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356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docx

人性的复苏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郑贞敏

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性的复苏——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学生姓名郑贞敏 学号1251201211107

入学时间2012年春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试点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巫山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年月日

材料 目 录

1.指导任务书……………………………………………………………

(1)

2.指导记录表……………………………………………………………

(2)

3.写作提纲………………………………………………………………(3)

4.论文(设计)提要……………………………………………………(3)

5.论文(设计)正文……………………………………………………(3)

6.参考文献………………………………………………………………(9)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10)

8.答辩记录表……………………………………………………………(11)

9.审查意见………………………………………………………………(12)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人性的复苏——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学生姓名郑贞敏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职称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可附另页)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

1、期限:

自2013年8月1日起至2013年10月25日

2、具体进度安排:

时间

完成内容

2013.8.1至2013.8.31

确定选题,广泛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2013.9.1至2013.9.30

写出论文初稿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充实内容

2013.10.1至2013.10.20

分别完成二稿和三稿并请指导教师分别指导二稿和三稿根据其意见分别进行二稿和三稿的内容或结构的修改

2013.10.21至2013.10.25

论文三稿修改完成后审查文本是否规范并作最后修订与装订工作以完成最后的定稿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巫山分校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郑贞敏

学号

1251201211107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第一次指导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二次指导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三次指导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四次指导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第五次指导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内容提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给人性下了这样的结论,而且,这也成为一个定论一直给我们验证着人性的善与恶。

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人得一生受到环境,教育,宗教扥诸多方面的影响,原本单纯而又美好的心总会被其他东西所包裹,披上一层外衣,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大彻大悟。

这是“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文中的主人公在性格上都具有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

人性的善与恶成了主人公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人物性格充分体现了“爱”与“恨”的关系,恨是爱的异化,爱是恨的复归,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爱的永恒主题。

其中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备受读者关注,论文将分三个阶段分析人物因于环境不同变化,导致人物命运由人到魔再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性格特征,从而体味人性复苏之美。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世间种种的遭遇,才会变得敏锐犀利,变得宽广大度。

 

人性的复苏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关键词】:

呼啸山庄希斯克里夫环境性格复苏

曾经被斥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数年后却又被世人公认为“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那就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

小说被称为“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这部伟大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小说主人公狂放不羁的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恨,艾米莉·勃朗特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精神压迫和矛盾冲突,创造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完全被扭曲了的,笼罩着恐惧不安和绝望的现实图景女作家呕心沥血完成的著作于1847年12月出版,可惜的是,仅仅一年后,她短暂的一生便画上了凄凉的句号,当人们认识到作品所有价值的时候,已是半个世纪以后了。

艾米莉·勃朗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

在她所生活的这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

这样的社会背景直接影响着艾米莉的成长,也影响着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艾米莉集双重人格的冲突,分裂的痛苦,孤独傲世的个性,病态的心理于一身,从而塑造了世间的两个精灵一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

通过小说,她把自己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无论是主题结构,还是艺术构思,作品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作者艾米莉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性格,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描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人类最崇高的爱情与人性。

尤其希斯克里夫这个主人公形象,无疑又是小说中最为主要也是备受谴责和争议的一个人物,他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都深深吸引着读者,因此,他也成为了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小说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的悲剧爱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一个个畸形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事件。

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那段畸形的生死恋情和他们那近乎疯狂的爱恨情仇荡涤着每个读者的内心世界,读完小说,每个读者的内心深处都会心潮汹涌,难以平伏。

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束缚、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反抗。

虽然这种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一个升华的境界。

他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里夫由爱到恨、到复仇、再到人性的复苏。

这一过程的转变应是小说的精髓,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希斯克里夫从人到魔再到人的转变,使我们体味到了人性之美,体味到了阴霾笼罩下的山庄又恢复光明与生机的快感。

在社会生活中,人是“带着自己的心理的整个复杂性的,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也没有纯粹白色的,在人的身上参合着好和坏的东西——这一点应该认识和懂得”(高尔基语),小说成功之处也就因于塑造了希斯克里夫这样一个复杂性的“圆形人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形象。

一、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形成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

弗洛伊德认为“当我们追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很多人都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确实植根于早年生活中”,也就是说童年经历对人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童年所处环境的影响。

《呼啸山庄》的老恩肖先生从利物浦带回一个“脏兮兮的,衣衫破破烂烂,一头黑发的小男孩”,“他站在那儿,瞪着一双眼四下里乱瞅,叽里咕噜地说一些奇怪的谁也听不懂的话。

”艾伦“简直要给他吓死了”“恩肖太太已经暴跳如雷了,她还要立刻把它从门口扔出去”当老肖恩拿出被挤碎后的小提琴时,欣德利的哭声里隐含着对于这个外来者的憎恨,并不让他和他们睡在一起,甚至连屋子也不让他进。

