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840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docx

WCDMA网络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WCDMA网络

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

2009年2月

目录

1编号1

1.1移动用户相关编号1

1.2位置相关编号1

1.3网络编号7

1.4信令网编号8

2ATM相关数据9

2.1ATMNSAP地址9

2.2AAL2PATH10

2.3VPI/VCI10

3IP地址11

3.1业务网络地址11

3.2用户地址13

3.3CE与AR路由器互联方案和互联地址13

4VPN规划13

4.1需要接入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13

4.2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14

5IuPS/GnCE网络组网及相关编号计划15

5.1RD值15

5.2RT值16

6扰码规划17

7频率规划19

11 编号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MSISDN、IMSI、HON、TMSI、P-TMSI等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新增号段由总部再统一分配。

具体参见QB/CU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1节。

MSRN号码遵循目前使用的编号结构:

✧结构1:

8613000M1M2M3ABC

✧结构2:

8613090M1M2M3ABC

✧结构3:

8613200M1M2M3ABC

✧结构4:

8613254M1M2M3ABC

✧结构5:

8615644M1M2M3ABC

其中:

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

当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每个VLR分配一个M3。

位置相关编号

位置区标识(LAI)

GSM与WCDMA的位置区独立进行分配,由三部分组成:

MCC+MNC+LAC。

其中,MCC与IMSI中的前3位相同,MNC与IMSI中的前2位或3位相同,LAC为一个2字节编码,表示为X1X2X3X4。

(范围为0000~FFFF)。

全部为0的编码和FFFE编码不用。

GSM系统的X1X2的分配见表1,X3X4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表1 GSM系统的X1X2的分配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1

北京

上海

2

天津

广东

广东

3

河北

山西

河南

4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

5

江苏

山东

安徽

浙江

福建

6

7

湖北

湖南

海南

广西

江西

8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9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A

B

C

D

E

F

WCDMA系统的X1X2的分配见表2,X3X4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表2 WCDMA系统的X1X2分配表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1

2

3

4

5

6

7

8

9

A

北京

重庆

广东

广东

上海

天津

B

河北

吉林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C

辽宁

黑龙江

内蒙

D

江苏

山东

安徽

浙江

福建

宁夏

青海

E

湖北

湖南

海南

广西

江西

F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各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X3X4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一个地市无论是否设置MSC和RNC,均应设置独立的位置区及LAC码。

(4)网络建设初期位置区以RNC为单位划分,今后随着业务量提高进行细分。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用于识别的相邻基站,为6比特编码。

其结构为:

NCC(3bits)+BCC(3bits)

网络色码(NCC):

识别不同国家(国内区别不同的省)及不同运营者,结构为XY1Y2,其中,X可扩展使用;Y1Y2的分配如表3。

表3 Y1Y2的分配

Y2

Y1

0

1

0

吉林、甘肃、西藏、广西

福建、北京、湖北、江苏、四川

黑龙江、辽宁、四川、宁夏

山西、山东、海南、江西、天津

1

新疆、广东、安徽

上海、贵州、陕西、河北

内蒙古、青海、云南

河南、浙江、湖南、重庆

基站色码(BCC):

用于区分相同BCCH频率的小区,由各MSC(Server)局自行设定。

路由区编号(RAI)

GPRS、WCDMA的路由区编号独立进行分配。

路由区标识(RAI)由位置区标识(LAI)加上路由区域码(RAC)组成,由于位置区标识(LAI)由MCC+MNC+LAC三部分组成,因此,路由区标识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MCC+MNC+LAC+RAC

RAC是一个固定长度为1字节的标识,取值范围为0x00~0xFF(0~255),用于标识一个位置区内的一个路由区,RAC在该位置区中应是唯一的。

RAC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在建网初期,位置区和路由区宜设置为相同区域,在网络开通后根据寻呼信道的负荷等实际情况增加路由区的设置。

其路由区编码RAC从0x01开始向上顺序编码。

UTRAN注册区(URA)

UTRAN注册区(URA)属于RRC层的概念,URA只在UTRAN中可见,用于RNC管理用户RRC连接模式。

当用户已进入RRC连接模式,并且所传输的业务是Interactive或Background类型时,用户在URA-PCH休眠状态时,用户已释放无线链路,但仍维持RRC连接。

若又有用户数据到达,则RNC负责叫醒用户,寻呼将在URA范围内发送。

采用URA可减轻信令负荷,在用户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引入URA的划分。

URA归属于RA。

一个小区可以只属于一个URA,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URA;而一个URA也可以包含多个小区。

URA通过URAidentifier进行识别,由人为参数定义,属静态特性。

建网初期建议URA和RA区域相同。

业务区域识别(SAI)

