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696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

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

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

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

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

枢密小吏段徊曰:

“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水旱,宰相职也。

”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

革、说不能对,第曰:

“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

”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

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

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

“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

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

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

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

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B.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C.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D.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指授予官职。

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 三司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 “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豆卢革出身名族,不学无术。

他的父曾任唐舒州刺史。

他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随意任免官吏,不少官吏和他一样“无学术”。

B. 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

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C. 豆卢革身居相位,佐君乏术。

庄宗时,洪水泛滥,地震不断,饿殍遍野,但豆卢革却以“天之常道”推脱,拿不出有效对策。

D. 豆卢革任人唯亲,屡遭贬谪。

豆卢革曾任命其子做拾遗,庄宗死后,他先被罢免山陵使,接着被贬为刺史、司户参军,后来被流放至陵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②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答案】

(1)B

(2)C

(3)B

(4)①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②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解析】【分析】

(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句中,“说”指“韦说”,后面是对“韦说”的介绍,中间需要断开。

排除AD两项。

“后”指“后来”,应与后句相连,“后事梁”。

排除C项。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2)C项解说错误,“诸侯王之死”只能用“薨”,“崩”还可用于“太后之死”。

故选C。

(3)B项分析错误,“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表述原文无据,原文指“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

故选B。

(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故事”:

旧例;“大故”:

大的变故,大的灾难;“朱书御札”:

朱墨御批诏令。

②“俟”:

等待,“履新朝”:

到新朝任职,“以”:

认为。

“以我武人可欺邪!

”是省略句。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①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②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答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要细心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别,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参考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

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

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蔫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

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

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

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

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

枢密院小官段徊说:

“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

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

”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

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

“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

”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不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用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

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

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

“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

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

不久豆卢革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韦说为夷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

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到合州。

天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逢时,字行之,嘉鱼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宜兴知县,再徙宁津、曲周。

擢户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宁国知府。

广东、江西盗起,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之。

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

隆庆四年正月,移大同。

俺答犯威远堡,别部千余骑攻靖卤,伏兵却之。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逢时告总督王崇古曰:

“机不可失也。

”遣中军康纶率骑五百往受之。

与崇古定计,挟把汉以索叛人赵全等。

遣百户鲍崇德出云石堡语俺答部下五奴柱曰:

“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

”五奴柱白俺答,邀入营,说以执赵全易把汉。

俺答心动,遣火力赤致书逢时。

而全方从臾用兵,俺答又惑之,令其子辛爱将二万骑入弘赐堡,兄子永邵卜趋威远堡,自率众犯平虏城。

逢时曰:

“此必赵全谋也。

”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

逢时以示俺答,俺答大惊,有执全意。

及战,又不利,乃引退。

辛爱犹未知,奄至大同。

逢时使人持把汉箭示之曰:

“吾已与而父约,以报汝。

”辛爱执箭泣曰:

“此吾弟铁背台吉故物也,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

”乃遣部下哑都善入见。

逢时晓以大义,犒而遣之。

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辛爱大惭。

逢时以功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甫拜命,以忧归。

后崇古入理京营,神宗问谁可代者,大学士张居正以逢时对。

寻代崇古为尚书,署吏部事。

以平两广功,进少保。

累疏致仕归,御书“尽忠”字赐之。

二十四年卒。

(选自《明史·方逢时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B. 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C. 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D. 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

B. 知县,文中指一县的长官。

知县官秩一般为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C. 工部,官署名,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

D. 忧,父母的丧事。

我国古代,父母去世时,官员通常要停职回家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逢时擢升军职,平定盗贼。

广东、江西盜贼蜂起,他被朝廷擢升为广东兵备副使,和参将俞大猷镇守在那里;在程乡盜贼平定后,他调任惠州巡抚。

B. 方逢时当机立断,抓住时机。

隆庆四年冬天,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前来投降,方逢时告诉总督王崇古机不可失,派遣中军康纶率领人马前往接受投降。

C. 方逢时利用计谋,巧退敌兵。

叛徒赵全怂思俺答发兵,俺答被迷惑,举兵侵犯,方逢时就把赵全曾经给他的信给俺答,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

D. 方逢时尽忠国事,得到褒扬。

因为平定两广的功劳,方逢时升任为少保;他多次上疏,要求退休回去,于是皇帝写下了“尽忠两字赐给他,以示褒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

