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3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丽地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CO2分子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B.酸雨是由碳和硫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

C.大量氟利昂逸散将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

D.水体富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温室效应、酸雨、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详解】A、CO2分子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使地球升温,A正确;

B、酸雨是由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大量氟利昂逸散将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导致臭氧减少,C正确;

D、被人们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会引起水体富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所有的类囊体并不是连成一体的

B.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很多分散的小液泡

C.核糖体可以分布在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

D.溶酶体能吞噬细胞外的颗粒和细胞自身的碎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衰老的细胞结构和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详解】A、叶绿体中所有

类囊体连成一体,A错误;

B、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

小液泡,B错误;

C、核糖体可以分布在细胞器的表面如内质网,也可以分布在细胞器内部如线粒体,C正确;

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衰老的细胞结构和侵入细胞的病原体,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原生演替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D.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状态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不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A错误;

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可以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

D、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状态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4.某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果蝇为二倍体B.该果蝇是三体

C.该果蝇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两条性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故该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图谱。

该果蝇的Ⅳ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该果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A正确;

B、该果蝇Ⅳ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是三体,B正确;

C、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错误;

D、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畸变,多了一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易错点:

正常二倍体多一条染色体,属于三体,染色体组的数目仍为2组。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核酸种类不变,蛋白质种类会改变

B.细胞癌变,遗传物质改变,细胞间粘着性下降

C.细胞衰老,膜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凋亡,形态结构改变,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细胞凋亡: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A、细胞分化的过程中,RNA会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癌变,遗传物质改变,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着性下降,B正确;

C、细胞衰老,膜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减慢,C正确;

D、细胞凋亡,形态结构改变,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不变,但RNA会发生改变,故核酸会发生改变。

6.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图表示生物膜上3种膜蛋白与脂双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蛋白A是一种细胞标志物,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受体

B.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其转运物质过程中不一定消耗ATP

C.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则该蛋白可能参与柠檬酸循环

D.位于脂双层内部的蛋白A和蛋白B部分具有较强亲水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该细胞可能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若蛋白A是一种细胞标志物,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可以识别胰岛素,A正确;

B、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其转运物质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消耗ATP,B正确;

C、柠檬酸循环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则该蛋白可能参与柠檬酸循环,C正确;

D、位于脂双层内部的蛋白A和蛋白B部分具有较强疏水性,D错误。

故选D。

7.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提髙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

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

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详解】A、栽培稻与野生稻可以杂交产生可育后代,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努力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B正确;

C、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会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C。

【点睛】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注意两点:

是否能相互交配;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

8.某同学用黑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入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多次,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指暗线为细胞壁,不具有伸缩性

B.②所指暗区是绿色大液泡,体积变小

C.③所指亮区是细胞溶胶,充满红色的溶液

D.③区域变大时,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

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①所指暗线为细胞壁,具有伸缩性,伸缩性较小,A错误;

B、②所指暗区是绿色细胞质,液泡体积变小,B错误;

C、③所指亮区是外界溶液,充满红色的溶液,C错误;

D、③区域变大时,说明细胞在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

故选D。

9.某同学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丙图),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经主动转运进入琼脂块

B.乙图单侧光照射导致琼脂块的左侧生长素低于右侧

C.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α的数值无明显变化

D.琼脂块1、2、3所引起的α角大小关系是1>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图中: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的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右侧浓度较高;

乙图中:

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2和3中生长素含量相同;

丙图中:

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左侧生长速度快,故出现向右弯曲生长。

【详解】A、甲图胚芽鞘中

生长素经扩散进入琼脂块,A错误;

B、乙图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2和3中生长素含量相同,B错误;

C、丙图无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α的数值无明显变化,C正确;

D、琼脂块1、2、3所含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

1>2=3,故所引起的α角大小关系是1>3=2,D错误。

故选C。

10.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①~④是不同时期的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细胞所处时期的较晚时候会出现纺锤体

B.图②细胞所处时期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

C.图③细胞所处时期染色体和DNA数量比为1:

D.图④细胞所处时期会出现许多囊泡聚集形成赤道板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细胞为正方形,表示分生区细胞,其中①表示前期,②表示间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详解】A、图①表示前期,会出现纺锤体,A正确;

B、该图表示高等植物,无中心体,B错误;

C、图③细胞处于后期,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为1:

1,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C错误;

D、图④细胞处于末期,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被NADH还原成乙醇

B.乳酸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还原成乳酸

C.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D.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详解】A、酵母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先脱去二氧化碳生成乙醛,乙醛被NADH还原成乙醇,A错误;

B、乳酸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被NADH还原成乳酸,B错误;

C、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其无氧呼吸,减少酸味的产生,C错误;

D、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因为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12.对某地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连续调查,计算其δ值(δ=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B.t2时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t3时种群内个体面临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

D.t3→t4时间内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1之前,δ<1.0,种群数量下降;t1之后,δ>1.0,种群数量上升。

【详解】A、t1时种群数量不变,A错误;

B、t2时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t3时种群数量大于t2时刻,故生存压力更大,C错误;

D、t3→t4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中,单独使用A型TMV的RNA感染烟草,可从烟草细胞中分离出A型TMV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下降

C.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使其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异

D.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从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与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中,单独使用A型TMV的RNA感染烟草,可以从烟草细胞中分离出A型TMV,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不影响沉淀物的放射性,B错误;

C、肺炎双球菌无染色体,C错误;

D、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与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观察是否出现S型菌,D错误。

故选A。

14.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

1%淀粉

新鲜唾液

蔗糖酶溶液

本尼迪特试剂

1

3ml

2ml

2

3ml

1ml

2ml

3

3ml

1ml

2ml

 