小凯瑟林则因未得到可爱的马鞭而“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那个小家伙身上,朝他吐口水,做鬼脸。

”这便是希斯克里夫初入山庄时的情景。

特殊的环境必将造成特殊的性格。

初来乍到的希斯克里夫就遇到了这样冷酷的生活环境,他应感到了生存的巨大压力。

金钱主宰一切,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希斯克里夫所处的正是一个典型的金钱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是低贱的,必将会遭受耻辱,希斯克里夫是个来路不明的、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

所以,一开始他就注定必将遭到歧视,尤其在欣德利眼里,他“还是那么讨厌他”,“一天到晚折磨他,给他气受”,甚至经常打他,骂他“小杂种”。

因为欣德利一开始就感觉到了威胁,老恩肖先生“对希斯克力夫格外宠爱起来,甚至超过凯茜”欣德利从此把希斯克里夫“视为一个夺走了他父亲的感情和自己特权的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利用一切机会整治他”,故而在老恩肖先生去世后,他把嫉恨都发泄到了希斯克里夫的身上,把他贬为下贱的劳工、奴仆,不得接受教育,成为体面的人。

希斯克里夫从小被家人抛弃,成为孤儿,内心深处有着难以名状的痛苦,尽管后来被恩肖先生收养并被宠爱,他的日子也没有因此变的好过。

亨德利欺负他,约瑟夫诬蔑他,甚至和他相爱的凯瑟琳也因为爱慕虚荣而最终“抛弃”了他。

于是他带着对所有人的仇恨离家出走,查无音信。

大家以为他会永远地消失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这样出人意料,这种残酷的生活环境是他的灵魂受到了巨大的屈辱,同时也磨炼了他坚韧的顽强的性格。

所幸的是,上帝在剥夺了希斯克里夫在人间的温暖之后,又让呼啸山庄的恩肖先生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虽然好景不长。

但老恩肖与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灵,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他们萌发了爱意,虽然欣德利异常讨厌他,但是甜蜜的爱情淡化他内心的仇恨,让他打算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他的哥哥欣德利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神圣的爱情对他来说就是一切。

而这些又都为他今后用尽一切力量摧毁那些破坏他爱的邪恶势力埋下伏笔。

他因爱而表现出过分顺从、依赖,也因爱而表现出冷漠、仇恨。

因为在这个冷酷的环境中唯一让他感到宽慰的就是凯瑟琳那份率真自然的爱与无性,只有凯瑟琳接纳它、同情他,他也全身心地去爱着凯瑟琳,就像凯瑟琳所说,“因为她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

我们俩的灵魂是如此的相似,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不管它们是什么造的。

”而他们这种无性恰恰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同,甚至说整个社会的认同。

在林顿一家及欣德利的眼中,希斯克里夫就是一个“吉普赛无赖”。

希斯克里夫自己也想,“我多想也有浅色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好看的衣服,还懂规矩,运气好,将来一样阔气。

”欣德利也不可能使他成为这样高贵的人。

所以,在他心中也就滋生出极端的偏见和仇恨,然要么是上等人,要么是下等人,要么是统治者,要么是受压迫者,这种环境让他明白人不可能保持一致,这也就为他今后的复仇埋下伏笔。

同时也塑造了他倔强、冷库、叶星、叛逆与坚强的个性。

文中有个场景写到他将一盆热乎乎的苹果酱砸向林顿的脑门,而被欣德利毒打一顿并关在黑屋子里不给吃饭时,他只是静静坐在那里,并没有其他孩子的那种哭闹反应,他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在想,怎么和欣德利算账。

多长时间我都不在乎,只要我的目的能办到。

我希望他活得好好的,不要在我找到他清算以前就没命了。

”残酷的童年生活剥夺了他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已经使他的性格扭曲、人格变态了。

二、希斯克里夫由人到魔的转变阶段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理性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魔是不受任何道德、法律等理性因素约束的“恶”的力量的代表。

可以说,凯瑟琳具有双重性格,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爱着希斯克里夫,却嫁给了林顿。

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标准淑女,有着人间世俗的爱情观,想嫁给一个门当户对、有身份、有家产的绅士,这也是那个时代女孩子所追求的奋斗目标。

因此,凯瑟琳选择林顿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在凯瑟琳与埃德加·林顿的交往过程中,凯瑟琳逐渐认识到希斯克里夫的“俗气、低贱”,“要是我嫁给希斯克里夫,只能是贬低我自己。