②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

【答案】

(1)C

(2)A

(3)C

(4)①想要回把汉那吉就赶快降服,如果发兵来,这是促使他死。

②我来求取把汉,把汉既然封了官,又有已订立的契约,我们的计划应当重新考虑。

【解析】【分析】

(1)本题中,“辛爱喜,因使求币”的主语是“辛爱”,而“笑曰”的主语是“逢时”,所以可以排除A和B项;“区区”是小小东西的意思,作“爱”的宾活,应放在同一句,可以排除D,故选C。

(2)A项,“进士,是对通过了州、县一级科举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错误,这里指“贡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对通过了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应试者的称呼。

故选A。

(3)C项,错在“俺答捉住赵全后带兵退回去了”错,原文是“有执全意”,即“有捉住赵全的意图”另外,淹答是作战不利之后带兵退回去的。

故选C。

(4)本题赋分点,第一句中,“还”,要回;“纳款”,降服,归降;“以兵”,发兵,率兵;“趣”,“促”,促使;“是趣之死矣”,为判断句,这是促使他死。

第二句中,“求”,求取;“授官”,封了官;“成约”,已订立的契约;“更”,重新;“计”,考虑。

故答案为:

⑴C;⑵A;⑶C;⑷①想要回把汉那吉就赶快降服,如果发兵来,这是促使他死。

②我来求取把汉,把汉既然封了官,又有已订立的契约,我们的计划应当重新考虑。

【点评】⑴正确断句,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做断句题,可以借助名词、代词、动词断句;借助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引文断句读;借助虚词断句,虚词是语气转换的标志有些词用在句首,有些词用在句尾;借助句式断句,一些有固定特征的文言句式可以帮助判断;借助修辞断句。

也可以先把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对比来做出判断。

⑵文化常识考察范围并不广,熟加记忆和积累,这样的选择题并不难做出选择。

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⑶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

⑷翻译句子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除过要在语境确定意思外,还要注意所有的文言文现象比如句式、固定搭配、词类活用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益柔字胜之。

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

补荫至殿中丞。

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自泾原贬庆州。

益柔讼之日:

“水洛一障耳,不足以拒贼。

沪裨将,洙为将军,以天子命呼之不至,戮之不为过;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

”出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

上言:

“今考课法区别长吏能否,必明有显状,显状必取其更置兴作大利。

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

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

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

”不行。

熙宁元年,入判度支审院。

诏百官转对,益柔言:

“人君之难,莫大于辨邪正;邪正之辨,莫大于置相。

相之忠邪,百官之贤否也。

若唐高宗之李义甫,明皇之李林甫,德宗之卢杞,宪宗之皇甫镈,帝王之鉴也。

高宗、德宗之昏蒙,固无足论;明皇、宪宗之聪明,乃蔽于二人如此。

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

”意盖指王安石也。

益柔少力学,通群书,为文日数千言。

尹洙见之日:

“赡而不流,制而不窘,语淳而厉,气壮而长,未可量也。

”时方以诗赋取士,益柔去不为。

   范仲淹荐试馆职,以其不善词赋,乞试以策论,特听之。

司马光尝语人日:

“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

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耳。

”其好学类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B. 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C. 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D. 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舸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使还/以学术政事荐/知介丘县/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荫,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它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官僚队伍。

B. 转对指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通常每五天一对。

C. 明皇,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庙号,与高宗一样都是皇帝死后在太庙被供奉时被称呼的名号。

D. 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益柔明辨是非,敢于直言。

尹洙被贬庆州,王益柔为其辩护,认为刘沪有违君命虽杀之也不为过,但他也认为尹洙不该一味听命于朝廷而不敢行使将军之职。

B. 王益柔尽职尽责,奏除吏弊。

他担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时,认为当时的官吏考核标准会产生诸多弊端,建言参照唐朝的四善制,依据实绩,分为三个等级。

C. 王益柔以史鉴今,心忧朝政。

他认为人君之难莫大于分辨正邪,他列举前朝佞相蒙蔽朝政、制造祸端的史实,暗谏皇上应谨防当朝宰相王安石以奸说祸政。

D. 王益柔博览群书,致力于学。

尹洙曾盛赞其文章;范仲淹举荐他时因其不善辞赋而请求以策论试之;司马光感叹能读完《资治通鉴》全篇的只有王益柔一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

②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

【答案】

(1)D

(2)C

(3)A

(4)①如果只取其大的政绩而忽略小的政绩,将(导致人们)竞逐名利贪图功劳,恐怕虚名无实的风气一天天兴起。

②以李林甫、皇甫镈二人的平庸,尚且足以招致祸患,更何况是那些用文章表达(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

