,痢特灵、青霉素引起。

皮损特点: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长,伴血清病样症状。

可转为慢性荨麻疹。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多由青霉素、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及磺胺引起。

麻疹样皮疹为散在或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躯干为多,可伴小出血点。

2.三大重型药疹包括哪些?

1.多形红斑型药疹:

多由磺胺、解热镇痛、催眠药引起。

轻型:

与多形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边界清,中心呈紫红色,虹膜现象阳性,常有水疱,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伴有瘙痒,常累及口、生殖器粘膜,伴痛感。

重型:

泛发全身,在红斑、丘疹、水庖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渗出,腔口部位受累,痛剧烈,可伴高热,WBC升高,肝肾损害及继发感染,病情凶险可至死。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多由磺胺、解热镇痛、抗生素引起,起病急骤,皮损为弥慢性紫红或暗红色斑片,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渐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呈暗灰色覆于糜烂面上,伴大量渗出,似浅II度烫伤,触痛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重,粘膜可累及,重者常因并发症死亡。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多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癜痫药引起。

多为长期用药发生,潜伏期约20日左右,皮损初为麻疹或猩红热样,渐加重,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手、足为重,2~3周后,红肿渐消,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口粘膜可糜烂,眼结膜充血,全身浅表淋巴常肿大,病程较长,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

3.重型药疹的治疗?

治疗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药物排泄。

2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治疗。

3轻型药疹:

抗组胺药、VitC等,必要时给中等剂量强的松(30-60mg/d),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

4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及时抢救,防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加强护理,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1)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地米10-20mg/d,或甲强龙60-80mg/d,

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后渐减,不能控制采用冲击疗法。

(2)预防和治疗感染和并发症:

注意绿脓杆菌和真菌的感染,伴肝损害者——保肝治疗。

(3)注意眼睛、口腔护理。

(4)加强支持疗法:

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输血、血浆、蛋白。

(5)加强局部护理和治疗:

注意保暖,消毒;渗出者——湿敷;糜烂面大者——暴露干燥和湿敷交替;防褥疮发生。

10银屑病

银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银屑病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寻常型银屑病99%

好发部位:

头皮、四肢伸侧尤其肘膝伸侧、腰骶部,还可有粘膜、甲、全身,对称分布。

皮损特点:

皮肤损害粘膜损害头皮损害甲损害

1.初为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渐融合成境界清楚的斑块,表面覆有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反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去薄膜有点状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

2.龟头、包皮内侧呈边缘清楚的淡红色斑片,覆以银白色鳞屑。

为境界清楚的大小不等红斑,上覆厚层

3.银白色鳞屑,头发呈束状,不易脱落。

4.一个至多个甲损害,呈散在顶针样点状凹陷,无光泽,可有横沟,纵嵴、肥厚、甲剥离、畸形。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

不同程度瘙痒。

归转:

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冬重夏轻。

病程可分三期:

1进行期:

皮损增多、扩大,色鲜红,鳞屑厚,周围有红晕,新疹出现,可有Koebner现象。

2稳定期:

无新疹出现,炎症减轻,鳞屑薄,病情稳定。

3消退期:

皮损渐消,色变淡,留色素减退或沉着斑。

诊断

1寻常型:

好发部位+红斑上多层银白色层鳞屑,易刮除,薄膜现象,慢性经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增殖加速,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为3~4日,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

2脓疱型:

特征性小脓疱、脓湖,周期性发作,易继发红皮病。

3关节型:

银屑病皮损+先后发生的小关节炎症状,多有指甲损害。

鉴别诊断:

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治疗:

无特效疗法

原则:

1避免诱发因素,配合心理治疗。

2不追求彻底治疗。

3进行期皮损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对病因、类型、病期予以治疗。

5局限性皮损以局部外用药为主,广泛严重时应综合治疗。

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

最广,有明显效果,

如:

艾洛松、氟轻松、倍他米松、氟美松等,长期应用可有副作用,大面积应用可引起全

身不良反应。

2维甲酸:

0.025-0.1%,可与UV、糖皮质激素联用,注意副作用。

3维生素D3衍生物:

