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932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村村通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

可研性报告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7日

 

第一章建设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建设位于XX县北部贫困山区,XX镇XX村境内。

XX县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计划在XX镇XX村南部山区新建通村社道路2条12公里,以带动XX镇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

XX县XX镇XX村,地处XX镇南部山区、北部山区的交汇处,区域海拔高度1600-1670米,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

现辖10个自然社400户1835人,总耕地面积4742亩,人均耕地面积2.5亩。

201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00亩,现有果园面积1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55元。

项目实施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地形复杂,土质坚硬,道路交通条件恶劣。

多年来当地群众农业产业以人背驴驮的传统运输方式为主,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便捷、现代的环境,计划实施该项目。

项目总投资149.5万元,其中县、镇财政和群众自筹资金49.5万元,缺口资金特申请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将该项目列入省级扶贫项目。

二、建设依据

按照XX县“十二五”规划公路建设规划,为实现XX县“村村通”道路建设目标,规划实施。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同时遵循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标准、规范。

四、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XX县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性要求,我镇特邀县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了评审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

对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11年8月底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并向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取得了初步认可意见。

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2010年9月中旬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XX县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路面砂化、边沟铺设、涵洞铺设和排水排洪设施建设。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XX村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结论和建议等。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标准

一、主要建设方案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在满足路基本身需要的稳定条件下,结合地形、地质、地下水及城市开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道路建设采用机械和人工整型,机械处理的方式,路面采用混砂垫层、细砂铺面。

边沟和排水排洪设施采用混凝土预制。

涵洞采用预制“O”型管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项目实施区道路工程是XX县XX镇南部山区和相邻乡镇交互的主要通道,也是XX镇南部山区与镇中心通行的主要道路,直接影响XX镇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也是全镇产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建设该项目必要性表现在:

(一)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

项目建设符合XX镇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

本项目的实施区位于XX县北部山区乡镇XX镇,实施地又位于XX镇南部山区,约有1300群众生活处于贫困线下,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村级基础设施条件滞后,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1、该项目的实施为解决XX镇XX村及周边的大庄村,以及卧龙乡孙家大庄等三村1150多户沿途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为加快XX村所在的西佛沟流域果品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富民的政策提供便利的条件。

2、农业发展方面,能够保证洋芋、苹果等农产品的外销和运输,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有效解决贫困问题。

农业和生活所需的各种农资、生活用品能够及时内运,对保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1、新建通村社道路2条12公里,其中XX镇南部山区1条7.5公里,XX镇南部山区-XX村1条4.5公里。

2、对2条12公里通村社道路实施砂化。

3、预测铺设涵洞60眼。

4、水泥混凝土实施预制边沟和排水排洪渠。

四、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

该工程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关于公路登记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从全局出发,综合确定”的规定和《2000年至2020年甘肃公路网规划》的总体方案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并考虑到以工代赈修路的特点,本项目全线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基宽度6-7.5米。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路线起讫桩号

技术标准

建设里程(公里)

备注

新建

改建

0k-12k

山岭重丘区三级路

18km

宽度6-7.5m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工程预算资金为149.5万元。

其中:

土建工程26万元,砂化工程19.5万元,水泥混凝土工程83万元。

涵管铺设18万元,其他费用3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式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县、镇财政和群众自筹49.5万元,申请扶贫资金100万元。

六、主要问题和建议

1、本路线需用占用耕地,挖除少许防风和三荒林带,需要当地群众的配合。

2、本项目申请行政区域属国家级扶贫县,项目申请资金申请省扶贫专项资金。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自然特征

本项目位于XX县北部,属六盘山西麓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平均海拔1609米。

(一)项目建设区地质地貌

项目实施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六盘山山脉,地层出路按地址年代有第三、四系往前的7个系。

项目建设主要在第四系的松散层,有河谷冲积的砂土和砾石。

地貌特征处于新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较活跃构造地带,地处XX河河谷山川交替区,延伸至关山林区,地势相对平缓。

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

(二)气候特征

项目建设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冬寒半年,暑夏短暂,秋早春迟,降水量偏少。

年平均日朝时数2150小时。

年均日照率49%。

年平均气温7.9摄氏度。

南北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550MM,年平均降水日103天,将于大多集中在年份的7、8、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85%。

(三)水文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潜水和深层地下水。

概算贮量为379.65万立方米。

河谷川区和河谷地带藏量较丰,埋藏深度在3.5米以下。

(四)土壤植被

本项目实施区沿线主要以黄绵土为主,分布在梁峁、山坡、湾掌和沟台。

土质呈淡黄色和棕色,松散绵软,透水性强。

植被因海拔和作物种植区不同而异。

二、沿线砂、石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水泥:

本县水泥厂可供应普通水泥、高标号水泥。

2、石料:

石料在本县县城南洛河采集,均可用机械运输,质量较好,但运输费用相对高。

3、碎石:

沿线无专产碎石的料场,可在临近的静宁县拉运,平均车程25km。

4、水:

因工程临近XX河下游河谷,可供工程用水,平均距离2.5km。

5、石灰:

因项目实施区不产石灰,可在临近的卧龙乡采运。

6、路基填料:

本项目路基填料可在沿线集中挖运,与国土部门协商后,将在路基的两侧取料,尽量少占用耕地。

三、社会环境分析

(一)通村社道路与沿线群众的联系

公路运输的目的除了达到快捷、安全、舒适外,还应带动沿线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公路途经的村社是本项目服务的主要对象,拟建公路对社会的服务水平也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征地情况

