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中考专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030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中考专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杠杆中考专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杠杆中考专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杠杆中考专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杠杆中考专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杠杆中考专题1.docx

《杠杆中考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中考专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杠杆中考专题1.docx

杠杆中考专题1

杠杆中考专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

如图所示,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在图中正确表示开瓶盖时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是()

A.

B.

C.

D.

2.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当用力摁住N点打开该夹子时,能正确表示该过程的MON

杠杆示意图是()

 

A.

B.

 

C.D.

3.有一根轻质杠杆,在中点支起,两边挂上砝码后,恰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那么,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还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

A.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减少一个B.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向里移动一格C.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减少一半D.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4.下列简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省力的是()

 

A.

夹蒜器B.

碗夹

C.

去核器D.取蛋器

5.

图甲为曲臂举起重物时的示意图,其中肱二头肌对前臂A处的拉力为动力F1,B处握着的重物对手臂向下的压力为阻力F2.图乙所示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甲图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如图,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杠杆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7.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

8.如图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示意图,B是配重。

起重机工作时,在钢索吊起货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索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的重力B.货物加速上升过程中没有惯性C.货物的动能转化为它的重力势能

D.配重是为了防止起重机翻倒,利用了杠杆原理

9.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0.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

图中线段AB与力

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AC⊥OB.线段表示力F的力臂。

(选填

“OA”或“AC”)

11.如图,是三种类型剪刀的示意图,请你为铁匠师傅选择一把剪铁皮的剪刀,你会选择

(选填”A”、“B”或“C”)剪刀,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省。

12.如图所示,用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动力F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该杠杆属于(选填“省力”、

“费力”或“等臂”)杠杆。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3.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14.赛艇的船桨是费力杠杆,请在图中画出运动员把船桨从位置①拉到位置②时作用在桨柄A处的动力F1和桨叶B处受到的阻力F2及阻力臂l2。

 

15.图甲是汽车上的手动刹车装置,为防止车移动需要把刹车杆拉起。

刹车杆相当于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F2是杠杆受到的阻力。

请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l2、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对实验的影

响。

为了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格。

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

在A处的钩码所受重力和钩码所受拉力是一对力。

(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计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如果竖直向上拉

动弹簧测力计,它是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每个钩码重0.5N)。

(4)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17.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

杠杆在如图甲的位置静止时(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

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

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杠杆中考专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

如图所示,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在图中正确表示开瓶盖时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是()

A.

B.

C.

D.

【考点】7M:

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答】解:

A、要把瓶盖打开,要克服瓶盖和瓶口之间的摩擦力,瓶盖给起子的阻力是向下的。

不符合题意。

B、瓶盖给起子的阻力是向下的。

动力和阻力都使绕支点O顺时针转动。

不符合题意。

C、瓶盖给起子的阻力是向下的。

动力是起子绕支点O逆时针转动,阻力绕支点O顺时针转动。

符合题意。

D、如图,动力和阻力都使起子绕支点O逆时针转动。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当用力摁住N点打开该夹子时,能正确表示该过程的MON

杠杆示意图是()

 

A.

 

B.

 

C.

 

D.

【考点】7M:

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答】解:

据图可知,当用力摁住N点打开该夹子时,其会绕着中间的固定点O转动,即O为支点;所按压的N点为动力F1的作用点,F1的方向向下;而杠杆MON受到弹簧向下的阻力F2,M点就是阻力F2的作用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3.

有一根轻质杠杆,在中点支起,两边挂上砝码后,恰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那么,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还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

A.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减少一个B.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向里移动一格C.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减少一半D.左右两边的砝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考点】7N:

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答】解:

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A、杠杆的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3G×2L=6GL,杠杆的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G×4L

=4GL,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杠杆不能保持平衡。

B、杠杆的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4G×L=4GL,杠杆的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2G×3L

=6GL,所以杠杆的右端下沉,杠杆不能保持平衡。

C、杠杆的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2G×2L=4GL,杠杆的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G×4L

=4GL,所以杠杆保持平衡。

D、杠杆的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4G×3L=12GL,杠杆的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

2G×5L

=10GL,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杠杆不能保持平衡。

故选:

C。

4.下列简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省力的是()

 

A.

夹蒜器B.

碗夹

C.

去核器D.取蛋器

【考点】7O:

杠杆的分类.

【解答】解:

A、夹蒜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碗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去核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D、取蛋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

A。

5.图甲为曲臂举起重物时的示意图,其中肱二头肌对前臂A处的拉力为动力F1,B处握着的重物对手臂向下的压力为阻力F2.图乙所示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甲图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7O:

杠杆的分类.

