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512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鲲鹏(kūn)迁徙(xǐ)鯈鱼(tiáo)

B.嘉肴(jiā)弗食(fú)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C.槽枥(lì)骈死(pián)执策(cè)挂罥(juàn)

D.布衾(qīn)伐薪(xīn)两鬓(bìn)叱牛(zhì)

2.下列各项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像野马一样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

困惑

C.男有分,女有归

分:

职分,职守

D.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骈:

两马并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请循其本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执策而临之

5.下列各项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春秋时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共33篇。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

本文的论点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后。

二、句子默写

6.用诗文原句填空。

(1)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

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⑵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3)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

三、综合性学习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听音台)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标题:

_____________

(说话吧)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读书角)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________。

 

材料二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_______。

 

(写作间)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9.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大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2.“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语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3.根据语段

(一)和语段

(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语段

(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语段

(二)用②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4)故曰:

教学相长也______

(5)非问无以广识______

(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______

15.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学必好问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7.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_____的关系。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

__________;(乙)文:

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维,字摩诘,太原人。

九岁撰诗文,工草隶,闲①音律。

岐王重之。

维将应举,岐王谓曰:

“子诗清越者,可谱一曲,同诣九公主第。

”维如其言。

是曰,维独奏,公主问何名,曰:

“《郁轮袍》。

”因出诗卷。

公主曰:

“皆我习讽②,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延于上座曰:

“此子不登榜首,更待何人?

”力荐之。

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咸③陷两京,驾出幸④,维扈从⑤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⑥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闻行在⑦。

贼平后,授伪官⑧者皆定罪,独维得免。

仕至尚书右丞。

(选自《王维传》,有删改)

【注释】①闲:

同“娴”,熟悉。

②习讽:

熟悉的、经常诵读的(诗作)。

③贼:

指安禄山。

④驾出幸:

指唐玄宗出逃。

⑤扈从:

随从护驾。

⑥喑:

哑,不能说话。

⑦行在:

皇帝驻留的地方。

⑧伪官:

在叛军中任职。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同诣九公主第(______)

(2)悉召梨园诸工合乐(_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20.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

(限60字以内)

2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

六、作文

22.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对话。

”三年的学习生活,我们阅读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

通过阅读,也许你变得阳光自信了,也许你变得果敢坚毅了,也许你变得睿智沉稳了……

请以“读,使我”为题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600_800字;③不要出现

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不完全正确,错误的应更正为:

叱牛(chì)。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项解释不正确,“野马”译为“山野中的芬气,奔腾如野马”。

3.B

【解析】

【详解】

A.“冥”同“溟”,海;

B.“循”译为“追溯”,非通假字;

C.“与”同“举”,推举;

D.“见”同“现”,显现;

故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

都是表转折。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项“而”表修饰。

C项“而”表承接。

D项“而”表承接。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表述不正确,庄子是战国时期人。

点睛: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6.娇儿恶卧踏里裂雨脚如麻未断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踏,裂。

7.《朗读者》第一季收官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繁星•春水》(或《繁星》)祥子(或骆驼祥子)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

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据导语部分即可拟题为:

《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2)此题考查阅读技巧的分析。

可以从节奏、重音、语气等几个角度进行指导。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从材料一的主题可以看出出自《繁星•春水》;材料二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8.C

9.身上衣(裳)、口中食

【解析】

8.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A项有误,“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的身份;B项有误,“何所营”引出卖炭翁卖炭的目的;D项有误,“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希望天气寒冷,可以卖出更多炭的心理。

故选C。

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作答时要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的意思是: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从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10.B

11.

(1)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2)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2.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3.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名:

名贵/命名;

B.足:

都解释为“足够”;

C.道:

正确的方法/学说

D.通:

通晓/贯通;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关键词语有:

(1)之: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一食(shí):

吃一次食物。

或:

有时。

尽:

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2)句中两个“食(sì)”:

通“饲”,喂养。

能:

能够。

12.本题考查对语气助词的理解分析。

文章开篇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了全文主旨。

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与伯乐的依赖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

接着“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故句末的“也”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痛惜之情。

13.本题考查对两文的理解分析。

第一问:

结合语段

(一)的主要内容看,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指出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其真不知马也”,故人才要不被埋没,统治者就应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

第二、三空:

语段

(二)引用了《诗》和《传》中的名言和孔子的话来进行论述,这属于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结合“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来看,目的是强调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虽然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二)《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

”孔子说:

“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

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

《传》上说:

“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

”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

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来广聚英才。

14.

(1)美味的

(2)好处(3)勉励自己(4)促进(5)增加(6)有时

15.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学/必好问

16.

(1)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17.教与学学与问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解析】

【分析】

甲文选自:

《礼记》作者:

戴圣年代:

西汉

乙文选自:

《孟涂文集》作者:

刘开年代: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自强:

勉励自己。

1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根据句意来划分:

①句意: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②句意: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第一个“学”:

教人。

好:

喜欢。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例如甲文:

教学相长也。

充分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乙文: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参考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上说:

“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8.拜见全,都

19.(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是你的佳作?

20.(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是你的佳作。

21.示例:

王维作诗,前三句逐层描写国破之哀,哀民生凋敝,天子蒙难,百官流离,宫室荒芜,第四句则笔触一转,写乱贼宴饮庆祝,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唐王朝的忠心。

他因此得以免罪。

【解析】选自:

《旧唐书》作者:

刘昫年代:

五代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

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

岐王非常看重他。

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

“你的诗清秀拔俗,可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

”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

这一夭,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

“这是《郁轮抱》。

”(王维)于是拿出诗卷。

九公主说:

“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竞是你的佳作啊?

”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

“这样的读书人不当榜首,还有谁(能登榜首)?

”(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

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做了官。

叛军攻陷洛阳、长安,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

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仍逼迫他做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

叛军在凝碧池设宴,全部召见梨园乐工合奏各种器乐,王维痛悼蚊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柯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在皇帝驻留的地方传诵。

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得以幸免。

(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

1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诣:

拜见。

1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

谓:

以为。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①王维被叛军擒获。

②他服药装哑。

③安禄山设宴,王维悲痛赋诗表达心迹。

④平叛后被皇帝赦免。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句意,分析其含义即可。

句意是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得以幸免。

原因是:

王维作诗,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唐王朝的忠心。

他因此得以免罪。

22.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坚强

今年夏天,我翻开了尘封已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很快,我就被它再次吸引了,一口气将它读了下来。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为祖国的事业敢于奋斗,多次身受重伤,却依然坚持下来,继续战斗,最后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依然拿起笔进行创作,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不禁对他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敬仰之余,我也常常问自已:

保尔抱着这样的残疾之躯,尚能如此坚强,我为什么不能?

我要怎样做,才能变得像他那样坚毅顽强呢?

前不久,学校组织同学们秋游:

去爬蟒山。

刚开始的一段路还算是比较平坦,我跟着队伍连跑带说,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从山脚开始,往前就是台阶。

沿着台阶往上看,山顶直插云賞,我的心里顿时生出几分紧张和不安。

但我还是控制住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向山之更高处进发,爬了一段,我便用了大部分体力。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路也渐渐变得陡峭,我也慢慢地体力不支了,便停下来休息。

不一会儿,我看到前面的同学都渐渐消失在视野中,消失在这倍大的山里,这时,一阵恐惧袭来,我顿时有种想放弃的冲动。

我想:

我是爬不到山顶了,还是下去算了。

当我起身准备下山时,一个熟悉的形象闯入了我的脑海,是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