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22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师用书人民版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考点1

太平天国运动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捐税沉重,地主进行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2.历程

(1)爆发: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建制:

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

1853年3月,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全盛:

1853年到1856年经过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转折:

1856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6)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概念阐释]       天京事变

1853年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再是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而率精锐部队出走。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给清军以喘息之机,乘机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

3.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中心

解决土地问题

目标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实施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评价

进步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

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政治上

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上

仿效西方,发展工矿、交通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外交上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上

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评价

进步性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空想性

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推行

4.意义及教训

(1)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2)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史料一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

……分配方案是错误的,①空想的。

——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

史料二 曾把没收地主的谷物……②择归天王。

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

——《贼情汇纂》

史料三 ③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洪仁玕《资政新篇》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分配方法及对其评价

①“空想的”→指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

史料二:

反映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

②“择归天王”→体现了小生产者的自私性

史料三:

反映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③“兴车马之利”→主张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学会用史]

(1)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________思想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

史料二中小生产者的自私性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________。

史料三说明《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________色彩的改革方案,核心思想是________。

【提示】 平均主义 积极性 资本主义 向西方学习

(2)根据上述史料,太平天国两大纲领在经济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企图消灭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史论归纳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类别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

1859年天京事变后的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建立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天国

振兴太平天国

实质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

群众基础

拥有

缺乏

作用

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

特点

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要求。

从经济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D [解答本题应注意“从经济视角来看”“重大价值”等限定词。

A、C两项不是经济视角,B项表述错误,均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

2.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

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的内容,C项错误;兴办学校教育超越了当时农民阶级的认识,只能说明洪仁玕等农民领袖愿意向西方学习,D项错误。

]

3.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

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B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社会政治制度被搅乱,故A项错误;题干中“康有为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说明了其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改变封建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实现资本主义理想,故D项错误。

]

考点2

辛亥革命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武昌起义

(1)背景

①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②经济: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③组织:

1905年,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东京组成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④军事:

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⑤思想:

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⑥时机:

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概念阐释]       兴中会与同盟会

(1)兴中会: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同盟会:

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民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成立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

(2)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轻巧识记]       辛亥革命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的成败

史料一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1911年取得最终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史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询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②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史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③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功绩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注意表述,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史料二:

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②“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说明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史料三:

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③“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学会用史]

(1)史料一一方面体现了________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________影响有限。

史料三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盲目照搬________政体。

【提示】 太平天国运动 农村 美国

(2)你如何理解上述史料中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这一观点?

【提示】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

史论归纳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有了正规的、统一的政党领导,改变了过去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便于领导全国革命。

(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2.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是指在革命进行时向反动势力妥协,不能坚持到底,材料中的内容不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的表现,故A项错误;满清贵族与革命派的妥协体现在1912年2月12日的清帝退位这一事件,故B项错误;十八星旗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五色旗带有五族共和寓意,体现出反对清政府而不是满洲民族的民族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旗变化,没有体现民主革命进程的特点,故D项错误。

]

5.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 [结合史实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故B项正确;A、C两项不如B项更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

6.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A [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故D项错误。

]

主题一 新旧交替时代“天国”的壮丽悲歌——太平天国运动

[主题立意]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建立农民政权,与清廷对峙。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由于政权迅速封建化,内部统治阶层矛盾尖锐,导致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负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知识交汇]

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以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是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

(2)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播加快,后为农民利用、改造,成为发动组织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4)针对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太平天国提出自由平等贸易的主张,它的一些领导人还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如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5)太平天国运动是工业革命后亚洲反殖民扩张的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了殖民活动,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2.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在近代,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2)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加速的作用。

(3)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所以单靠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主题二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

[主题立意]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我们今天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知识交汇]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1)《临时约法》吸取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革命史观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

化史观

政治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

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

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2015·全国卷Ⅰ·29

《申报》时评栏目评述北洋军阀统治状况

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

2013·全国卷Ⅰ·29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趋向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2011·全国卷·29

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

2011·全国卷·30

20世纪初的清朝政府

清朝统治危机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3·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现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

然后套用历史事件,做好对应,答案即可明确。

2.(2011·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洪秀全的行为是为其行动服务的,从反孔到尊孔都是维护其政权的措施的表现。

3.(2011·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地方实力派与列强互保约款,表明地方实力派势力强大,反过来分析,地方势力强大了,那么中央集权呢?

【解析答案】

1.B [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B项正确。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故排除A、C、D三项。

]

2.A [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组织和发动群众起义,反对儒家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其政权趋向封建化,其统治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重新尊孔,实质上说明了拜上帝教难以适应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化,故A项符合题意。

]

3.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时,地方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不遵从清政府向列强宣战的懿旨,私自与列强签订地方保护条款,实质上说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和面临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

]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D [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

2.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

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A [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非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

3.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C [根据材料“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道路”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C项正确。

]

4.(2017·南平质检)1904年《时报》载:

共和国家,主权在民,举凡一切政务,非由吾民通过,不可贸然施行,此必然之理也。

由此观之,吾民责任重大,已不待言。

从中折射出当时中国(  )

A.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D.民众国家责任意识增强

A [材料信息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结合时间1904年,说明推翻清朝,进行民主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流,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才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管理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与国家责任意识无关,故D项错误。

]

5.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所说的“意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