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360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docx

煤炭工业20年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报告

全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

建设工作报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2年12月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能源保障。

2011年,全国生产煤炭35.2亿吨,预计2015年煤炭需求将达到40亿吨,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是我国能源安全必然的战略选择。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煤炭工业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以“单产高、效率高、安全好、效益好”为中心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引领下,以长壁高效综采为核心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新进展。

综采、综掘等技术装备性能不断提高,矿井提升运输和装车系统自动化、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薄煤层自动化开采等先进生产工艺取得巨大成功。

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采区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矿一面”年产300~500万吨乃至上千万吨煤炭的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

我国部分煤矿迅速追赶并超越了美、澳、南非等发达国家煤矿已达到的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水平。

我国煤炭开采以井工为主,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仍是保障煤炭供应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

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引进国外大型运输、装载和爆破等装备(如吊斗铲、轮斗、重型载重汽车),自主开发先进生产工艺,使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的回顾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摸索试点阶段。

开展建设“百万吨综采队”活动,摸索探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模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在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同时,为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单进,在全国煤矿组织开展了等级采煤队、掘进队和综采队“年产创百万吨”活动,促进了采煤工作面单产的提高,“百万吨综采队”数量不断增加。

1990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8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5.1%,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35.47%;原煤工效实现1.2吨/工;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达到1.6万吨;百万吨综采队达到46个。

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单产,为我国高产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规范发展阶段。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全面规划和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随着上个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用新的科学技术对煤炭等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在煤矿开采中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按照以集中生产为核心,综合机械化开采为基础,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劳动效率为目标,向高度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发展思路,主要产煤国家基本实现了矿井的高产高效。

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采煤国家发展综采技术与装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2年7月,原煤炭工业部在河北邢台矿务局召开了“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一切适合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煤矿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矿井高产高效建设。

会议决定在邢台东庞矿、兖州南屯矿等12个矿井进行试点,首先开展“减头减面、减人提效”工作、最终实现一井一面集中生产,建设我国第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并对采用不同采煤工艺的矿井原煤工效提出了目标要求:

综采工作面的矿井劳动效率要达到10吨/工以上,综采与高档普采工作面相结合的矿井劳动效率要达到5吨/工以上,高档普采工作面的矿井劳动效率要达到2吨/工以上,煤炭工业部召开的邢台会议正式拉开了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序幕。

1992年以后,晋城古书院矿、大同燕子山矿、兖州南屯等煤矿引进了电牵引采煤机、重型刮板输送机和电控设备,与国产设备配套的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先后投产,不断刷新我国单一长壁综采工作面单产的最高记录;1995年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日产7千吨综采成套设备在铁法矿务局试验成功,大大推动了我国高产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从1992年到1998年期间,原煤炭工业部先后在大屯、潞安、青岛、铁法和兖州召开了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会议,不断总结、交流各煤炭企业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隆重表彰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原煤炭工业部陆续出台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建设高产高效露天矿暂行管理办法》和《建设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各煤炭企业均制定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发展规划,在采煤工艺、矿井生产能力、工作面产量和原煤工效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为加速煤矿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的进程,1995年原煤炭工业部党组做出了“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

规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建成100处高产高效矿井,实现原煤工效达到2吨/工,减人达到30万人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在2001年得以实现,100处高产高效矿井完成原煤产量2.38亿吨,占当年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38%;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是提高和推广阶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高效矿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1998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承担了推动全国煤矿继续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组织工作。

2002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全面总结了十年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讨论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管理办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对煤矿安全生产、经济效益、采掘机械化程度等指标,以及信息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煤炭工业部《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发布了《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

从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了不同井型生产能力和开采煤层条件的差异,提出了特级、行业级、省级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及评审办法,全面推动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

随着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005年全国有33个煤炭企业原煤生产能力达到千万吨以上,共建成高产高效矿井197处,生产煤炭6.3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9%,平均单井产量322万吨,平均原煤工效17.543吨/工,平均单矿盈利1.58亿元,百万吨死亡率0.045,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高产高效矿井数量和建设质量较九十年代初期有了极大提高。

2007年我国高产高效矿井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更加突出了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

