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738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论.docx

《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论.docx

绪论

广告心理学

参考书:

《广告心理学》余小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东方出版中心,心理学博士,厦大教授

《现代广告心理学》马建青,浙江大学出版社

《广告心理学》高佳,人民大学出版社

《广告心理学》刘亮如,中国商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告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

广告,这种商品宣传方式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广告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每一个人的消费过程。

离开了广告,也就没有现代商业的发展;离开了广告,现代人的消费行为就会处于茫然状态。

凡是利用广告来招揽顾客的广告主,无不希望自己的广告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效力,达到推销自己的产品的目的。

然而,怎样的广告活动才能够激起消费者的欲求,促使他购买并持久地使用广告主的产品呢?

(提问学生)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

例如,人的需要是怎样产生的?

消费者有哪些需要心理?

消费者对商品是怎样进行决策的?

哪些因素影响着消费者进行决策?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怎样产生的?

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可能使广告符合消费者心理,打动消费者的心,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

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广告心理学。

广告是以说服的形式,让消费者自觉自愿地购买商品。

说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时一次性的说服不能使消费者产生欲望,要经过反复说服(非法传销)。

说服者事先还要对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后的一些心理活动有所了解,例如,自尊、求实、求新、求美、求廉、求乐、求荣、求速、求情、求名等心理。

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活动过程,才能使广告的知觉与观念、理智与情感的诉求产生预期目的。

由此看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广告活动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说没有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广告计划是无根据的,那么,没有对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的广告更是盲目的。

戴比尔斯钻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人头马XO: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英特尔: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中国联通: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张裕:

传奇品质,百年张裕

具体来说.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第二,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第三,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对广告的认知;第四,媒体接触心理;消费者的心理差异。

     第一章绪论

重点: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告心理学的意义;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

第一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索心理学的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传播的具体实践活动:

有学者把广告心理学定义为“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购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为的学问”“还有研究者把它定义为“研究广告活动中有关信息传递、说服购买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

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

A.谁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

B.他们的心理现象包含哪些内容

一、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

1广告人。

在认识广告人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广告?

(让学生回答)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广告可以说是无时不有,广告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说的: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的其他反应。

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其中包括报纸、杂志、电视、无线电广播、张贴广告及直接邮送等,传递给它所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

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信息的媒介以一定的报酬。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提出的广告的定义是这样的:

广告是由一个广告主(做广告的商人)在付费的条件下,对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项服务所进行的传播活动。

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广告传播的形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例如利用网络、手机等进行广告传播。

广告传播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例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政治广告等,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广告是一种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产物。

无论广告的形式与种类有多少种,其传播的功能和目的在本质上是不变的,传播者都是要用一定的信息并利用一定的方式去影响接收者。

广告的特征:

第一,它是通过—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一种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框架是传播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信息传给接收者,广告是传播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广告主要指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这种活动应以事实为依据,以遵守广告法规为前提。

第二、广告传播的中心目的是有效地影响广告对象的心理。

广告传播的目的是多层次的,但中心目的是让广告信息有效地到达广告受众的大脑,从而对广告对象心理产生所期望的影响,并期望通过对广告对象心理的有效影响进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广告传播要求使广告信息不仅要被广告对象接收到,而且还要使他们在信息享受中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一定的记忆度.并被它感染,最终接受并认同它。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带有说服性的目的。

第三,广告有明确的广告主。

广告主通常指付钱来宣传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成服务(在此统称为“商品”)的机构或个人。

广告主的内涵随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

早期广告代理业未出现时,常常是商家或个人(即广告主)自己制作出广告,并找媒体发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广告代理业应运而生,因而现代广告活动中,广告主特指那些为发布广告信息付钱的机构或个人,又称为广告客户。

在复杂的广告工作流程中,要想使广告被广告对象接受,从而达到广告的中心目的、要抓住两个关键的环节:

其—,广告要“说什么”。

广告要有明确的定位,即了解广告对象的全面资料,从中找到要对他们说什么,才能使他们与商品建立特定的联系,有效地影响他们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产生购买行为。

在这个关键环节中,要确定的是广告的内容。

其二,广告要“怎么说”。

即广告怎样表现才更可能被广告对象所接受。

要了解广告对象是什么样的,采用符合他们心理规律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表现广告的内容。