业务区域识别用于识别由属于同一个位置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的业务区域。

它可以用于向CN指明UE的位置,定义如下:

SAI=MCC+MNC+LAC+SAC

LAC占2个字节,SAC占2个字节,取值范围为0x0000~0xFFFF(0~65535)。

SAC在位置区内分配,由各个省市自行定义。

建议与小区CELLID保持一致。

RNC识别(RNC-ID)

在UTRAN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节点的依据为RNC识别。

RNC标识与PLMN网号(MNC)一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

RNC-ID为12比特长度,表示为X1X2X3(其中,X1、X2、X3均为4bit长),取值范围为000~FFF(0~4095),全部为0的编码不用。

RNC-ID在PLMN内部统一分配。

X1/X2总部统一分配如下表,X3各省自定,X3可取16个,即每个确定的X1/X2最多可分配16个RNC-ID。

表4 中国联通RNC-ID分配建议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1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2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宁夏

宁夏

3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4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5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青海

青海

6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7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8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9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海南

海南

海南

海南

A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B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江西

江西

江西

江西

C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甘肃

甘肃

甘肃

甘肃

新疆

新疆

新疆

新疆

西藏

西藏

D

E

F

注:

1.X1/X2为0的编号暂不分配

2.绿色为预留,待以后容量增加、增加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试验网等时使用。

3.编码原则是尽量使分配给一个省的编号相连。

各省应在上表分配的号段内对各地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网络规模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X3分配时从小到大顺序使用。

小区识别(CellID)

C-ID用于在RNS中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

C-ID与控制RNC识别(CRNC-ID)一起组成UC-ID。

UC-ID在UTRAN范围内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

UC-Id=RNC-Id+C-Id

C-Id为16比特长度,取值范围0x0000~0xFFFF(0~65535),具体取值由各省市自定。

各省市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同扇区、载波要求设置不同的C-ID;

(2)编码方法为基站序号+扇区号+载波序号;

(3)前10位比特表示基站序号(最大1024个基站),随后3位比特表示扇区号(最多8扇区),最后3位比特表示载波号(最大8载波)。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在LAI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CI)构成的。

其结构为:

MCC+MNC+LAC+CI

其中:

MCC,MNC,LAC同上。

小区识别码(CI)为一个2字节16比特的编码,表示为Y1Y2Y3Y4(范围为0000~FFFF),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由各MSC(Server)自定。

区域性签约区域识别码(RSZI)

此号码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签约的区域,即可自动漫游的区域。

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

CC+NDC+ZC

其中,

CC和NDC的定义同MSISDN号码,即CC为86,NDC为1PQ。

ZC(区域识别码)由2字节组成,它的结构如下:

其中:

第一个字节用十六进制表示为Z1Z2,Z1Z2的分配与LAC的X1X2分配方案相同。

第二个字节的高5个比特用于区分不同的本地网,全零的值表示全省,其它值由各省自行分配。

第二个字节的低3个比特用于区分同一个本地网内的不同部分,全零的值表示整个本地网,其它值由各本地网自行分配。

网络编号

MSCServer/VLR编号

当前GSM网络中的MSCServer/VLR编号如下:

✧结构1:

8613000M1M2M3

✧结构2:

8613090M1M2M3

✧结构3:

8613200M1M2M3

✧结构4:

8613254M1M2M3

✧结构5:

8615644M1M2M3

其中:

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

目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

HLR号码

HLR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

具体参见QB/CU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3节。

SGSN编号

SGSN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

具体参见QB/CU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4节。

APN

现有APN仍遵循现有GSM网的设置方式。

具体参见QB/CU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11节。

新增3GWAP和3GNET业务APN,其设置方式遵循现有UNIWAP和UNINET的设置方式。

内容计费的serviceid

内容计费的serviceid规划由总部相关部门另行下发。

SCCP子系统(SSN)号码

00000110HLR(MAP)

00000111VLR(MAP)

00001000MSC(Server)(MAP)

00001001EIR(MAP)

10010010CAP

10010011gsmSCF(MAP)或IM-SSF(MAP)

10001110RANAP

10001111RNSAP

11111110BSSAP

10010001GMLC(MAP)

10010100SIWF(MAP)

10010101SGSN(MAP)

10010110GGSN(MAP)

信令网编号

核心网设备(2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采取24位信令点编码,信令点编码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8

