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274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docx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

本人于X年X月毕业于XX大学XX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X年X月X日正式就职于XX公司。

从进入XX公司以来,一直在XX项目部学习、工作。

在项目部学习的前三个月,我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参与实操,和工人一起干活,从管道搬运、管道刷漆到管道安装就位以及各管件的安装,都自己动手去尝试,在锻炼体魄的同时,也争取学到更多的现场施工技巧与技术,为以后的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现场学习的时间里,我也接触认识到很多材料物资,弥补了自己在材料认识上的不足。

经过前三个月的实践学习,对施工员这一岗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施工工序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后,我回到项目部办公室帮忙学习,除了日常的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建立台账管理工程资料,我仍然坚持每天下到工地现场,把握工人的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协调各单位各专业间的关系。

从入职至今,日常工作上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同事以及领导的帮助指导下,慢慢地自己也能独立地处理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问题。

对施工工程技术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下面是我对参与实践的工作,就管道安装部分进行的简单的施工总结。

一、空调冷冻冷却水管道的安装

本工程1#楼塔楼部分,风机盘管为空调未端,空调水系统采用无缝钢管作为冷冻水供、回水和冷却水供、回水管。

无缝钢管的连接方式主要是焊接。

管与管之前采用坡口的形式对接,焊料在电弧的作用下,受热熔化,并将焊缝填满,从而起到牢固的作用。

而凡与空调末端设备连接的水管,应采用橡胶连接或不锈钢软管连接。

无缝钢管的煨弯,一般公称直径40mm以下的管道均可使用液压弯管机进行弯管,而公称直径超过50mm的管道,均采用冲压弯头。

在本工程中,平层的冷冻水管安装并没有多大的难处,但是在管井处的施工并不那么理想。

本工程的管井设计大小为1800*500,井中设有4根管道外径为325mm的无缝钢管,管道从地下一层直上屋顶层。

根据现场的情况,管井实际大小多为1800*450,管井处的梁高为600mm,而且,部分楼层管井的砌体均已提前完工,这为管道的安装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因素。

为了顺利完成冷冻水及冷却水立管的安装,专门制定了一个管道的吊装方案:

前3个立管采用顺装的方法,在地下一层,从下往上安装,到了最后一根立管的时候,采用倒装的方法,把管道先直接吊到最高层,从上往下安装。

根据现场已固定的条件,通过计算得出每次能起吊的管道最大长度约为10.5米。

而管道的出厂长度一般为9米左右,这为管道的吊装也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首先,在屋面固定一个葫芦,采用12mm的钢丝绳,在钢丝的一端设置一个活动吊耳,可与每根管道连结在一起,在地下一层的地面也固定一个滑轮,卷扬机放在地下一层。

因为是特殊起吊,而且管井本身较小,在起吊管道的过程中,需配备的工人,除了固定的起重工人外,又需增加两个工人在楼层管井处为控制卷扬机的师傅发出提示指令,否则,管道的起吊过程中,钢管容易顶撞到管井的梁格,轻则损坏梁体的混凝土,重则管道可能会下落,而管道一当沿着管井坠下,产生的危害将难以估计。

起吊的第一根管道是管井里最靠边的立管。

管道经由钢丝绳拉起,管道高度到位,经过基本就位完,由焊工临时固定好管道,然后起吊第二根管道,第二根管道经钢丝绳拉起,基本就位后,直接叠在了第一根管道上,此时亦由焊工临时固定管道,以些类推,直至第一条立管安装完毕。

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条第三条立管的安装。

最后一条立管的安装,事先为管道编好号,吊装的时候,按照号数顺序吊装。

将第一根管道吊到最高层,定位完毕并临时固定后,起吊第二根管道,至管道上方与第一根管道底平齐,定位焊接固定后,进行下一根管道的吊装,直至最后一根管道安装完毕。

二、空调冷媒铜管的安装

铜管是空调系统中最常用的管道。

因为铜的导热性比其他常用材质好,焊接性能、机械强度高,耐压性能好,而且不易腐蚀。

空调的制冷剂最终是要在蒸发器中吸热量,在冷凝器中放热量,管道外面还要与散热片相连。

故选用铜管做为常用的空调设备连接管道。

铜管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是插入式钎焊连接。

铜管钎焊连接是在焊接接头处加热,加入焊料溶解,熔化的钎料流入连接处完成钎焊连接。

而一般连接铜管的还有束节、弯头、分歧器等配件,配件与管道间均采用套管式搭接连接。

铜管和钎焊套管加工精度要求很高。

安装前需先清洁铜管及相应配件,管子清洁完毕,根据需要取适量铜管接头专用钎剂加水拌成糊状,然后用小刷子蘸取拌匀的钎剂,均匀地抹在铜管接头承口处和铜管插入接头部分,转动管子上的套管,并确认管子完全插入承插口底部,然后擦去多余的熔剂,接头组装好后并加热到钎料的熔点温度,在铜管及配件不熔化的情况下,钎料熔化后填充进钢管与套管连接处的缝隙,形成钎焊缝,在缝隙中,钎料和母材之间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得到牢固的结合。