该项目拟建设段路线布设合理,加之该项目建设是政府和群众的心愿,征地工作相对容易,政府也有具体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因此,该项目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工程可迅速开工,并如期竣工投入使用。

(三)与周边运输通道的衔接

1、本项目建设起点连接区域内主要干道南阳公路,终点延伸至XX镇南部山区,与临乡的卧龙乡孙家大庄村相接。

2、项目离静庄、庄隆二级公路仅4.5公里,可辐射延伸至宁夏隆德县。

四、工程路线走向选择和原则

(一)布线原则

根据项目的性质,路线选择中尽量利用便道,以最大限度减少耕地征用拆迁,利于群众出行。

因此布线遵循以下原则:

1、在达到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用农田,建设对基础设施带来的次生破坏。

2、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便道。

3、结合本路线地形、地址条件,以路基稳定为前提,注意搞好填土路基边坡的防护。

4、在不增大征迁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5、重视环境保护,避免大填、大挖,以保护原有植被。

(二)地方群众对路线方案的意见

研究项目沿线无大规模厂矿企业和大型电力、水利、通讯设施,布线无大的限制,而且根据特点,尽量使用现有机耕便道和荒地,群众对路线的走向及分布均较满意,对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

五、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设计的环境保护策略

1、在路线顺畅的情况下,少占用农田、林地,尽量利用原有机耕道和荒地。

2、保证无居民搬迁。

3、配套路基路面排水设施。

4、整个工程设计无大挖大填区域,保证植被无大的破坏。

5、整个工程的取料设计妥善取土和弃土,尽量做到取土造田、弃土还田,保护环境

(二)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及相应治理措施

1、施工过程严禁乱挖和无序取料。

2、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对周边居住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破坏。

第四章环境评价

一、概述

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发展与环境兼顾的方针,注意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对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本节就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四个方面,对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进行评价。

评价依据

1、交通部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

2、地方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二、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区域为主。

根据公路项目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范围确定为:

生态环境评价为拟建公路中心两侧各50米以内;社会经济环境评价为其直接影响区域,大气环境为沿线路中心两侧各50米,噪声评价为沿线路中心两侧各50米。

评价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地方规定;

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一)社区发展影响

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完工后,将使影响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善交通网络,方便人民生活。

而且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地方政府的形象,优化地区的投资环境,形成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础设施的影响

项目建设将会对现有农田和植被设施有一定破坏。

施工期间可能给沿线居民带来一些影响。

在施工前应全面宣传,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做好这些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不受影响。

(三)资源利用的影响

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工程占用土地17亩,其中山地15亩,林地2亩,设计时减少占用可耕地,尽可能地利用荒山地和林地。

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期间水土流失较现状严重,所以应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1、做好路基排水。

沿线气候温和,雨量较少,暴雨出现的概率较小。

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以保证排水通畅,路基路面设计排水设施,保证洪水排出路基外。

3、选线过程中注意挖填平衡、避免大量弃土,公路边将栽植行道树。

(二)水环境的影响

整个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将从当地群众中招用工人,机械施工人员全部选用临近村庄和乡镇的人员,无生活污水产生。

施工过程中利用洒水车等车辆运输,基本无水源和地下水的污染。

五、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中,灰土拌合采用路拌。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路段推进而移动,影响范围窄。

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尘染有材料及土石方的遗漏,风吹刮散和车辆在便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等。

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刮吹起尘可通过遮盖加以解决。

车辆行驶扬尘可用洒水解决。

六、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声,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应加强维修,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建设安排和实施方案

一、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

1、施工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区属黄土高原区,均为黄土覆盖。

由于本地区土质疏松,因此水土流失严重,但路基开挖比较容易。

由于本项目距离河道较近,砂石的运输距离较短,各种建设用材料的采运相对容易,运输工具选择较为方便。

2、工程特点

道路工程施工中,要掌握好施工季节,积极组织沿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尽快开通路基工程,黄土天然含水较低,因此在土方碾压时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整个工程要保证施工进度,以便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二、项目实施计划

1、工期安排

施工阶段:

2011年10月-11月。

验收阶段:

2011年12月。

2、建设资金计划安排和施工队伍选择。

根据上述项目计划与公路工程施工程序,本项目预算的资金使用计划是:

2011年全部完成投资。

本项目的实施选择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承担,并具有相应的施工机具和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内部自检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3、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与地方群众的联系,做好征地、补偿等工作,处理好群众和施工单位的关系。

4、加强检查验收

工程竣工后,有施工单位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送交工程总结和验收报告,领导小组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确定的建设标准验收后,申请上级有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六章效益分析和结论

一、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产业和运输业。

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洋芋、全膜玉米、苹果等作物种植。

洋芋、苹果属于当地特色种植农作物,市场宽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扶贫价值。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困难,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宽松的生产、生活空间。

借助三荒造林项目的实施,栽植行道树木,有效治理沿途的水土流失,增加林草覆盖率,增强水源的涵养功能,有利于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可有效增加经济净产值,逐步解决当地群众的发展和致富问题。

项目的建成使用对保障社会供给,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流通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可以增加社会的就业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农产品难产难销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结论

项目实施区地处XX镇产业发展的关键地区,是全镇产业发展的准基地。

该项目的实施,是加快“十二五”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能有力的推动XX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改善群众的生存条件,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规划的通村社道路建设工程,群众期盼强烈,建设条件成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XX镇XX村通村社道路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希望早日批复,及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