【解答】解:

肱二头肌对前臂A处的拉力为动力F1,其力臂为L1;B处握着的重物对手臂向下的压力为阻力F2,其力臂为L2,所以是费力杠杆。

如图所示:

 

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D、面包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与甲图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②③④。

故选:

B。

6.如图,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考点】7Q: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答】解:

弹簧测力计从位置A逆时针转到位置B,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了,所以动力变大。

故选:

A。

7.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

【考点】7Q: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答】解:

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阻力的大小不变(等于物重G),阻力臂变大,动力臂不断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将变大。

故选:

A。

8.如图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示意图,B是配重。

起重机工作时,在钢索吊起货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索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的重力B.货物加速上升过程中没有惯性C.货物的动能转化为它的重力势能

D.配重是为了防止起重机翻倒,利用了杠杆原理

【考点】6L:

惯性;7T:

杠杆的应用;FU: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答】解:

A、起重机工作时,在钢索吊起货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钢索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的重力。

故A错误;

B、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故货物加速上升过程中也具有惯性。

故B错误;C、在钢索吊起货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货物的质量不变,高度升高,速度变大,故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变大,所以货物的动能没有转化为它的重力势能。

故C错误;

D、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示意图,工作时,起重臂绕O转动,属于杠杆原理的应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配重是为了防止起重机翻倒。

故D正确。

故选:

D。

9.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考点】7T:

杠杆的应用.

【解答】解:

A.提灭火器时,灭火器的重力为阻力,手掌上部与柄接触的位置为支点,手的下部对柄向上的力为动力,手靠近瓶口,这样能减小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可以减小下面手的动力,容易提起灭火器,故A正确;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小了对保险销的压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有利于拔出,故B正确;

C.由图3知,用力压手柄(手柄类似于衣服夹子,如下图),手靠近瓶口时(即靠近支点),动力臂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应增大,所以不容易压下手柄,故C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可知,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快速灭火,故D正确。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0.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

图中线段AB与力

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AC⊥OB.线段OA表示力F的力臂。

(选填

“OA”或“AC”)

【考点】7M:

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答】解:

由图可知,AB是力F的作用线,OA⊥AB,OA为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OA表示力F的力臂。

故答案为:

OA。

11.如图,是三种类型剪刀的示意图,请你为铁匠师傅选择一把剪铁皮的剪刀,你会选择C

(选填”A”、“B”或“C”)剪刀,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省力。

【考点】7T:

杠杆的应用.

【解答】解:

由图片可知,C剪刀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可用来剪铁皮,目的是为了省力。

故答案为:

C;力。

12.如图所示,用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动力F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该杠杆属于省力(选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考点】7O:

杠杆的分类;7Q: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答】解:

将重物从A位置缓慢提升到B位置,如图所示,

动力F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所以动力臂长度为杠杆的长且大小不变;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阻力的力臂最大、且阻力大小不变(等于物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动力最大,所以杠杆转动的过程中动力先变大、后变小。

由图知,杠杆的动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所以该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

先变大后变小;省力。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3.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考点】6H:

力的示意图与图示;7P:

力臂的画法.

【解答】解:

由图示可知,当杠杆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时,作用在A点的动力力臂最

大,此时动力最小,力垂直于杠杆向上,支点O与最小作用力F如图所示:

14.赛艇的船桨是费力杠杆,请在图中画出运动员把船桨从位置①拉到位置②时作用在桨柄A处的动力F1和桨叶B处受到的阻力F2及阻力臂l2。

 

【考点】7P:

力臂的画法.

【解答】解:

从位置①拉到位置②时,A处受到的力F1方向向上,作用点在A处;B处受到的阻力F2方向向上,作用点在B处,过支点O向力F2的作用线作垂线,该垂线段即为阻力F2的力臂l2.如图所示:

15.图甲是汽车上的手动刹车装置,为防止车移动需要把刹车杆拉起。

刹车杆相当于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F2是杠杆受到的阻力。

请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l2、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

【考点】7P:

力臂的画法;7S: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解答】解:

(1)从支点O作动力F2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2;

(2)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l1最长;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过点A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

验的影响。

为了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1格。

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

A处的钩码所受重力和钩码所受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计示数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如果竖直向上拉

动弹簧测力计,它是省力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每个钩码重0.5N)。

(4)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或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考点】7U: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答】解:

(1)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为了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4G×2L=2G×nL,解得:

n=4,

故应该将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4﹣3=1格;

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弹簧测计示数:

F=

=2G=2×0.5N=1N,

由于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力臂小于4L,故F大于1N;

如果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力的力臂大于钩码的力臂,故它是省力杠杆;

(4)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

(1)杠杆自重;运动状态;

(2)1;平衡;(3)大于;省力;(4)F1l1=F2l2

(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7.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的位置静止时是(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1.5

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

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考点】7U: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答】解:

(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因而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图甲可知,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向下倾斜,说明杠杆的重心在左端,平衡螺母应向较高的右端调节;

(3)每个钩码重0.5N,由图可知OB:

OA=2: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OB=2G×OA,

测力计的示数:

F=

=1.5N;

斜向下拉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

1.5N;

(4)本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

(1)是;

(2)右;(3)1.5;变大;(4)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