安装管道时免不了要进行切割和煨弯。

切割铜管和切割其他材质的管道并不完全相同。

切管时,除了一般的要注意断面必须与管子轴线垂直,铜管多采用旋转式切管机进行切割。

使用切管机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施加太大的力将切管机压在铜管上,压力过大,管端容易变形,直径减小。

而至于铜管的煨弯,一般管径12.7mm以下的铜管可以直接手工弯管,而对大一点的铜管,铜管的转弯均由专用的弯头配件实现。

铜管焊接的过程中,应根据铜管接头的规格选择相应的焊枪,使用氧乙炔中性火焰加热被焊铜管接头承口部分。

焊接时,先均匀加热被焊接件,用加热的钎料沾取适量焊粉均匀地抹在缝隙处,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送入钎料。

焊接时,不能将火焰直接加热钎料。

一般情况下,熔化后的液态钎料会往焊缝内渗透,当钎料全部熔化时应停止加热。

由于该钎料流动性比较好,若继续加热,钎料会不断地往里渗透,不容易形成饱满的焊角。

管道安装时尽量避免倒焊。

各种钎料可以反复多次钎焊。

钎焊结束后,紫铜管件可用湿布冷却和拭揩连接部分,以稳定焊接部分。

钎焊后的管件必须在8h内进行清洗,除去残留的熔剂和熔渣。

一般常用煮沸的含10%-15%的明矾水溶液涂刷接头处,然后用水冲洗擦干。

固定铜管用的支架一般常用圆钢吊架,水平管段每1m设置一个支架,而竖直管段,应每层设一个支架。

管道安装完毕,还须进行管道压力试验。

铜管的压力试验,多使用氮气。

在管道系统充入氮气后,缓慢调节压力至试验压力,保压24h后,检查不漏后应把管道内压力泄至0.5-1.0MPa,管道保有一定余压,可以防止损坏室内机的电磁阀,也避免了高压气体打伤人的可能,同时也保证铜管不易变形。

以上是我在工作学习期间的技术总结。

通过不断地工作、学习,我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上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明白了施工员既是作为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又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更是第一次感觉到了施工员肩负的责任之大。

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地进取。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定能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经验,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

总结人:

Moonlight

扩展阅读:

注册给排水专业复习提纲总结

水分析化学

1、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值

2、回收率是表示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耗用标准液的体积=滴定管的读数误差/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4、突跃范围

5、连续滴定水样碱度时,若V(甲基橙)大于V(酚酞),则碱度的组成必为HCO3-、CO3-2微生物

1、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生关系:

(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硝化细菌)、(食酚细菌、硫细菌)、(藻类和细菌)共生关系:

真菌、藻类

拮抗关系:

(乳酸菌与腐败细菌)、(青霉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捕食者【原生动物】与被捕食者【后生动物】(细菌、真菌、藻类))寄生关系:

(噬菌体与细菌、放线菌、真菌等)、(蛭弧菌与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或浮游球衣菌)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化能自养型:

铁细菌、硫黄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硝酸盐细菌

化能异养型:

球衣细菌、放线菌、霉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发硝化细菌

光能自养型:

藻类、蓝藻

光能异养型:

红螺菌3、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老期

1)缓慢期特点:

细菌数目无变化;生长速度为零。

2)对数期特点:

细菌呈几何级增长;世代时间短;生长速度最快3)稳定期特点:

细菌新生数等于死亡数,细菌数目恒定;生长速度为零;此时荚膜、芽孢形成、内含物储存、有毒物质积累。

4)衰老期特点:

细菌进行源呼吸;细菌数目不断减少;生长速度为负增长。

4基因突变的特点:

不定向;频率低;自发性;独立性;稳定性;可逆性;诱发性5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的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作用;指示作用

6后生动物:

轮虫、线虫、寡毛类动物、甲壳类动物7病毒的繁殖过程

吸附-侵入和脱壳-复制与合成-装配和释放

8水中常见病原细菌:

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他们能引起经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加热60°C30分、10分、10分可杀死以上三种细菌。