在《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标准》中,将特级、行业级、省级高产高效矿井标准修订为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这些荣誉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产业指导目录》(40号令)中被列为煤炭行业鼓励发展类项目,以此可在部分省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包括14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近20年来,我国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在逐年增加:

1993年12处、1994年32处、1995年56处、1996年70处、1997年80处、1998年88处、1999年92处、2000年82处、2001年100处、2002年134处、2003年164处、2004年176处、2005年197处、2006年219处、2007年268处、2008年292处、2009年359处、2011年达到了406处。

可以看出,最近十年我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二、我国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取得突出成效

1、提升了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近20年来,全国煤炭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和设备生产厂家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通过对国外技术及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我国已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从矿井设计到施工建设、从大型装备研制到生产应用、从采煤工艺到矿井质量管理的安全高效矿井技术管理体系,培育出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职工队伍,使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使煤矿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2011年,我国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2.07%,比1992年提高19.81个百分点,其中综采程度达到89.87%,比1992年提高了48.8个百分点;采煤工作面平均单产达到68216吨/月,比1992年增加了49274吨/月,提高了260%;掘进工作面平均单进达到163米/月,比1992年增加35米/月;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6.232吨/工,是1992年1.33吨/工的4.68倍。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使煤炭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

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生产能力和规模快速增加。

2011年,全国年产超过亿吨的煤炭企业有7家、年产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已发展到55家(1992年仅有17家),生产原煤超过25亿吨,占全国煤矿原煤生产总量的71%。

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原煤产量达到了4.1亿吨,2012年有望超过4.6亿吨。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还使地方煤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一大批地方和乡镇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先后建成了皖北、新集、神火、永城、华亭、临沂和彬县等多处安全高效矿井。

其中伊泰、伊东、蒙泰、汇能、华亭、永城、皖北、西蒙、满世、兰花、乌兰、特弘煤电集团等已跻身年产千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之列。

山西长治市经纺煤业公司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采掘机械化,走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之路,2011年该矿生产原煤239万吨,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矿井综合单产达到20.41万吨/个/月,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12.95吨/工,实现利润15.61亿元,并且连续12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促进了中央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投资经营煤炭开采的有16家,除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外,有电力企业6家,投资、房地产、钢铁、科研、铁路、军品贸易、化工、农业企业各1家,共涉及8个行业。

2011年中央企业共建成81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其中:

神华集团共建成42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位列全国第一;中煤能源集团建成13处、华电集团建成8处、国投公司建成7处、国电集团建成6处、华能集团建成5处。

2011年,我国16家中央企业共有生产、在建煤矿267处,生产能力总计9.48亿吨,实际生产原煤7.93亿吨(矿井产量4.79亿吨,露天矿产量3.14亿吨);其中生产煤矿163处,原煤产量7.51亿吨;有160处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共发生事故18起,死亡50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063。

其中10家中央企业未发生一起煤矿死亡事故。

在16家央企中,在建煤矿104处,设计能力3.26亿吨,平均年生产能力313万吨;年产超过千万吨的19处,年产1000—500万吨的34处,年产500万吨以下的181处;年产超过千万吨的露天煤矿有15处,年产1000—500万吨的10处,年产500万吨以下的8处。

2011年中央企业的163处生产煤矿中,矿井采煤和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为88.3%和83.2%;露天矿采煤和剥离机械化程度分别为99.5%和98.1%。

2、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大批煤炭企业通过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简化生产环节,实现了集约化生产,矿井原煤工效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这些矿井尽管减少了采掘工作面个数,但是产量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提高,改变了煤炭企业过去用人多、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落后面貌,成为煤炭行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途径。

2011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共有采煤工作面1560个,生产原煤12.42亿吨;与1992年相比,产量增加了7.61亿吨,采煤工作面反而减少了116个。

2011年建成的406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原煤生产总量超过11.29亿吨,平均单井规模是原国有重点煤矿的6.31倍。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自开展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以来,20年中,全公司矿井数量由原来的13处增加到目前的20处,采煤工作面个数由13处矿井的108个,减少到目前20处矿井的75个;而原煤产量由1992年的1700万吨提高到2011年的4700万吨,净增长3000万吨,彻底改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3、显著改善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实现矿井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煤矿生产效率,而且还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了条件,大大改善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而达到煤矿生产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1992年的5.378下降到2011年的0.564,而同期原煤工效从1.33吨/工提高到6.232吨/工,煤矿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近几年原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我国安全高效矿井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1。