”这如刀之语深深刺痛了希斯克里夫的心,也让他更加明白金钱社会的不平等,他要出走,要用富人的标准改变自己,要超过埃德加·林顿。

三年后他“衣锦还乡”,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开始了血淋淋的复仇。

九月,一个醉人的夜晚,当流浪多年意外发迹的希斯克里夫走进画眉山庄时,在女仆奈丽的眼中,他似乎个更像文明社会的绅士:

“这是一个高大,强大,身材很好的人,一种半开化的野性还潜伏在那凹下的眉毛和那充满阴郁的眼睛里,但已经被克制了。

他的举止简直是庄重,不带一点粗野。

”他的外表瞒过了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底的绅士,甚至让年轻的伊莎贝拉对他产生了感情,而凯瑟琳是这样告诫伊莎贝拉的:

“希斯克里夫是一个没被驯服的人,求你别妄想他在一幅严峻的外表下深深隐藏着善心和恋情!

他并不是一块璞玉——乡下人当中的一个含珠之蚌,而是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残忍的人,他不会爱上一个林顿家的人。

但是他也很可能跟你的财产和继承财产的希望结婚。

贪婪跟着她成长起来,成了他易犯的罪恶。

这就是我对他的写照。

”③这种恶毒的评价似乎不应出自凯瑟琳之口,但我们知道,性格与他相似又相爱的凯瑟琳怎么能够说错呢?

失去凯瑟琳的希斯克里夫已经成为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的人,一个能够吞噬一切的恶魔,他将会为失去的爱而向埃德加、欣德利复仇。

他的复仇计划就这样开始了,首先,他和亨德利赌博,赢光他所有的钱,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

然后,他诱拐了情敌的妹妹——伊莎贝拉。

想尽办法打她、骂她、折磨她。

最后,凯瑟琳死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希斯克里夫竟然将报仇的矛头指向下一代。

一手造成了一桩桩悲剧,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并享受着其中的乐趣,他以病态的方式摧残着每个人的灵魂。

每个读者都不禁会问,生性善良的希斯克里夫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贪婪、残忍、冷酷无情的恶魔呢?

细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正是他所生存的时代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结果。

正如阿诺德·凯特尔所说:

“希斯克里夫的反抗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被这同一社会的条件与社会关系贬低了的工人的反抗。

希斯克里夫后来的确不再是个被剥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为他采用了统治阶级的标准,以一种甚至使统治阶级本身也害怕的残酷无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对凯瑟琳的爱情中所暗含的人性价值也就消失了。

但使希斯克里夫完全由“人”转变为“魔”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凯瑟琳的过世。

因为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为了凯瑟琳他可以忍受一切,包括改变所谓的身份地位,变得体面些,他说:

“凯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是忘了我自己!

”凯瑟琳死后将近二十年,“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因在地面的石板上!

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在夜晚的空中。

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整个世界都处处提醒我它确实存在过,可我却失去了她!

”希斯克里夫是一个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扭曲的灵魂,他不得不屈服于生活的环境,他的心灵因此而痛苦。

④又因痛苦而扭曲,又因扭曲而变的残暴、不可理喻。

在报复的过程中,他那波涛汹涌的激情和鲜明炽热的爱恨情仇深深吸引着每个读者。

他爱凯瑟琳胜过一切,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爱,当凯瑟琳背叛了他的时候.转化成了无尽的恨。

将敌人至于死地。

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足以用“痴”来形容。

阳光与欢不是他们爱情的主旋律。

而仇恨和误解相互交织成为他们爱情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

凯瑟琳一旦去世,从此二人阴阳两隔,希斯克里夫悲痛至极,爱人的离去激化了他人性中报复的阴暗面,他疯狂的报复对自己不逊的辛德森和他儿子哈里顿,报复林顿和他妹妹伊莎贝拉,曾经因凯瑟琳爱的感化而深藏心底的野性暴露无遗,日益尖锐直至占据他灵魂的绝大部分。

他变得恐怖而阴森。

而最终也难以逃脱被仇恨吞噬的命运。

身世、财富和社会地位使他受尽屈辱与折磨,不得与心爱的人相伴,因此,他的目标就是要得到更高的地位,能够以牙还牙,使自己的敌人堕落,饱尝当年自己所受的痛苦。

当欣德利死去时他把不幸的小哈里顿放在桌子上,带着少有的失败咕嚷道:

“现在,我的漂亮的孩子,你是我的了!

让我看看在同样的狂风吹扫下,一棵树会不会长得跟另一棵树一般弯曲!

