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16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docx

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

2014年秋季学期历史必修二专项复习题(2016届)

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4.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D.明代江南地区

5.在2

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7.“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9.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10.有学者指出:

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

ABCD

12.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1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

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

14.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

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可能的理由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5.“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B.引起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7、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18.“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19.《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

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20.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21.阅读下图,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②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③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④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

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

之所以要换成美元主要原因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3.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24.“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

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6.某书中指出: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27.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6分)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6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分)

29.(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

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

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2分)

 

30.(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8分)

 

材料二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4分)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结合“洋务运动”、“辛未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

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

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14分)

 

必修二专项复习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

A

D

D

B

B

C

A

D

A

A

C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

B

A

D

D

A

C

C

A

B

C

D

D

28.

(1)态度:

孟子:

农商平等;商鞅:

重农抑商。

(2分)

认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分)

背景: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分)

(2)措施:

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2分

目的: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分

举措: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特价管理。

2分

(3)状况:

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2分

政策:

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2分

(4)认识: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分

29.答案要点:

(13分)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2)作用: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

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30.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它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

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

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

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业,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

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

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特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络方式。

从贸易过程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贸易中心。

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

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创办一批近代企业。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了新中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净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