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050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说明文性文本冲刺复习学生版+教师版

部编版说明性文本冲刺复习

第一部分:

说明文

一、对象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

1、事物说明文:

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

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

重在说明事理。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看云识天气》等。

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

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语言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

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简洁性。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

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

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说: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表示时间

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

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

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表示空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表示范围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④、表示程度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如: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⑤、表示程序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

如: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3、说明方法

解题思路或对策: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①列数字:

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②举例子:

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的方法。

③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④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同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⑤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

⑥下定义:

用精练、筒洁的语言对某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出确切说明的方法。

四、明确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或对策:

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五、常见题型

★题型

(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解题技巧:

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模式为: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题型

(二)指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重中之重、必须牢记):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

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⑤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

(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⑥下定义:

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题型(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题型(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

作用: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题型(五)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题型(六)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

××一词的意思是……,在文中的意思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七)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答:

(1)不可以。

(2)原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3)换成××词后就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

(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题型(八)××词语能否删去?

答:

(1)不能删去。

(2)该词的意思是……

(3)若删去,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题型(九)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

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

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

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

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题型(十)分析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1)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吸引读者。

★题型(十一)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1)要点明说明对象;

(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题型(十二)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优点∕危害等?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

(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

(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题型(十三)文章的第×段到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一种:

(注意顺序)答:

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是按照××顺序说明的,调换顺序之后就打乱了,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所以不能调换。

第二种:

(注意前后照应)答:

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照应第几段的……,调换顺序后就不照应了,所以不能调换。

★题型(十四)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题型(十五)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

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

(1)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

(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

(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真题演练

(一)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选文中最能体现书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缩微图书”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作简要点评。

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二)

“空中恶魔”:

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酸雨。

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面板大,它会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酸雨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永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蚀能力很强,大大加快了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

因此,人们把酸雨称为“空中恶魔”。

  酸雨沉降会导致大片森林枯亡,树木受酸雨侵蚀以后,叶子脱落,抗病虫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

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观象。

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蛾眉山金顶冷彬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革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鼓雨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

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酸雨会造成湖泊酸化,水质酸化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永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

当湖水或河水的pH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小于4.5时,各种鱼类、两栖动物和大部分昆虫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动物绝迹。

  酸雨严重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速度加快。

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曾经受住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空中恶魔”的“恶’表现在。

 

  ①

  ② 

  ③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

 ②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

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 46%;四川峨眉山金顶冷彬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①①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

()

    4.本文的结构是:

第二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

【解题指导】

一、解读图表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

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二、材料探究

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三、点击网文

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发展迅猛,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便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重大价值所在。

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语文更多的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来,更是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的精神和手脑并用的语文实践。

四、对联类题

1.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2.使用拆合法。

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五、活动类题

例: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

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①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

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

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

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

目的一:

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

项目二:

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

目的二:

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

②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示例一: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示例二: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③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

“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

”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六、标语、广告语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特点:

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

例: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真题演练】

(一)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

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

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

为什么?

                                           

2.依据说明书,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拿了一个小碗倒了一些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

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5毫升的美林。

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4分)

                                                                           

 

(二)

最近两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

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3分)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

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白相间的图形。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

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优势二: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三)

火车票面信息阅读

1.请根据这张车票填空。

乘车时间出发地

目的地车次

2.仔细观察这张火车票,根据票面信息做一个你从进站开始,直至找到座位的预案(包括时间)。

说明性文本冲刺复习

第一部分:

说明文

一、对象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

1、事物说明文:

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

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

重在说明事理。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看云识天气》等。

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也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

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语言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

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简洁性。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