在这个关键环节中,要确定的是广告的表现形式。

在广告传播中要做到上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至关重要的国素有如下两点:

一是广告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二是广告人是如何创作的。

这两个因素的实质是在广告传播中广告人和广告对象在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互影响。

广告是由广告人创作而成的,其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要使广告达到这一中心目的,获得成效,我们不得不用更多的目光来关注参与广告传播的人(广告人和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

这也止是广告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2.广告受众

广告受众是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指那些接收到广告信息的人。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广告受众可以泛指消费者。

从广告学的角度,广告受众可以持指那些广告的目标群即广告对象。

广告人和广告受众构成了广告活动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完成了广告传播活动。

他们的心理活动成为广告传播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即心理学和广告学就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

(二)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是由心理现象构成的。

心理现象即人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特征性现象,它是人们时刻都在产生着的,它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心理现象都包括什么呢?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研究共性规则、个性心理研究个性规则、心理状态研究背景状态。

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共同存在于统一的心理活动之中。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广告的发布时间)

意志过程:

决心、意志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等等

动机和价值观测试:

当你在家时,同时发生下面几件事,你会先做哪一件?

请依次选择一下,你的人生主次就出来了。

1、孩子哭了--家庭2、水龙头在哗哗流水---金钱3、电话在响---事业4、有人敲门--朋友5、下雨了,外面还晾着衣服---性

在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存在于同一心理过程之中。

心理过程研究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

同样一个广告,不同的接收对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认识。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性心理就探讨了每个人心理活动的特色。

每个人在不同的背景状态下,例如注意状态和睡眠状态,其心理的活动规则是不同的。

心理状态研究的是这种背景条件,它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也是紧密相关的。

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就无法形成,同时,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使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具有独持的色彩。

由此可知,心理现象中的各个方面部是统一在一起.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那么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种种探索与研究又是怎样用在广告活动中的呢?

心理学的研究,——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由此出现了许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如研究人的发展历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它又有专门研究儿童的儿童心理学,及研究青年的青年心理学;又如把心理学规律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心理学:

再有研究在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的学科即社会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通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即产生广告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心理学具体的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如创意等)中的心理活动。

它更多地是强调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可分为对广告传播人(广告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探索;广告受众(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探索;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现在研究较多的具体内容包括:

广告的心理功能;增强广告效果的心理规律,如;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度;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从广告受众(即消费者)的兴趣、动机、情感等方面研究广告的定位;广告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广告媒体的心理特点;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广告诉求方法对消费者的影响;广告心理效果的评估等;还有广告人在广告工作中持有的心理活动以及由于职业要求应具有的突出的心理素质等。

需要:

不同层次的消费目标也在分化。

例如,温饱型的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实用、耐用、价廉;小康型的消费者正朝着购买房屋、空调器、电脑、摩托车等高级消费品过渡;富裕型的消费者只求中意,不讲价钱,追求时髦,讲究排场,什么商品好、有吸引力就买。

与此同时,各层次之间消费档次差距拉开,尤其是在非商品消费方面,各收入档次间的消费差距将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广告的心理功能

1、广告对广告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

在此所说的广告受众即泛指消费者。

广告传播活动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运用了艺术表现手段,它的主题是以某种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基础的,它的中心目的是对广告受众的心理产生影响。

要分析这种影响,先要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购买需要开始的,这种需要是由消费者的内因(即自身的觉察)或外界诱因(如广告等)来激起的,之后消费者会经过收集信息(此时的信息可能出自消费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广告提供的信息)筛选,确定商品发生购买行为。

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中,广告都会影响消费者。

在使用过商品后,消费者会作出评价,从而完成这一购买行为并进入下一次购买行为。

在这种购买过程中,广告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呢?