”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里夫比他的敌人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

根据他的计划,他的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斯克里夫,哈里顿成为另一个欣德利,而凯茜将成为另一个凯瑟琳。

林顿将同凯茜结婚,而哈里顿将像希斯克里夫当年那样堕落。

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希斯克里夫这时已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恶魔。

他将他的仇恨已经泛化到两个家族所有人的身上,并最终使两个山庄的财产完全落入他之手,尽管这些财富对他而言只不过如尘土一样,但有了它们,他就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力。

此时的他已不能像先前与凯瑟琳相恋时那样过着富裕的精神生活,而是把灵魂转向物质世界,转向他天生的肉体部分,他要处心积虑的报复,对物质世界最大可能的追求是它变成了一个不幸的、遗失方向的人,使他变得比低级动物更野蛮、更不公正、更卑鄙、更残忍、更恶毒,当这一切邪恶与欲望被堕落的灵魂进一步纵容是,他变得越来越兽性,直到他的整个存在跟野兽一样,为了得到两个家族的财产,他不惜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牺牲品,这时的他已完全失去了同情意识,因为灵魂的神圣本质已经被物欲控制了。

他正游走在通往魔芋的路途上,以病态的方式残害着山庄的人们。

三、希斯克里夫人性的复苏

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与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

希斯克里夫起初所面临呼啸山庄的特殊环境,使他的命运注定要发生变化,他要报复,他失去了人性,而此时的他已成为山庄的真正主人,得到了一切物质,他的仇人相继死去。

而身份的转变加之仇人的死亡,使他复仇的动因一点点的瓦解,残存的爱再次萌发,他要再次走向“善”。

让我们重温这样一个场景:

星期一的早晨,小凯瑟琳说服哈里顿在红醋栗树丛中开出了一片很大的空地,他们一起栽种从田庄移来的植物,却换来了男仆约瑟夫的告发,从而引起了希斯克里夫同这对恋人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的争论。

激怒的希斯克里夫揪住了小凯瑟琳的头发,而她无所畏惧,就像当年的凯瑟琳。

“忽然见他的手松开了,他的手从她的头上移到她的肩上,并直直的凝望着她的脸。

接着,他又抽回手捂住自己的双眼,站了一会儿,显然想冷静下来。

”这是光明回归的开始,也是小说后部分最精彩的一刻。

“手指松开”的动作意味着一个充满报复欲望的魔鬼就要消失,人性从此复苏。

⑤因为希斯克里夫从这对恋人身上发现了少年时代的字迹和凯瑟琳的身影。

“五分钟前,哈里顿仿佛是我青春的化身,他的模样是我那不灭爱情的幻影;也是我为了自身权力,而疯狂努力的影子,我的堕落、我的骄傲、我的幸福,以及我的悲痛和幻影……”,“对我来说,又有哪一样不让我回想起他?

……这世界整个就是一件可怕的纪念品,提醒我她存在过,而我已经失去了他!

他突然发现自己摧毁一切的意志都已经消失了,他旧日的敌人都已经被打败,而此时他却越来越弄不清生存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在绝望中生命变得如此绝望与渺茫。

命运的法规使他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那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无法安宁,他将追随自己内心、灵魂应该皈依的地方而去。

他控制不了自我,尤其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陷入一片忘我的迷茫,被“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紧紧困扰,无法摆脱。

这样来自复仇的表面上的快感,并不能掩饰他内心的寂寞、痛苦。

他“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来往了”,他呻吟,“哦,上帝,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我希望他早点结束”,“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

他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魔的身上终于萌生了善的因子,可见魔与佛只在一念之间。

他希望凯瑟琳的回来,但凯瑟琳回到他的身边的不可能性是他否定了生存的价值,他时时刻刻觉得凯瑟琳在召唤,这种爱情的感召使他属于幻想与神秘世界,他片刻不得安宁,他不属于现实世界,他放弃了表面的所得,而选择了填补内心失落的方法——灭亡,与凯瑟琳尸骨并存,终于,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他们丧失了肉体,却留住了灵魂的永恒,他们在黑夜的旷野上,山崖底下散步……,希斯克里夫的人性再度向善,爱使庄园恢复了光明与生机。

参考文献:

①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袁翠珍,“一个扭曲的灵魂一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厉夫”,载《淮阴师专学》,1992年第2期

③张奎武,《英美概况》(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④董敏,“试论艾米莉个性特征对《呼啸山庄》的影响”,载《唐山学院学》,2007年第l期

⑤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徐晓雯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⑥侯翠霞,“善与恶相共,美与丑转化”,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l期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指导教师基本信息

姓名

学历

专业

职称

年龄

毕业院校

职业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答辩学生:

学号:

专业:

序号

主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参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5

6

 

7

 

论文(设计)题目:

记录人(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审查意见

答辩小组组成情况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

主持人

成员

成员

答辩小组评审结果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成绩

综合成绩

答辩小组签名

答辩日期

年月日

试点单位

意见

 

签章:

年月日

重庆电大

终审部门

意见

 

签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