钙泊三醇。

4角质促成剂:

水杨酸、煤焦油制剂。

510%环孢素、氟尿嘧啶等。

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

(1)MTX:

适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其他疗效不佳时应用,

注意副作用:

消化道、造血系统、肝功障碍,应定期作化验检查。

(2)环孢素(CSA),副作用为肾毒性、高血压、头痛等。

(3)雷公藤。

2维生素制剂:

A、B12、C、D2、D3。

3维甲酸类:

依曲替酯,适于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

4抗生素:

适用于急性点滴型、进行性寻常型伴扁桃体炎、咽炎,有青、红、克林霉素、甲砜霉素、头孢菌素。

5糖皮质激素:

寻常型不用,仅在红皮病型、关节型、泛发性脓皮病型伴全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但慎用。

6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丙球蛋白、胸腺素。

7中药:

复方青黛丸、六味地黄丸。

物理疗法:

1补骨脂素UV疗法:

对顽固型。

2光疗:

三联疗法:

外用煤焦油——数小时后洗澡——UVB照射。

3浴疗:

矿泉浴、药浴、糠浴。

其他:

普鲁卡因静封、高压氧也可。

11疥疮

重点疥疮的诊断

动物性皮肤病:

疥疮

由疥螨引起的皮肤传染病。

直接接触传染。

疥疮的特征性皮损:

遂道

病原体:

疥螨

临床表现:

部位:

皮肤薄嫩处:

指间、腕屈侧、肘窝、腋、乳下、下腹部、外生殖器。

一般头、掌跖不及。

皮损:

初为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有遂道、结节、结痂。

自觉症状:

剧痒、夜间为甚,可继发感染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管炎.

特殊类型:

结痂性疥疮(挪威疥):

大量鳞屑、结痂、红皮病。

诊断:

传染史+好发部位+夜间剧痒

鉴别:

与瘙痒性疾病和阴瘙鉴别。

治疗:

1.隔离;

2.消毒:

衣服、被褥、盥洗用具等;

3.外用:

10%硫磺软膏、1%r-666霜;

4.结节:

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皮损内注射,冷冻。

13痤疮加护理

本节重点:

1、痤疮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痤疮:

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部位。

病因

1、皮脂分泌亢进。

2、毛囊上皮角化异常。

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发病机制

青春期内分泌旺盛——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增多;

毛囊上部角化异常——毛囊口变小——皮脂瘀积——皮脂栓——黑头(白头)粉刺

毛囊内微氧环境——痤疮丙酸杆菌增殖——产生酶类——分解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和小分子多肽——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反应——趋化中粒细胞——释放水解酶——毛囊壁渗漏破裂——脓疱→

内容物入真皮——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形成囊肿、结节

诊断

据易患人群+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转归。

鉴别诊断:

1、酒渣鼻:

中年人,位鼻部及面部中央,皮损潮红充血,伴毛细血管扩张,无黑头粉刺。

2、痤疮型药疹:

有服用碘、溴、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史。

治疗

原则:

1、抑制皮脂腺分泌;

2、纠正异常的毛囊角化;

3、减少毛囊内细菌数量;

4、消除局部炎症反应。

一、全身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精神刺激,控制饮食。

2、抗生素:

四环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

3、维甲酸类:

13-顺维甲酸、维胺酯胶囊。

4、维生素类:

A、B6、B2。

5、锌剂:

硫酸锌。

6内分泌制剂:

乙烯雌酚、避孕药。

7、皮质类固醇:

强的松。

8.中药:

丹参酮胶囊

9.中医疗法:

自血疗法、耳针疗法

二、局部治疗

1、外用药:

5%硫磺霜、0.05%维甲酸霜、3%红霉素液、1%氯霉素酊。

2、局部处理:

彻底清除皮脂栓,药物面膜

3、痤疮瘢痕:

皮损内注射(去炎松、得宝松)激光治疗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以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头皮、眉弓、鼻翼旁、鼻唇沟、耳后、腋、脐、肛周。

皮损特点:

初为毛囊口周红色小丘疹——渐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对称分布。

(注: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