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99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国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国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国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国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国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国文教案.docx

《大学国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国文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国文教案.docx

大学国文教案

大学国文教案

大学语文教案

1—3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学科学科

年级

一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郑孝萍

职称学科

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

大班

学时

6

课题

(章、节)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大学语文》

教学目的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这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1、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

2、掌握《诗经》的基本内容

3、掌握先秦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概论

一、先秦历史与文化

1、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2、商周文化:

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

通过礼,周文化在多方面摆脱了原始宗教的力量,而运用具有理性的政治手段和道德意识调节社会关系,确立等级秩序。

这在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春秋、战国时代,形成“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

二、先秦文学

1、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

(诗经)

2、早期文学的另一重要领域是神话。

神话的文学意义和民族精神。

3、在先秦文献中,历史著作构成重要的一支。

现存《尚书》大约是周王室史官保存的历代文献汇编,《春秋》则是鲁国官史。

以后,随着文化下移到社会,官方的资料也有流传出来的,于是出现由“士”编纂的史书,即《左传》、《国语》、《战国策》。

《左传》选文欣赏。

4、从春秋中叶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呈现繁荣的诸子散文,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作。

5、相隔三百多年的战国末期,在南方的土地上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把先秦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二节:

《诗经》

一、《诗经》概貌:

二、《诗经》的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2、农事

3、燕飨

4、怨刺

5、战争徭役

6、婚姻爱情:

《氓》讨论

三、,《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内容、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诸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2、《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3、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4、《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三节:

《论语》、《庄子》

一、《论语》

1、〈〈论语〉简介

2、选读:

“仁”的重要标准

3、“侍坐章”欣赏:

1)朗读

2)讨论

3)学生总结

二、《道德经》

1、老子及其“道”

2、《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

3、《道德经》与现代社会

大学语文教案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学科学科

英语专业

年级

一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郑孝萍

职称学科

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

大班

学时

8

课题

(章、节)

第二章:

秦汉文学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

教学目的

 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汉代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4、了解汉代文学的繁荣的原因

5、掌握汉代文学基本内容

6、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汉代文学的态势

2.汉赋的兴盛

3.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4、《史记》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一、汉代文学概论45分钟:

1、秦汉历史与文化(30分钟)

2、汉代文学概况(60分钟)

二、汉乐府民歌45分钟:

1、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40分钟)

2、汉乐府民歌特色及影响(45分钟)

三、《史记》90分钟

1、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45分钟)

2、《史记》基本内容(60分钟)

3、艺术成就:

(40分钟)

4、李将军列传赏析(40分钟)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中国语言文学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二章:

秦汉文学

第一节:

概论

一、秦汉历史与文化

4、秦的思想控制

5、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则采取较为简约宽松的政策。

6、“黄老”思想流行。

7、汉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之学。

二、汉代文学概况

汉代文学形成许多自身的特点:

6、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

1)、文学创作的兴盛

2)、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

3)、是由于辞赋的兴盛,作品的增多,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7、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

8、汉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汉代文学:

1、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

2、汉代形成了五言诗

3、汉代还出现了各种四言韵文样式

4、汉代以政论为主的实用性散文

“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

”(《中国中古文学史》),文体的发展,本身也是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二章:

秦汉文学

第二节:

《史记》

《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事实上,《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数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a)生平

b)《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司马迁创作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所以,不能够把《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

3、《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

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

9、4、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二、《史记》的文学成就

1、《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2、《史记》的人物刻画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3、《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史记》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

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聱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

  

大学语文教案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学科学科

英语等专业

年级

一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郑孝萍

职称学科

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

大班

学时

8

课题

(章、节)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

教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

尽管这个时代的文学也有很多缺陷,许多新的东西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它为后代的文学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开辟了各种新的道路,提供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没有这么一个基础,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进一步繁荣是不可想象的。

1、了解魏晋南北朝酝酿着的新变2、掌握文体的发展

3、了解建安文学特色4、掌握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2.曹操诗歌

2.建安风骨

3.陶渊明田园诗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30分钟:

1、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化(20分钟)

2、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45分钟)

二、建安文学(70分钟):

1、建安风骨(45分钟)

2、曹操诗歌(45分钟)

3、曹植诗歌(45分钟)

三、陶渊明(90分钟)

1、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25分钟

2、陶渊明田园诗:

25分钟

四、谢灵运山水诗:

(25分钟)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中国语言文学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概论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化

5、历史基本特点:

一是全国长期分裂。

二是政权更迭频繁。

三是社会动乱。

四是民族矛盾尖锐。

6、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7、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8、老庄哲学以一种新的面貌兴起。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基本特点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第三,追求美的创造。

第四,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文学概况

1、建安文学:

2、正始文学:

3、玄言诗:

4、南北朝民歌:

第二节、建安文学

1、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又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

这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都是非常强烈、十分浓重的感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2、“建安风骨”。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当然,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色。

3、曹操诗歌欣赏:

总结: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

他的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4、曹植诗歌: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第一,曹植现存诗作中,乐府诗占有近半数。

