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324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docx

开平市五校联考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二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

化学卷

(二)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S:

32Na:

23Cl:

35.5Ca:

40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B.腈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C.钛合金、电木、聚乙烯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是+1,+4,–2价,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A4BC3B.A4BC2C.A2BC3D.A3BC2

3.已知AgNO3在受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AgNO3

aAg+bX↑+cO2↑。

取AgNO3固体170g,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测得产生的银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108g、16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是CO

C.化学方程式中a:

c=2:

1D.生成X的质量为56g

4.下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点燃2MgO+C。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B.金属镁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活泼金属钾、钙、镁等着火后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5.央视曝光了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有关铬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铬原子呈电中性B.铬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

C.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D.铬原子核电荷数为28

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黄铜比纯铜硬度大B.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C.右边烧杯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冰C.黄铜D.金刚石

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Si

C.原子序数为14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纸张燃烧C.钢铁生锈D.食物变质

11.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2B.2个氧原子O2C.镁离子Mg+2D.氧化铁FeO

12.下列相关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

B.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1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16.下列净水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A.过滤B.吸附C.沉淀D.蒸馏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完成下列基础的学生实验,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________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实验Ⅰ: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塞紧带导管和已抽取好了一定量双氧水的注射器的双孔橡皮塞,将导管放入底部有少量黄沙的集气瓶中,盖上毛玻璃片;

③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逐滴滴加双氧水,收集氧气并验满。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塞紧双孔橡皮塞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__端通人(填“a”或“b”)。

实验Ⅱ: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现象为:

放热,火星四射,生成____________色固体。

(3)实验表明:

改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①指出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处错误将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用语是架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钙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氢氧化钠_____

(2)标出下列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①KMnO4②Cl2③H2SO3

(3)金属铁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

A.原子B.阳离子C.阴离子.

19.公共场所常用的泡沫灭火器是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反应来产生CO2,同时还产生硫酸钠和一种白色沉淀(氢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下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像。

如图所示,若

代表氮原子,

代表氢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2)图像中反应后的微观粒子是属于:

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3)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

21.(11分)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按要求填空:

Ⅰ.试剂:

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二氧化锰

Ⅱ.仪器:

(铁架台、石棉网等已省略)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便于控制反应且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用该装置和提供的试剂还可以制取__________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集满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设计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需选择图中的A、B和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题

2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M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__反应。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

在该反应过程中MnO2起____作用。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四、简答题

23.我市冬季集中供热所使用的化石燃料是煤,燃烧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会生成____、氮的氧化物等,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

冬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_(填“高于”、“等于”、“低于”)夏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大自然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高?

________________。

24.

(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甲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玻璃管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3-4-11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1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人体缺钙,中老年人易引起甲状腺肿大,青少年易导致佝偻病;B.腈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包括:

棉、麻、丝、毛等;C.钛合金是金属材料,电木、聚乙烯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称作碳水化合物。

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由化合价推导化学式的知识。

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推知答案为C。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故B错误;C、

a:

c=2:

1,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X的质量为170g﹣108g﹣16g=46g,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正确;B、金属镁的活动性比氢强,故金属镁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正确;C、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一换一”的形式,故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金属镁着火后不可用二氧化碳灭火,错误。

故选D。

5.D

【解析】A、根据整个原子的电性考虑.

B、根据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考虑;

C、根据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D、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解:

A、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铬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2-24=28;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D、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故铬原子核电荷数为24。

故选:

D。

点睛:

解题关键是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D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正确;

B、呼出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正确;

C、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右边的烧杯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D、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低,故乒乓球先着火,错误。

故选D。

7.D

【解析】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

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此题说明物质不同,性质不同,不能用类推法来学习化学,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视频

8.B

【解析】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水属于共价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锌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点睛: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

9.A

【解析】

试题分析:

硅是带有“石”旁为固体非金属元素,A错误。

考点:

元素周期表。

10.A

【解析】A、滴水成冰还是水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食物变质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A

【解析】A、化学式前加数字一般表示分子个数,正确;B、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O表示2个氧原子,错误;C、离子符号的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再写正负号,错误;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A.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说法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可以再分为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故说法正确;

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是因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故说法正确;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不一定是

,因为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木条熄灭,故错误;故选D

试题分析:

A.根据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分析;

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再分为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C.根据木柴架空燃烧使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剧烈分析;

D.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木条熄灭分析.

考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燃烧的条件及影响燃烧的因素;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影响燃烧的因素,化学变化的实质;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

13.D

【解析】

【详解】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电性相反,电离相等,故不显电性,故错误;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是由于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组为氧分子和氢分子,而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错误;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A.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C.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铜片上留有痕迹,错误;D.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正确。

故选C。

15.B

【解析】A、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正确;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锰元素一直在固体中,没有质量变化,但是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使得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C、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短,正确;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16.D

【解析】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17.试管锥形瓶过氧化氢

水+氧气B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连续均匀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合理就行)用力转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集满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黑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移导管防止水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解析】

(1)a是试管。

b是锥形瓶。

(2)过氧化氢

水+氧气,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装置B。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有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是纯净的氧气,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实验Ⅰ:

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步骤]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2)步骤③中,塞紧双孔橡皮塞的方法是用力转动。

(3)步骤③中,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气体的验满在瓶口。

(4)当剩余的水较少时,水易从b端排出,故氧气从a端通入。

实验Ⅱ: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表明:

改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气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18.CaCO3Fe3O4NaOH

FeNa+、Cl—10【答题空10】C

【解析】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写出组成物质的元素符号,所需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数,最后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3)、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4)、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判断a的数值,依据得电子会形成阴离子解答。

解:

(1)、碳酸根在书写化学式时,作为一个原子团是一个整体,故碳酸钙的答案为CaCO3;根据读法写出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氢氧根作为原子团,在书写化学式时作为一个整体,故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KMnO4中,K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Mn的化合价为:

[0-(+1)-(-2)×4]=+7价,可表示为:

;Cl2是单质,化合价为0,可表示为:

;H2SO3中,H显+1价,O显-2价,S的化合价为:

[0-(+1×2)-(-2×3)]=+4价,可表示为:

;(3)、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Fe)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4)、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a的数值为10;②当a=8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微粒是阴离子,故选C。

19.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

【解析】

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反应来产生CO2,同时还产生硫酸钠和一种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

20.NH3混合物化合反应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所以:

(1)上图中

的化学式是:

NH3;

(2)反应后所示物质为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3)该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21.

(1)烧杯长颈漏斗

(2)C、F(或A、F)

CO2

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火焰熄灭,证明满瓶

(3)C、E、G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