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03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docx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也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贸易摩擦来自美国.因此,研究知识产权摩擦的发展及产生原因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知识产权争端是越要的.本文通过从历史角度论述知识产权摩擦演变过程,运用傅弈理论分析了知识产权摩擦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知识产权摩擦特剔301条款337条款贸易保护

一、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的演变

中国大陆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与美国就知识产权争端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并达成协议。

就激烈程度而言,可能在所有基于美国“特别301条款”提起的调查案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

198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了《外围贸易壁垒报告》,指责中国未能对美国知识产品提供足够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在专利制度和着作权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故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的名单上。

(二)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1年到1992年。

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并指贵中国对专利法保护的范围不够;版权法没有完全制订出来:

计算机软件没有按照文学作品来保护等。

同时发起对中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调查。

期间中美双方在贸易报复战的同时曾进行多次磋商,最终在1992年1月17日签署了第一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

(三)第三次中关知识产权争端

1994年发生第三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1994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指责中国:

知识产权侵投自1992年以来直线上升;商标侵权现象也很严重:

执法上缺少透明度:

巾国对美国的版权和专利权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等。

1994年4月30日,在“特殊301条款”年度调奁

中,美国贸易代表再一次将中国列为“最严重侵犯美国专利权和版权的国家”,并威胁如果在60天内无法达成解决办法的协议,即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6月,中国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的白皮节,向世界公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情况。

1995年2月26日,中美双方采用双方换文的方式,并以有效保护及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作为附件达成协议。

(四)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

第四次知识产权争端发生在1996年。

这一次的焦点是CD、影视产品和CD.ROM的非法生产。

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没存有效实施此前中国与美国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

中美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1997年6月17日就知识产权谈判达成了第三个协议。

但这次协议只涉及到行动性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的承诺。

(五)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日趋激烈

2005年4月29日,美国义公布了“特殊301”报告。

这一次,中国再度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

但与以往被指责“立法不完善”不I司,此次“执法不严”、“工作不透明”成了焦点。

此外,在美国对中国展开“特别301调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运用“337条款”对中国产品展开侵权诉讼。

二、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口J题的摩擦频繁发生,一方面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关: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也是知识产权摩擦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从理论上说。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各困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但是。

自由贸易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根据表现形式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高关税壁垒阶段:

第二阶段足一般的非关税蹙垒阶段:

第三阶段足一般非关税肇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重阶段。

第四阶段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壤垒藩篱不断撤除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夸以其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在实施和操作上的方便性,受到贸易保护.丰义的青睐。

现采用两国博弈的方法,分析贸易国设置技术擘垒的内在动机。

假设:

(1)甲国和乙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

(2)甲围和乙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式来限制对方出口.为了款得更大的利益。

双方都有}喇牛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不设置技术壁垒;一种是技术壁垒:

(3)甲乙两国的决策者不存在信息约束,他们对任何政策的满意程度可以用准确地数值进行衡量。

他们的利得和策略如下图l所示。

这里,用古典囚徒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技术壤垒围家的动机。

任何一国政府把别国的政策视为既定的话,作为理性的国家都会有选择占优策略的动机,即设置技术壁垒。

而除去严格的劣策略即不设置技术壁垒。

这种决策给各国带来的福利比Illi国都不设置的福利要小.图中左上方的数值(O,O)要小于图中右下方的数值(0.5,O.5)。

虽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爱的国家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提高福利,设置技术性贸易砖垒会使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他们还是有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这是追求自身利益博弈的结果。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由于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所保护的对象往往足技术商品的出口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外贸增长速度达到19.8%。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增幅只有7.5%,而从2002年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均高于20%,在2003、2004年增幅其至高达35%以上,中国外贸增长

星加速之势。

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万亿美元,相当于“入世”前2001年的4倍多.与此同时。

在中美经贸关系中,Ill国也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逆筹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增多是必然的。

WTO框架下,各种关税壁垒已大幅下降,传统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受到约束和限制,迸一步被取消和规范。

由于美国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使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还可以使美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有利于它的长期发展。

同时,巾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加T贸易,缺乏核心专利技术。

因此,在巾荚双方的博弈过程isf-,美国必然会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而其中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核心专利技术上的缺乏,势必使美国采用知识产权壁垒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因此说,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摩擦的产生实际上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

(二)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

1.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不足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很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是否立法完善、措施有效。

美国认为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保护美国产品的专利权。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上与美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就导致中国企业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必然会导致中美贸易中出现有关知识产权的摩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