【解析】【分析】

(1)先观察选项,断句差别主要在后,利用“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宣抚河东”的语意,可先找出选项差别,再推断后文断句位置。

根据“非易帅臣不可”的句式特征,可先排除AB项。

联系前文可知“衍”即“杜衍”,“益”即“王益”,那么“衍使还”前应停顿,后面杜衍“以学术政事荐”的是王益,“知介丘县”的是王益,“荐”和“知”之间应停顿,排除C项。

故选D。

(2)C项里“明皇,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庙号”错误。

“明皇”,应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唐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

故选C。

(3)A项“但他也认为尹洙不该一味听命于朝廷而不敢行使将军之职”表述有误。

王益柔认为尹洙不敢专权而听命于朝廷,这是他不滥用将军之职而尊重朝廷的表现,是在为尹洙申诉,并没有否定尹洙之意。

故选A。

(4)本题①中的“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政绩;“细”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政绩;“图”贪图、谋取;“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将竞利图功”省略句,将使人竞利图功。

②“庸”,指平庸;“犹”,尚且;“致”招致;“况”,何况;“奸说”,不合礼仪的言论,奸恶学说。

把握关键词,对全句顺畅表达即可。

故答案为:

⑴D;⑵C;⑶A;⑷①如果只取其大的政绩而忽略小的政绩,将(导致人们)竞逐名利贪图功劳,恐怕虚名无实的风气一天天兴起。

②以李林甫、皇甫镈二人的平庸,尚且足以招致祸患,更何况是那些用文章表达(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

【点评】⑴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将四个选项对比,确定断句不一样的两处进行比较。

然后利用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⑵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⑶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⑷翻译句子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除要在语境确定意思外,还要注意所有的文言文现象比如句式、固定搭配、词类活用等。

此题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

【附参考译文】

   王益柔,字胜之。

为人刚直崇尚气节,喜好谈论天下大事。

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

西夏赵元昊叛乱时,王益柔上奏边防选将的策略。

杜衍宣抚河东时,王益柔写信给他说:

“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不可。

”并推荐可胜任的人。

杜衍完成使命回来后,以学术和政事才能推荐王益柔任介丘知县。

尹洙与刘沪在是否在水洛筑城上发生争执,被从泾原贬到庆州。

王益柔为他辩护说:

“水洛只不过是一小屏障,不足以拒敌。

刘沪只是个小裨将,而尹洙是将军,他以天子的命令呼刘沪而不来,就是杀了刘沪也不算过分;但尹洙却不敢专权而听命于朝廷,这是他不滥用将军之职而尊重朝廷。

”王益柔由京官出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

上书说:

“今国家考察区别官吏能干与否,都必定要看他是否有明显的功绩政效,而看政状是否显著又势必依据他革旧更新和兴起的有大效益的措施。

其实,小政小善,积累不停,然后才能成其为大善。

如果只取其大政而忽略小政,将导致竞利贪功,恐怕虚名无实的风气一天天兴起。

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

”此建议没有实行。

熙宁元年,入京任判度支审院。

皇上下诏百官上书言事。

益柔说:

“人君的困难,莫大于分辨正邪;分辨正邪,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宰相。

宰相的忠与邪,也就是百官的贤与不贤。

如唐高宗的宰相李义甫、唐明皇的李林甫、唐德宗的卢杞、唐宪宗的皇甫镈,便是帝王的明鉴。

唐高宗、德宗昏庸蒙昧,固然不足谈论;唐明皇、宪宗聪明睿智,却仍然受二人蒙蔽如此。

以李林甫、皇甫镈二人的庸才,也足以招致祸患,更何况是那些用文章表达其奸恶学说的人呢!

”此意大概是指王安石。

王益柔少时努力好学,博通群书,一日能写数千言的文章。

尹洙见到他后说:

“充足而不外流,受制而不窘迫,语言淳厚而不严厉,气质威壮而又长厚,不可估量呀。

”当时正实行以考试诗赋择取士子。

王益柔却不写诗赋。

   范仲淹推荐他考试馆职,因他不善于词赋,乞请改以策论来考试,朝廷特别允许。

司马光曾对人说:

“自我著《资治通鉴》,人们多请求读看,但未看完一张纸,便已打呵欠想瞌睡。

能够把它全部读完的人,只有一个王胜之。

”他的勤奋好学就像这样。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