但这些诗基本上都不是配乐演唱的。

刘勰《文心雕龙》谓之“无召伶人,事谢弦管”。

这是乐府歌辞文人化的明显标志。

第二,和建安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曹植也写了不少沿用民歌题材,模仿民歌风格的诗。

第三,曹植诗的结构大多颇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

第四,“诗赋欲丽”是建安文学的普遍现象,而以曹植最为突出,对后人的影响最大。

第五,建安文人诗中,开始有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曹植也是主要的代表。

 

 

中国语言文学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二节:

陶渊明

一、简介

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生平……

2、陶渊明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3、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二、陶渊明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1、田园诗中,既有纪实的成分,反映了他在家乡生活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按照某种理念要求对现实素材加以处理的结果。

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

3、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4、陶诗的艺术特点,谓之朴素、自然、真淳。

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

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

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

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

 

大学语文教案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学科学科

年级

一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郑孝萍

职称学科

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

大班

学时

10

课题

(章、节)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

教学目的

7、了解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8、掌握唐文学基本内容

9、掌握唐诗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1、唐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

2、初唐诗坛——陈子昂、张若虚`

3、王维的禅诗

4、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5、韩柳散文的成就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论90分钟:

1、隋唐历史与文化及唐文学繁荣的原因(60分钟)

2、唐文学概况(30分钟)

二、初唐诗坛——陈子昂、张若虚90分钟:

1、初唐诗概貌、陈子昂诗风简介(30分钟)

2、《春江花月夜欣赏》(60分钟)

三、王维的禅诗45分钟

四、李白诗歌:

45分钟

五、杜甫诗歌:

45分钟

六、白居易诗歌:

15分钟

七、韩柳散文及欣赏:

60分钟

八、杜牧、李商隐诗歌:

45分钟

九、唐词:

15分钟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节:

概论

一、隋唐历史、政治与文化

4、首先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

5、民族的大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6、强大而具有恢宏气度的唐代社会,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也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开放性。

7、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容纳他们之中的优异人物。

这使得许多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文人,对于个人前途抱有更大的信心,对参与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热情。

8、唐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

二、唐代诗歌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11、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12、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的多样化

13、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三、唐五代文学概况

1、唐诗2、传奇小说3、词4、散文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成就辉煌的阶段。

富于生气,富于创新精神,摆脱宫廷和贵族趣味的束缚,以更广大的社会阶层为基础,适应更广泛的人群的需要,是唐代文学的显著特点。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对文学的价值、作用的理论认识上,儒家以教化为中心的文学观也正在重新兴起。

虽然这种文学观对整个唐代文学的妨害不是很明显,但这确实是遏制文学生命力的因素。

它预示着一个文学——特别是传统的文人文学——衰退时代将会到来。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初唐诗坛概貌:

二、陈子昂及其诗歌欣赏

三、《春江花月夜》欣赏:

a)朗读2、分析: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要求背诵

第三节:

盛唐诗人群体

i.山水诗

i.孟浩然生平

ii.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

iii.王维生平

iv.王维前期诗、王维后期诗歌(禅诗)

v.《鹿柴》、《辛夷坞》赏析

四、边塞诗

1、高适:

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

诗人壮怀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诗风的重要因素。

高适的诗歌善于取势,即使是一些寻常的题材,一经诗人处理也具有了饱满的张力,显得劲气逼人。

高适的一些绝句也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然。

2、岑参

岑诗“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

岑诗又好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为神奇,使他的诗歌充满奇情壮采,富有力量感。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节:

李白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

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1、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2、李白诗歌思想内容——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

●词语色调

4、李白诗歌的影响

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五节:

杜甫

1、杜甫的生平和性格

2、杜甫诗歌思想内容——乱离时世的悲歌

●杜甫早期作品留存数量很少。

这些诗篇和时代的风气相一致,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而同杜甫自己后来的作品有明显区别。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

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四点:

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杜甫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本身的遭遇是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的。

人们从他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3、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a)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

b)叙事诗

c)七律

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句式、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大学语文教案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五节:

白居易

1、居易的生平和性格

2、白居易诗歌思想内容

白居易最为人称道的是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的《秦中吟》及《新乐府》五十首等他标为“讽喻”一类的诗歌。

●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

●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

闲适生活成了白居易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

这不仅因为它比较吻合中国士大夫的心理,而且因为它有明朗自然的气脉和平易流畅的语言,让人读来有亲切的感觉。

第六节韩柳散文

一、古文运动

1、古文运动的兴起

2、从基本的特征来看,古文运动是要改革文体;而改革文体,却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

一方面,古文家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功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以此来更好地表达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而这一种需要同前一个目的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古文运动”之所以有文学史上的价值,主要还是因为后面这一点。

五、韩愈散文

1、很注意语汇的创新

2、韩愈很注重句式的设计

3、韩愈极为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

六、柳宗元散文

他的文风偏于自然流畅、清新隽永,更能令读者回味。

1、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

2、柳宗元相对地更重视内在涵意的表现。

第八节晚唐诗

一、杜牧

1、杜牧生平

2、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气骨

3、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

二、李商隐

i.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ii.李商隐的思想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iii.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iv.诗歌情调的幽美朦胧与亲切可感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v.凄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