8

8

主信令区

分信令区

信令点

每个信令点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8位二进制数。

高八位为主信令区,编码为255。

分信令区编码按省由联通公司总部负责分配,具体分配见表5和表6。

各省按照先表5、后表6划分顺序启用。

表5 分信令区编码1

北京

001

天津

002

河北

003

江西

004

内蒙古

005

辽宁

006

吉林

007

黑龙江

008

江苏

009

山东

010

上海

011

安徽

012

浙江

013

福建

014

江西

015

河南

016

湖北

017

湖南

018

广东

019

广西

020

海南

021

四川

022

贵州

023

云南

024

西藏

025

陕西

026

甘肃

027

青海

028

宁夏

029

新疆

030

台湾

031

香港

032

澳门

033

重庆

022、034

表6 分信令区编码2

北京

041

天津

042

河北

043

江西

044

内蒙古

045

辽宁

046

吉林

047

黑龙江

048

江苏

049

山东

050

上海

051

安徽

052

浙江

053

福建

054

江西

055

河南

056

湖北

057

湖南

058

广东

059

广西

060

海南

061

四川

062

贵州

063

云南

064

西藏

065

陕西

066

甘肃

067

青海

068

宁夏

069

新疆

070

台湾

071

香港

072

澳门

073

重庆

074

信令点的低8位按照表7和表8进行分配。

表7 分信令区表7划分的信令点编码分配

信令点编码

系统设备

240-255、180-209、070-099

MSC(Server)/VLR

210-219、170-179、050-059

独立的HLR/AUC

220-229

短消息中心

230-239

语音信箱

160-169

SCP/SSP

130-139

TMSC

120-129

HSTP

100-114,115-119(备用)

客服系统设备

150-159

GPRS系统GSN

140-149、060-069

移动增值业务设备

0-049保留

表8 分信令区表8划分的信令点编码分配

信令点编码

系统设备

210-255

MSCServer/MediaGateway

200-209,170-179,130-139

HLR

190-199

TMSCServer

180-189

TMG(TrunkMediaGateway)

120-129

SGSN

050-119,140-169

保留

000-049

综合关口局设备

Iu接口RNC/SGSN/MSCSVR设备(1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的GSM/WCDMA网络中,BSC和RNC的信令点编码采用14bit编码,BSC和RNC共用核心网,其信令点编码应统一编制。

12 ATM相关数据

ATMNSAP地址

NSAP地址采用E.164方式,格式为:

H'45+(15位十进制地址)+F+0000000000000000000000(十六进制,20byte)

其中15位十进制地址的分配如下:

位数

分配

说明

第1-2位

省公司代码

省公司代码见下表

第3-4位

地市代码

由省公司分配

第5位

节点类型

1:

MGW;2:

RNC;3:

NodeB;

第6-9位

MGW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第10-11位

RNC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第12-15位

NodeB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1)MGW的编码格式:

(其中MMMM从0开始编号)

H’45XXXX1MMMM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

(2)RNC的编码格式:

(其中MMMM为RNC所归属的MGW编码,RR从0开始编号)

H’45XXXX2MMMMRR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

(3)NodeB的编码格式:

(其中MMMM、RR为NodeB所归属的MGW、RNC编码,NNNN从0开始编号)

H’45XXXX3MMMMRRNNNNF0000000000000000000000

省公司代码分配如下:

北京

01

天津

02

河北

03

江西

04

内蒙古

05

辽宁

06

吉林

07

黑龙江

08

江苏

09

山东

10

上海

11

安徽

12

浙江

13

福建

14

江西

15

河南

16

湖北

17

湖南

18

广东

19

广西

20

海南

21

四川

22

贵州

23

云南

24

西藏

25

陕西

26

甘肃

27

青海

28

宁夏

29

新疆

30

重庆

31

AAL2PATH

AAL2的带宽为12000cellpersecond。

AAL2PATH数量由无线设备厂家配置,交换厂家配合。

AAl2pathID从1开始顺序配置,范围:

1~2147483647。

VPI/VCI

VPI取值范围:

0~255,IuCS接口的VPI值为2,其他类型接口的取值由无线设备厂家确定。

VCI取值范围:

32~65535,32~39用于网管;40~49用于同步;50~59用于信令;从100开始用于媒体流;

RNC与MGW之间的信令链路要求冗余配置,信令链路分别走不同的物理通路。

SAAL的带宽由无线厂家制定,交换厂家配合。

要求配置的最小保证带宽能够满足信令流量的需求。

13 IP地址

业务网络地址

核心网电路域

WCDMA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方案

根据总体建设方案,网络建设初期,2/3G将采用共核心网的方式建设,Nb接口暂时采用TDM方式进行承载,Mc接口基于IP承载,Iu-cs接口采用ATM方式承载。

因此,初期CS域只需要分配CE路由器、Mc接口及相关的设备网管接口的地址。

具体软交换IP地址规划参见附件二。

Gi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i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

1)公有地址

以下地址分配公有地址:

✓GGSNGi接口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