达到世界先进采煤国家井工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加速了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进程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矿井的布局、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灾害处理、信息传输等诸多专业领域。

煤矿的高效集约化生产,为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0年来,一大批煤炭企业通过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加快了科学化管理的进程,把管理工作全面引入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轨道,并不断创新、完善和提高。

很多企业把矿井安全高效建设列入生产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以此安排矿井设计、施工、开采的全过程;以发展战略的眼光,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技术管理人才,以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与职工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企业全面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上夯实管理基础;有的企业则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如神东矿区在我国首次建立完成了基于网络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矿区生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矿区所有矿井、洗煤厂及装车站。

管理信息流上至集团公司领导、下至各生产班组,形成了一个集成、高效、覆盖矿区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5、促进了我国煤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大大加快了我国煤机制造业的改革与技术创新步伐,使煤矿机械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产品的系列化不断完善,形成了采煤、掘进、通风、提升、运输、供电、排水、通风、通信等不同生产系统的系列产品和成套装备,为满足煤炭企业对机械装备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有力地推动了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全国煤炭制造企业总产量由1993年的21.25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11.74万吨;总产值由1993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2亿元,增长了44倍;1993年全国煤炭制造企业总共亏损2.94亿元,2011年盈利已达到71亿元。

2011年全国煤机企业共制造液压支架90799架、采煤机1003台、刮板输送机5016台、掘进机2328台、矿用带式输送机4922台,各类煤矿机电装备的制造吨位超过400万吨,较1993年翻了四番多。

煤矿机械化设备的大量更新,反映出今天我国各类煤矿的机械化生产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同时,我国煤矿机械化装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性能有了极大提高,研制开发了多种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大功率硬岩掘进机、重型刮板运输机、电液控制强力液压支架等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综采综掘装备;煤矿机电设备的产品质量、技术功能和可靠性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提升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先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煤机制造企业。

我国煤机装备已出口到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公司在神华集团、晋城矿业集团的大采高液压支架项目竞标中,战胜了德国DBT公司和美国JOY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标志着我国研制的液压支架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6、提高了中国煤炭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经过20年来的努力奋斗,全国有18个省(区)先后建成了406处安全高效矿井,在技术管理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部分安全高效矿井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装备条件、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创造并保持了煤矿开采的多项世界纪录。

早在2004年,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上湾煤矿使用美国久益公司的综采设备,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单面年产原煤1075万吨,创造了新的综采工作面年产世界纪录;该公司榆家梁矿(一井两面)使用德国艾柯夫公司生产的LS500型采煤机、美国JOY公司生产的JOY-2×7625kN型液压支架和JOY700型刮板输送机,煤矿年产达到1480万吨,刷新了单井年产最高的世界纪录;2005年10月,上湾煤矿在工作面两次搬家的条件下,生产原煤106万吨,其中10月9日在51104工作面日产原煤50944吨,刷新了当时综采工作面月产和日产世界纪录。

从此,我国煤矿就一直保持了综采工作面的年产、月产和日产世界纪录并不断刷新。

一大批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建成,代表着中国煤矿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形成了煤炭工业技术进步的排头兵,为广大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国煤炭工业的落后面貌,改善了煤矿职工劳动条件,促进了煤炭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地位。

近年来,在每年召开的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参会国家都在50个以上,外宾参加人员超过400人。

我国与美国、法国、波兰、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日本、乌克兰、哥伦比亚、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的煤炭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三、开展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企业高度重视是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决定因素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没有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实现的。

1992年以来,原煤炭工业部党组一直把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列入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抓重点,带一般,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国家在政策上积极予以扶持,有力地推进了这项工作。

许多企业始终把这项工作列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有目标,有责任,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保障制度,真正把这项工作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连接在一起,长期地坚持下去。