也可加氯消毒的方法杀死。

伤寒杆菌特点:

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不生荚膜和芽孢、周生鞭毛

痢疾杆菌特点:

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不生荚膜和芽孢、一

般无鞭毛

霍乱弧菌特点:

弧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不生荚膜和芽孢、仅一根端生鞭毛

9大肠菌群特点:

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不生芽孢。

大肠菌群包括:

大肠埃希式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枸橼酸盐杆菌、副大肠杆菌4中菌

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L,

一级水源中大肠菌群数平均不超过1000个/L,二级水源不超过10000个/L.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CFU/ml;MPN/100ml;总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式菌均不得检出。

11测定方法

细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

总大肠菌数测定采用多管发酵法(最大可能数MPN)[适用于各种水样]和滤膜法[不适用于大量悬浮物、细菌多的水样]12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辐射消毒

13病毒灭杀采用高温、干燥、紫外线、氧化剂(加氯)检验病毒采用噬斑检验法噬斑形成单位(PFU)

习题

1)常见的高温灭菌方式有干热和湿热灭菌,培养基灭菌首选湿热灭菌中的高压蒸汽灭菌,

2、硝酸盐细菌属于(化能自养菌),反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异养菌)。

3、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4、定义

1)利用无机碳和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类型是光能自养型2)利用有机碳和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是光能异养型

3)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得能源并以无机碳作为碳源的微生物是化能自养型

4)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得能源,并以有机物作为碳源的微生物是化能异养型

5、转录指遗传信息从DNA到mRNA的过程,翻译是mRNA上遗传信息到蛋白质的过程

6、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属于原核微生物

7、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繁殖,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8、测定细菌时代时间最佳的是对数期

9、发酵法测定大肠菌群实验中,大肠菌群发酵乳糖培养基时,溶液颜色由紫色变成黄色。

【发酵时,产生酸,加溴甲酚紫指示剂,由紫色变黄色】

10、影响酶活力(反应速度)的因素是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底物浓度

11、米门公式:

Km值大,亲和程度小,Km值小,亲和程度大。

12、胞外酶:

胞内合成到胞外作用的酶。

有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13、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阶段中,运行初期阶段曝气池中常出现大量(肉足虫和鞭毛虫),运行后期出现(钟虫和轮虫)14、延时曝气法进行低浓度污水处理是利用处于衰老期的微生物。

[衰老期外界营养缺乏,微生物主要进行内源呼吸]

15、测定大肠菌群细菌时,对乳糖分解能力最强的是大肠杆菌;最弱的是副大肠杆菌。

16、紫外线杀菌最佳波长是260nm左右。

17、能产生抗生素的是(放线菌)

18、细菌的特殊结构是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荚膜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利用,可形成菌胶团,菌胶团是污水处理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

意义:

1)防止被动物吞噬;2)增强抵抗;3)指示作用;

芽孢耐热,需加热120~140℃才能彻底杀死。

19、破坏核酸而使病毒失活的因素是(紫外线)20、催化A=B+C的酶是(裂解酶)

酶的分类主要有:

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同分异构酶、裂解酶、合成酶六大类

水泵及水泵站

1、吸水管路基本要求:

(9点)1)不漏气2)不积气3)不吸气

4)尽可能减少吸水管长度,以减少水头损失和埋深5)每台泵应有独立的吸水管

6)吸水管水位高于泵轴时,应采用手动常开检修闸阀7)吸水管设计流速一般:

DN小于250时,V=1.0~1.2m/sDN大于250时,V=1.2~1.6m/s8)吸水管应设喇叭口

9)水泵灌水启动时,应设有底阀2、压水管要求:

(6点)1)不漏水

2)设置柔性接口或伸缩接头

3)三通、弯头处设置支墩或拉杆4)不允许水倒流时设置止回阀

5)管径大于400时,采用电动或水力闸阀

6)压水管设计流速:

DN小于250时,V=1.5~2.0m/s;DN大于250时,V=2.0~2.5m/s

3、往复泵的性能特点:

扬程大、开闸启动、不能闸阀控制流量、需有调节流量设置、具有自吸能力、出水不均匀

4、水泵静扬程:

水泵吸水井的设计水面到出水池之间的测压管高差5、排水泵站设计中,压水管设计流速不小于1.5m/s;吸水管的设计流速为V=1.0~1.5m/s;

6、切削抛物线上的各点,其工况、效率是相同的

7、吸水管应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一般大于0.005,以免形成气囊(不积气的要求)8、射流泵:

流量比α:

被抽液体流量与工作液体流量的比值=Q2/Q1(05年、08年考)压头比β:

射流泵扬程与工作压力的比值=H2/H1-H2断面比m:

喷嘴断面与混合室断面的比值=F1/F2

9、输送不同容重的液体时,水泵消耗的功率是不同的,液体容重越大,水泵消耗的功率越大

10、水泵的扬程即水泵出口与进口液体的比能差

11、叶轮内液体质点的速度是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的合成

12、水泵特性曲线是在水泵的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各性能参数随流量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13、水泵的泵壳铭牌简明列出了水泵在设计转速下运转且效率为最高时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及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气蚀余量值。

14、离心泵装置的工况就是装置的工作情况。

工况点就是水泵装置在实际运行状况下的流量、扬程、轴功率、效率及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气蚀余量值。

15、计算题:

水泵供水量Q=86400m/d,扬程H=30m,水泵及电机的效率均为70%,传动装置效率为100%,则该水泵工作10h的耗电量为()Kw.h(耗电量既是轴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解:

水泵Q=86400m/d=1m/s,水的容重为9.8KN/m,则运行水泵的耗电量为WrQH9.8130t106000kWhN泵N机N传0.70.7116、如果在定速运行的水泵供水系统中,阀门开启度不变,引起工况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Hst变化)即水泵静扬程的变化。

知识点:

工况点变化是由水泵的特性曲线或管道系统特性曲线发生变化引起

的,定速运行时水泵的特性曲线是不变的。

17、计算题:

某泵铭牌参数为n=202*r/min,Q=0.17m/s,H=104m,N=184KW。

另有一相似水泵,其叶轮直径是上述水泵叶轮的2倍,转速为1500r/min,则该泵的高效点流量为:

()m/s。

(流量相似原理)

Q1231500解:

Q13D13n1()()10.171202*Q2D2n2H1Dn

(1)2

(1)2扬程相似原理:

HD2n22

NDn轴功率相似原理:

1

(1)5

(1)3N2D2n2

Q1.02m/s水力学复习提纲

1、总水头线沿程单调下降、测压管水头线可能下降,局部可能

上升。

测压管水头线总是低于总水头线。

两线相互平行2、紊流分布是对数分布或指数分布

3、层流区、临界过渡区、紊流光滑区的沿程阻力系数只与雷诺

数有关;紊流过渡区、紊流粗糙区沿程阻力与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有关。

4、管道直径影响流速进而影响Re,层流区、水力光滑区、紊流

过渡区都与Re有关,而直径影响管路相对粗糙度,影响阻力平方区的沿程阻力系数

64记住几个公式:

层流区沿程阻力=

Re0.3164Re0.25层流区:

断面的平均流速是最大流速的一半

光滑区沿程阻力=

5、局部水头损失

A12)A2A突然缩小:

0.5(12)A1熟记两种特殊情况:

淹没出流时局部阻力系数为1;管道进口局

突然扩大:

(1部阻力系数为0.5

记忆这两个数:

管径比为1:

2时,突然扩大,局部阻力系数为0.5625突然缩小,局部阻力系数为0.375

6、绕流阻力的经典例题:

20°时,子弹以同一速度打入水中的

绕流阻力是打入空气中的绕流阻力的(832)倍。

记住核心公式(手册有):

只与流体密度有关,故为水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的比值998.2/1.2=832

7、空口出流:

放空时间是定水头放同样水量所用时间的2倍。

手册未见公式:

T2VA2gH18、真空度最大位置是最高位点得下游段处。

9、并联管路(考试重点):

QQ1Q2Q3HH1H2H31111SS1S2S

例题:

详见P11746题

10、过水断面的几何要素(年年考)水面宽

Bb2mh过水断面面积:

A(bmh)h湿周:

Xb2h1m2AXb2h11、水力最优断面不一定是最经济的断面,最优断面深比

水力半径:

R湿周越小断面越优

12、薄壁堰的两个重要流量公式:

堰板开口为矩形的矩形薄壁堰泄流流量公式:

QmB2gH0堰板开口为三角形的三角形薄壁堰泄流流量公式:

Q1.4H5232413、记住球体积πR3314、过水断面上切应力呈直线分布,管壁处最大,管轴处最小为

0。

15、熟悉文丘里流量计的计算方法:

两个公式的应用16、均匀流只可发生在顺坡渠道

17、长形宽顶堰堰顶水深总是小于临界水深,为急流。

18、均匀流流量大小的确定可根据湿周大小来确定。

19、临界流动的条件下的渠底坡度和渠道粗糙系数的取值(查课

本)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助工技术总结: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