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002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docx

最新河北省乐亭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

河北省乐亭一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201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了不少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有足够证据表明,这一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其险恶用心,就是企图造成流血事件,借此向中国政府施压,干扰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破坏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回答1-2题。

1.达赖集团策划煽动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使拉萨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次说明了达赖集团宣传的“和平非暴力”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这说明了:

A.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决定本质

C.本质总是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2.在上面材料中,这一结论的得出:

()

①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②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③以大量具体事实为基础④思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01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对中法关系造成损害。

最近,达赖在国际上频繁活动,但他无论假以何种眩目的身份,饰以如何漂亮的言行,都难以掩盖其分裂国家的本质。

这说明:

()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表现为现象②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是主观臆造的产物

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④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A、①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4.在2018年奥运会期间,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精细。

除了每个奥运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

这说明了:

()

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

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美且充满力量,组织者成功地将科技手段与群众表演结合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宏伟的画卷。

开幕式融合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太极拳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整场表演震撼人心。

这种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认识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具有重大作用

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作为2018北京奥运会主要比赛场馆的中国国家体育场,其设计方案(俗称鸟巢)经过修改和调整施工得以继续进行,回答7==8题

7.鸟巢方案事先未经过可行性论证就匆匆上马,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行为。

可行性论证的唯物论意义在于()

①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②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决定因素作用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从建筑美术上讲,鸟巢是非常有创意的,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大跨度的结构需要大量用钢,在力学上是“无法承受之重”,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创意是主观的东西,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创造性思维往往脱离实际

C.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墨守成规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目前,人类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

这表明()

①人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②人类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③人类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④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8.今天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仅靠“躬垂耕作”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2.农村改革如何深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人指出,推动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主体还是农民自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广大农民。

只有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蓬勃发展。

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②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1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这反映了()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15.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8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充分说明:

()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

16.近年来,过洋节成为一些青少年追逐的时尚,但不少人只知道感恩节要吃火鸡,却不知道感恩节的由来。

更不懂得利用这个节日,向可敬爱的人表示致敬和谢意。

从认识论角度看,这种做法()

①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②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④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

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8、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

A.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B.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C.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D.只有依靠他人的评价,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19、“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有: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文艺评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之二》中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长短。

21.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体现了()

A.要在尊重文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B.主观可以不依赖于客观而独立存在

C.共性和个性并不总是统一的D.正确的价值观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2.诗人认为那种“矮人看戏”的作风是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的,因为这种作风()

A.缺乏想象力B.不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

C.没有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D.不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3.台湾地区领导人曾信誓旦旦地宣布与“台独”一刀两断,提出不搞“台独”和“四不一没有”等,但这些都是语言伪装,其实渐进式台独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

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要主观符合客观

C.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要全面地看问题

24.为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我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从单纯地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这表明

A.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与拓展B.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还可以降低实验风险。

上述事实从认识论角度说明()

A.有些认识不需要经过实践也可获得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D.认识的来源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

2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7.2004年底,印度洋海域发生了严重的海啸灾难,而这次破坏性极强的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

由于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还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的强度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28.对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无论怎样也无法使其发生颜色的概念,这一事实说明()。

A.理性认识不是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获得的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D.理性认识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9.“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思想的精髓和方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这段话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D.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0.不断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原因()

①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②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提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真懂、真用。

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

31.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和信念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B.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

C.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32.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懂,这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理性认识对实践才具有指导作用

D.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3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4.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

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青年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就必须正确处理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把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来源②有的书本知识并不是来自实践③不同实践相结合的书本知识毫无意义④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关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许多故事、名言、俗语和成语都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36.希尔顿大酒店的座右铭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

”其店训是“一流设施,一流微笑”,希尔顿大酒店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座右铭和店训是因为

A.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B.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认识世界

37.“强按牛头喝水”和“霸王硬上弓”之所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根源是

A.没有保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没有创造条件去改造规律D.没有区分不同的规律

38.孙刘联军为击败曹操,准备得很充分,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最后诸葛亮“借东风”才演绎了火烧赤壁的历史画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①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根本不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要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达到目的④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01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试运营。

这标志着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我国研究人员成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科技难题。

39.上述材料表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C.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创造性和预见性

D.人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40.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主观能动性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C.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科学家是天生好奇的人,他们试图去发现许多观察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因为自然界在缓慢地展现它的奥秘。

科学家是认真仔细的人,他们必须经常验证他们的结论。

他们十分清楚:

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

据此回答41--43题。

41.科学家具有天生好奇的品质,这种优秀品质表现为

A.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B.善于把握事物的特性

C.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D.善于利用事物的内在联系

42.科学家是有耐性的人,从哲学上看,“耐性”体现

A.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B.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C.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3.“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

这是因为

A.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C.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D.实践具有客观性

44.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考过程④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害虫都有自己的天敌,人们认识到了这种规律,以虫治虫,就能控制虫害的发生。

据此回答45-46题。

45.上述材料表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肯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变害为利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6.2018年5月17日北方网报道,河北省利用人工繁殖天敌昆虫取代农药防治蔬菜取得成功。

目前在蔬菜生产上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提高了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D.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47.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A.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要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C.按规律办事要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

据此回答48--49题。

48.我国对宪法的修改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B.认识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C.修改前的宪法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49.宪法的修改首先由中央提出,再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后由全国人大讨论审议通过,整个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改。

宪法的修改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D.精神状态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人们在研究生物时,把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在研究每一种生物时,又把它放在生物中加以考察。

据此回答50--51题。

50.这种思维方法是

A.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分析C.分析与综合的统一D.综合

51.这种思维方法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统一

C.整体与部分的辨证统一D.实践与认识的辨证统一

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并分别研究各自的波长,在此基础上认识了日光的本质。

据此回答52--53题。

52.上述事实主要说明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B.分析与结合相结合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C.认识的目的是综合

D.要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

53.对分析与综合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A.分析与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过程B.分析与综合是同一过程,二者无本质区别C.认识事物首先要对事物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D.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是密不可分的

最近,南京水阁垃圾沼气发电厂成功发电,为垃圾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回答54--55题。

54.“垃圾发电”表明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人的认识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变废为宝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55.人们对垃圾的处理方式由“填埋”发展到“发电”,表明

A.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B.认识是对客观的反映

C.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会越来越正确D.主观能动性可以制约客观规律

56.从哲学上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是指

A.要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要正确认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D.要使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向前推移

57.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

A.创新是整个社会存在的基础B.创新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C.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D.创新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

58.我们要进行创新必须做到:

①善于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②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③解放思想,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9.知识创新的目的是:

①创造新规律,积累新知识②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③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④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任何认识都是从认识现象开始的,而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认识,则是对本质的认识。

据此回答60--63题。

60.之所以首先认识现象,是因为

A.人们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B.现象比本质更有实际意义

C.现象是原因,本质是结果D.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61.对本质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是由于

A.对本质的正确认识能够预见事物发展方向B.对本质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C.对本质的认识是科学理D.对本质的认识才属于意识,而意识可以指导人的行动

62.材料体现出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

A.众多现象等于本质B.本质决定现象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一种本质有一种现象

6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一古语表明

A.认识要因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D.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64.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反复了多次,在大脑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之后,就会产生认识过程的质变,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段话

A.感性认识数量上的总合就是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C.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前提

D.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65.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获得知识的价值不大B.合理想象会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

C.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D.人们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二.综合题:

66.材料:

上海在探索再就业过程中,通过多方信息的调查统计,经过艰苦的长期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一条非正式职业正规化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