我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煤矿的采煤工艺、技术装备和开采方式的多样性。

有的企业由于条件限制,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仍然通过搞“高产特区”、“高产线”和“高产面”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也起到了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2、发展采掘机械化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基础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首先是解决采掘工作面机械化生产问题,这是提高采掘工作面单产、单进水平,实现减头减面,减人提效的基础。

通过发展采掘机械化,实现采掘工作面自动化操作,使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发展采掘机械化,采掘工作面单产、单进水平得到提高,为煤矿减头减面,实现集约化生产,减人提效创造条件;通过发展采掘机械化,实现井下固定设备无人值守,使煤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煤矿生产得到保障。

大雁矿业集团一矿是开展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突出范例,该矿通过发展采掘机械化,减少生产区队两个,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全部与生产分离的基础上,全矿职工从1992年1450人逐渐减少到目前的1030人,而煤炭产量从原设计的90万吨/年增长到2011年的175万吨;矿井原煤工效从1.49吨/工提高到7.42吨/工;实现了安全生产,多年来该矿已消灭了重伤以上的人身事故,杜绝了中断生产的重大责任事故。

3、合理集中生产是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重要措施

合理集中生产是减少生产环节,简化生产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和设备利用率的最有效措施。

煤炭企业通过改革开拓部署、优化巷道布置,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极大地简化了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

通过优化设计,尽可能加大采区和工作面长度,从而增加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以解决提高单产带来的服务年限缩短和搬家次数增多的问题,同时也为简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中煤能源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煤矿针对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且落差大的情况,优化生产布局,以集中生产为原则,布置储量较大的工作面,不同煤层合理配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该矿生产原煤180万吨,盈利5950万元,实现了安全生产。

随着煤炭企业集中生产的推进,许多企业已基本上实现了一井一面或两面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在2010年命名的359处安全高效矿井中,有153处矿井实现了一井一面生产模式;平均原煤工效达15吨/工,远远高于当年5.413吨/工的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

4、生产系统稳定可靠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必要保证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证各个生产系统具有与采区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生产能力,消除生产“瓶颈”。

充分保证采煤工作面能力的最大发挥。

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过程中,许多煤矿以采煤工作面为核心,重视各个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的完善,保证运行质量和生产能力,特别是通过系统改造,解决一通三防的“瓶颈”问题,包括新技术应用以及瓦斯防治等方面,对矿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起到必要的保障作用。

5、依靠科技创新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必要条件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二十年,也是煤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创新的二十年。

科技发展推动了矿井单产单进和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单产单进和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又促进矿井生产系统、生产布局、生产装备以及矿井安全保障系统的改造和技术革新,从而大大推动了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

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过程也就是矿井整体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十年来,我国煤矿在采掘机械化、“三下”开采、地质勘探、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和装备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是我国煤炭工业建成400多处安全高效矿井,推动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

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中,产学研联合攻关是依靠科技进步的成功经验。

我国煤矿每项技术进步都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与制造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彬县下沟矿由炮采小矿变为综采大矿,靖远、铁法和川煤集团难采煤层的改革成功就是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作用的结果。

2000年3月,原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与陕西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以资本与技术投入共同经营下沟煤矿的合同书。

下沟煤矿经过技改后,从年产45万吨的地方煤矿扩建为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实现了以采煤方法为核心的全面技术改造升级,合作双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我国煤炭科技大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这个项目誉为院、企优势互补、以较少的投入激活较大的存量、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中小煤矿的“陕西彬县模式”,并号召在全国类似矿井学习和推广。

四、目前我国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各地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展不均衡

今年我会组织开展了2010~2011年度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申报评审工作,全国共有19个省(区、市)和6个中央企业组织申报了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这19个省(区)是:

山西、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山东、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江苏、四川、云南、青海、广西、贵州省;6个央企分别是:

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华能集团、国投公司、国电集团和华电集团。

从今年申报工作来看,山西省名列全国第一,共申报了近100处安全高效矿井,而我国产煤最多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年申报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尚不足30处;南方部分地区如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新疆建设兵团等地,由于受地质条件所限采掘机械化程度低等原因,至今还是空白,未建成一处安全高效矿井。

青海、广西和贵州省是第一次申报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