A.试管1的作用是检测淀粉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B.该实验结果证明了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若用KI-I2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可缩短实验所需的时间

D.若仅试管2、3出现阳性反应,则说明蔗糖酶溶液或淀粉溶液不纯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酶即淀粉酶或蔗糖酶,因变量是是否出现还原糖,观察指标是颜色变化。

【详解】A.试管1不加入酶,其作用是作为对照,可以检测淀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不能确定是否含有葡萄糖,A错误;

B.要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应该用淀粉酶处理不同的底物,B错误;

C.碘与淀粉会发生蓝色反应,若用KI-I2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根据颜色变化可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可缩短实验所需的时间,C正确;

D.若仅试管2、3出现阳性反应,说明淀粉溶液不含还原糖,可能是蔗糖酶溶液不纯,D错误。

故选C。

15.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腺垂体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神经分泌束②产生直接联系

C.③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减少糖的利用,促进糖元生成

D.④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向外运输并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调节激素;②为下丘脑垂体束;③为神经垂体,垂体后叶;④为腺垂体,垂体前叶。

【详解】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神经分泌束②产生直接联系,B正确;

C、生长激素由④腺垂体分泌,C错误;

D、④表示腺垂体,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的分泌,D错误。

故选B。

16.下图为某同学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时的材料用具,对该模拟活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小球数量相同,表示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B.从Ⅱ、Ⅳ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雌雄配子受精

C.从Ⅰ、Ⅱ、Ⅲ、Ⅳ中各取1个小球组合,组合类型有9种

D.每次取出小球后需要放回小桶内,是为了保证每次取小球的随机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Ⅰ和Ⅱ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其中的小球表示雌雄配子,两只桶内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从Ⅱ、Ⅳ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

C、从Ⅰ、Ⅱ、Ⅲ、Ⅳ中各取1个小球组合,组合类型即基因型种类有:

3×3=9种,C正确;

D、每次取出小球后需要放回小桶内,是为了保证每次取每只小球的概率相等,D错误。

故选C。

1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正常蛙1只,捣毁该蛙的大脑,将其悬挂后进行操作(如图1)。

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证明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且不受大脑控制

B.图1实验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该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

C.图2实验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不收缩,说明坐骨神经受损

D.图2实验电刺激腓肠肌,引起肌膜产生正电波并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导致肌肉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图1除去大脑后,蛙还可以发生屈腿反射,说明该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中,但不能说明不受大脑控制,A错误;

B、图1实验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该刺激需要经过反射弧五个环节的传递才会发生屈腿,故刺激与屈腿不同时发生,B正确;

C.、图2实验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不收缩,可能是坐骨神经受损或神经肌肉接头有问题,C错误;

D、图2实验电刺激腓肠肌,引起肌膜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并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导致肌肉收缩,D错误。

故选B。

18.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化,培育出新品种

C.若欲加快育种进程,可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即可获得高度纯合的新品种

D.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前者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其遗传物质改变,说明其为可遗传变异,A正确;

B、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的比例,培育新品种,B正确;

C、花药离体培养的植株为单倍体,高度不育,C错误;

D、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可采用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D正确。

故选C。

19.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了参与体液免疫的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

B.流感病毒未侵入前,甲细胞膜上已存在流感病毒的受体

C.细胞乙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能使病毒被中和而失效

D.细胞丙能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甲是B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

【详解】A、图中无T细胞,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A错误;

B、流感病毒未侵入前,甲细胞膜上已存在流感病毒的受体,故可以识别流感病毒,B正确;

C、细胞乙为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能与病毒结合,进而通过吞噬细胞处理消灭病毒,导致病原体失效,C错误;

D、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并发生感染时,吞噬细胞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另外吞噬细胞还可以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将其消化分解,D错误。

故选B。

20.物质X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

当染色体上的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有X时,经染料Y染色显浅色,其余均显深色。

现有果蝇某体细胞1个,置于含物质X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次,得到4个子细胞。若对这些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上述染色,则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4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8条浅色

B.4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4条浅色、4条深色

C.1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深色

D.1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的染色体均为浅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复制2次,每次复制产生的子链均含X。

【详解】果蝇体细胞经过第一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不含X,一条链含X,故第一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不含X,一条链含X;经过第二次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DNA分子为一条链不含X,一条链含X,另一个DNA分子2条链均含有X,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经过第二次复制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均含有X。

有的DNA分子2条链均含有X,染色后呈浅色;有的DNA分子一条链不含X,一条链含X,染色后呈深色。

可能有2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呈浅色,2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呈深色;也可能1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呈深色,一个完全呈浅色,另外2个细胞既含有浅色和深色的染色体;也可能每个细胞中均有部分染色体呈浅色,部分呈深色。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1.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使含有p21基因的DNA片段双螺旋解开

B.过程②中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上共同合成一个p21蛋白分子

C.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D.正常情况下p53蛋白通过抑制p2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当DNA损伤时,P53蛋白会呈活化状态,促进P21基因的转录,进而通过翻译产生P21蛋白,P21蛋白会使CDK2-cyclinE失活。

【详解】A、起始密码位于mRNA上,过程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A错误;

B、过程②表示翻译,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上合成多个p21蛋白分子,B错误;

C、由于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正确;

D、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p53蛋白会降解,D错误。

故选C。

22.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处于正常分裂时的一个细胞图像。

图2是该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分别检测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2

C.图1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的T2时期相同,该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D.该异常分裂的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2、3、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根据此时染色体数目为6条可知,该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图2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