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如耳、服、鼻等),发生感知觉。

如果被注意到了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会进一步产生对它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例如引起消费者的想象,通过联想把它记住,并思考评价。

伴随着认识活动,消费者会对广告或宣传的商品产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如果广告满足了消费者的主导需求(即此时的优势需要),并诱发了他的购买动机,则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如果广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导需要,则可能产生消极情绪。

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确立对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态度,然后对是否购买此商品作出决策,按照决策发动或抑制购买行为。

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测定广告的效果如何,并制定下一次的广告。

而如果消费者没有注意广告、则信息可能消退,或贮存在其潜意识中,有待条件适宜发生作用,产生延迟效果。

这一流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动态循环。

每一个心理活动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个广告的效果。

(加一个图)

2、广告的心理功能,研究发现,广告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递沟通功能

广告是联结商品与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它通过充分利用图形、色彩、实体形象、声音、语言文字、数字等刺激消费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以此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产生联想,接受并记住广告中的信息。

在现代这样一个信息社会中,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有效的沟通就是广告。

消费者每天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各类广告信息。

据多年前的资料表明,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天受到1500多条广告的刺激,而只有那些能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广告,才有可能被编码、加工、贮存,并被记住。

但无论如何,消费者会在广告信息的猛烈“轰炸”之下,有意或无意地对广告中的商品信息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2)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

广告在介绍商品信息的同时,还耍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需要。

这是广告得以存在并发生效力的内在根由。

广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诱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与购买欲望,满足他们已有的需求,提供购买理由,使他们感受到获得这种商品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增加他们的购买信心,使他们能指名购买广告商品。

3)影响态度的功能

广告可以促使消费者形成某种态度,或影响他们改变某种态度。

广告的效果越好,越能影响消费者的态度,促使他们下决心做出购买行为。

总之,商品广告的基本的心理功能表现为它向广告受众即消费者传递了商品信息,期望诱发其购买需求、并影响其态度的改变.,使其实现购买行为,从而完成广告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的作用。

三、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实践应用,不断地把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应用于广告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广告活动本身特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用于指导广告实践活动。

一方面为广告的具体运作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培养广告专业的从业者提供指导和训练。

其二是理论架构,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广告心理学的理论,使其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相对完整体系和内容的独立学科,同时还可以丰富其母体学科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初始阶段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交换之后,人们便开始了广告活动。

由此来看,广告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广告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招徕顾客,广告者不断地进行着摸索,不断地改变广告技法。

如叫卖者用摇铃、敲打器械代替喊叫,将“叫卖”改变为“唱卖”,以及后来利用媒体来进行广告活动等。

这些广告技法的革新和演变,实质上都意味着叫卖者(广告者)对经验的总结和对顾客接受信息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反映了广告者对广告心理现象及规律的探索。

尽管如此,真正将广告和心理学联系起来,是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中叶,由于生理学的发展和实验方法的推广,心理学才逐渐形成独立学科体系,一般以威廉·冯特于1879年德国莱比锡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

作为心理学分支的广告心理学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广告实践中,人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受到注意与重视。

1895年,心理学家H·盖尔(H·Gale)开展了关于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的调查,这可看作是最早的把心理学的研究用于广告实践的工作。

1900年H·盖尔写了一本书,名为<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这之后,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出相应的研究,在1903年他出版<广告理论>一书,汇编了他的有关研究成果。

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8年,斯科持又出版了<广告心理学>一书,将此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

与此同时,关于广告心理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也正在展开,这是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他对报刊广告的面积、色彩、文字、编排等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作了实验研究。

这些早期的研究,受到当时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主要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中。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二、广告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早期关于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是在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生产的大规模化,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市场营销观念渐渐转变,从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

美国学者舒尔兹用两句话来形容这种营销传播观念的转变。

即以生产者为中心时,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而以消费者为中心时,营销传播观念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

仔细理解舒尔兹的这两句话,虽然只是词序上的变化,却反映出经营者整个营销理念上的重大转变。

广告心理学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在买方市场中,对消费者自身心理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之后,开展了对消费者深层动机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是在美国关于速溶咔啡的促销广告活动,由于心理学家的参与,获得了消费者不愿购买此产品的深层动机,从而修正了原来的广告定位,使广告大获成功。

这一时期,对消费者的潜意识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电视的普及,广告更成为一种宣传商品、促进销售必不可少的手段,于是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为这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取得巨大的发展。

以霍夫兰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心理学家在关于态度转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心理学界正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时代过渡到认知心理学兴起的时代。

各种心理学派的理论因而有可能在广告活动中得以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有了飞速发展,经济高速成长,广告业也取得迅猛的发展,同时认知心理学也迅速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被观察者不被觉察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如:

表情、动作、谈话等、以此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此方法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在其外部行为1: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外显行为来推测其心理活动。

在广告中常常应用这种方法收集资料。

例如,暗中观察行人对临街橱窗广告的各种行为反应,以便帮助判断广告受注意的程度及人们言谈中对它的评价。

还可在实验室中观察被试的各种反应。

这种方法由于观察者只能以推测来证明,而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也无法控制,因而它对广告效果的测量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观察分析不尽全面。

经常是观察法与其他方法一起结合使用。

观察法的作用是搜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反应,主要指他们受到广告影响而发生的各类反应,以此作为第一手的事实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说是一切研究活动的一个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和总结。

观察所得结果还可用来检验假设,验证在某种广告活动中研究考的某种假想。

例如,验证“小学生的日常消费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家长实现的”这样一个观点是否正确,可通过有计划地观察小学生的实际行为来获得。

而这种假设正确与否,涉及到广告对象的确定及广告定位等广告活动的核心问题。

观察法的特点:

1、有目的性,有计划性:

观察什么和记录哪些行为反应部不是盲目的,需要在观察前做精心的设计与准备2.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被观察者(即被试)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巳被观察,因而其反应十分自然可靠,无任何掩饰。

这种方法得到的材料是良接的、真实的。

3.观察可借助一定的工具。

除了观察者的各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还可借助各种器具。

在广告活动中不仅是对人的观察,还有对商品的观察。

广告人要以自身的各种感官去了解商品的特性,从中体会作为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

还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仪器和装置进行观察,如望还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眼动仪等,以克服人体感官的某种局限。

观察的步骤:

在广告活动中,可对消费者的某种消费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的观察与记录;还可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个别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来搜集资料。

例如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观察人们对路牌或橱窗广告注意的频率,以确定广告的注意率;还可以配合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者的真实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作出判断。

观察法的操作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设计,即确定观察目的和具体现察内容,选择观察方法和制定观察记录表,例如观察街上行人对橱窗广告的注意率,在设计时可分为观察行人侧目观看、驻足观看及不予理睬二类,并设计记录表,以方便实际观察时迅速准确地记录这三类人的人数、动作、言语,便于确定总人数,以及备类入的比率,从而确定注意比率和注意程度。

选择观察的方法,即观察员用自己的主体感觉器官亲自观察还是利用仪器设备来记录。

假如是观察员亲自观察,则应对观察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这种观察记录的工作看似容易,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它要求观察员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与素质。

第二步是计划的实施。

按照计划要求执行观察,并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果。

在广告活动中,观察法的结果常常是与其他方法的结果一并分析或进行统计处理的。

在观察中应注意观察者的态度立场应是中立、客观的。

另外观察记录表的设计要便于观察者记录,可选取一定的简易符号作为记录代码。

评价:

1.观察法的优点。

观察法的优点是得到现场真实直接的材料,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如某些被试在问卷或访谈时不予合作),可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此法有广泛的优点,不受被观察者文化、理解能力的限制。

而间卷法等要受到被调查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

此法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如在实验法中,为了降低被试的顾虑,可用单向透视玻璃等技术手段进行观察,使被试感到放松自然。

2.观察法的缺点。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受到观察者本身经验和能力的影响;观察过程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影响,无法控制;观察法需要训练观察员和增加各种观察仪器,时间也较长:

在观察设计上要求较高;观察得到的结果在信度、效度上难以保证。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是预先拟好调查问题(或问卷),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它常常被用于广告心理的研究之中,用以探讨人们对广告活动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广告活动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即广告效果。

调查法根据调查者与受调查者之间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邮寄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面对面调查。

邮寄问卷调查是把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通过邮政寄给受调查者,由受调查者自己填答后回寄给调查者。

电话调查是调查者通过电话向受调查者询问有关的问题,并记录受调查者所作出的回答。

面对面调查是由调查者当面向受调查者提出问题,在受调查者作出回答之后加以记录。

这三种调查方法各有利弊,邮寄问卷调查适合于受调查者比较分散的情况下使用,但问卷的回收比较困难;电话调查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但是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复杂;面对面调查可以比较深入地研究问题,但是研究费用比较高。

在使用调查法时,抽样的问题应该非常慎重,因为大多数调查都是抽样调查,研究者是通过样本的调查结果来推论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